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644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间的花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赫曼?

赫塞在《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或译为《悉达多求道记》)的故事中,赫塞也多次说到时间并不存在的主题:

在故事的结尾悉达多问他的老友维苏德瓦(Vasudeva):

你是不是也从河流了解时间并不存在的秘密?

维苏德瓦脸上洋溢着笑容说:

是的,正如你说的,河流是同时存在每一处的,在源头和河口、在瀑布、在码头、在漩涡中、在大海里,也在高山上,一条河可以同时存在各个不同的地方。

对河流来说,只有现在,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你说得没错!

悉达多说:

当我领这层道理时,我回顾我的一生,它真的就像一条河。

孩提时期的悉达多,长大成人的悉达多,和现在的老悉达多,相隔的只是影子罢了,并没有什么真实的区别。

就算悉达多的前世也不是过去的事,而悉达多的死亡也不是未来的事。

每一件事本来就存在,每一件事都存在当下。

悉达多开怀的说着,而维苏德瓦只是陪在一旁点着头,对他报以春风般的笑容。

了悟时间秘密的同时,你也了悟生命的本质。

是的,生命的形式不断在改变,昨天你是这样,明天也可能变成那样。

你以前是个小孩,现在那个小孩呢?

那小孩不见了吗?

你能够说那个小孩已经消失吗?

如果那小孩没有消失,那他又在那里呢?

形式改变了,以往的那个小孩,本质上还是存在的,只是他现在变成了少年或少女。

当你长得更大,你将携带着更多的过去,你身上将携带着以前已经经验过的每一个阶段。

在孩提阶段,在少年阶段,在成年阶段:

不论你过去曾经是什么,曾经做些什么,它们都属于现在的一部分,你整个过去都在你的里面。

你的少年在你的内在,你的童年在你的内在,所有你过去做的事情都在你的内在。

所以,你可以发现许多人在发怒或喝酒醉,会突然变得像小孩一样,平时讲理、有礼貌的那个人,怎么一下变成一个行为退化,无理取闹的小孩?

因为童年时期的那个小孩现在还活在里面,只是被压抑或隐藏住罢了。

回想起以前你人生经历的总总,那些已成过眼云烟的往事,它们真的都已经过去了吗?

你曾经经验过的青春与风华、美丽与哀愁或许远离,但它们已经蜕变了你,在你的内在燃起了火花,成为你的光亮,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有一天,你将变老,当你变老时,你的青春又去了哪里呢?

不见了吗?

有许多老人仍然洋溢着青春,他们甚至回到孩子般的天真,是的,它一直都跟着你在流动,就像一条源源不绝的河流。

在源头部分的河,经过高山低谷那部分的河,在乡村城市的河,以及流入大海那个部分的河,它们都是同一条河。

它们是同时存在的,起点与终点并不是两样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同一个流,它们并不是过去和未来,它们是永恒的现在。

从河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空间必须以时间来涵盖,渡河需要时间,也许十分钟,也许需要十天,也许需要十年,所以时间也就成了"

到达"

的界定,你必须到达某地、到达某个理想,因而创造出了时间。

整个时间的过程只是一个延伸很长的现在,整个空间只是扩展开来的这里。

你离别的朋友,过逝的亲人现在仍跟你在一起,他们一直都在这里──在同一条河流里,只是不同阶段,不同形式,流向不同地方。

所有的来生及前生,都同时存在此生。

反过来说,你的前生也会影响来生,重点就看你的今生。

许多人常宿命的说:

因为上辈子做了坏事,所以这辈子遭到惩罚。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同时存在,因果就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

说得更清楚一点,过去和未来都是你现在所作所为的结果。

现在,我们不只可以改变过去和未来,甚至可以改变整个因果循环。

所谓的"

业力"

只是让你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让你能反观自己的过去,并透过了解过去而改变现在,进而改变你的未来。

如果你相信因果业报,你要关心的不是以前你做了什么,或以后你会遇到什么,你要关心的是现在,现在该做什么,这个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就现在,只要你改变自己,你也立刻改变了你的过去和未来。

这跟时间无关,这只跟你的意愿有关。

我们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并不受因果业障的摆布;

相反的因果业障也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并不是受害者,而是创造者。

很多人的命运之所以悲惨,就是因为他不相信过去是可以改变的,他人虽活在现在,却负担着过去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把过去的环境带到现在,并由于这个错误,继续创造一个悲惨的未来。

