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332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村自来水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六年三月

 

单位负责人:

××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

设计人员:

预算编制:

制图:

打字:

 

附件:

**镇××村自来水工程初步设计图

1、综合说明

××村位于××市的西北部,属**镇所辖。

现有人口2991人,997户居民。

现有耕地6000亩,其中水田3000亩,旱田3000亩。

截止2004年底,该村农民人均收入为3182.00元。

该工程计划完成管井1眼,泵房1座,输水干支管54900米。

工程供水规模为377.73吨/日,总投资1045340.69元,完成工程量92478.46m3,土方92428.15m3,石方30.62m3,砼17.69m3。

该工程完工后可解决××村居民的饮用水中铁锰严重超标问题。

2、自然概况

2.1水文与气象

(1)降雨量

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67mm,年最大降雨量为1186mm,年最小降雨量为50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水稻生育期(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

(2)蒸发量

年蒸发量865-1554mm,多年平均为1208mm,5月份最大为229mm。

(3)气温

年平均气温在8.1℃~9.5℃,年最高极端气温为32.7℃~35.6℃,年最低极端气温为—20.4℃~-28.2℃,1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多年平均0℃以上积温为3734.2℃,5℃以上积温为3610.6℃,10℃以上积温为3257.2℃。

(4)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4月份最小为59%,7月份最大为88%。

(5)日照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84.3小时,其中4-9月日照时数最短,多年均值为154.9小时。

(6)风向、风速

该区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南风。

多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为24.6m/s。

(7)霜期、结冰期

初霜日一般在10月8日~10月31日,终霜日一般在3月28日~5月2日,全年无霜期168~199天,水面结冰一般始于10月18日,终结于次年4月13日,最大冰层厚度26cm。

(8)地温、冻土深度

多年平均地温为10.8℃,地表以下1.2m处,年最高温度为18.7℃(8月份),年最低温度为2.45℃(3月份),土壤冻结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81cm。

2.2水文地质

承压水距地表0-1.5m左右,单孔涌水量在降深5m时为400-500m3/昼夜,影响半径为120-150m,渗透系数6-9m/昼夜。

咸淡水的分界线,在丘陵和平原的结合部位。

2.3地震烈度

区域地震烈度为7度。

3、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工程的必要性

该地区居民自古以来就饮用坑塘、苦涩水,水量少且水质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逐渐改为饮用大口井及手压机井水,饮水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及生活、生产污水的污染、各种介水疾病的发病率是改水地区的5倍以上,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平均超过国家标准20倍以上。

再由于该地区地下藏在铁锰矿脉,导致居民饮用的水中铁锰严重超标。

贫乏的水源、恶劣的水质严重的损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饮水卫生条件势在必行。

3.2工程的可行性

××市自1985年进行农村改水工作以来,已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改水技术人员,能出色的完成改水所需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

该村经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村民要求改水的迫切性和积极性都较高,这为下一步的资金筹措、土地征用、施工人员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综合论述

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彻底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使他们吃上安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节约大量劳动力。

饮水条件的改善也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对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也是十分有益的,因此该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4、设计的依据及参数的选择

4.1设计的依据

中国农村饮水供应规划手册

农村给水工程全国通用图

村镇供水技术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4.2设计年限

设计年限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村镇发展速度、当前经济水平等因素确定设计年限。

设计年限过长,用水人口增加,将会增大供水规模,增加基建投资;设计年限过短,则可能在设备、管材尚未报废之前,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就需更新设备。

设计年限过长或过短都不经济,因此确定合适的设计年限十分重要。

根据农村给水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以及管材设备的使用寿命,决定该工程的设计年限为20年。

4.3用水量标准

由于该给水工程主要解决居民饮水问题,所以只考虑生活用水量,而非生活用水及田园用水不予考虑,一旦发生火警,可一方面提高水厂的出水量,一方面减少其它用户的用水量,以满足消防要求。

根据我地多年的设计经验和部分省市在农村所做的调查结果,确定用水量标准为60升/人、日。

4.4参数的选择

日变化系数为1.5,时变化系数3.0,经济流速:

干管为1.00m/s,支管取0.6m/秒,街区管网取0.30m/s,漏失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按最高日的15%计。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头为10m。

5、经济技术方案比较及厂址选择

5.1经济技术方案比较

5.1.1工程规模

(1)设计人口

设计人口=P(1+a)n

式中:

P—现有人口数

a——人口自然增长率

n——设计年限

则设计人口=2291×(1+0.01)20=3650人)

(2)平均日用水量:

Q1=3650×60升/人.日=218.98(吨/日)

(3)最高日用水量

Q2=Q1×1.5=218.98×1.5=328.46(吨/日)

(4)漏失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

Q3=Q2×15%=328.46×15%=49.27(吨/日)

(5)最高日供水量

Q=Q2+Q3=328.46+49.27=377.73(吨/日)

则该工程项目拟建规模为:

