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0265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8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期中基础知识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如果玻璃管粗细不均匀,将会造成刻度的不均匀。

(2)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温度计不同,测量范围也不同,一般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跟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一致的。

所以,使用温度计时,要先看清楚它的刻度范围。

不能用它测量超过量程的温度。

②只有温度计里液体的温度跟所测物体温度相同的时候,温度计的示数才是被测物体的温度,所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到液体里,但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待温度计里的液面不再变化时,再观察液面的刻度。

观察时,不能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脱离(体温计有特殊构造,可以取出读数)。

测量气温时,不要用手握在玻璃泡上,要握在温度计上端,悬挂时不要靠近取暖设备,不要让太阳直接照在温度计上。

③使用温度计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温度计当搅拌器。

④读数时,眼睛应平视,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要求跟刻度尺的读数类似.(3)常见的几种温度计:

①实验室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在-20~100℃之间,分度值为1℃.②体温计:

用作测人体温度,测量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③寒暑表:

用作测气温,测量范围在-20~5O℃,分度值为1℃.

三、一些单位的规定、要记的常数和一些常见数据

1、摄氏度(℃)的规定: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该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O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在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l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气温是15℃时);

无线电波速度等于光速,在真空、空气中光速为3×

108m/s或3×

105km/s。

3.人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的时间间隔是0.1s以上,人对着一阻挡物喊,人离阻挡物应不少于17米才能听到回声。

4.光在水中速度是空气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空气中的2/3。

5.人的正常体温:

口腔温度是37℃,腋下温度是36.5℃。

开水温度100℃。

一杯温水温度在左右40℃。

6.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7.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一般中学生高1.5~1.8m;

乒乓球直径0.04m;

一支新铅笔长0.18m;

物理课本长26.00cm,宽18.50cm(用毫米尺测量结果);

双人课桌长1.1m,宽0.45m,高0.9m;

墨水瓶高6cm;

热水瓶高约35cm;

中学生一步长90cm左右;

一搾长20cm左右。

8.人视觉暂留时间约0.1s。

9.人的步行速度约1.4m/s,或5km/h。

10.一般人脉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呼吸一次约4s。

四、有关概念、规律、定律、公式及使用注意点

1、速度: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相同路程比时间(如跑步比赛时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就是用的此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如跑步比赛时观众判断运动员快慢就是用的此方法)。

(2)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3)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共同决定的,1m/s=3.6km/h,1m/s>

1km/h;

(4)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一定相等),速度大小与路程、时间无关。

(5)一个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描述,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指明哪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求总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总时间(如果中间有停留时间也要算进去);

如果在前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υ1,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υ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υ=(υ1+υ2)/2;

如果在前半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υ1,后半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υ2,全程的平均速度υ=2υ1υ2/(υ1+υ2)。

2、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说明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物理中,我们所讲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

例如,坐在汽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是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或地面来说就是运动的。

机械运动的这种相对的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应保持相对静止,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相对于月球是运动的。

树叶随水漂流,有一人说树叶是静止的,是以水为参照物说的。

在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说的,后句是以竹排为参照物说的。

3、声音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人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笛子发声是由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出的。

(2)声音要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也叫媒介、媒质),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不相同,一般说,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得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在灌满水的长铁水管一端敲一下能先后听到三次声音,就是固体、液体、气体传声快慢不同造成的)。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

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些随发声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发声物体产生的振动,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声波。

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3)注意:

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传播不一定停止。

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

在理想情况下,声源振动停止后,距声源距离不同的人还能陆续听到它原来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消失.自然界中的雷电就是很好的例子:

雷声、闪电同时产生,而我们总是在看见闪电后几秒钟才听见雷声,我们听见雷声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4)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响度变大。

4、声音的三要素

(1)三要素指:

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单位是赫(Hz);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由声源振动振幅决定,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由声源材料、结构等决定;

声音尖,音调高;

声音强,响度大;

从声音的波形看:

音调高的声音波形密;

响度大的声音波形幅度大;

音色不同的声音波形不同。

例如: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牛的叫声与小鸟的叫声不同,小鸟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频率比较大;

牛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幅度比较大.另外牛的叫声和小鸟的叫声的音色也不相同.(3)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

(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人声带发声的频率范围小于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做次声波,监测与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地震、台风和核爆炸发出的声波都是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猫能听到一定频率的超声波,狗既能听到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又能听到一定频率的次声波。

