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97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

案例1—指纹的秘密

1.案例呈现

说到指纹,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终生不变的指纹纹形。

指纹纹形的分类,通常是分成五大类:

我们平常说的簸箕,准确地讲,这种纹形叫做“箕形纹”。

簸箕的开口朝向小指的种纹形叫做“正箕”,簸箕的口是朝向拇指方向的,那就叫反箕。

除了正箕形纹,反箕形纹,斗形纹以外,还有一种叫弓形纹,它这个中心的纹线就像一个弓一样,是形状最简单的指纹纹形;还有一种叫双箕斗形纹,中心纹线是一个S形的,就像两个簸箕连在一起。

尽管有五种指纹形状,但指纹的组合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五种指纹基本上不可能在同一个人的手指上同时出现。

比如,某某个体有四个弓形纹,两个反箕和四个正箕的这种出现率,理论计算是百万分之三,理论计算,实际统计是零,也就是说在正常人群中间,基本上不出现这种组合。

因为弓形纹和反箕本身量就很少,占到整个指纹总量的2.5%,在人群中间出现率都是2.5%,因此在同一个个体上面,同一个个体,同一个人身上,十个手指上面,出现了弓形纹,他就不会出现反箕,出现了反箕他也就不会出现弓形纹。

舟舟,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先天愚型的孩子,他的神经发育有问题。

1936年,英国的解剖学家库明斯发现,所有像舟舟这样先天愚型的人,他们的指纹都异于正常人。

比方说,他们都有反箕纹,并且都出现在小指位,如果正常情况下,这种指纹应该出现在食指的位置上。

神经类型和指纹发生的关系后来引起医学界高度的关注,进行大量的其他病例的研究,然后从胚胎遗传学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就找到了一些根据:

受精卵在形成以后,它要不断地分裂生长,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细胞再分裂成四个,当受精卵分裂到八个细胞的时候,就开始向器官方向发展了。

这个时候细胞分成了三层,最外面的那层主要发展为两大器官,一是神经系统,另外就是人的皮肤。

科学研究表明,当神经类型受损,发育不良的时候,就会导致指纹发育不良。

因为神经的小的系统,就是末梢神经深入不到表皮,皮肤发育就会不良,就会导致指纹的异常。

因此我们现在就知道,通过指纹可以看到分析一个人在胚胎期,神经类型发育是不是正常,反过来说,神经类型如果是有缺陷,一定在指纹上,他会有所表现。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利用指纹可以对先天性痴呆儿进行诊断已经是比较普遍成熟的做法。

2.案例来源

 CCTV《走近科学---指纹的秘密》)

3.思考讨论

(1)结合案例说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案例点评

本案例介绍了指纹纹型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

人们很容易看到指纹的纹型,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指纹的纹型组合是有规律的,五种基本纹型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个体上。

有的纹型组合在正常人群中间,基本上不出现。

而这属于理性认识内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主观自生的东西了。

指纹的规律认识是通过对若干个体的具体纹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而不是主观自生的。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从感性认识自身来看,它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未深入到事物内部去,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因而有待于深化。

从认识的任务来看,认识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成认识的任务,就必须使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

指纹纹型的规律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利用指纹可以对先天性痴呆儿进行诊断已经是比较普遍成熟的做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在认识的实践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首先,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

其表现是:

人的理性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的方向;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

在对指纹的观察过程中,人们至少有指纹的概念,知道它的具体指向。

其次,理性认识中总是渗透着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内容;理性认识要以具有声音和文字的语言、符号形式为手段。

理性思维活动表现为一种语言、符号的操作过程。

人们在说、写的过程中进行理性思考活动。

在指纹研究中,头脑中总是有着具体的指纹纹型。

5.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二章第一节“从实践到认识”的辅助教学。

在使用本案例时,要注意讲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既区别又联系的关系,如教学时间允许,可由学生先做分析、讨论,教师再总结。

(案例提供者:

王艳芹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

案例2--总统遇刺与医学进步

1.案例呈现

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先后有5位总统遇刺,其中身亡的有4位:

林肯、加菲尔德、麦金利和肯尼迪,只有里根一人幸免于难(另有几起未伤及总统的“未遂”事件)。

医学史专家比较分析了这5位总统遇刺的情况,结论是不断进步的医学挽救了里根总统的生命。

   在这5起总统遇刺事件中,林肯被子弹击中头部,于次日死亡;肯尼迪也被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这两起事件都涉及头部重伤,即使是当代医学技术也回天乏力。

然而加菲尔德和麦金利的伤情与里根的伤情相似甚至更轻,如果暗杀事件发生在今天,他们应该都没有生命危险。

对后面3起遇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过去100年中医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刺身亡。

