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068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常人体学大学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胆红素为金黄色的物质,血中浓度过高,则扩散进入组织,使皮肤、巩膜和黏膜等组织黄染,称为黄黄疸。

19生物转化:

指机体对许多外源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二问答题

1.消化管包括哪些器官?

上消化道指哪些器官?

答:

(1)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

2.舌乳头主要有哪些?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3.三对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如何?

名称

位置

开口

腮腺

位于耳郭前下方

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骨体的内侧

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

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

4.食管的狭窄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如何?

(1)第一狭窄:

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厘米。

(2)第二狭窄:

在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厘米。

(3)第三狭窄:

在食道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厘米。

5.简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1)形态:

完全空虚时略成管状,在高度充盈时成球囊状。

(2)位置:

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部上去;

特别充盈时胃大弯可降至脐下。

(3)分部:

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

6.胆囊底、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如何?

(1)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侧腹直肌外侧与右肋弓相交处;

(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7.直肠的弯曲有哪些?

骶曲,会阴曲。

8.试述小肠绒毛的形成、结构和功能。

(1)形成:

小肠黏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形皱襞。

(2)结构:

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称为小肠绒毛。

(3)功能:

产生收缩运动,以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淋巴、血液的运行。

9.试述肝小叶的结构.

呈多角形棱柱体,横切面为多边形,长约为2mm,宽约1mm。

10.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有哪些?

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11简述胃液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分泌调节。

(1)主要成分:

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HCO3﹣、内因子。

(2)作用:

主要成分

作用

盐酸

①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使食物变性,易于分解;

③杀菌,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

④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有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⑥盐酸分泌过多,会侵蚀位和十二指肠的黏膜。

胃蛋白酶

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生成胨以及少量的氨基酸。

黏液和HCO3-

①可溶性黏液:

与胃液的其他成分混合润滑胃内食糜;

②凝胶性黏液:

保护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阻止高浓度盐酸和胃蛋白酶与胃黏膜细胞接触。

内因子

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其吸收。

(3)分泌调节:

①刺激胃液分泌的物质:

Ⅰ乙酰胆碱:

结合M3受体,可被阿托品阻断其作用。

Ⅱ促胃液素:

G细胞分泌的多肽,受体为缩胆囊素-B/促胃液素受体,丙谷胺是该受体阻断剂。

Ⅲ.组胺:

胃粘膜固有层的肠嗜铬样细胞(ECL)释放,旁分泌作用于壁细胞的Ⅱ型组胺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

②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以及上皮生长因子可抑制壁细胞分泌HCl。

③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分泌调节

分泌特点

头期

神经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刺激壁细胞;

或者刺激G细胞和ECL细胞间接促进胃酸分泌

受情绪和食欲影响很大,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30%左右,其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消化力强

胃期

经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胃液素引起胃液分泌增加;

扩张刺激通过局部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使促胃液分泌;

食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分解产物,可直接作用于G细胞,促进促胃液素分泌

占60%,酸度高,胃蛋白酶比头期少

肠期

以体液调节因素为主

量少,占10%,酸度和胃蛋白酶都很低

12胃运动有哪些主要形式?

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1)形式:

紧张性收缩;

容受性舒张、蠕动。

(2)生理意义:

①紧张性收缩:

维持胃的形态、位置,保持一定的胃内压;

②容受性舒张:

使胃的容积增大,以完成容纳和贮存食物的功能;

③蠕动:

磨碎进入胃内的食物;

促进食糜与胃液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

将食糜进一步送向幽门,并以一定的速度排入十二指肠。

13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成分:

水、无机物、有机物。

(2)作用:

促进消化:

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pH环境。

在非消化期,胰液很少分泌,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开始。

食物刺激头、胃、肠各部感受器时均可引起胰液分泌。

其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14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什么?

它在消化与吸收中有无作用?

