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094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海洋学院专业型Word文档格式.docx

《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46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47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47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考试大纲48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5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52

《写作》考试大纲54

《文史知识基础》考试大纲55

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56

《计算机科学导论》考试大纲56

《信息技术基础》考试大纲59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470113)61

《食品分析与检验》考试大纲61

《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62

 

2010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养殖领域(470105)

《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

《生物化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术;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功能以及分离纯化及表征方法;

生物大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和调节,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表达等。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分子水平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客观题(名词解释、判断、选择、填充等题型),分值比例约在55%。

主观题(简答题型),分值比例约在45%。

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蛋白质化学(10%);

核酸化学(10%);

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5%);

脂类和生物膜(5%);

酶、维生素和辅酶(5%);

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10%);

糖、脂类、蛋白质和核苷酸代谢(25%);

核酸的生物合成(5%);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0%);

物质代谢的调控(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的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蛋白质的分类。

2、核酸的组成成份;

DNA的结构;

RNA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性质。

3、单糖的构型、结构、构象;

多糖代表物;

糖复合物。

4、脂类的成份、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膜系统;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

5、酶的概念和化学本质;

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酶作用的专一性和作用机制;

酶促反应;

各种维生素及作为辅酶的功能。

6、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生物氧化的特点;

氧化磷酸化作用。

7、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糖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脂类的酶促水解;

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和合成代谢;

核酸的酶促降解;

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

8、DNA的生物合成;

RNA的生物合成。

9、遗传密码、核糖体、转移RNA的功能;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10、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相互关系;

酶水平的代谢调节。

《微生物学》科目

微生物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分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及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在工、农、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等。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和学会应用微生物学知识研究和解决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共10题,单选,每题1分);

名词解释10分(共5题,每题2分);

简答题15分(共3题,每题5分);

论述题15分(每题15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微生物种类生物学知识(30%)、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20%)、微生物的生长(20%)、微生物的生态(2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5%)。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

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种类;

细菌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细菌的群体形态。

3、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丝状真菌的形态和构造;

真菌的孢子;

四类微生物典型菌落的特点。

4、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5、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培养基的种类。

6、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

微生物的主要代谢调节方式。

7、微生物的生长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消毒与灭菌。

8、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9、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三域学说);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动物遗传学》科目

要求学生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同层次上对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因学说,群体遗传和基因工程等有较深入的了解。

名词解释10分,占20%,填充题10分,占20%,是非题10分,占20%,简答题20分,占40%。

基础遗传学约占15%,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约占10%,遗传物质的改变10%,遗传的分子基础约占10%,遗传和进化约占15%,遗传分析约占10%,遗传与发育约占10%,基因表达与调控约占10%,基因工程约占10%。

1、基础遗传学

1)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2)掌握连锁遗传规律。

3)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4)掌握性别决定的方式。

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掌握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染色体周史。

2)掌握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3)掌握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3、遗传物质的改变

1)掌握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2)掌握色体数目的变异。

3)掌握基因突变及诱发和修复机制。

4、遗传的分子基础

1)掌握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2)掌握核酸的化学结构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3)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加工、蛋白质的翻译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过程。

5、遗传和进化

1)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2)掌握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3)掌握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4)掌握物种的形成方式。

6、遗传分析

1)掌握遗传数据的统计分析。

2)掌握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3)掌握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4)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5)掌握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7、遗传与发育

1)掌握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2)掌握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

3)掌握细胞的全能性。

8、基因表达与调控

1)掌握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2)掌握原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9、基因工程

1)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见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过程。

《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

普通生态学是一门系统阐述不同组织尺度水平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基础理论与知识的水产养殖领域专业基础课。

考生应了解生态学主要名词和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能以此灵活回答基础和应用生态学问题。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

填空15(每空1分);

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简答题40分(每题8分);

计算分析题30分(每题15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共计150分。

绪论(5%)、生物与环境(30%)、种群生态学(35%)、群落生态学(25%)、生态系统生态学(35%)、应用生态学(20%)。

1、绪论:

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对象、发展简史及现状,研究方法和分科等内容。

2、有机体与环境:

要求考生掌握因子分类,限制因子的概念,利比烯最小因子法则和耐受性定律的表述和意义以及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普遍作用规律等内容。

3、种群生态学:

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和参数,以逻辑斯蒂曲线为描述种群变化的基本模型来推导自然种群变化的规律并能通过它和一些简单衍生模型来预测种群变化的结局、两个种竞争的结局和捕食者—被食者数量的相关变化,自然种群的变化规律、r—K选择原理、种群数量调节的密度和非密度制约因子等内容。

4、群落生态学:

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基本特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变化规律、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类型和基本特征等内容。

5、生态系统生态学:

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定义,其结构和功能的概念,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比较,初级生产力定义、测定和分布规律,生态系统分解力的影响因素,生物地化循环的规律,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内容。

6、应用生态学:

要求考生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保育,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等内容。

渔业领域(470108)

《高等数学》科目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段理工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数学素质,包括对高等数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5分(每题1分);

填空题10分(每题2分);

解答题35分(每题分值视题目难度而定)。

2、内容结构

函数、极限、连续(10%),导数及微分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计算方法(10%),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20%),不定积分与定积分(20%),微分方程(10%),偏导数(10%),二重积分及其计算(20%)。

