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32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Word下载.docx

(1)学术自由观念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

(2)大学自治理念。

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

(3)最早确立教授治校理念的是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其原初含义是指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的教育与学术事务,教授治校理念包含内容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利消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积极探索调动教授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机制,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国际影响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

建构并实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有机地引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应当取出教学与研究相互割裂的习惯,将出人才和出成果视为大学的双重任务,应当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进行科研活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应当循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伦理规范与人性要求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应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拓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多元渠道,应当立足于教师现实的职业生活,构建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应当坚持制度规范与自由发展的统一,创设外部约束与自我调整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3、试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P139

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高等教育应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又具有文化素质、既具有个人涵养又具有公民素养、既具有职业品质又具有道德品质的新型创造性人才。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是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手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宰制、管束为旨趣的外在的硬性干预,一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

高等教育是早就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隘的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授单一的技能和造就某一方面专家“学生从大学所获得的,不是零碎的知识的供给,不是职业技术的贩售;

而是心灵的刺激与拓展、见识的广博与洞明,这是要学生花很大的努力和相当的代价的”正如怀特海所主张的,教育的中心应使知识保持活力和纺织僵化。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由已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

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速的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另一方面,社会又难以提供足够数量的就业岗位和畅通的就业途径,求学与就业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

祛除单纯以就业为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应把塑造学生整全的素质、完备的能力、创造性的个性作为贯穿教育过程的核心目标,从而培养一批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完整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自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4、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155

大学从最初的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其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学在社会经济生活与国家发展中重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高等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越来越要求大学在社会中承担其更大职责,发挥更多的职能: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展开。

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不尽相同。

如,在历史上,英国大学以文化为中心,把学术视为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培养贵族、绅士;

德国大学的生命在与学术,把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培养学者;

美国大学的重点在与服务,把学术看做是从事服务的工具,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公民。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关于高等学校职能的研究也在走向深入,有关高等学校发展的第四职能,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包括改造社会的功能、国际合作的职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职能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出现的其他爱的适应社会要求的新职能。

5、试述应如何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间的关系P180

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简单的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两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

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

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的规范,人文提倡“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尊重客观,这和科学的求真相一致。

(2)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

高等教育只有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用人文教育引导科学教育,使科学教育造福于人类,实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

(3)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其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

其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比如:

通识课程是进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基础,通识课程中的许多课程都非常适合开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某些基础课和某些专业基础课中,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兼顾人文与科学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五是必修课程。

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使之带着人文的觉醒从事教育教学和科学实践,并在教育教学和科学实践中启发人文的觉醒,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强的甚至是强加的,丰富而生动的而不是单调枯燥的人文与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6、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P215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的,我国将统一招生计划改为国家指令性计划和调节性招生计划相结合,相应的也把统一分配制度逐步改为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下,经过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并逐步过渡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对于推动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这是和培养规格,把竞争机制适当引进办学过程,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高校扩大招生后,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高校毕业胜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适应就业需要,要加强对高等专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逐步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比如到西部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应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可提前定级,并适当提高工资标准。

(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

应制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鼓励用人单位多招聘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上城市也要根据需要,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

(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提供合乎市场需要的人才和正确有效的引导毕业生就业。

(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自主择业,无疑为毕业生的自我选择提供了集会,使个人的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个人愿望和现实毕竟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进入就业市场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什么?

P234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高等教育管理权利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中央政府除负责管理少数代表国家水平的高校和极少数特殊行业高校以外,其他具体方面如高校的招生计划、财政拨款、地方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调整及专科院校、民办高校的设置权应逐步下放,由地方负责管理,从而形成一个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体征,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体制改革着手,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参与办学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

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政府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权力的下放,最终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力,实行办学者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与主管部门始终存在这权、责分离的现象,政府包揽了一切,高校处于附属地位,缺乏必要的经营和管理自主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势必要求高校面向社会来自我组织内部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以向社会提供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和科技产品。

因此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外在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8、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P253

进行管理,需要遵循相应的要求,处理好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关系问题,即进行高校教学管理时遵循高校教学管理原则。

(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学术管理,也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结合,这是由高校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原则要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教授等学者专家群体在管理中的作用,注重教学管理中的学术性内涵。

(二)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只有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这一对范畴,才能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使整个组织协调发展。

从我国高校教育现实情况来看,在教学管理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既符合时代要求,同时又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现实情况的选择。

(三)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坚持权力与权威相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增强人格魅力,树立威信,如此,才能管理有效,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

分权与集权是管理行为中经常发生的一对矛盾,也是管理领域中一对重要的范畴,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应视组织特性、所处环境和管理人员水平而定的,对于高校这样一个人才、知识高度密集的组织来说,进行教学管理必要的集权是需要的,但实行分权是主要的。

(五)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现代高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研任务,高校强调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地位与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六)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学术自由是高等教学科研的一个传统,教师享有研究及发表成果的充分自由,也有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自由,但学术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意识形态,其教学活动也应接受学校的相应管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等教育学(单、判)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种类型

2、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3、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4、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价值型原则;

创新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1、早在西方中世纪大学出现之前,古代希腊、罗马就出现过高等教育机构

2、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

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4、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5、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自治性;

国际性;

民主性;

职业性

6、中世纪大学在西方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英国学者科班说“中世纪大学是指上是西欧特有的产物,它显然是中世纪留给现代会社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

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在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

8、洪堡的大学理念内容包括:

大学的相对独立和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9、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维斯康星大学和维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这个时期,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10、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地区性、开放性、流动性和实用性特征

11、维斯康星大学成立于1848年,是一所非教派学校,该大学成名于名校长查里斯.范海斯,他提出的维斯康星思想,是维斯康星大学扬名海内外

12、体现维斯康星大学模式与维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

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13、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

14、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变化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

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

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1、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当时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学问传播中心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3、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

教育体制上实现官私并存;

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

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

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4、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922年“壬戌学制”的颁布,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阶段

5、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

6、1898年7月“百日维新”运动中成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7、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造,主要措施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8、1922年“壬戌学制”的颁布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现代高等级教育阶段

9、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10、1977年恢复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和研究生培养制度

11、所谓大学理念乃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12、从其内涵构成上看,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13、一般认为,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

14、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重视研究生教育、注重科学研究、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其基本的办学理念

15、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

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

16、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

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

17、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权利、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

18、最早确立教授治校理念的是1150年正式成立的巴黎大学,其原初含义是指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的教学与学术事务

19、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20、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

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21、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第四章高等教育目的

1、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2、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

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调控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3、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通常人认为是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

4、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

19世纪下半叶是社会本位论的鼎盛时期,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等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

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位论,或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5、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6、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突出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高等教育的科学技术功能,是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显著特征

7、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