我们的过去和未来,都会随着当下的心境转换。

当下你是什么样的心境就会吸引同样心境的过去,并把这种心境投射到未来。

到目前为止,你人生所有的经历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包含了整体,现在包含了所有过去与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提到:

不要想过去,也不要想未来,只要活在当下。

过去并不决定我们的现在,未来也并非注定的──只有现在才能决定我们的现在,以及我们的过去和我们的未来。

返回目录

--------------------------------------------------------------------------------

海边随思

◎拂尘

晚上开完业务会议,驱车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去海边走走,于是快到家时,拐向了一条通向海滩的路。

停好车子走出来,宽阔的海滩立刻呈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无月的夜,远处的海域,像一幅巨大的黑幕,一直推向水天交际处。

而零星的游人与海滩两边错落有致的人家灯火,则显示午夜的海滩并不十分空寂。

喜欢草原的辽阔,高山的峻峨,密林的幽静,对于喧啸不已的大海,没有太多的感想。

不知道古今中外那么多少人对大海进行讴歌抒怀,他们到底从大海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几年前的东南亚海啸吞噬了十几万的生命,它为什么发怒,它想向人们警示着什么?

向海的深处望去,黑漆漆的海像一头性情暴戾的怪兽,随着阵阵海浪声,好像在不停的扑过来。

我走下台阶,来到松软的沙地上,坐了下来,继续观看这空旷的海面。

海浪声使我耳边回荡起"

涛声依旧"

这首歌的旋律。

一直不太喜欢那些浅薄的流行歌曲,不过听到这首歌时,却总会想起(枫桥夜泊)那首诗,进入一种古典如画的意境之中,与那思乡的游子正一起聆听古刹钟声。

仿佛看到一座千年古刹坐落在姑苏城外,斜伸向夜空的檐角处挂着一轮圆月,乌云蔽月,时隐时现的月光透过那株老树纵横交错的枝丫,洒落一地斑驳的清辉。

不远处枫桥下停泊的客船上,游子正陪伴点点渔火渡过他那无眠的夜。

佩服古人竟能把离情别绪也描写得那么优美。

人类与世俱来对水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

月夜下的一江春水,酿成一篇千古流传的佳作,"

春江花月夜"

更是抒写了动人的绵邈思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岂止是江月,眼前的海水不也是涛声依旧吗?

如果大海也是一个生命体的话,千年的风霜在它的身上似乎不着一丝痕迹,从条条小溪起源,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再汇成江河湖海,它一如既往的奔流不息,向着自己的既定目标,永不停歇的前进。

什么都不能使它改变方向,不论是险礁、暗流,还是人类的摧残与污染,都不能干扰它分心半点。

我站起来,走到近水的沙滩上,看那成排的海浪波澜壮阔的呼啸而来,到岸边时却又分化开来,好像数条白龙在嬉戏追逐,给这深沉严肃的大海增添了几份活泼。

抬起头来,疏朗的星辰安静的镶在广袤的天空,风吹云过,星星好像也会调皮的眨着眼睛,难道他们也是那么的惬意吗?

脑海中不由得跳出(兰亭集序)中的句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追求的永远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只是很渺小的生物而已,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对人世间那些朝花夕拾的得失而喜而忧,顺应天意,敬畏自然,符合宇宙特性行事,才是人类生存之道。

海浪声阵阵传来,我的心却变得越来越宁静,仿佛与大海溶为一体。

以海纳百川般的胸怀宽容遇到的一切,向着自己的目标永不停歇的前进,以乐观的态度欣赏沿途的风光。

这,就是大海给我的启示。

笑谈人生

◎曾胜华

昨天气温仍低,在电梯里遇见楼下住户的父亲,这位工程公司董事长的父亲,已经80好几,最近三年才从乡下搬来与儿子同住。

我看到老人家只穿着拖鞋,没有穿袜子,特地关心的问:

会冷吗?

不冷"

,老人家回答。

我再问:

你没有穿袜子,不冷吗?

这下子,带动起了老人家的兴致:

我自12岁就开始讨海,在云林的海边,我们划桨坐在小船上,就这样开始捉鱼,再冷的天气也会出海,这样哪会冷?

我们在一楼的大厅,聊了一会儿,老人家要到一楼的后花园散步运动。

我则出门再战冷风,骑脚踏车淡水来回,在脚踏车道上,思絮一直盘旋在日前与朱华的访谈。

几个小时里,朱华笑谈她的人生,从出生到现在40岁出头,走过太多的人生曲折,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又会出现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

一岁时,朱华的母亲因家族分产的不愉快而自杀。

在家乡被认养后,便被带回台北生活,平淡扎实的日子里,也过得幸福。

到了小三时,一天,一个男人带着一个瘦小的男孩来到朱华家。

他们是来看女儿与妹妹的,但是,朱华并不知道她自己的出生!