1、函数、极限、连续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

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

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2、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与弹性的概念),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反函数与隐函数的导数。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5)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泰勒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掌握这四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

3、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和函数的平均值,会利用定积分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

4)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反常积分。

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会用二重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空间立体的体积等。

5、常微分方程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3)会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与多项式的乘积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5)会用微分方程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普通动物学》科目

考生应准确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各门类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动物系统发展的地位、能用进化的观点归纳总结各类群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识别各类群动物的代表性种类,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益或有害物种的生活史或生活习性。

名词解释(15%)、填空题(20%)、简答题(15%),共计50分。

无脊椎动物方面约占25%,脊索动物方面约占25%。

1、考试范围

绪论;

原生动物门;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多孔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原腔动物;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2、考试要求

1)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种的概念和种的命名;

分类的等级;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的分类概括;

3)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生物发生律;

4)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海绵动物的分类概况;

5)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的分类概况;

6)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分类概况;

7)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

假体腔动物的分类概况;

8)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的分类概况;

9)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的分类概况;

10)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分类概况;

1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棘皮动物的分类概况

1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亚门分类概况;

13)鱼纲的主要特征;

鱼纲的分类概况;

14)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两栖纲的分类概况;

15)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爬行纲的分类概况;

16)鸟纲的主要特征;

鸟纲的分类概况;

17)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纲的分类概况。

《海洋科学导论》科目

海洋学主要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要求考生了解海洋形态,熟练掌握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变化,深入理解海水各种运动,了解海洋水团、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并能够结合中国近海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10%)、简答题(30%)、选择题(10%),共计50分。

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及温度、盐度、密度分布变化(20%)、海水运动(30%)

1、海洋形态

海洋的划分、海洋地形包括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的地貌形态。

2、海水特性和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

1)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海水盐度的定义,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海冰的形成和性质,海洋声学与光学现象,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营养盐。

2)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海洋的热收支平衡方程、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海水盐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3、海水运动

1)海洋环流

海流的定义、表示法、成因、分类、所受的作用力,地转流和风海流的概念及特性,大洋表层和中国近海的环流。

2)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波浪要素、表示法,小振幅重力波的特性,有限振幅波的特性,海洋内波的特性,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风浪和涌浪的特性,浅水区海浪的变化,中国近海的波浪。

3)潮汐

潮汐现象、潮汐要素、潮汐类型,潮汐产生的原因,潮汐静力理论,潮高和潮时的计算,潮汐动力理论,三种形态海区的潮汐和潮流,世界大洋近岸及中国近海的潮汐和潮流。

《渔业资源学》考试大纲

考查考生对渔业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渔业生物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对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规律,海洋环境因素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我国重要渔业资源的特性和利用现状认识,考查就如何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见解。

判断题(20%)名词术语解释(20%)、问答题(20%)、论述题(40%),共计150分。

绪论(10%)、渔业资源生物学基础(20%)、鱼类的集群与洄游(15%)、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25%)、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30%)。

1、绪论

1)渔业资源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义;

2)渔业资源的特性、核心和研究目的;

3)渔业资源学的发展简史。

2、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基础

1)鱼类种群的概念和相关的系列概念,以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种群的鉴别方法;

2)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3)鱼类性成熟、繁殖习性和繁殖力;

4)渔业资源数量变动规律;

5)鱼类的饵料、食性、摄食与丰满度等。

3、鱼类的集群与洄游

1)集群的概念、规律和意义等;

2)鱼类的洄游概念、类型、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3)鱼类洄游的研究方法。

4、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

1)海洋划分、面积、底形和底质等;

2)世界海洋中海流的分布;

3)水温、海流、盐度、光、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和底质、饵料生物等因子对鱼类生理、行为的影响关系。

5、中国渔业资源现状

1)我国海洋环境特征;

2)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现状概况,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浙江海洋学院根据招生领域范围的需求从以上课程中选择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三门相关科目作为知识综合考查内容,命制试卷,总分150分,各科目内容分别为50分。

《农业政策学》科目

一、考试目标

农村政策学是农业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研究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掌握对农业的管理能力。

选择题(单选)(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35%)、案例分析题(30%)共计50分。

总论(10%)、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10%)、农业政策(20%)、农村发展政策(20%)、农民保障政策(20%)、农业科技政策(2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总论

1)政策与政策科学

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

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调整

1)农业政策的制定

2)农业政策的执行

3)农业政策的调整

3、农业政策

1)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2)农业组织政策

3)农业土地政策

4)农产品市场与农业资金政策

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4、农村发展政策

1)农村的人口政策

2)农村的教育政策

5、农民保障政策

1)农村的劳动力政策

2)扶贫与社会保障政策

6、农业科技政策

1)农业科技政策概述

2)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3)农业技术政策

《农业经济学》科目

农业经济学为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性质、内容、理论与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及对中国农业经济实践的意义,在熟练掌握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的内涵、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实践问题的能力。

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计算题(20%)共计50分。

导论(5%)、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5%)、农产品国际贸易(10%)、农业生产要素(10%)、农业劳动力(10%)、农业技术进步(10%)、农业资金(5%)、农业家庭经营(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5%)、农业产业化经营(5%)、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5%)、农业产业结构(5%)、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

1)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

2)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3)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概念、供给原理、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农产品供给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