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327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十则的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图片)

2、《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解决生字

1、论(lú

n)语

2、不亦说(yuè

)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

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

n)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wăng)

7、思而不学则殆(dà

i)

8、诲(huì

)女(rǔ)知之乎

9、是知(Zhì

)也

10、弘毅(yì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12、其恕(shù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习乎?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全班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体味五千年前圣哲的教诲。

3、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译】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v重点字词:

时、习、说、朋、知、愠、君子

v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个人的修养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固定句式:

“不……乎?

”译作“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v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

v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v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获取新的知识----温习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有所发现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罔、殆

v(讲解分析)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译作“……是……”

“由!

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

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女”通“汝”“知”通“智”

v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v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见贤思齐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上两则向我们讲述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呢?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怀、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士、弘毅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仁以为己任”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士”,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

“毅”,意志坚强。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分析讲解)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

“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呢?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

“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

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

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五、分类总结

1.求知态度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修身做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语言积累(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

责任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

到死为止。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七、字词归纳

1.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

时,常常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能张目对日。

日,太阳

不亦说乎。

说:

“悦”的古字,愉快

三省:

多次反省

温故而知新。

故:

学过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

有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强毅,意志坚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

愿意,想要。

施:

施加

2.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

项为之强。

为,因为

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可以为师矣。

为,做

知之为知之……为,是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可以:

可以凭借

可以:

能够

人不知而不愠。

知:

了解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领悟,知道

知之为知之。

知道

3.重点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之,代词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助词,无意,不译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承接。

不译,或译为“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任重而道远表并列。

“而且”、“并且”

4.文言代词: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

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5.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八、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人不知而不愠

6、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任重而道远

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孔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是每天三省:

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测试题

一、释词。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君子(              )5.吾日三省吾身(    )(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温故而知新(       )9.学而不思则罔(          )10.思而不学则殆(    )11.诲女知之乎(        )12.是知也(    )(        )13.见贤思齐焉(    )14.弘毅(              )15.死而后已(    )16.松柏之后凋也(    )17.其恕乎(       )(                 )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二、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8.吾日三省吾身。

                                 

9.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1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三、问答。

1.《论语》是记录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

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与、、合称为“四书”。

“五经”指 

2.孔子名    ,字,     时期   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和     家。

3.从文中各找出1个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

(1)关于学习态度的:

                               

(2)关于学习方法的:

(3)关于修身做人的:

4.写出文中出现的至今沿用的成语(8个)

                                   

5.作者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

                                  

7.论述对待学习要有谦虚态度的句子是:

8.最能体现出儒家“恕”道的为人处世态度的句子是:

9.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表示随时要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10.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句子:

                                    

11.学习者要提高自己的品德,必须做到: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13.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任选一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