(1)胆汁。

帮助肠道内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5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食物已完成消化,均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吸收面积巨大;

小肠绒毛的结构 

特殊,有利于吸收;

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够长,有充足的吸收时间。

16简述三大类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1)糖的吸收:

糖类被分解为单糖(葡萄糖80%、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后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要途径是血液;

(2)蛋白质的吸收:

被分解的氨基酸后被小肠吸收,吸收机制和葡萄糖相似,都是依赖钠的 

继发性主动转运,但也有部分并非如此。

氨基酸几乎完全是由毛细血管而进入血循环的;

(3)脂质的吸收:

有两种途径,分别为血液和淋巴,主要以淋巴为主。

17.肝脏在物质代谢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保障全身各组织的能量供应。

(2)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3)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多种分泌蛋白质,分解氨基酸,生成尿素。

(4)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维生素的贮存、吸收、运输、改造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分解转化激素,使其降低或失去其活性,对激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8.简述胆色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胆红素的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80%-85%和部分的骨髓无效造血和肝脏,大部分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胆红素经过网状内皮系统的吸收入血成为非结合胆红素,到达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结合胆红素通过胆道排泄到肠道,一部分排除成为粪胆素,一部分重吸收回到肝,另外一部分到肾脏变成尿胆原最后排出尿胆素。

19.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有哪些?

主要可分为氧化、还原、水解与结合等四种反应类型。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系统:

由独立的内分泌腺和散在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组成,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等功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2.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传递信息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

3.靶细胞:

每种激素作用于具有相应受体的特定细胞,被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这种激素的靶细胞。

4.激素的允许作用:

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物效应,但是它的存在却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5.应激反应:

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6.应急反应:

机体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这些适应性反应。

1.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1)腺细胞排列成团状、索状和滤泡状;

(2)无排送分泌物的导管;

(3)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什么激素?

有何生理作用?

(1)血管升压素:

促进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但在机体脱水或失血情况下,VP释放量明显增多,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起到升高和维持血压以及保持体液量的作用。

(2)催产素:

对乳腺的作用,可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腺泡内压力升高,使乳汁经输乳管排出体外,称射乳反应。

还可以导致授乳期妇女月经周期暂停。

3.腺垂体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以及中间部细胞各分泌什么激素?

(1)嗜酸性细胞:

生长激素和催乳素

(2)嗜碱性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3)中间部细胞:

促黑(素细胞)激素

4.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各分泌什么激素?

(1)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

(2)甲状旁腺:

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主要作用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5.肾上腺皮质三个带细胞以及髓质的细胞各分泌什么激素?

(1)球状带: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

(2)束状带:

糖皮质激素

(3)网状带:

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的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

(4)髓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6.胰岛A细胞和B细胞各分泌什么激素?

(1)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增高。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降低血糖。

7.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有哪些?

激素作为化学信使物质与靶细胞膜受体或细胞内受体结合后,引起跨膜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并最终产生生物效应,激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其作用机制也不同。

8.试诉含氨类激素、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1)含氨类激素:

含氨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包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在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AC催化细胞内的ATP转化为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激活以来CAMP的蛋白激酶A(PKA),进而催化细胞内各种底物蛋白的磷酸化反应,引起细胞各种生物效应,如腺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以及细胞内各种酶促反应等。

(2)类固醇激素:

①基因调控机制:

类固醇激素为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可透过胞膜进入细胞,与胞质受体,形成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

与此同时,受体蛋白构型改变,获得通过核膜的能力。

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进入核内后,与核受体结合,激发DNA的转录过程,生成新的MRNA,诱导新的蛋白质合成,产生生物效应。

有些类固醇激素可直接穿越胞膜和核膜,与核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

②非基因调节机制:

可能通过胞膜受体介导。

9.试诉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1)下丘脑-神经垂体: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有神经纤维经漏斗下行到达神经部,构成下丘脑-垂体束。

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束纤维的轴质流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并释放到血液中。

(2)下丘脑-腺垂体:

腺垂体是通过特殊的血管系统-垂体门脉系统接受来自下丘脑的激素信息,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10.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其在幼年和成年时期分泌异常将分别产生怎样的后果?

