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66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docx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项目申报书

申报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责任学会 (如学会申报,则不填此项)

联 系人 徐文立

手 机

电 话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及邮编

填报日期 2016年11月1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

二O—六年十月

填报说明

一、 本申报书为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申报单位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严肃性,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认真填写。

二、 申报书应为A4开本,具体报送要求请参照通知中有关项目申报说明执行。

三、 申报书中反映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学会能力基础概述,时间范围原则上为近三年(2014-2016年),请以客观事实、数据、案例准确反映工作思路、重点、目标、创新点和工作绩效。

四、 申报书中的资金使用计划应明确具体,年度考核指标应根据工作计划的内容确定,要求定量与定性结合。

五、 各栏目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六、 本申报书填报要求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负责解释。

基本情况

申报单位名称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学科领域

跨学科:

工程地质、物探、地球物理、测量和信息

各年度责任学会

(如学会申报,则

不填此项)

2016年度

项目负责人

2017年度

2018年度

2016年度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

姓名

冯夏庭

手机

电子邮箱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

岩土力学所

(武汉)

职务/职称

理事长/研究员

联系人

姓名

徐文立

手机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传真

座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才成才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指明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向,明确了广大青年追逐梦想的历史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未来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决定着国家科技队伍的实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把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提高到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高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特色与优势,涉及水电、交通、铁道、矿业、能源、军工等基础建设的各行各业,交叉融合工程地质、物探、地球物理、测量和信息等多种学科,兼具多种行业基础性、关键性、共性的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浪潮下,越来越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独立自主承担科研任务是本学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将依托学会跨领域、跨学科、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特点,及当前学会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为青年人才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学会专家团队优势,瞄准基础性技术问题、国际前沿问题和实际工程难题,定向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广博并掌握专门工程技术的复合型创新性青年人才。

充分发挥学会已有的国际影响力,利用我国学者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古遗址保护委员会、地壳应力与地震委员会、岩石力学设计方法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软岩委员会及核废物处置委员会,六个专业委员会担任的领导职务,从各专业领域出发,选拔发现具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学者,依据学会跨行业特点,定向扶持并培养年轻学者走向世界,不但在专业领域打造复合型

人才,也借助权威专家的“传、帮、带",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活跃于国际舞台,成为国际组织的骨干成员,充实学会国际组织后备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在学会已开展人才托举项目1年以来,通过人才选拔、评选、专家指导、搭建平台,已初步建立了整套人才托举机制,但仍需完善,直至完成人才托举制度和体系,形成长期的可复制的人才托举机制,另一方面,就是完善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年青的科技人才培养成学会未来的骨干力量。

项目发展

目标

须明确在项目周期(2016-2018年度)中每一年度的项目目标和完成计划。

本项目将依托青年人才托举项目,计划在2016-2018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拔并重点培养8名青年科技人员,进一步探索人才托举机制,实现项目三个发展目标。

• 2016年,依据项目设计,完成选拔8名青年人才工作

计划就两个方向进行选拔青年人才,一是组织建设上,培养青年才俊成为学会干部和国际组织后备人员;二是专业领域方面,培养青年人才成为创新型人才。

从组织建设和创新人才两方面推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学会的组织工作和学术带头人两方面储备人才;

• 2017年,完善专家库和青年人才库建设

依托学会已有的会员系统,按专业、年龄、地域和师承关系进行了梳理等基础工作,建立不同类型的专家库和青年人才库,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会的资源优势和专家优势。

青托人员根据项目设置,完成项目预设年度目标,依托“青托"平台、学会创建的QQ群、微信群,促进青托人员的学术交流和项目进度跟踪;

• 2018年,学会进一步完善学会已经初步成型的人才托举体系,完善选拔评价方式,评价制度,创建科学、规范、可持续的人才管理推荐机制;

青托人员按期完成项目,进行项目总结,评估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项目方案

设计

1、 依托学会跨行业特点及当前国际影响力,为年轻学者提供多层次、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围绕学会6个国际专委会的学术前沿命题,召开青年学术会议、前沿论坛,及青年工作会议。

分享、交流最新国际岩石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促进年轻学者提出新想法、新观点、新技术;通过岩石力学领域专题青年创新沙龙等学术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岩石力学与工程相结合,让年轻学者勇于创新,提出新观点、新发明;鼓励青年人才致力于学会工作,积极策划和参与学会的活动组织;

2、 开展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大赛,开拓思路,引导和推动青年创新,推动青年人才全面发展

从2016年开始学会创办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大赛,旨在从研究思路,技术方法、应用推广等几方面选拔人才,在培养学术研究的同时,注重创新、注重技术注重应用推广,使各类人才都能够在本领域脱颖而出,也为学会选拔人才开拓了新领域和新渠道。