5、物态变化 

(1)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

(2)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熔化、汽化、升华时需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时要放热。

(3)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蒸发时,液体温度会降低,即有致冷作用,这是由蒸发的液体从剩下的液体中吸热造成的.②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要不断吸热.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从汽化的位置、剧烈程度、温度、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说明)。

(4)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的方法都能使气体液化。

(5)熔化、凝固时,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表现:

①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②非晶体没有熔点。

金属钨的熔点3140℃最高,用来做灯丝。

(6)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如:

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霜、雾松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到高空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热水上方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冬开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打开冰箱门看到冰箱门口有“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冰箱冷冻室内冰棒纸外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冬天室内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出现雾(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形成的;

并能说出雪、雨、雹、用久了的灯泡发黑、卫生球变小、冰衣服变干、湿衣服变干等的形成原因。

(7)注意:

①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

②任何温度下都会有蒸发和升华现象,因此任何温度下都可能有水蒸汽存在;

③晶体在熔点时,可以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④用同一酒精灯给一杯水加热时,开始水温变化得快,温度越高水温变化越慢,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蒸发要吸热;

⑤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冬天公路上有积雪,要使积雪熔化,在公路上撒一种盐,降低雪的熔点,使雪化成水,来清除公路上的积雪;

⑥“霜前冷”是因为形成霜必须气温达到或低于0℃即霜前气温低,人感觉冷,“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吸热,使气温低。

⑦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和舞台撒干冰形成雾道理相同,都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凝华成小冰晶。

⑧会解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先后产生的现象(声、热)。

6、光现象

(1)光源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注意:

恒星是光源,行星、卫星不是光源,火焰是光源,开着的电灯和电视屏幕是光源,月亮、蜡烛、电影屏幕不是光源。

(2)太阳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电视机屏幕上布满了荧光点,这些点发出红、绿、蓝三种色光。

不同原色的色光混合产生新的色光,如红光与蓝光混合产生品红,红光与绿光混合产生黄光,蓝光与绿光混合产生青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产生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三种颜色是颜料的三原色。

不同颜色的原色颜料混合产生新颜色颜料。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3)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特征是具有热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电视机、VCD摇控器是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灯、验钞机是紫外线的应用。

(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形成、小孔成像、夜间手电筒的光等都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射击瞄准、排队、木工标线、激光测距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5)平面镜作用是能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能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要想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自己站立时的全身像,平面镜要人高的一半。

站在平面镜前的人以速度υ向镜移动,像也以速度υ向镜移动,像相对于人以速度2υ移动。

潜望镜是平面镜的一个重要应用。

(6)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光在反射时遵循反射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

①入射角、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

②若入射光线不变,平面镜转一角度θ,则法线也转角度θ,反射光线转动2θ,即入射光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2θ;

③入射光与水平成θ角,要使光照亮竖直井底平面镜应与水平成(900+θ)/2的角,要使这束光水平反射,平面镜应与水平成θ/2或900-θ/2;

④垂直入射(即入射光与物体表面垂直)时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都是00;

⑤角反射器是互相垂直的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射向角反射器光的光经两次反射后沿原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回去;

⑥漫反射不是乱反射,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⑦看平面镜中像与物的关系从反面看。

7、透镜

(1)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利用平行光会聚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可用于老花眼的矫正;

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用于近视眼的矫正。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这是照相机的应用);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这是幻灯机、投影仪的应用);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这是放大镜的应用)。

应用凸透镜还可制成望远镜和显微镜。

对凸透镜成像还有以下特点:

①u=f是像虚实、正倒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②当u>

f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变小(这是调节照相机和投影仪的依据);

③成实像时,若将像和物的位置互换,则仍能成实像,像距与物距互换,像的放大、缩小情况也互换;

④成实像时,若凸透镜不动,则物体向上移动,像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向右移动,像的形状由物旋转1800得到;

⑤在u>

2f时,如果物距减小,像到物体的距离会减小,即像距与物距之和减小,像比物体移动得慢;

在2f>

u>

f时,如果物距减小,像到物体的距离会增大,即像距与物距之和增大,像比物体移动得快;

⑥在u〈f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看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越大。

⑦在幻灯机中,幻灯片上的画面是物体,屏幕上映出的是像;

在照相机中,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出。

(3)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①用手“摸”,②用平行光“照”,③靠近物体“看”,④看远处物体由成像区别等。

