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第01期届高三语文全国百强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Word格式.docx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第01期届高三语文全国百强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第01期届高三语文全国百强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Word格式.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
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
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
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
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⑽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
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
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⑾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
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
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
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种种表现及其意义,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B.维洛“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症状十分严重的白痴,害怕别人知道后会厌弃他,远离他。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以离奇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为生存生活而迎合世俗,在生活中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等,一方面又极力追求着自我内心的快乐与自由。
2.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3.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
请阐述理由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为”的看法。
【答案】
1.B
2.安排的作用:
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
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
②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
③就主题角度,凸显了小说主旨。
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从而表现了维洛对自我现有生活的否定,交代了追求“白痴生活”的缘由,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
④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的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3.㈠不是。
理由:
①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
②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
㈡①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
②这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项,一他不是真正的白痴,二是他怕自己的“白痴行为”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视其为异类,所以只能偷偷地享受“白痴的生活”。
点睛:
选择题在现代类文本阅读中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
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
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
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结构的理解能力。
分析小说结构安排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探究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就题目的第一小问,明确自己的观点,即“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
”根据小说内容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是”。
然后我们再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比如小说第五自然段对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小说最后一段对主人公维洛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的描写等。
题目第二个问题“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为”的看法”,作答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1)主人公维洛的这种“白痴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主人公维洛为什么喜欢或是放纵自己的这种“白痴行为”呢;
(3)这种“白痴行为”对主人公维洛有何好处或帮助。
等等。
二、【18届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
“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
“黄疸后生!
”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
“前蹄,几多钱啊?
”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
”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
“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
“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搞笑嘴!
”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
“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
”石钵头斫下猪蹄,说:
“看好了,可是这副?
”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
“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
”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
”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
“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
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
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
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
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
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
有轻微的叩门声。
没错,是叩门声。
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
奇香扑鼻。
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
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
华昌困倦欲睡。
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
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
华昌轻摇折扇,说:
“得非有辱斯文乎?
”石钵头懵懵懂懂。
华昌合上折扇,说: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石钵头愕然。
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
“有嘛介求俺?
直说吧。
”石钵头苦着脸,说:
“俺老娘瘫了。
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
”华昌坐下,说:
“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
为何要俺给你?
”石钵头说:
“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
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
”“哦。
”华昌说,“桌上有。
识字么?
”石钵头苦笑:
“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
”华昌微闭双眼,说:
“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
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
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
”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
“就是这块,就是这块!
”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
华昌正色道:
“做嘛介?
百善孝为先。
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
华昌自言自语:
“李半仙?
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
”石钵头急了:
“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
“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
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
”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
“刀斧斫开?
”华昌笑了:
“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
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
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
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B
5.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
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
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
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4.试题分析:
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受到石钵头奚落,后来却毫不犹豫的给他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题目,注意首先指出结尾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再分析骑
三、【18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上学期语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
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
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
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
于是有人问她:
“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
”她说:
“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
”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家糊涂:
这什么意思啊?
她笑着细掰:
“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
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
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
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
”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
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
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
“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
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
”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
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
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
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
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
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
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
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
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
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
“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
”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
“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
”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
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
”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
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
“谢谢,够了够了。
”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
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
“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
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
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
”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
“大妈贵姓?
”她笑:
“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
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
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
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
“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
”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
“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
”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
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
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
“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
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
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
”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
“你多什么事!
我们这算什么问题?
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
”宛大妈说:
“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
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
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
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
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
”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
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
我不领兵谁领兵?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宛大妈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
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B.“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
如在有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
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
C.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D.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8.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
你怎么理解?
9.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耐人寻味,请说说其意蕴与作用。
7.A
8.①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
②帮助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
③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偷)厕纸的人,体现她关心公益,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9.①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体现出宛大妈的独特风采;
②以《穆桂英挂帅》的唱词做结尾,以歌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
③通过唱词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④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7.试题分析:
A项,拒绝捐款之事不能说明宛大妈吝啬。
8.试题分析:
题目要求说说宛大妈的“怪”表现在哪里?
,可见这是一道文中的细节描
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是戛然而止式结尾。
四、【18届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校内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著李冬梅译
科利亚·
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
”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
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
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
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
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
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
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
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
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打败瑞典人》,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乔迁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
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
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
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
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