妈妈(养母)告诉朱华他们是"

坏人"

,那种心中的矛盾纠结是令人同情的──她害怕自己辛苦养大的女儿要被亲父带回家乡去。

妈妈想,就让朱华的亲父与亲兄一年来见一次吧!

妈妈要朱华去房间抽屉拿奖状及模范生奖牌给他们看,朱华拉开抽屉,翻呀翻的竟然找到一张领养证明书,小三的她好奇地看了半天:

咦!

怎么上面的名字跟她的完全一样!

朱华原封不动地把东西放回去,但从此,在她小小的心灵似乎有了涟漪,她开始,好像偶尔会听到有人说:

你不是我们的家人!

因为在朱华被领养后,养父母陆续生了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养父母在一个老社区市场里卖鱼,很是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全家七口人就住在市场边违建破旧的小房子里,床铺也是餐厅,吃饭时,就搬张小桌放在床上,饭后,收起小桌后,又是晚上全家温暖的床铺。

小三以后,朱华就会到市场帮忙卖鱼,升上国中二年级,身为大姐的朱华必须负担起烧水、帮弟弟洗澡、清洗全家衣物……,待工作做完,都已近晚间11点,这时,朱华才能够点着昏暗的灯光,读书、做功课、准备学校的考试。

日复一日,辛苦也罢,但往往最为伤痛的,却是心灵与皮肉!

当弟妹渐长大,也会在情绪不佳时,说出攻击打压的话语:

你不是我们的大姐,你只是养女,这里不是你的家,你走!

你走!

妈妈也常常因为生活的艰苦,生意的不顺,将怨怼发泄在朱华的身上,时而粗言詈骂,时而藤条鞭打。

朱华告诉我: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20岁出头,虽然她已经赚钱养家,负伤上班仍是常态。

也因此,从国中之后的10年间,她曾经多次有轻生自杀的念头与行动。

是上天的怜悯吧!

让她如今仍能在我面前笑谈人生,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年少到结婚前,每当失意,面对人生苦楚时,朱华唯一的安慰就是──轻抚着仅有的一张亲生父母的合照。

相片中的父母是那么年轻、幸福,但心中也会埋怨母亲所选择的结局,因而让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朱华会想着如果母亲仍健在,一家四口应当和乐融融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

在夜里,她时常在渴望的泪水中睡着,她渴望能在梦中与母亲相遇,得到母亲的拥抱与力量。

因为住家环境的脏乱,空间又小,家人也就不容易有好的情绪。

朱华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再忍耐!

国中毕业后,妈妈要朱华去工作赚钱,但她向母亲恳求让她再读书,并允诺定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市场帮忙。

后来朱华考上了职校,课业名列前茅,也参与各项社团,培养了自己许多能力。

毕业的第二天,她就进入了一大汽车公司上班,之后再拼了命自修读书,如愿地考进了夜二专,在毕业那年又以榜首之姿考进了国外部门。

就在人生即将开始启航之际,悲剧又降临了!

朱华的亲生父亲与哥哥因生活与情绪上的困顿,相继身亡。

在去世之前,她的父兄都深觉亏欠女儿、妹妹太多,愿意以一生的能力来弥补,父亲遂在遗嘱上特别明白表示:

要将田产与房屋留给朱华。

不料,朱华的亲大伯对此事坚决反对:

你从小就被别人领养,你早就不是朱家的人,你没有资格来取得这些田产与房屋!

朱华深思后,决定放弃这些遗产的继承,因她不想要再重演母亲的悲剧。

退一步海阔天空,朱华去除掉了这些牵绊,也重新启动人生帆船,顺着风努力地开航──结婚、生子。

现在,妈妈享受着含饴弄孙之乐,也不时会在她的面前叹息:

早知日子那么苦!

那时候,只抱养你一个就够了!

朱华也会劝妈妈:

苦日子不也走过来了吗?

别再怨叹了,也请妈妈放心,家里的经济,她会负担起来。

朱华告诉我说:

有能力付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朱华以积极与正面的思想,要为失去的亲人,活出他们未能活够的时间,为他们做足未能做到的工作,在年节祭祀,仍惦记着亲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朝着积极面思考;

她喜爱爬山时自己与自己对话,思想失去与得到,并思考解决方案。

她每天工作时间长,但仍利用时间进修、听演讲,也为年轻世代,提供一些自己人生经历建言。

从心理学上,我们知道:

一般人在年少的苦,往往会造成他一生的苦毒之源,让他一生都无法活得快乐!