377.73吨/日。

5.1.2经济技术方案比较

该自来水工程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

在水源井提水并同时消毒,经潜水泵加压由输水管将水送至配水管网,再由配水管网将水配给用户。

方案2:

在水源进提水并同时消毒,经潜水泵加压送至水塔,再由水塔将水经输水管送至配水管网,再由配水管网将水配给用户。

根据××村的地形特点,结合我地区多年的改水设计经验,经综合比较,决定选用方案1,该方案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5.2水源地的选择

该项工程的水源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

选择河水和水库水作为供水水源。

由于该区域内,无河水和水库水可利用,从远处引水,管道投资大,水处理建筑物造价昂贵,水质易受到污染,供水安全性低。

方案二:

选择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水质净、水温低、使用便利及安全的特点。

经比较,决定选用方案二。

6、水处理及取水构筑物

6.1建设内容

6.1.1水质标准

农村给水主要供作生活饮用,故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兴建自来水工程之前,必须先进行水源选择、水资源评价,同时通过水质分析,确定水源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水厂建成以后,也必须经常化验水质,以确保供水安全。

6.1.2消毒方法及设备

由于选用的为地下水,所以不需要很复杂的水处理设施,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在水源井处直接向水中加氯,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水中存在0.3毫克/升游离性余氯,即可水中细菌,保证供水安全。

游离性余氯采用目视比色法检测,加氯设备为二氧化氯发生器。

6.2取水构筑物

6.2.1位置的选择

选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而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位于水质良好、水量丰富、不受污染的地域。

(2)、接近主要用水地区。

(3)、位于生活区的上游,周围无污染源。

(4)、施工、运输、管理和维护方便。

根据以上要求,经勘探将井位定于砬前村民组。

6.2.2构筑物的型式及构造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一般包括管井、大口井、渗渠、压水井等型式,由于管井具有使用寿命长、出水量大、水质不易受污染等特点,所以,我地区水厂取水构筑物都选用管井。

管井一般由井口、井管、过滤器和沉淀管组成,井口用粘土封闭,井管一般选用铸铁管和钢管,壁厚为8mm,过滤器管采用桥式和条式过滤器,井深为50米,井径为325mm,沉淀管长度为2-3m(详见管井结构图)。

7、输配水

7.1配水管网的布置

7.1.1配水管网布置形式

配水管网一般分为树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树枝状管网把管网布置成树枝分叉状,设计简单,管道投资少,倡但是供水可靠性差。

环状管网把所有的管道连接成环状,保证水流四通八达,可以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但是由于管道较长,阀门、接头等管件较多,故造价很高,设计计算也很复杂,经综合比较,确定在该项工程中,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形式,待以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将各管道未端连接起来,以提高供水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7.1.2管网布置原则

(1)满足各用户对水量、水压的需求。

(2)管网的布置应尽可能便于施工和检修,管线应尽量沿居民区的街道布置。

(3)管线尽量沿道路一侧布置,不穿越道路,管线不应布置在道路背阴的一侧,因长期得不到光照,不利于防冻,所以东西走向的街道,管线应布置在北侧,南北走向的街道,应布置在西侧。

(4)配水管网的干管应通过两侧用水量的地区,走向应和用水量最大的方向保持一致。

(5)树枝状管网的未端应设有泄水阀,以便放空管路中的存水,保证水质清洁和防止冰冻。

(6)干支管的连接处应设有闸阀。

7.2配水管网的计算

7.2.1管径的确定

管径是按以下公式计算:

D=

式中:

D—管径直径(mm)

Q—管段流量(m3/s)

V—经济流速(m/s)

即根据一定长度管道内需要转输的流量和经济流速,从水力计算表中,查出i的值(水力坡度),利用公式h=i×L得出管道的水头损失,这样就可以算出整个管网的水头损失,当总水头损失、管网要求的最低水压(最不利点所需的自由水头)和输水几何高差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现有压力时,即可最后确定管径。

7.2.2水力计算

(1)在平面图上根据管网布置的要求,对相互交叉的管线交点(称为节点)进行编号,并量出两节点间的长度。

(2)采用人口流量法计算出各管段的流量。

(3)根据各管段的流量及经济流速选定管径。

(4)计算每一管段的水头损失。

(5)根据各管径的水头损失、地形标高和用户对水压的要求,计算出潜水泵的扬程。

该设计的水力计算采用人口流量法和列表法,详见表7-1~7-3及水力计算简图。

××村各村民组用水量统计表

表7-1

自然屯

户数

现有

人口

设计

人口

日平均

用水量

(m3/d)

最高日

用水量

(m3/d)

漏失

水量

(m3/d)

最高日

供水量

(m3/d)

最高日

最高时

供水量(m3/h)

1

80

240

293

17.57

26.36

3.95

30.31

3.79

2

116

349

426

25.55

38.33

5.75

44.08

5.51

3

64

194

237

14.20

21.30

3.20

24.50

3.06

4

87

262

320

19.18

28.77

4.32

33.09

4.14

5

69

208

254

15.23

22.84

3.43

26.27

3.28

6

54

156

190

11.42

17.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