他身中两弹:

一弹擦伤手臂,一弹从背部右方射入。

第2颗子弹穿透了他的第一腰椎骨,但未伤及脊髓,也没有击中其他任何重要器官、动脉或静脉。

这只是一个非致命伤,现在住院两三天就可能解决问题,当年却在折腾了79天后,以加菲尔德死于败血症而告终。

   很多医学史专家认为,加菲尔德很可能不是死于暗杀本身,而是死于当时医生所犯的错误。

首先是误用仪器,未能找到子弹。

其次,医生没有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导致伤口感染。

为了探明子弹位置,至少有十几位最权威的医学专家先后探测了加菲尔德的伤口,他们往往是徒手或用未经消毒的金属器具,这是当时普遍采用的方法。

饥饿也是加菲尔德的死因之一。

医生错误地判断子弹可能已穿透这位总统的肠道,于是严格限制其摄入固体食物,只经由直肠为其灌输营养液和药品。

加菲尔德本来体重超过90千克,去世时体重竟只有原来的一半。

有人评论说:

“总统基本上是被这些医生饿死的。

   加菲尔德去世20年后,麦金利总统在出席泛美博览会时遭遇枪击,身中两弹:

第1弹从肩部进入胸部,后被取出;第2弹穿过胃、胰和肾,停留在腹腔后部肌肉中,一直未找到。

8天后,他因伤口严重感染而死亡。

如果能用上抗生素,麦金利基本上不会有生命之虞。

只是要等到40年后,抗生素才被广泛使用。

   1981年,里根总统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演讲完毕,准备坐车离开时遭到枪击。

凶手开了数枪,一颗子弹从打开的车门反弹入车内,从里根的左腋下进入,擦过肋骨,穿透肺部,停留在距离他的心脏只有1英寸的地方。

   中枪后,里根失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50%,并发呼吸困难,血压降至零,濒于死亡。

他被迅速送至附近设施完备的华盛顿大学医院急诊室。

医生立即为其进行静脉补液、供氧、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插胸管等(均按严格的无菌操作),很快就使里根的血压基本恢复正常。

随后里根进入了准备充分的手术室,由胸外科专家做了紧急手术,给予止血并取出了子弹。

   虽然手术后里根有发烧症状,但医生用了多种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再加上护理设施完备,里根在入院后第13天即出院,大约半年后基本康复。

   以上3个案例的时间跨度刚好是100年整。

这3位总统的伤情应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因时代不同、医学发展水平不同,最终结果产生了天壤之别。

现代医学仍在不断发展,仍面临很多难题,但过去的100多年里医学的飞速进步令人感到欣慰。

2.案例来源

3.案例讨论

(1)从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角度分析加菲尔德和麦金利总统死亡原因?

(2)三位总统伤情最终结果产生了天壤之别,有怎样启示?

4.案例点评

本案例介绍了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先后有5位总统遇刺,其中身亡的有4位:

林肯、加菲尔德、麦金利和肯尼迪,只有里根一人幸免于难(另有几起未伤及总统的“未遂”事件)。

比较分析这5位总统遇刺的情况,结论是不断进步的医学挽救了里根总统的生命。

从认识论原理角度而言,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只完成了一次循环,而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也就是说认识运动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医学实践和医学认识过程体现出这一认识论原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循环进行多次才能完成。

在案例中 ,加菲尔德和麦金利总统死亡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着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如,当时美国医学正处于转型期,医疗实践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存在诸多学术派别,加菲尔德也成为各种似是而非疗法的试验品和牺牲品。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会无限的进行下去,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人对世界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化全面。

人只能无穷地接近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但不能完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对于整个世界人永远有尚未认识的东西存在。

3起遇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过去100年中医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学发展到了顶点,仍需也正在发展着。

5.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二章第一节“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辅助教学。

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循环进行多次才能完成。

在本案例的使用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主、客观原因,避免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原因。

(案例提供者:

王艳芹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

案例3—关注三腿宝宝

1.案例呈现

  近日两名有着共同不幸的女婴乘载了千万人的关注。

由于先天发育畸形,身上长着第三条腿的残酷现状,让她们正承受着同龄孩子不该体会的痛苦。

青青:

一岁零两个月,因先天畸形,九个月大的时候遭受家庭遗弃。

 惠惠:

一岁零五个月,先天畸形,虽有父母相随,但巨额的救治费用让一家人举步维艰。

  青青是由儿童福利部门送进北京东直门医院的一名弃婴。

在这名一岁零两个月大的女婴的腰部长着一条比双腿更加粗壮的第三条腿,一直到她的后脑处,另一位三腿宝宝惠惠是在父母的陪伴下住进医院的。

惠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