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第一板块教师版Word格式.docx
《中唐诗第一板块教师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唐诗第一板块教师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读咏史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价技巧、手法,如《西塞山怀古》。
5.《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一诗的关键在于形象的把握。
应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同时要理解“千里雁”“九秋蓬”等物象。
第一板块
一、字音识记
1.儋(dān) 2.黯黯(à
n) 3.乱飐(zhǎn)
4.薜荔(bì
)5.朝奏(zò
u)6.潮州(chá
o)
7.弊事(bì
)8.衰朽(shuāi)9.瘴江(zhà
nɡ)
二、词语释义
1.春愁黯黯独成眠:
心情沮丧的样子
2.邑有流亡愧俸钱:
指生活没有着落,无法生存的流浪者
3.闻道欲来相问讯:
探望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贬官
5.一封朝奏九重天:
指皇帝
6.肯将衰朽惜残年:
肯,岂肯。
将,因。
惜残年,珍惜年老的生命
7.城上高楼接大荒:
指荒僻的边远地方
8.惊风乱飐芙蓉水:
惊风,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力量。
飐,吹动
9.江流曲似九回肠:
指愁思的缠结
10.共来百越文身地:
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11.犹自音书滞一乡:
犹自,仍然是。
滞,停留
三、名句背诵
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2.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6.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寄李儋元锡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
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与陶渊明并称陶韦。
但是,他和王、孟毕竟不同,他的田园诗并不仅仅是寄托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而且还流露出对农民劳苦的关怀。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艺术成就较高。
二、相关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诗主要叙述了诗人与好友李儋、元锡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四、写法借鉴
1.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首联即景生情,用“花里”反衬离别时的哀情,景美而情不欢;
颔联借“春愁”来衬托对时事的担忧,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
而在诗中,作者还直抒胸臆,表达对大唐王朝前途的担心,揭示自己担忧与愧疚交加的内心世界。
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真实地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无可奈何的处境和高尚的人格美。
2.语言平易朴素,既凝重又流动
这首律诗写得平易亲切,通篇不用典故,节奏流丽响亮。
刘熙载《艺概》说:
“律诗不难于凝重,亦不难于流动,难在又凝重又流动耳。
”既凝重又流动,正是这首诗的特色。
重点揣摩
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 诗人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即花忆昔,睹春花而思故人,本应欣喜,但反倒从岁华流逝,群芳易歇,兴发离别哀情。
2.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朋友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
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
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
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韩愈对横遭贬谪的悲愤之情以及瞻念前程凶多吉少的感伤情绪。
凸显出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
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如首联“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概括精要,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颔联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个整体,紧承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
颈联宕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开阔。
“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两字皆用得极有力。
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之间,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2.以文为诗,诗味浓郁
律诗有严谨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却以“文章之法”行之。
既有“文”的特点,表现在直叙的方法、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
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特别是颈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
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2.纪昀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评价是“语极凄切,却不衰飒”,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感情基调并不衰飒。
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正不阿的情感;
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衰飒。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柳宗元借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受迫害的痛恨和悲愤、对国事的无限忧虑,表现了诗人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1.赋中有比,比中有兴,情景交融
开头描写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所见,于是感物起兴。
“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作者以哀景写哀情,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茫茫愁思渲染得淋漓尽致。
2.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诗人远谪永州,十年被弃,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因此,诗人在诗中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理想人格。
如用“芙蓉”“薜荔”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用“惊风”“密雨”象征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
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有含蓄蕴藉之妙。
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作用如何?
[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以哀景写哀情,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2.诗的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以后当彼此不绝音讯,互相慰藉,道出寄诗的本旨。
“百越文身地”即柳宗元与四州刺史所在的地区。
收尾二句,不只紧扣题旨,更将贬谪的深痛之情曲曲传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惊风乱飐(zhǎn) 圣明
弊事纹身地
B.薜荔(bì
)黯然
衰朽重遮
C.瘴江(zhà
nɡ)李儋
民生凋敝水龙头
D.整饬(chì
)茫茫
轻歌曼舞九回肠
解析:
A项,纹—文。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诗句中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①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B.①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D.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A项,都是比喻;
B项,借代/对比;
C项,夸张/比喻;
D项,拟人/夸张。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于谦是明代诗人而非唐代诗人。
B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身多疾病思田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海天愁思正茫茫。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
(4)去年花里逢君别,________________。
(5)岭树重遮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
(6)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
(1)邑有流亡愧俸钱
(2)城上高楼接大荒 (3)肯将衰朽惜残年 (4)今日花开已一年 (5)江流曲似九回肠 (6)夕贬潮州路八千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1)喜爱之情。
“怜”。
(2)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个孤寂、闲适的意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1)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
二是自己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
“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三、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
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
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 继承 杜甫 诗风
8.(2012·
江苏高考)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画面内容时要注意主次顺序及细节,尤其不能忽视画面上的文字。
本题考查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
做这类题要读懂画面,然后揣摩画面中蕴涵的意义。
图中是一对父子,孩子哭着向爸爸索要着什么,而父亲却一脸笑容,爽快地答应着,可脚下,已越过是非的底线。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