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685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47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

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

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生长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4.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5.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品质。

学习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反思与补充: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阅读教材9—11页,完成: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

(2)分组:

_________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和_________。

(5)归类。

(6)整理:

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二、合作探究:

生物的归类方法

1.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

(1)调查路线

(2)调查范围

(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   )种生物,其中植物(   )种,动物(   )种,其他生物(   )种;

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

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

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课时)

阅读教材12—13页,独立完成: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与其所生存的的总和。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

它包括因素和因素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和等。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关系、关系、

关系、关系等。

合作探究:

(口头表述,不书面回答)

1、观察P13图1-12,讨论完成: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2、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5、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1、地球上所有与其所生存的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它包括因素和因素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和等。

1.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2.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2.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

一、阅读教材14—17页记住操作步。

完成基础认知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同以外,其他都相同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这个条件,在生物学中成为。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提出、作出、

制定、实施、得出和。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必须适应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事,也和着环境。

4、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必须要有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阅读P14-15,选择一种生物,探究某一种非生物因素对该生物生存的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计划)。

(1)你的探究问题是。

(2)你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变量唯一、设置对照组)

2.看P17【资料分析】的四张图片完成讨论题:

上述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指定组别完成特定图片,然后交流展示)

『小小点拨』

他们各自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他们有着怎样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呢?

请你开动脑筋多方面考虑,看哪组回答的更完整。

3.请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并能解释出原因。

4.分析课本图片“蚯蚓疏松土壤”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分析“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6.谈谈如何判断生物是适应环境还是影响环境。

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具有( 

)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2、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郁郁葱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A.杨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天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松柏比杨树更适应寒冷 

D.杨树对低温更敏感

3、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的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D. 

绝对性 

4、下列说法不属于对环境适应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

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

C.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 

D.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

5、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更是景点的点缀。

而石上的地衣也引起了许多游人的注意。

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A.只能适应环境 

B.只能影响环境 

C.都能改造环境 

D.既能适应又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及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

3.讨论交流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及合作能力.

4.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理解生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阅读教材19-24页,独立尝试填一填并识记1分钟

1、生物与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与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20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

1、

(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植物——者

——消费者

细菌、真菌——者

______________——阳光、空气、水等

3、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看课本21、22页完成下列各题:

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是-----和-------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通过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

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创设情景:

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

设问:

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

会无限制地增加吗?

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

2、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分析课本23页的资料,讨论思考: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

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后增

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

1、识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能说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辨析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关知识。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阅读教材26—31页,完成: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和。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

农田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以草本植物为主

湿地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主要受光照、温度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少、数量少

城市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蓄洪抗旱能力强

(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3)沼泽是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典型()

  A淡水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是信息的集散地()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河流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呢?

2.生物圈Ⅱ号为什么失败?

3.怎么善待我们的生物圈?

4.小明同学说:

“我爸爸说他小时候,村边的小河里有许多鱼、虾,稻田中有不少黄鳝和泥鳅。

现在河里和稻田中几乎没有鱼、虾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1)请对上述情况作出假设:

  

(2)你作这种假设的依据是

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生态旅游  D增大木材产量

2.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这一点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

  B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

  C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

  D城市生态系统人口众多,与外界交流频繁。

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4.“山林多栽树,如同修水库,雨多它能吞,天旱它就吐。

”这条谚语说明了森林有哪些作用?

5.根据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与其对应的生态系统连线。

有的动物可以生活在多个生态系统里。

猞猁森林生态系统

扬子鳄草原生态系统

疣鼻天鹅海洋生态系统

鸬鹚河流生态系统

黑斑蛙湿地生态系统

鳗鲡农田生态系统

1.会查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选取多方面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4.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王丹审稿:

一、预习提纲

1、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使用显微镜?

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预习自测题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在图中括号内填写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3、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和清洁收镜。

4、从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

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一、合作探究

(一)认识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知道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显微镜各结构部分的作用:

(1)镜座:

(稳定和支撑镜身)。

(2)镜柱:

(支撑载物台和镜臂)。

(3)镜臂:

(握镜部位)。

(4)准焦螺旋:

(升将镜筒,调节焦距)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顺时针—下降(顺-顺水而下),

逆时针—上升(逆-逆水而上)——只适宜在显微镜的右侧看。

粗准焦螺旋:

镜筒升降范围较大,用于调整观察物象的适当距离。

细准焦螺旋:

镜筒升降范围较小,用于调整观察物象的清晰度。

(5)反光镜:

作用是把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凹面镜——可以聚光,光线弱时用。

(6)载物台:

放置标本,中央有通光孔(是光线上下通入的地方),两边有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

(7)遮光器:

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

需要强光时选用大光圈,需要弱光时选用小光圈。

(8)镜筒:

顶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9)转换器:

转动的转盘,下安有物镜,可以变更不同倍数的物镜。

(10)物镜、目镜:

合称显微镜镜头,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可以放大观察材料。

镜头的放大倍数刻在镜头上,比如标有10×

、20×

、40×

目镜:

接近人眼的镜头,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物镜:

接近观察材料的镜头,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练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用显微镜观察时,光线是经过哪些结构进入眼睛的?

3、利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时,镜筒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调节时应注意什么?

5、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怎样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

6、显微镜下看到的“上”字与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有什么不同?

7、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怎样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处于视野的中央?

8、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你如何判断该污点是在玻片标本上,目镜上,还是在物镜上?

9、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

转换成45×

,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有什么改变?

10、注意:

(1)从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个数越;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个数越。

二、总结归纳,扩展延伸

1、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右上,使物像到正中,应将装片()

A、往右下移B、往右上移C、往左下移D、往左上移

2、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为10×

,目镜为15×

,它的放大倍数是()

A、10倍B、15倍C、150倍D、25倍

3、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倍数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10×

40×

B、5×

C、10×

10×

D、15×

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目镜D、易于染色

5、有一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四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

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A、甲×

丙B、甲×

丁C、乙×

丙D、乙×

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玻片上写的是()

A、bB、p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