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049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开远市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的尚书台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参知政事D.元朝的行省制

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设三司总管国家财政D.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6.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7.图一和图二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一

图二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

8.清末御史张瑞荫

在一份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9.如右图所示:

臣子对皇上说: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11.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

1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三元里人民抗英

纪念碑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外来侵略 D.维护封建经济

13.“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

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4.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大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5.右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抗战力量)。

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A.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

B.日本侵略势力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C.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16.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1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

A.临时政府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B.《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C.《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临时政府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五四运动标志着()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据下图中王小丫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D.井冈山会师

20.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

C.领导工人运动D.国共两党合作

21.有首诗写道:

“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

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

”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2.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23.“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24.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5.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

A.建国初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

划时期

27.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此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8.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

C.非集团不结盟D.公平竞争原则

29.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乒乓外交B.基辛格访华

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30.下列重大外交活动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1月,胡锦涛访问美国,以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B.2月,中国帮助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回国,共计35860人

C.3月,中国派出第八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

D.10月,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普京访华,落实中俄之间在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秦始皇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材料四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材料一中的人物采取了哪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4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是怎样运作的?

(2分)有何作用?

(3分)

据材料三,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

32.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请回答:

材料一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残迹?

(2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这首诗写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件爆发之后?

(2分)举例说明日本全面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罪行?

33

.图片是历史的浓缩,它的见证和诉说着历史,读图并回答问题:

(11分)

图一访问印度图二万隆会议图三“乔的笑

图一和图二中忙碌在各种外交场合的新中国外交家是谁?

(1分)由于他的努力新中国在图中所示外交活动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图三中的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

(2分)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综上所述,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对我们有何启示?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6分)

(1)建立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作用:

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为历代沿用(5分)

(3)时间:

明太祖时期。

原因: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4)说明: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至废除,君权不断加强至顶峰【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32.(13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4分)

(2)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

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奴化教育、“七三一部队”(任达三点即可)(5分)

33.(11分)

(1)周恩来;

成就: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石;

国与国交往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两国应加强友好合作,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