(1)生长激素的作用:

①促进生长发育②促代谢作用(蛋白质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

(2)①在幼年时期,若GH分泌不足。

可导致生长发育停滞,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

若幼年时期GH分泌过多,则生长发育过度。

称为巨人症。

②成年后GH分泌过多,可导致手足粗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及内脏器官如肝肾等增大现象。

称为肢端肥大症。

11.试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

(1)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

(2)调节:

甲状腺功能主要受到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也接受自主神经的调节,并根据血碘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自身调节。

 

12.试诉参与维持血钙浓度的三种激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1)甲状旁腺激素(PTH):

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①降钙素(CT):

降低血钙,血磷。

②1,25-二羟维生素D3-:

升高血钙,增加血磷。

13.试诉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

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包括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

②对水盐代谢的影响③对血细胞的影响;

④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⑤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2)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节,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调节。

第九章泌尿系统

1.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内面的2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2.肾区:

临床上常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

3.肾门:

肾内侧缘中央部凹陷称肾门,有肾盂、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4.肾单位:

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

5.滤过膜:

是肾小球的滤过结构,当血液流经血管时,由于血管球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内,血压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6.髓襻: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形成一个“U”形襻,称髓襻,髓襻的下行支和上行支分别称为降支和升支。

7.球旁复合体:

又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体血管极所形成的三角区,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8.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体滤过率。

9.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RPF)的比值称为肾小球滤过分数。

10.肾糖阈:

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11渗透性利尿:

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12球-管平衡:

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的这种现象,称球-管平衡。

13水利尿:

日常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这一现象称为水利尿。

14血浆清除率(C):

指两侧肾脏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为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ml∕min)。

15体液:

是机体内液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人体重的60%。

16代谢水:

是指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时产生的水。

17血钙:

血浆钙,血液中的钙。

18血磷:

是指血中的无机磷,以无机磷盐的形式存在。

19钙磷溶度积(ksp):

是一个常数(2.5~3.5),由血浆中钙、磷浓度乘积而得,是观察骨代谢的重要参数。

20固定酸:

是指不能转变为碳酸以CO2形式从肺部呼出的酸。

21挥发性酸:

碳酸随体液通过肺部时又能分解成CO2被呼出。

22酸碱平衡:

机体能够调节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使体液pH维持在恒定范围。

23二氧化碳结合力:

是在厌氧条件下取静脉血分离血浆再与正常人的肺泡气平衡后的血浆CO2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血浆的碱储量。

1简述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简述肾的位置、外形、被膜。

位于腹腔后上部,实质性,左右各一,形似豇豆,三层被膜,由内至外分别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3简述泌尿管的分部和狭窄。

(1)分为腹段、盆段、壁内段。

(2)三个狭窄(生理性):

①输尿管起始处②越过小骨盆入口处③膀胱壁内

4膀胱的位置和毗邻如何。

(1)位置:

位于盆腔前部,前方有耻骨联合。

(2)其后方在男性有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女性则为子宫和阴道。

膀胱下方,男性邻接前列腺,女性邻接尿生殖膈。

5试比较男、女尿道的结构和功能

(1)功能:

女性仅有排尿功能,男性还有排精功能。

女性尿道内口起于膀胱,经阴道前方下行,穿尿生殖膈,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

男性尿道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

6男性肾盂结石患者,其结石须经过哪些狭窄处才能由尿道排出体外

输尿管的三个生殖性狭窄以及尿道内口、尿道膜部、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共8个)。

7简述肾小体的结构

由血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8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差异?