3、 学会各种奖励机制,举荐青年人才,鼓励并激励青年人才在各自领域有目标,有奔头

学会通过创建各种平台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年轻学者的工作热情和学术激情,学会已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奖励体系,有针对本科生的“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博士生有“优秀博士论文奖",进而推荐国际岩石力学学会Rocha奖;针对32岁以下也配套了“青年托举人才"项目;针对40岁以下人才开展“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科技奖",推荐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

各种奖项覆盖了青年成长的各个阶段,从而鼓励并推动青年学者全面发展;

4. 为青年人才提供学术活动经费保障

本项目将为8名年轻学者提供相关学术活动经费,为年轻学子学术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具体如下:

1) 国内外高水平、高层次学术会议费;

2) 重要学术会议出访费;

3) 发表高端国际期刊论文出版费;

4) 国际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出访费用;

5) 学术研究实验及相关费用。

学会还将在搭建青年人才库、国际组织后备人员专家库,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青年科技奖,组织青年学术沙龙、博士创新论坛等学术活动提供配套资金。

5. 发挥学会专家优势,做好“传、帮、带”

依托学会跨行业特点和国际影响力优势,借助权威专家优势和特点,鼓励并资助8名青年学者围绕古遗址保护、核废物处置、软岩、岩石力学设计与方法、地壳应力与地震领域有针对性的培养青年学者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并资助青年学者围绕前沿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并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6. 鼓励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学会工作和国际组织工作

资助8名青年参加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古遗址保护委员会、地壳应力与地震委员会、岩石力学设计方法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软岩委员会及核废物处置委员会组织的工作会议,提高国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团体工作的组织能力。

为今后在学会工作或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打下基础。

学会制定青年托举人员管理办法,制度上保障项目实施。

项目负责人由学会理事长冯夏庭教授亲自担任,并主持评审选拔工作,学会各级领导积极支持配合,保障了项目的实施。

学会秘书处专职副秘书长担任项目联系人,并有一名工作人员配合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经费完全拨给青年人才支配,学会匹配配套资金,最大程度地为青年人才创造条件。

学会在国际交流方面,始终保持在国际组织“有人、有事、有声音",学会理事长冯夏庭研究员担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20H年-2015年),是中国学者第一次担任此职,也是我学会在国际组织中关键领导职务的重要突破。

2015年,何满潮院士当选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2015-2019)o另外,国际学会下设18个专业委员会中,有5个专委会由中国学者任委员会主席,1个专委会副主席,分别是:

古遗址保护委员会 主席王旭东教授

地壳应力与地震委员会 主席谢富仁教授

岩石力学设计方法专委会 主席冯夏庭教授

教育委员会 主席蔡美峰院士

核废物处置委员会 主席王驹教授

软岩委员会 副主席何满潮院士

上述学术带头人既是该领域的引领者,也是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领导人,为引导和带动年轻学者顺利进入国际学术界提供了基础,保障了青年优秀学者在国际平台“绿色通道"的绝对实力,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

学会下设二级机构一青年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学术会议,不定期召开青年论坛以及国际研讨会,承办全国岩土与工程创新创业大赛,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多层次的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学会现有工作基础

须概述学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学科优势、专家优势、资源优势、制度优势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并说明在人才遴选、评价、培养等方面现有的工作基础、青年科技人才资源储备情况。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已走过30年的成长历程,在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方面具有如下优势:

1、 学科优势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200多个学会中,是具有多学科、跨行业特点的少数学会之一。

学会在注重和发展岩石力学理论的同时,积极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项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水利水电、地质矿业、铁道交通、国防工程、灾害控制、环境保护等。

所培养的青年人才视野开阔、适应性强、技能全面、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战略需求,在学科优势上具有其他学会难以体现的不可替代性。

2、 专家优势

在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方面,学会已逐步形成优厚的专家优势。

到2016年,学会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22位,以及由200多名常务理事、理事组成的专家团队,他们都是来自各行业一线的精英和学术带头人,为服务社会、特别是为发现和培养人才等构建了坚强后盾。

在已有学会专家库的基础上,通过细化专家的专业领域、研究背景、成果与获奖、规程和规范经验等的信息,为青年人才的举荐和定向培养提供了优势保障。

在国际上,学会更体现了一贯的专家优势,学会理事长冯夏庭教授担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2011-2015),国际岩石力学学会18个专业委员会,其中6个专委会由中国学者担任主席和副主席等,这些都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托举、帮助他们提高国际视野,融入国际岩石力学界主流并发挥作用搭建了坚实平台。

3、 资源优势

“岩石力学与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涉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各行各业。

这种多学科、跨行业的特点使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得不同领域的讯息,并客观、无行业偏见、无部门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