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082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时间

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

堪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改订条约>

和以后的五个堪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平方千米

(4)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5)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2、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金田村洪秀全。

1853年占领南京(天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在进攻上海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为什么说地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1)根本目的: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

(1)侵略的国家:

主要是英国(英法)

(2)侵略的时间:

2年(4年)

(3)开放的通商口岸:

南方沿海(东南沿海并深入内地)

(4)签订的条约:

英、法、美(英、法、美、俄共7个条约)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

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

勇抗敌,以身殉国,李鸿章的“避战保船”使中国失去了黄海制海权,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影响: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

(2)俄国在中国取得了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

(3)英国如何完全占领香港

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北京条约》割九龙

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兴起:

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打出“扶

清灭洋”的旗号

2、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在廊坊、杨村阻击

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

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

(2)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成为

“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攻占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战争性质:

四次战争的比较:

战争名称

时间

条约及内容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年

《南京条约》其内容是: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白银;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甲午战争

1894年

《马关条约》其内容是:

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年

《辛丑条约》其内容是;

1、赔款4.5亿两白银;

2、严禁成立反帝组织;

3、允许各国在战略要地驻兵;

4、使馆驻兵。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答:

不同意这种观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为此,它采用了三件武器:

商品、鸦片和炮舰。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得地位,于是转向鸦片走,遭到中国人民抵制。

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不惜使出第三件武器——炮舰。

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外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渊。

第6课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工业)

②创办新式学堂

③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⑤创办民用工业

(7)结果:

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

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9)评价:

消极: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

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失败根本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11)开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辅助军事工业

二、轮船、电报、铁路

1、轮船招商局,经营沿海和内河新航线

2、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设计)

3、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改变了过去靠驿站和马匹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四、詹天佑

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

1、公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称谓。

2、公车上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

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称“公车上书”。

3、背景: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

4、结果:

没成功.

5、影响: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严复《天演论》——推动维新运动发展

1、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制造变法舆论。

2、《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物竞天择)介绍到中国,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于器械、而在于制度,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3、康有为称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

1898年6月11日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

百日维新

(3)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5)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经济上: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

军事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

(7)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

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反对

②.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③脱离群众。

(9)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夏威夷)成立

2、中国同盟会: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

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2)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机关刊物:

民报>

(5)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三民主义: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三民主义的意义(作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主力:

湖北新军

(2)经过:

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冲向楚望台军械库,当晚占武昌.

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史称’’辛亥革命’’

(3)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4)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改用公

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同时成立了参议院。

1912年为民国元年。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1、阅读下列材料:

(6分)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3个派别的政治主张。

(3分)

材料一洋务派

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

材料三资产阶级革命派

(2)请分别写一位代表人物。

材料一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奕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材料二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材料三的代表人物:

孙中山(黄兴)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两大旗帜——“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

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命

三、文学巨匠)——鲁迅

1、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

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深刻批判。

3、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推动了新文

化运动的发展。

四、中国近代化历程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请列举这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第10课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1)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梁启超起草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其办学原则:

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

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二、废科举、兴学堂

1、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申报》的创办

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质的报纸。

《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

的社会新闻,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2、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传入中国,当时称为“西洋影戏”,1905年,中

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二、剪发辫、改称呼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三、服饰的变化

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服装;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说明: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斗争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3)经过:

重心

主力

斗争方式

5.4---6。

4

北京

学生

集会、游行

6.5—6月底

上海

工人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4)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

职务;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性质: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五四精神: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7)意义: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

1921年7月

(2)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当前的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党的领导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5)成立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意义: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

貌焕然一新了。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了: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吴佩孚疯狂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林祥谦和施洋被杀害

1、三个卖国贼: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有什么不同?

(1)指导思想不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3)奋斗目标不同: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中共创建时期的“南陈北李”指:

陈独秀、李大钊

4、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无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6、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A、北京学生首先发起了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D、中国青年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7、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

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废除“二十一条”;

反对将德国在

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间:

1924.5(在中共的建议下创建)

2、创立者:

孙中山

3、地点:

广州黄埔

4、目的:

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5、性质:

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6、领导机构:

孙中山任总理;

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7、特点:

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8、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

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时间:

1926、7,国民革命军10万人从广州出师北伐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5、方针:

集中精力、各个歼敌,先向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

然后向东,消灭

孙传芳;

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

6、先锋:

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7、结果: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北伐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原因是什么?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而最后的结果是消灭

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没有消灭张作霖的统治,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和统一全国。

原因在于: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了革命。

北伐成功了,但为何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

旧军阀被打败,但出现了以蒋介

石为首的新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

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直接原因:

军事实力急速膨胀

(2)事件:

1927.4.12,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冒充工人,

向上海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

借口“工人内讧”,打死打伤300

2、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

裂,国民大革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没有改变)

后面的内容

6、材料解析:

西安事变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汉卿……迫以兵谏……”

请回答:

(1)陕变事起指什么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2)文中的汉卿指的是谁?

(张学良)

(3)中共的主张是什么?

(和平解决)

(4)材料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

1、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结果:

胜利后,在转战中失败。

4、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1、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

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部队改编为

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