因为,他会沉浸在苦毒里而无法跳脱出来,最后就会形成一种心病,然后继续造成他周遭亲人或朋友的痛苦,成为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孙子兵法始计: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道理已通,真理就见矣!

我与朱华的访谈里,深深感受她已领悟了许多真理,可以为真理放下,也可以为真理拼命,难能可贵的她,是我EMBA的同学,一个上进、积极并以智慧鞭策自己的年轻世代。

为此,我也循着如圣经的话语,祝福她的人生:

〈圣经.民数记6:

24-26〉"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酸葡萄与甜柠檬

◎黄金源

说到酸葡萄大家都明白它的含意: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甜柠檬可能就比较少听过,它的意义与"

敝帚自珍"

相同,凡是自己拥有的,都是极其珍贵。

用佛教界的语言就是自我贡高。

酸葡萄心理很普遍存在。

古人说:

广厦百间,夜眠七尺;

良田千亩,日食三合"

,它是事实,但也是穷人的酸葡萄。

贫穷的人容易认为:

富不过三代"

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长相平凡的女子容易认同:

自古红颜多薄命"

是亘古皆然的定律。

这些都是酸葡萄的心理。

酸葡萄心理可以用言语表达,也可能表现在行为上。

早年家有轿车就可称得上富有人家。

有位友人住家与工作地点相距太远,每天搭公车上班又是拥挤不堪,因此买部轿车代步,可是住家没车库,借停路旁。

时过若干日,整部车子被划得满目疮痍,这就是酸葡萄心态的行为表现。

甜柠檬通常是用语言表现:

有史以来人们普遍认为:

文章是自己的好、情人是自己的漂亮、孩子是自己的乖巧"

,这就是甜柠檬的心理。

不少当官者,被迫下台时,常常说:

无官一身轻"

这种自我安慰的话。

年轻时读"

古今文选"

一书,其中〈陋室铭〉这篇文章,开头就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当时觉得作者格调很高,如今想来也是典型的甜柠檬心态。

该文还有有一段: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见这间陋室是建筑在山林野外,没有都市的扰攘喧嚣,夜夜笙歌。

作者也不在朝为官,不必费神劳累批阅公文,反倒有弹琴、读书的闲情逸致。

这段话就隐含酸葡萄和甜柠檬的意味。

从前读过这首诗"

铁甲将军夜度关,朝臣待漏五更寒。

日高三尺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

它也明显混和着酸葡萄与甜柠檬的心理:

前面两句话叙述在朝为官的苦楚,后面两句则是突显作者桃源居的意境。

酸葡萄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妒嫉心理。

人之所有会有妒嫉心,乃是自卑感造成。

因为内心自觉卑微,眼见别人的成就,难忍个中味,因而用语言或行动打击他人。

相同地,甜柠檬也是起因于自卑感,俗话说:

自尊与自卑是一体的两面"

,自卑的人容易藉由自吹自擂,制造虚假自信。

如果,一个人自卑感不太严重,同时使用酸葡萄和甜柠檬的伎俩,一方面自我欺骗式的垫高自己,一方面打击他人,把别人比下去,发挥相乘的效果。

这样同时并用酸葡萄和甜柠檬的人,就如同西方学者所称:

我好,你不好"

的心理状态。

用两个笑话说明"

的心态。

笑话的背景约略是四十年前,当时莒光号火车是台湾最高级的车厢,车上有服务小姐来回穿梭供应茶水,还有无数的报纸、杂志供阅览。

有一天一位来自乡下的老伯搭上莒光号列车,一眼望去,人人都在阅报或看杂志,老阿伯一个字也不认得,可是怕被人看扁,也拿了一份报纸,装模作样一番。

旁边的年轻人好心对着老伯说:

阿伯,你把报纸拿颠倒了!

阿伯不慌不忙答道:

嗨!

年轻人,这个你就不懂了(你不好),有学问的人(我好)倒看还是一样明白!

从前还没电灯的时代,夜间外出,人人都得打灯笼。

有个瞎子晚上也打着灯笼上街。

邻居问他:

你看不见,还打灯笼何用?

盲人答道:

我虽然双眼失明,可是内心却明白得很(我好),打着灯笼是怕被明眼人撞倒(你不好)!

