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17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课题申报:三维四链跨界融合: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docx

三维四链,跨界融合:

宏观经济学课程

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

学科分类:

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

重点课题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的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的基本遵循和方向。

2019年,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根据新时代党中央、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总体部署,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重要发展时期,中国正处于大国关系转型的敏感时期,“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

高校既要培养契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端专业人才,更要培养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与高尚道德素质的人才。

此外,经济学课程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占据发展主流,西化倾向日益严重。

因此,构建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融入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既是促进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经济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的现实需要。

1.2课题界定

“课程思政”是融入式、嵌入式教育,知识教育与价值导向相结合。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课程体系中的“富强、民主、和谐、公正、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等相关思想政治元素,通过构建“三维四链,跨界融合”的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涵、重构课程内容与组织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全方位优化考核评价指标,使本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获得最大限度的价值增量。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鉴于“课程思政”研究的时代性和国情特殊性,国外学者对该问题关注较少,国内“课程思政”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①“课程思政”涵义的解读(高德毅等,2017;邱伟光,2017;赵继伟,2018;宫维明,2018);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研究(石书臣,2018;邱仁富,2018;吴贵春,2019);③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做法的研究(于向东,2019;郑敬斌等,2020)o

(2)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得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如:

高千惠(2019)认为发挥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以学生反馈评估课程思政效果、提升教师思想及业务素质、线上线下综合教育模式等能有效推进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

章丽群(2018)、吴万宗等(2018)、朱文蔚(2019)以宏观经济学为例,探究从重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课程思政元素,调整考核方式等方面,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张翼等(2019)、卢晨(2019)、李晓鹏等(2019)分别以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为例,探索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

(3)一些研究基于教学内容设计(陈华栋等,2019;张纯记,2020)、教学方法创新(吴万宗等,2018;孙淼等,2019)、评价机制改革(陈新岗等,2019;王万光,2019)等视角探讨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但少有研究(秦厚荣等,2019;郑敬斌等,2020)能深入探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特别是聚焦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尤为鲜见。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当前“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提质扩容的重要突破口。

充分发挥好专业课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探索、能力提升与品格养成的立体化教学目标,有力推进本科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2)在当前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国内经济学教育占主导趋势的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有利于抵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防止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平台课,受众面广。

构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引领和创新作用,关注现实问题、深入社会实践,构筑正确的价值观、经济观与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强化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2.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调研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及湖北省思政示范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瞄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贯穿“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学生思政、环境思政”的四支链条,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统一,协同育人。

2.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于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探求高校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思政题材,乐于接受的思政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等。

(2)基于对湖北思政改革示范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的走访调研,获取专业课程思政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梳理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的框架。

(3)丰富课程思政的“触点”,构建内涵拓展、跨界融合的“三维四链”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见图1)。

具体如下:

三维四链

① “三维”: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个维度,教学内涵拓展。

② “四链”: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链,融合学生思政、教师思政与环境思政三支链,丰富课程思政的“触点”,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链链相扣”:

学生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同向同行,合力育人;教师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高端思想引领、同频共振;环境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多空间互动,全方位实践育人。

跨界融合

①“跨学科融合”:

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因式融合,润物无声:

②“跨专业融合”:

思政课与专业课师资的双向融合、共建共享;③“跨时空融合”: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与线下思政平台的有机融合,共生共荣。

构建“三维四链,跨界融合”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①构建课程思政链

第一,专业课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结合,深入挖掘和提炼宏观经济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第二,靶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供给与组织过程;每一教学单元设置知识、能力、价值教学目标,运用BOPPPS(导入、目标、前侧、深度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教学设计模式,有效衔接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宏观经济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基因融合。

第三,创新升级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引入比较案例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研讨互动教学法;一个问题,理论与实践双面解答,跨界教师联合主讲;精准滴灌。

第四,改革考核方式。

增加思政元素相关知识点考核;调整考核分项构成(平时成绩占比提高、考试成绩占比下降);强化过程性考核。

第五,以立德树人为首要标准,健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以人才培养效果为基本遵循开展主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绩效性评价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质量。

②塑造教师思政链:

共建共享思政与专业教学团队,跨界教师联合主讲,开设思政大讲堂。

③ 形成学生思政链:

资料搜集+项目研讨+成果展示;“三个一”:

一次时事述评、一本好书分享、一场影视观后感交流;宏观经济学与我的专业;经贸企业与机构调研

④ 打造环境思政链:

丰富教学环境,构建链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平台,共享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的思政实践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的环境思政链。

2.3课题研究重点

(1)“三维四链,跨界融合”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

(2)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设计,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基因融合。

根据思政元素的精神内核,设计出符合课程特点、行之有效的内隐式教学手段和外显式教学方法。

(3) 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4创新之处

(1)研究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文献非常有限,且处于起步阶段。

基于“三维四链,跨界融合”的特征,探讨构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具有内容上的创新与深入性。

(2)在打造宏观经济学环境思政链方面,将搭建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的思政实践平台,

融合创新创业,协同提升核心价值与核心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创新之意。

(3)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制,而关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文献极为鲜见,却又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步骤;因此,本项目拟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定量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方面具有创新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第一,需求侧调研:

高校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思政题材,乐于接受的思政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

第二,供给侧调研:

湖北思政改革示范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本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教学体系、实践环境现状如何?

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有何差距?

第三,丰富课程思政的“触点”,构建“三维四链、跨界融合”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3.2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

3.3实施步骤

实施阶段

工作内容

准备

2020年7月一12月

成立项目组,制订研究计划,形成调查方案。

搜集、分类并讨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研究动态。

调查实施

2021年1—6月

实地或问卷调查,收集专业课程思政的优秀实践经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真实需求,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局限等信息,深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推进

2021年7月

—2022年6月

对本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教学体系、评价体系进行整合、设计与创新,将初步成果实践运用,评估、反馈、改进。

总结

2022年7—11月

归纳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项目评审。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课题组成员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1名经济学博士后,2名经济学博士,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1)教科研项目

2015-2020年,课题组成员主持了5项教研项目。

其中,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已结题4项,在研1项。

上述课题研究集中在经贸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

2017-2020年,课题组成员主持了9项科研项目。

其中,国家民委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思想库课题1项,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校级科技孵化项目1项,已结题8项,在研1项。

(2)教材与论文

2017-2020年,课题组成员出版了《国际贸易(第二版)》、《经济学原理》等专业主干课程教材2部。

公开发表教研类论文3篇;科研类论文14篇,核心6篇。

(3) 教学奖励

2015-2020年,课题组成员获得各类教学奖励,其中1人指导2名本科生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