非公有制经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非公有制经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公有制经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体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在现阶段对发展个体经济的基本指导方针,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
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
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条文。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
1999年3月,中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非公有制经济20年来生存发展及其贡献的充分肯定。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
这是一部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对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经济地位
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
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里,我们也仅将非公有制经济当成是一个补充成分。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推进、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随着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系的转轨、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成分,并将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发挥一些特殊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相对困难的几年里,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由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强劲稳定的发展动力。
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较为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在过去几年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而正是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
以后,非公有制经济仍将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
尽管国有经济目前在整体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税收来源,但非公有制经济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增量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非公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我们尽管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平等竞争、厉行法治等基本规则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它们增加了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金;
(3)它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4)它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5)它们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
它不仅对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在中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由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受到国家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动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还会在与公有制经济的联系、竞争和合作中,有益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发展前景看,由于中央政策明确,地方政府支持,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们思想观念更新,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快速增长,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因此,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统战精神
党中央在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团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做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已开始分化重组,逐步成长发育起一个主要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
团结引导这部分人士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对新的社会阶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调研分析,进而提出了团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建议。
一、正在崛起的社会新阶层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社会变革中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崭露头角,并茁壮的成长。
目前,新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职业人员组成,进一步细分包括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六个方面的人士。
新社会阶层人士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广泛分布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涉及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
他们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直接或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过程,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中央统战部估算,新社会阶层人数约有5000万,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有1.5亿元,他们掌握和管理着10万亿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
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无论从人数还是从实力上看,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必将进一步发展,因此,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新社会阶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状况及特点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新社会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总人数的80%左右。
研究分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状况及特点对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为经济社会做更大贡献有重要的意义。
1、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不断壮大目前,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经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和制度所决定的,也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数达1.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5.4%;
全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总产值为42586.7亿元;
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共交纳工商税收469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2.5%。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1/3左右。
特别是沿海地区一些省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快,浙江温州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80%以上。
就是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也在80%以上,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城镇75%以上的就业岗位。
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农民工中大部分是在非公有制企业。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已成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
团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发展,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呈多样化组成从全国范围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构成主体已经由过去的主要以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为主,发展到包括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分流出来的行政干部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庞大队伍。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私营企业创业人员及其管理技术人员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贡献的产值占县域经济的60%以上。
3、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特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利益要求、政治愿望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不同于原工商业者。
从总体和本质上看,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
他们在经济实力增强,个人财富增加后,政治上的诉求、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希望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内部构成来自方方面面,思想素质参差不齐,社会经历不同,接受党的教育程度也不同。
