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159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世界古代政治史教学案Word下载.docx

由于战乱,爱琴文明土崩瓦解,古希腊经历了三个世纪的艰难岁月,西方学者称之为“黑暗时代”。

随后,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兴起了上千个城邦,成就了璀璨的古典文明。

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700年间,古希腊的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

约公元前1400年,古希腊人的一支入主克里特,岛上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克里特文明从此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是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形成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这是可确认的属印欧语系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最早文明。

因其以迈锡尼为中心,故称“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新的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以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公元前12世纪,由于另一支古希腊人的入侵,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

此后300年,古希腊完全陷于沉寂状态,既封闭又贫穷,西方人称之为“黑暗时代”。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较少。

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因此航海业与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

地少人多的古希腊人往往凭借这方面的优势向海外殖民扩张。

地域的扩大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促进了古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使古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二)城邦制度

A.新人教版——希腊文明的摇篮

(二)

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蕞(zui)尔小国纷纷建立。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B.人民版——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城邦)

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先后在各地建立数以百计的城市国家——城邦。

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是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各城邦十分珍视独立自治,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姿态。

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公民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由于十分珍视自身的政治权利,在保卫城邦和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公民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各城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如遵守太阳神谕,参加奥林匹亚竞技)。

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城邦也是希腊的文化中心,希腊人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古希腊城邦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古希腊城邦特点可概括为:

小国寡民;

没有专制;

公民积极;

多元一体;

贸易活跃;

文化繁荣)

C.岳麓版——古希腊城邦和城邦政体

(一)

公元前8一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

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

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城邦的自治权力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

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

除贵族制和民主制外,古希腊城邦还存在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

寡头制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典型代表是斯巴达的贵族寡头制,国家权力集中在由30人组成的元老院手中,公民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处于次要地位。

僭主制是指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的个人统治,本质上等同于君主制。

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三)希腊公民

A.新人教版——希腊文明的摇篮(三)

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各城邦对“成年”的年龄要求不同,斯巴达城邦为30岁,雅典城邦是20岁),享有公民资格。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B.人民版——珍视自由的希腊公民

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公民由本城邦成年男子(除妇女、未成年人、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组成,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古希腊公民素养:

希腊城邦大多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城邦教育的目的,为了培养思维敏捷、身体强健、能言善辩的合格公民。

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

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希腊公民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古希腊公民素养基本内容有:

全面发展;

自由个性;

智慧平等;

城邦至上)

C.岳麓版——古希腊城邦和城邦政体

(二)

所谓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城邦公民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所以,古希腊城邦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人们因此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考点二:

雅典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和确立

A.新人教版——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

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废除债奴制等。

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迸行改革。

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人民版——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和辉煌的古典文化,使雅典不愧为“希腊的学校”;

雅典的民主制在各城邦中最为发达完备,这种政治制度堪称古代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

雅典民主制是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

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

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公元前594年(前6世纪初),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

经济上

,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政治上,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等级不能当官,也不能当选四百人会议成员);

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梭伦改革的特点:

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中庸政治)。

这种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但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公元前506年(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民主改革。

取消四个以血缘为基础的部落,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

以抽签方式从十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

由十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对于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即用非法手段夺权的僭主),制定了“陶片放逐法”(把定罪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城邦的多数公民投票同意,流放国外十年,但不动其财产)。

克利斯提尼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地域组织)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血缘组织)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

这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C.岳麓版——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历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同很多国家一样实行君主制。

但在公元前8一前7世纪时,各邦贵族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贵族制与君主制不同,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于是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变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这就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

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

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关头,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的梭伦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梭伦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

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确立新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梭伦的民主改革是伟大的历史创举,奠定了古代世界的新政体——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

公元前509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克里斯提尼民主改革中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确立了“陶片放逐法”,公民大会有权终止任何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的政治生涯。

这就把以富人为主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鼎盛时代

A.新人教版——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一)

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当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

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

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

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B.人民版——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鼎盛时代)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希腊城邦与波斯(今伊朗)帝国之间爆发战争(希波战争是对希腊城邦制度和雅典近百年民主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希腊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种,也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即最好的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期间取得新的进展,由平民和工商业者组成的民主派一直十分活跃;

公元前443年至前429年(前5世纪后期),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继续民主改革。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五百人会议”仍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它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陪审法庭”负责审查全国大部分案件;

为保证所有公民都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通过这些措施,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了,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主要依据是公民已经基本上不受财产的限制而享有比较充分的民主权利)。

