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441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教学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

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建议教师:

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

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

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教学内容

结构知识

教材内容和引入资料

一、“冷战”形成的背景

1.“冷战”的概念

“冷战”的概念课文“知识链接”

2.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图片)

3.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

引入资料:

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和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

4.战后苏联实力增强,政治威望提高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课文地图引入资料:

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

二、

“冷战”

美国

1.政治──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图片)  杜鲁门主义

2.经济──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引入资料:

马歇尔计划

3.军事──北大西洋公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资料回放  课文插图

苏联

1.政治──建立情报局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经互会

经互会

3.军事──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引入图片: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地图

四、“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的分裂

德国的分裂  课文插图  

引入图片:

德国分裂图

2.朝鲜的分裂

朝鲜的分裂 

3.侵朝战争

引入侵朝战争图

4.越南战争

引入越南战争图

5.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引入古巴导弹危机图

五、影响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

4.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

(1)找出重要概念。

(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

(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

(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

(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

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

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

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

例如引入资料:

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

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用具:

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注:

此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容的①)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由北约和华约会徽入手: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

美苏对立的格局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本课将要学习的问题。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通过上述“教学导语”的设计,力求达到这样三个目的:

(1)凝神: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点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出现了两极对峙的局面。

(3)设疑: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思考。

“冷战”形成的背景

1.“冷战”概念:

①让学生讲出课本上的解释,并指出“冷战”开始发生的时间、对象、手段、目的、标志等。

②启发思考为什么要称之为“冷战”?

“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在“冷战”期间是不是就一定没有武力对抗?

①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具体细致地注意到了“冷战”的相关知识。

②通过阅读了解在“冷战”期间,在亚洲存在局部的“热战”。

但不因此改变“冷战”。

③经过分析归纳,进一步了解“冷战”的实质,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经过指导思考分析,加深学生对“冷战”这一概念更全面的理解和更牢固的记忆。

2.形成背景: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雅尔塔体系的有关知识,并找出“冷战”形成的背景。

教师引申说明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和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目标各异,导致双方无法继续合作。

②小组讨论:

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③引入资料: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和“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与政治威望空前提高”。

(提示学生注意导入材料)

①通过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

②能找出课文提到的三点背景。

③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补充材料,了解两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态势,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其本质。

通过对补充材料的分析及教师的层层设问,使学生充分理解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本质原因。

同时学会通过历史资料认识历史。

苏“冷战”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

②让学生指出“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各指的是什么?

其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④用计算机演示“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提问:

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为包围苏联)

①通过阅读思考,找到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②掌握“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的有关知识。

③通过分析引入资料,进一步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④通过计算机演示示意图,更加全面地了解美国在全球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的情况,理解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

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学习运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原理分析马歇尔计划。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苏联采取哪些相应的反击措施,并完成“美苏对抗表”。

②教师补充在政治上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简单情况。

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经互会、华约建立的有关知识。

④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提问华约组织包括哪些国家?

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

它为什么在1991年解散?

⑤教师引申说明,苏联在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时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和组织中也渗透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控制。

(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和苏联反击措施列表完成,见学案表格二)

①掌握苏联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了全面的抗衡措施。

②通过归纳对比,全面了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全方位的抗衡。

③认识苏联也存在像美国控制西欧国家一样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了解苏联的反击措施,掌握相关知识。

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德国、朝鲜分裂的原因、时间和影响。

②利用课文提供的图片和补充两国的分裂图,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冷战”带给普通百姓的国家分裂和骨肉分离的结果。

③补充后来德国统一和当今韩朝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不断迈进的情况。

④适当补充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背景,美苏双方在处理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各种手段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类和平与世界前途的思考。

⑤了解越南战争的过程

①从文字和空间上掌握德国、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的史实。

②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两国人民造成危害以及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认识德国、朝鲜的分裂都是“冷战”的产物。

学会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理解当今问题。

影响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

4、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

学生归纳消极和积极影响,并能列举史实加以论证。

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评价任何一件或人物,要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原则。

小结

设问“冷战”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阅读课文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深化实现教学目的。

探究:

“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设问:

“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从其对西欧、东欧、世界和平与科技发展等方面谈谈对问题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或通过讨论,总结推理得出自己的认识。

通过探究,延伸本课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 

“冷战”的概念

二.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三. 

美国的“冷战”政策

四.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五. 

“冷战”的影响

课前预习并完成以下问题;

1、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

2、什么是铁幕演说?

3、“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4、何谓“冷战”?

为什么其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5、柏林危机

6、“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和沿革

7、“古巴导弹危机”

8、朝鲜战争

9、越南战争

10、概括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问题探究

1、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原因?

2、什么是“冷战”政策?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及其目的?

3、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其苏联的应对?

4、“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和西欧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5、“冷战”下是不是就没有战争了?

举例说明

6、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练习】课堂练习

1、(2008年19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008年20题)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

“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

“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3、(2009年19题)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

“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4、(2010年18题)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5、(2011年17题)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