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有一万个理由留下来不需要理由Word文件下载.docx
《回国有一万个理由留下来不需要理由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国有一万个理由留下来不需要理由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暄了几句问了问近况和毕业之后的打算,有几个说毕业准备回国来,还有几个表示准备定居努力拿绿卡。
我问一个以前关系很好的同学是打算再也不回来了吗,他长呼一口气,略带唏嘘,是。
高中念的是私立学校,所以高二小高考结束后,班上的座位就空了一大半。
江苏高考素来以地狱模式闻名,除非很努力再加上智商也不低,否则可能也上不了什么特别好的学校。
我校可能是家长中产焦虑相当严重的学校了,家长们大多条件还不错,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是下了血本的,恰好我上高中那会儿赶上了留学热,所以基本上模拟下来觉得考国内TOP10比较困难的同学,都纷纷被家长谋划着送出去,开始考SAT和TOEFL。
毕竟家长们也都接受过国内的教育,看着孩子为一个国内文凭不断受教育制度折磨,也算是于心不忍——努力也未必能获得结果,优秀也很难被认可,实在是太打击人。
所以那些尚且还没对世界产生完整认知的孩子们,还没走出象牙塔,就被迫去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也大,国内的小伙伴们都在忙于学业还有时差,想找个人聊心事都很难。
于是每天在人人上都会看到他们发烧糊了的菜自嘲,以及怀念以前最嫌弃的学生食堂卖的红烧大排和牛肉面。
开场那个哥们儿高中和我前后桌,人很聪明语,言天赋尤其高,不过数理化有点差,所以考试排名总是不太好,属于老师眼中“没抱多大希望”的那种学生。
高二的时候他开始准备SAT,再见着他已经是别人口中的SAT大神,进了常春藤,戴着黑框眼镜,一副硅谷精英的样子。
我调侃他,哟,混得不错呀,在那边(美国)挺开心的吧?
他摇摇头说,嘬了一口小苏烟,其实·
·
挺寂寞的。
“后悔没?
打算回来了?
”
“那也没有。
我发现在美国,人生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性。
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优势,不会被标化和应试教育完全地束缚。
在申请的时候,我不再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是有更大的展示空间,让我觉得比起准考证号,倒更像一个真实的人了。
“大部分时候,只要做好我自己就好了,不用工于心计讨好老师只为了他们的蝇营狗苟——大概,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人了。
他这么说,我也是能理解的。
我另一个在国内念书的朋友,为了自己能评优评先,天天对着导师溜须拍马,给导师接孩子、帮导师看装修、给导师当司机,后来导师还借了他的驾照去扣分,然而他也不好开口拒绝,因为他需要这个先进。
按照分数明明可以落在他头上的荣誉,却需要靠讨好导师才能获得,不得不说是官僚主义这种糟粕传统导致的,别信知乎上那些身高185,家里N套房,宁死不低头,荣誉一大堆的“励志故事”,生活就是这么现实——如果你不能脱离这个环境,就只能选择顺从或者放弃自己本应得的。
他又想了想说:
“等到过几年父母退休了,就劝他们一起过来好了。
这几年自己在努力的时候虽然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但是晚上夜深的时候还是很寂寞的。
很多同学开车就可以回去见到家人,但我却隔着一个地球的距离。
我能理解他们努力送我过来的苦心,可那时候我也只不过是十几岁,虽然新鲜事物很多,但难免还是会想家。
“有些考过来的同学在这个新鲜的环境里迅速地放飞自我了,一切都很新鲜,家里人不管着又拿着那么多的钱,难免会走偏,日日夜夜靠买东西和开party来消遣寂寞,好在我自制力比较强没有这样做,但毫不避讳地说我也好奇过。
“在这个什么都很美好的年纪,是不是走上另外一条不归路,完全就是一念之间的事,self-control很难,而堕落却是很简单。
那种因为孤独想要融入人群的感受我经历过,所以不想让孩子再经历一次。
那些中产父母们从孩子出生,就为孩子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从买学区房开始投资,再到长大之后扛着一线的房价供孩子出国,肯定也不是想让他们出去学飙车泡妞吸大麻的。
当下的一线房价其实已经不太适合年轻人再去买房了,辛苦赚了钱,房贷捆绑自己大半辈子,最后目标还是把孩子送出去,让他们在十几岁学会自己料理一切租房生活,等到忙碌结束之后坐下来,还是独自一人,面对着不同肤色的陌生环境和文化,异乡依然不是家。
在孩子最需要家长的时候,把情感上的缺失用金钱来弥补,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理解他的想法,如果父母那一代把孩子送到大洋彼岸是不得已,那么他可以帮下一代消除这个壁垒,让他不需要再因为求学而离家千万里,不也是殊途同归么。
美国的房价目前远比大陆一线城市的房价合理,因为地产税的征收,公立学校教育资源也都基本比较平均,基本不存在天价学区房,生下来就在美国接受教育,到申请学校的时候也会相对轻松,不会因为文化差异或者教育体制的不同让下一代太过辛苦,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其实也是比较合理而经济的做法。
国内一线城市包括二线强市近年来房价激增,靠近优质学区的房产资源更是年轻人难以负担的价格,与国内的收入极不匹配。
相比较之下,美国的地产更偏向于生活消费,房价更贴合收入,周围配套的医疗、教育资源也相对更加合理,公立学校的资源分配更加公平,不像国内的房产投资一样价格不理性,富人炒房使房产的溢价增高,在价格上更像是奢侈品。
北上广的天价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年轻人的创造力,每个月发薪日紧接着还贷。
与其说出国是一种逃避,不如说是给自己的另一次机会,去选择自己更想要的人生。
近些年美国房价平缓,有稳步上升的趋势,通过购置地产获取身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前些年由于信息壁垒,华人在海外投资还比较谨慎,毕竟地区不同又是一个陌生环境,加之北美同国内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信息传播途径的单一和相对传统。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业的兴起,华人移民的数量增多带动的产业发展逐渐弥补了这一缺陷,海外也有华人创办类似国内链家网互联网地产网站,在信息获取上较之前更为便捷,对于跟随互联网发展的年轻一代是一种更显著的优势所在。
毫无疑问,这些中产家庭的留学生回国会比强行留在美国更轻松,毕竟父母在国内都有一定资产人脉,自己也是美国海归,找个“精英年薪”的工作不会很难;
但是,当自己跳出去之后权衡利弊选择不再回来,面对一条未知的路,必定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
就像他自己的原话:
回国有一万个理由,留下来不需要理由,因为我想这么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