要是一个人自卑感很严重,自我吹嘘不见效果,只好沉溺于自卑的状态,失去反省与长进的动力。

可是严重自卑者,毕竟无法承受卑微的感觉,导致"

怨天尤人"

,在行动上极其凶狠的方式打击别人。

那就是"

我不好,你也不好"

早期我读史书,看到黄巾贼作乱,首领黄巢就是屡试不中,心有不甘因而起兵作乱。

他曾立下七杀碑,碑铭:

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物以报天,杀!

杀!

其残暴凶狠可见一般。

或"

这两种心态都缺乏自我反省的功夫,不求长进,其结局是虚度一生,遗憾一世。

其实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

我好,你也好"

心态。

这个"

我好"

不是仰赖自我吹嘘得来,而是藉着向内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缺失,对于无法改进的缺陷(如个子矮、长相丑、皮肤黑等等)就自我悦纳,不耿耿于怀;

另一方面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努力发挥所长,增进自尊自重,形成真正"

另一方面,他更能够看见他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不会妒嫉他人的成就。

当然他也可能看到别人的缺失,但是他能能理解别人的困境,体谅其不幸处遇。

不会瞧不起他人或落井下石。

这就是"

你也好"

总结而言,"

的人当然不用耍"

酸葡萄"

的伎俩,去贬抑他人,也犯不着使用"

甜柠檬"

的自我欺骗的手段,吹捧自我,更不必遮掩自己的缺失,能很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用这样的态度过生活,才能拥有平安、喜乐、幸福的人生。

为什么人人都爱圣诞老公公

◎曾颖

  星期天,美儿照例早起,拿出白纸和油画棒,要我陪她画画。

  我们画小丑画开心农场画熊熊和圣诞老公公,画着画着,美儿突然抬头问我:

爸爸你说,为什么人人都爱圣诞老公公?

  她圆圆的大眼睛里悄然隐含着一丝狡诘的笑意,我知道,这个问题她是有自己的答案的,问我,无非是验证,甚至是显摆一下而已。

  我于是装迷惑,说自己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美儿见我答不上,果然很得意,以唱歌的腔调得意洋洋地说:

圣诞老公公之所以逗人喜爱,就是因为他逢人就会发礼物,一看到他,就有东西拿,当然就喜欢他了。

  那么,还有呢?

  我故做无知地继续问。

小家伙摸摸头说:

还有,还有,他脸上永远都在笑,大家都喜欢高兴的人。

  还有呢?

  还有……他一出现,就过年了,过年了大家都高兴,所以……

  我还想恶作剧地再问,但想想已经超过了一个学龄前儿童的承受力,于是打住,总结说:

圣诞老人给人发礼物,是大方;

永远都在笑,是乐观;

一出现就过年,是给人带来好消息,可见,这些性格和品质,都是讨人喜爱的。

但圣诞老公公引起人们喜爱的最大原因是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我从影碟柜里找出珍藏已久的电影《圣诞的传说》,这是一部反映圣诞老人身世的传奇电影,讲述的是圣诞老人自幼父母双亡,他被全村人轮流供饭养大,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每年圣诞节前夜,他都会把平时做过的木头玩具放到帮助过他的人,到后来,范围扩大到需要帮助的人,进而最终成为全人类都信奉的一个美好传说。

  看完影碟,美儿乐孜孜地没有说话。

而我相信,在未来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她不会再问"

为什么人人都爱圣诞老公公"

这个问题了。

君贤臣忠,国之盛也

◎陆文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宋代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

圣人不怕多难,而怕无难。

杨万里说:

人们都认为饥寒为患难,不知道不能忍受饥寒,会遭受更大的患难。

秦如果不吞并六国,秦二世也不会灭亡;

隋如果不统一天下,隋炀帝也不会丧身;

晋武帝不消灭孙皓,就不会坐羊车,听凭羊走而驾幸某妇处;

唐宪宗如果没有平定淮西,就不会遭受金丹的祸害。

这些就是"

怕无难"

的例证。

向野人讨饭吃的重耳,后来终于称霸;

在破灶烧饭燎焦了衣服,喝豆粥的光武帝,后来兴起了大业。

不怕饥寒"

所以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注)羊车句:

羊车,古代宫内所乘小车。

《晋书》记载,晋武帝宠妃多,只得坐羊车,听凭羊任意走,选择所到嫔妃处。

宫女往往用竹叶插户,盐汁洒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