(1)结构:

皮质肾单位分布在皮质浅层,近髓肾单位分布在皮质深层。

后者体积大,髓襻较长。

(2)功能:

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分泌肾素;

近髓肾单位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9试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在肾单位和集合小管中进行,首先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滤出到肾小囊中,形成超滤液(原尿);

然后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一部分水和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同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又分泌或排泄一些物质加入到小管液中,最终形成终尿排出体外。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通透性和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③肾血浆流量。

11试述血管升压素、醛固酮的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①大部分由下丘脑视上核、小部分由视旁核的神经细胞合成。

②生理作用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排出减少。

③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调节改变。

(2)醛固酮:

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

②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

③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血K+、血Na-浓度等因素调节。

12饮大量清水对尿量有何影响?

为什么?

答:

(1)会产生水利尿现象,即在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

(2)因为饮水量突然增多,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暂时抑制了AVP的合成和释放。

13给兔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5ml对尿量有何影响?

(1)尿量显著增加。

(2)因为血糖浓度的上升大于肾糖阈,造成小管液溶质的浓度上升,小管液中渗透压上升,妨碍了水的重吸收,最终形成渗透压利尿。

14简述排尿反射的过程。

答:

当膀胱内尿量增多至400至500ml,内压超过0.98kPa(10cmH2O)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牵拉兴奋,神经冲动同时达到初级排尿中枢及脑干和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从而产生尿意。

〖若条件允许,高级中枢对初级中枢的抑制作用解除,冲动传出,引起膀胱壁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尿道。

此时尿液刺激尿道的感受器,冲动再次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并反射性抑制阴部神经的活动,使尿道外括约肌松弛,尿液在膀胱内压的驱使下排出体外,这种正反馈能促使排尿反射反复加强,直到尿液排完为止。

15比较细胞内、外液电解质分布与含量的主要差别

主要差别:

①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为K+,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为Na+;

细胞内液的主要阴离子是HPO42-,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是Cl-。

②细胞内液的蛋白质阴离子和二价阴离子含量较多,因此尽管细胞内液电解质mEq/L高于细胞外液,但渗透压并不高,细胞内外接近等渗。

16肾脏对钠、钙和钾的排泄有何特点?

(1)肾脏排钠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几乎不排”。

(2)肾脏排钙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3)肾脏排钾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17简述血液缓冲系统、肺和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主要作用

(1)血液缓冲系统:

①对固定酸的缓冲作用;

②对挥发性酸的缓冲作用;

③对碱的缓冲作用:

(2)肺:

通过呼吸作用控制CO2排出量来影响血浆中H2CO3的浓度,参与酸碱平衡调节。

(3)肾脏:

派出固定酸,保留并维持血中碱储量,从而调节血液中的pH值。

18举例说明NaHCO3/H2CO3对固定酸或碱是如何进行缓冲的。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严重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

NaHCO3-乙酰乙酸→H2CO3+乙酰乙酸-Na+,从而将较强的酮体酸转变为较弱的碳酸,H2CO3进一步分解为H2O+CO2,CO2随肺呼出。

(2)当碱性物质增加时,H2CO3+NaCO3-→2NaHCO3,把较强的碱转变为较弱的碱,NaHCO3又可通过肾脏的调节使血浆中NaHCO3保持一定水平。

第十章生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精索:

为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腹股沟管深环延至睾丸上端。

2、阴道穹:

阴道的上端较宽围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间形成环状的腔隙。

3、卵泡:

卵巢皮质内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其周围许多小型的卵泡细胞组成

4、睾丸间质细胞:

分布在生精小管之间,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体较大,胞质呈嗜酸性。

5、植入:

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6胚盘:

入胚发育的第2周末,由上、下胚层紧密相贴,中间隔以基膜,形成圆盘状细胞盘,称胚盘。

7、胎膜:

人的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囊、软黄囊、尿囊和脐带。

8、胎盘:

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共同构成的圆盘状结构,是胎儿和母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和屏障功能。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殖系统的组成。

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和外生殖器。

2、简述输精管的分部和结扎部位。

输精管分为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结扎的部位是精索部。

3、射精管的组成及其开口如何?

输精管壶腹与精囊排泄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4、精子在何处产生?

通过哪些管道排出体外?

(1)精子在睾丸生精小管内产生。

(2)通过精子输出小管、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排出体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