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904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

制制度

【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D

4.(2011·

海南单科·

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

致用,反对君主专

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所以B符合题意。

【答案】B

2010年题组

1.(2010·

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解析】考查阅读理解材料,题目材料为顾炎武文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

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选D。

2009年题组(备注:

无)

2008年题组

1.(2008·

宁夏文综·

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

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

【答案】A

2.(2008·

广东单科·

3)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符合题意。

2007年题组

1.(2007·

1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解析】D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具有民主启蒙思想。

二、主观题

浙江文综卷·

24)

(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

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9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7分)

【解析】

(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老子主张: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的。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

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答案】

(1)孔子:

仁、礼、中

庸;

(3分)

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分)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2)李贽:

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

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3分)顾炎武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分)

(3)康有为。

(1分)《孔子改制考》。

(2分

)翻译《天演论》;

(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2.(2012·

海单科卷·

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

制制度。

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

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

可实际情况

并非如此。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

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

……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

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

他不做受神

启者,也不做先知。

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

我们有时不恰

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

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

什么时代为依据?

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

(2)根据

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6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

的解读?

(15分)

(1)依据材料中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的身份,推测出伏尔泰描绘的中国文明的时代。

(2)材料中“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是对科举制度的赞同;

“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

律保护”,说明中国较有完善的法律;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对中国伦理道德和法律的赞美;

儒教不是宗教,更加理性。

(3)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

的解读抓住关键:

伏尔泰的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赞美中国文化是有他的现实目的,借用中国文化中的部分内容为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反封建斗争服务。

(1)答案l:

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推断

·

明清时期。

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

中国人口是在明清时期过1.5亿的。

其他答案:

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2)答案l:

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中国的君主和政府很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

中国有完善的法律,法律是建立在良好道德基础之上的;

中国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迷狂。

答案2:

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

答案l:

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

伏尔

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答案3:

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大和误解的成分

答案4: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

评分项二:

史实

答案1:

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

、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

论述

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

叙述成结构

叙述连贯通顺

仅能罗列史实注:

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重庆文综·

37)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材料一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

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1)材料一反映了

清朝的哪些史实?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文化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史实归纳为正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

反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

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

第二问影响可以从积

极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

消极方面破坏性:

破坏了文化遗产;

文化专制:

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阻碍社会发展: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以概括。

【答案】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

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

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

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浙江文综·

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

的过程。

材料二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解析】第⑵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

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

(2)地方权势过大;

君主专制。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5.(2011·

江苏单科·

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

廉耻者,士人之美节;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

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

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

有风俗,然后有政事;

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

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

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12分)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

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

净化社会风气;

安定政治秩序;

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2009·

福建文综·

38)(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

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及中西思想的比较。

解答第

(1)问的关键是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

(2)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第(3)问要求熟悉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

第(4)问注意从1

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

(1)主张:

反对将儒学教条化;

提出“童心说”;

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相同原因: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相似

之处:

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

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7.(2009·

广东历史·

26)(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

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8分)

【解析】第

(1)和第

(2)问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

具有开放性,三段材料,三种不同的结论。

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第(3)问首先要清楚,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实际就是儒家思想。

三个时期的变化实际就是儒家思想

的发展演变的表现。

(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1分)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每组2分,共4分。

如:

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

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

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

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

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8.(2008·

上海单科A组·

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解析】第一问从题意中的“明清之际”可以判断此时的“一些最敏锐的心灵”的思想家是指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家,答出

他们的名字即可。

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因从明亡清兴的世事变迁的角度来分析。

第三问实际上是要求答出他们的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将其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答出即可。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

法”);

王夫之:

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

9.(2007·

26)(9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