因此,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弱点,其自身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如由于他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他们的追求、理想、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对原有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极大的冲击。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到爱国、敬业、守法,使之自觉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和创业精神,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因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
”对于我县来说,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重点在于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通过党、团组织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在非公有制企业组织中建立党、工会组织,团、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通过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关心企业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和依靠职工群众,关心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坚持原则、化解矛盾,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党、团组织作用发挥好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目前,这一工作还是薄弱环节,在金龙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多数还未建立党、团组织。
2、热情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决生产经营中问题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热情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如,建立解决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的长效机制。
3、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光彩事业、、环保宣言、信誉宣言等活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充分尊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意愿,积极稳妥的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和工商联的安排,把他们的政治诉求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来。
4、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守法教育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当前,宏观经济总体趋好。
其未来走势如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
民营经济受市场调节的程度较高,其动态是判断未来经济走势的重要根据。
为此,我们对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先后在杭州、温州、台州等地了解面上的情况和点上的情况。
考察了温州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邦威集团,台州的飞跃集团、星星集团、伟星集团、德仁集团等民营企业。
与省、市政策研究机构、乡镇企业管理机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机构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并获得了有关资料。
现将调查材料初步整理如下: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
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1978-1998年,个体私营工业年均增长59.4%,近年来,乡镇集体企业通过改制90%已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民营经济的规模。
从现行的统计看,民营经济主要通过两部分反映出来:
第一,乡镇企业,改制以后,浙江省乡镇企业绝大多数已成为民营企业;
第二,个体私营企业。
这两部分的统计有重复的部分,因为乡镇企业中包括个体私营企业。
确定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比重,可以使用排除法。
从浙江省的具体情况分析,除去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其余都可以认为是民营经济。
1999年,全省工业增加值里国有工业占7.9%,中外合资工业占11%,据此估计,民营工业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
在从业人员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达到了80%左右(目前省内没有GDP所有制构成的统计)。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浙江省国有投资少,发展经济更多的需要依靠市场、依靠民间的致富活动。
这恰好与该省商品经济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
在这一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浙江省民营经济必然快速发展起来。
浙江省民营经济是紧密依靠市场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
浙江是一个专业市场比较发达的省份,1999年有各类商品市场4347个,全年成交额达到3600多亿元,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
民营经济的发展紧密依靠这些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从户帮户、村带村,逐步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连片经营拓展。
形成了基础在一家一户,规模是千家万户的块状经济。
通过市场将其产品辐射到全国以至世界各地。
据对省内66个县市的调查,特色产业和产品产值超过1亿元的块状经济有306个,其中10-50亿元的块状经济有91个,50-100亿元的13个,100亿元以上的4个。
另一方面,市场对民营经济产生了集聚和专业化效应,块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发展。
1998年,全省有建制镇1000个,比1978年增加了800多个。
小城镇居住人口达到10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3%。
平均每个小城镇有50多家企业,3个集贸市场。
浙江省民营经济从结构分析,有以下特点:
1.主要分布在乡镇,以乡镇企业为主。
1998年,按农村乡镇工业统计的企业数为67.4万家,占民营企业数的95%以上;
工业产值占民营工业的80%以上。
2.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大。
1998年个体私营企业达到62.2万家,占民营企业数的80%以上,工业产值占民营工业的50%左右。
3.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
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食品、建材、塑料等加工制造业。
1998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在上述行业的产值占全部民营企业产值的70%左右。
5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在纺织、服装、机械、食品等4个行业的产值占其全部产值的60%左右。
4.企业规模较小。
1998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数占全部民营企业的90%以上,产值比重占76%;
民营企业户均年产值124万元,职工12人,户均资产16万元左右。
5.产权比较清晰。
到1998年,私营企业有40%以上组建了有限责任公司;
乡镇集体企业的90%完成了改制,其中15000余家改为规范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22000余家通过拍卖或摘帽转为个体私营企业。
目前民营经济的产权均已明确到自然人。
总体看,浙江省民营经济规模已经很大,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已居于主体地位。
但产业分布层次还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都还较低;
布局仍比较分散,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企业还是以家族所有和管理为主,经营者素质整体看仍然不高。
这一格局是在市场引导下自发形成的,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和体制环境也是一致的。
二、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1998年以后,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明显降低1978-1998年,个体私营工业年均增长59.4%,城乡集体工业年均增长25%,民营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1998年以后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国内供求总量格局的改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降低。
1998-1999年,民营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已降低到10%左右。
与此同时,投资增长速度也放慢了。
1982-1999年,浙江省非国有经济投资(由于浙江外资进入较少,因此非国有经济投资主要是民营经济的投资)年均增长28.6%,但其中1998年仅增长5%,1999年则为下降6%。
2.行业内竞争加剧,中小企业稳定性降低民营工业集中的加工制造业领域,目前竞争比较激烈。
块状经济内部出现了过度竞争的现象。
例如低压电器、塑料制品、小机械、小五金等行业。
在这一环境下,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稳定性下降。
据分析,这个规模以下的企业一般年利润在20万元以下,倒闭和新生的都比较多,每年倒闭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15%左右,新生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20%左右。
由于企业是民营的,资金主要通过民间筹集,因此企业稳定性降低没有产生不良资产和下岗职工等问题。
3.注重更新改造,积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民营经济在竞争压力面前,主要还是加强传统产品生产的改造更新。
在民营经济投资中,大约50%左右投向加工制造业方面,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食品、塑料橡胶、普通机械制造等行业。
1999年,个体私营企业技改投入5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了4倍。
今年一季度,又比上年同期增长23%。
比较突出的例子有:
绍兴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对纺织行业进行改造,使化纤布重新成为畅销产品。
温州、台州的民营企业在上海等地投资开发新产品等。
4.企业规模扩大,从分散走向集中。
在竞争环境中,浙江民营企业有两级分化趋势。
企业规模也开始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
1999年,私营企业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4560家,比上年增长了108%;
1000-5000万元的1886家,比上年增长104%;
5000-10000万元的172家,比上年增长48%;
1亿元以上的61家,比上年增长69%。
目前已有144家私营企业集团。
5.企业制度发生转变一是产权关系进一步明确。
主要针对乡镇集体企业改制中土地权、房产权不易明确、内部股权不明确,以及原有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