(4)填透镜时抓住:

通过入射光线与主轴的夹角与出射光线与主轴的夹角大小对比,出射光线向主轴偏折了就是凸透镜,出射光线偏离主轴的是凹透镜。

(5)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经过调节晶状体,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其作用是将光发散,使远处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经过调节晶状体,近处的物体的像只能落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其作用是将光会聚,使近处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用φ表示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距f的倒数(f用m为单位)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的度数为负数,即φ=100/f。

(6)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其焦距较长,目镜是凹透镜焦距较短,观察远处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其焦距较长,目镜是凸透镜,其焦距较短,观察远处物体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其焦距较短,目镜是凸透镜,其焦距较长,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放大镜,因此,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清的小物体倒立放大的虚像了。

(7)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折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凸透镜可看作由多个三棱镜底面相对组合而成的,因此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可看作由多个三棱镜底面相背(顶角相对)组合而成的,因此对光有发散作用。

8、光的折射

(1)光射到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2)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达到900时,则没有折射光线,光全部反射回玻璃或水中。

(4)由于光的折射,人看水中的鱼比实际浅,鱼看河岸上的人比实际高,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向上弯折了,放在厚玻璃台板下的字看上去升高了(这些都是看到的物体的虚像)。

(5)比较折射角与反射角、入射角大小,只要抓住空气中的“角”较大。

(6)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早晚看到的红太阳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9、能量物体具有能量:

(1)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声音具有的能量叫做声能,医学上利用声能粉碎人体内的胆、肾、膀胱等结石。

(3)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五、一些重要实验及方法

(一)、实验1、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a.选精密的测量仪器,b.改进实验方法,c.(最主要的方法)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测纸片下落的速度:

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要用的器材是纸片、刻度尺和秒表;

测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平均速度,注意:

(1).测路程应从小车最前端量到挡板的距离;

(2).小车的平均速度:

全程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而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所用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火柴;

(2)观察内容是:

加热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①水温变化,②水中声音的变化,③水中气泡的变化;

(3)记录的内容:

水的温度(90℃时开始)和对应时间;

(4)实验结果:

①水温变化是: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吸热),水温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继续吸热),水温保持不变,停止给水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停止沸腾);

②水中声音的变化:

沸腾前,水中声音较大,沸腾时,水中声音较小;

③水中气泡的变化:

沸腾前,水中气泡较小,气泡上升时变得更小;

沸腾时,水中气泡较大且有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变得更大。

4、探究冰和松香熔化特点实验:

(1)器材:

与水沸腾相比将水换成冰和松香;

加热时观察冰和松香发生的变化①温度变化,②状态变化;

冰和松香的温度和对应时间;

①冰温度和状态变化是:

开始对冰加热(冰吸热),冰温不断升高,冰处于固态,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继续对冰加热(冰继续吸热),冰温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冰的温度不断升高,处于液态;

凝固也在一定的温度进行。

②松香温度和状态变化是:

吸热后,温度逐渐升高,状态为逐渐变软变稀,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也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5、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应从左向右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焰心在同一高度上;

(3).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了即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或焦点上了。

若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得不到像则可能是:

(a).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或焦点上了,(b).凸透镜、光屏、蜡焰的焰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并差距较大,(c).像距太大,物距大于焦距但接近等于焦距了.(4).遮住凸透镜的一半,像大小不受影响,但亮度变暗。

(5)实像与虚像的两点区别是:

实像能在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屏上呈现;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点,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长的交点。

(二)、研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程序及要素:

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和合作。

2、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让约片从相同高度释放比较下落的时间。

3、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未发声与发声时的区别;

②运用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③运用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或音叉击起的水花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4、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和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都在控制一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的比较法。

探究光的反射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的是比较法。

探究光的折射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的也是比较法。

5、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对比。

探究冰和松香熔化特点,用的是对比法。

探究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不同,用的是对比法。

探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用的是对比法。

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不同,也是用的对比法,对透镜分类也是用的对比法。

6、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的是替代法。

探究问题时往往同时用多种方法。

六、图象与作图

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

(a)路程——时间图象,简称路程图象(图1),图1甲表示甲乙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甲物体运动的速度最大,丙物体运动的速度最小;

开始计时时,甲与乙在同一位置,丙在甲和乙前s0米处,经时间t1,丙和甲达到同一位置,经时间t2,丙和乙达到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