C.岳麓版——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为保证辩论的效率和秩序,雅典人拟订了一整套辩论的章法。

雄辩的演说有赖于丰厚的学养,激烈的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与演说术的发展,雅典成为语惊四座的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

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

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雅典人民主权的特征也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

这样的机构约有27个,大多由10人组成,分管军事、财务、宗教、工商等具体事务。

所有公职人员均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直接对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负责。

各机构内部同样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A.新人教版——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二)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

民主却是遥不可及。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如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日渐衰微的希腊被北部崛起的马其顿王国所灭。

煌一时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

B.人民版——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雅典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从民主的范围看,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从民主的性质看,雅典民主政治是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从雅典民主的参政方式看,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历史事实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以后盛极而衰,有些野心家乘机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公民民主生活开始抛弃正义原则,沦为个人权利争夺的工具;

雅典后来的衰落,除了战争(这是指前431—前404年斯巴达和雅典为争夺希腊霸主地位而进行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其他因素之外,也与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是分不开的。

雅典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雅典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开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革命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都起了重要作用。

C.岳麓版——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慧,一项政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往往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为周全。

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虽然多数人也会犯错误,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但多数人自我调解的功能一般比君主个人相对有效。

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而非君主任命,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雅典民主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它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那些没有公民权的居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没有民主的权利。

古代世界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雅典也不例外(妇女无权)。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考点三:

罗马法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A.新人教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

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这样,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已,损害平民利益。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

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

条文比较明晰。

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当然,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B.人民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

迫于平民的强大压力,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C.岳麓版——从共和国到帝国、、《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

王政时代是是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度的时期,罗马城建

立之初的政治是实行君主制。

可到公元前6世纪,王权和贵族的矛盾却日益加深,君主塔克文是个暴君,其残暴统治引起贵族和人民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发动起义,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并为防止君主专制,而实行了贵族共和制。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政府是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组成。

执政官有两名,行使最高行政权利,由选举产生;

两名执政官通常都是一文一武,文官管理国家,武将在外征战。

元老院成员是由贵族组成的,贵族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因此罗马共和国是奴隶制贵族专政。

有句话道尽了罗马共和制度的全部:

“在共和国,权力尽归于元老院。

”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成员从贵族首领扩展到知名学者和德高望重的前执政官,许多罗马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曾经是元老院的议员,其中著名的当属加图和西赛罗。

元老院的声望使其受到极大的尊敬,从外交国防到财政农工,执政官都必须征求元老院的见解。

公民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平民可参加,主要职权是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在共和国时期内,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利,贵族与平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地位与权利十分不平等,如贵族与平民不能联姻,平民兵役,赋役负担沉重。

这使得贵族与平民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富裕的平民更是要求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

所以,平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迫使贵族做出让步,允许他们选举自己的官员,并同意设保民官,保民官要为平民说话办事,有权否决元老员决议,有权监督政府的行为。

罗马国力强盛后,就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经过几百年的对外征战,罗马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城邦国家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可以说,共和国早期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是一部从防守走向扩张的战争史。

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许多被征服民族不断发生奴隶大起义,罗马内部也内战不断,出现前三头政治同盟庞培、克拉苏、恺撒,最后恺撒取得独裁,恺撒被人刺杀后,混乱中其外甥屋大维继位,之后又出现后三头同盟:

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

在后三头巨雄中,最终屋大维使长期内战和分裂的罗马重新统一起来。

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赐给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他创立了元首政制,公元前28年改组元老院,自任“元首”,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他在公元前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意为“神圣”“至尊”,“伟大”,可见他当时声望之大,这一年被认为是元首制,即帝国时代的开始之年。

表面看来屋大维的各种职权都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其实,屋大维刚开始是假借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加上在当时享受崇高的威望,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成为最高的主宰者。

特别是他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保证了他对国家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所以,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

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

而元老院的权力也大不如前,权力都在元首手中。

这种大权集于一身,确立了教

完整的统治秩序,使罗马帝国进入200年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成为“罗马和平”。

这种专制君主制度下,君主没有权力的约束力,残暴凶狠,压制其它势力的发展,控制着元老院,对人民也实行残暴统治,引起各阶层的不满和反抗。

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危机之中,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皇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机器,以巩固帝国的专制统治。

在他统治时期,皇帝的称号从元首改为“多米努斯”(意为主人),正式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在共和国时代,罗马颁布了一部宪法,即《十二铜表法》。

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

公元前4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