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以主线问题为切入点把握教材落实目标提高课堂Word下载.docx
《最新以主线问题为切入点把握教材落实目标提高课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以主线问题为切入点把握教材落实目标提高课堂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改为“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恰当——体现适度性
教学目标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准确恰当地确定,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排比句式说话写话”掌握是底线,是基本要求,运用就有弹性,体现差异性。
二年级目标中如果有“小组合作方法理解课文”对孩子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1、目标陈述中的问题
把目标写成目的或任务:
如“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期望,它是以教师为主体,是说教师怎么做,而教学目标是师生共用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而教,学生依据教学目标而学。
陈述的主体不是学生或学习结果,而是教师或讲授内容。
“向学生渗透……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
基本没有变化,显得千篇一律。
第一课时都是认识个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正确的表述方法
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变化,把陈述的主体定为学生,而不是陈述教师的行为。
四要素:
行为主体(对象),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标准)
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够复述(行为)他人的主要观点(程度)。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条件)体会(行为)作者如何细心观察,继续学习(行为)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标准)。
3、常用的词语
知识技能目标:
识记、领会、运用、知道、了解、会、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参与、尝试、寻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感受、养成……
(三)如何才能吃准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问题是对于学段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语文课程内容本身不是结构性的。
语文课应该教授哪些必要的知识、哪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不明晰,不少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凭借个人经验。
如果说在课程目标建构方面教师个人力所不能及是客观原因,在主观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起点的把握不够准确也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清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教学之前,往往忽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而事实上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
崔峦认为,“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
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
因此,准确把握学情是吃准教学目标的基础。
我们每位老师应该逐级明确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不同学段、年级的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上,崔峦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关于学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
不同年段的教学重点应有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
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
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
这一阶段,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
各年段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彼此割裂。
像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朗读默读等教学内容,应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始终,其教学内容和要求在不同年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例如,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培养识字兴趣,做到读准确、写正确,达到识字写字的基本要求。
中年级则要运用在低年级学到的识字、写字方法,自主识字,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加强对易错、易混字词的比较与辨析。
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识字、写字的速度与质量。
又如,阅读教学,低年级侧重训练朗读,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声音响亮;
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要加强朗读,学习默读,掌握多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读一段文字,能抓住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了解构段方法;
学习略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要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做到言、意、法兼得,并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
对于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的把握,要依据年段目标、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由教师取舍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求。
要精选有语文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进行既有实效又有特色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主线问题
有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接下来,就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怎么教?
我们可能在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堂上看到随意问的现象,教师变身十万个为什么,要么师生碎问碎答,只有少数尖子生在参与;
要么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含量,学生不思考就会答上来。
甚至有的老师课堂上提问不够准确,学生无从回答。
教师和学生要么忙忙碌碌一节课,要么热热闹闹一节课,学习效果却不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之下,变“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老师要注意提炼、整合出一个主线问题,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
主线问题搞清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更加清楚了。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学生明确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会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也是教学目标能否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
主线问题是一个统领全文,让师生能感知感悟人物的表现或事情的本质的问题。
我认为,主线问题的设计,还是必须以老师准确把握教材为前提,教师把课文读明白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可以依据文章体裁来思考:
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题材有: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古诗、语言故事、传说故事、历史故事、简单的说明文等,众多的体裁中,教师想一下子掌握各类文体的阅读主线和训练要点,着实有些难度。
我曾经对每一册的所有文章进行按体裁分类整理,大致分为四类,即:
写人记事类、写景状物类、说明文类、诗歌类。
这其中写人记事类占60%,写景状物类占20%,说明文占20%,古诗占10%。
让我们先以写人记事类文章为突破口,进行主线问题的研究。
把同类课文做比较,你会发现:
同类课文具有相同的文章主线、相似的理解重点,侧重写人的文章大都是围绕“在什么情况下,人物在故事中是怎样表现的,从中能体会出人物哪些方面的品质?
”侧重写事的文章大都围绕“事情前后经过的叙述,来表达中心,或者体现人物的品质,或者揭示事物的实质。
”这条线是文本本身存在的,我们只要抓住文章的主线,就能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由此可以悟出了围绕主线设计主线问题的方法:
那就是抓住“一个中心四个着眼点”即:
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中心,着眼于单元训练点、着眼于文章的表达内容、着眼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着眼于文章表达的方式方法。
在这个方法的指导下,能够轻松驾驭写人记事类文章的课堂。
例如:
今天爱丽主任执教的《唯一的听众》一课,课堂上的主线问题是哈默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老妇人是怎样表现(说,做的)的,从中能体会出什么品质。
老师始终围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去读书,学生的训练也比较扎实。
因此,一般来说,对于写人记事文章:
问题大体可以是: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写事寓理的文章: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说明什么道理?
写景状物文章:
写了那几处景物?
有什么特点?
说明文:
从哪几方面分别介绍事物什么特点?
议论文:
要表达什么观点?
从哪些方面来论述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围绕主线问题:
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学生会从“谈读书、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几件事来思考,在每件事中会抓住鲁迅先生的一些语言、动作、表情及“我”的心理活动等重点语句进行圈画。
汇报时,一方面体会了人物的品质,一方面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也随着理解了,这样学文章,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主线问题也不可能都一样。
还需要教师针对每一篇文章的特点,精心设计出能体现文章主题又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主线问题。
可以结合课题、抓住关键句或过渡句等。
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应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在以往的研究实践中我觉得主线问题的研究,恰恰可以引领语文教师走进文本,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掏出文本中极宝贵的可教因素。
三、扎实训练培养能力
课标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
如课堂上,教师提出主线问题后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回答,有的学生回答不够规范,这时的主导要更好的发挥,一是抓住时机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大加赞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是为了让其它学生了解方法,要及时指点。
主导不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主导,是在学生方法单一时提示方法;
重点词句没抓住没抓准时提示“还谁能理解?
”;
学生认识不到位时要予以提升;
答案雷同时启发升华;
不按条理时及时调控;
回答恰当准确及时评价引导。
从这些方面指导学生才能更会学习,学得也会更有兴趣。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
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效果表现在孩子身上,学生会学,教师要教方法教规律,扎实训练,不训练掌握不了方法。
教师制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又精心设计了主线问题,有了好的意识,如何操作保证实效,就是要靠平日训练。
有了美好的愿望,有了先进的理念都不等于现实,要是学生形成能力,就要精选训练点,设计好每一步怎么做,对学生训练到位。
教学要狠下功夫,日复一日扎实训练,学生才能形成能力。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
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要改进“教”的法子。
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
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
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的研究可能是辛苦的,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深深体会到了研究带给我们的轻松和快乐,希望大家沿着主线问题与有效教学的研究之路继续走下去,变语文学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于能力有限,以上不当之处或没有表述清楚的地方,希望和各位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交流、沟通,在校本研修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