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6215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井提升机房房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x

7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1-2001

8

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24-95

9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1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J80-85

1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J81-85

12

行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13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98-2000

1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01

1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T27-2001

1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30303-2002

17

建筑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18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130-2001

1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20

与本工程相关的其他的国家验评标准及施工规范、规程

对照标准目录,核对修改本表,增加JGJ46-2005

2工程概况

2.1概述

2.1.1工程说明:

该工程位于新集板集煤矿工业井场地内,设计单位为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

该工程五层,层高为27.8m,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檐口标高为+27.8m,±

0.000相当于场地绝对标高27.50m;

梁、板、柱混凝土为C25,独立基础混凝土为C25,设备基础混凝土为C25,垫层混凝土为C15;

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场地类别为三类,基础埋深为3.6m,条形砖基础垫层为C15,基础墙体为M7.5水泥砂浆砌筑,填充墙为M5.0混合砂浆砌筑。

建筑平面尺寸为29.25×

21.6m,建筑面积1453.5m2,外墙局部贴面砖,内墙面水泥砂浆墙面,屋面采用柔性防水屋面和钢球网架。

窗采用了铝合金推拉窗,门为平开门。

包括水、电、暖安装工程。

2.2自然条件

2.2.1工程地质

本工程基础置于本场地第②层上,承载力标准值fak=220Kpa,

2.2.2水文地质

地下水位大约在基础埋深2.2m标高处。

3施工部署

3.1工程管理目标

3.1.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优良

3.1.2工期目标:

2008年2月25日开工至2008年10月20日竣工

3.1.3安全目标:

杜绝重伤及伤亡、轻伤事故。

3.2项目部组织机构

见附图1(组织机构图)

3.3工序安排

按照先施工独立基础提升机基础砌筑基础砖土方回填主体框架填充墙体施工的顺序组织施工,钢网球架专业施工。

4施工进度计划

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5施工总平面布置

具体详见平面布置图

5.1临时用地计划:

由于本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离正在建筑的原煤缓冲仓较近,利用其部分大临场地(钢筋加工)施工,但在施工中所有材料均采用机械设备运输至施工作业面,运输距离510m。

6施工准备

6.1技术准备

6.1.1熟悉图纸、完成图纸会审工作。

6.1.2编写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6.1.3监视测量、试验器具准备。

6.2施工现场准备

6.2.1清除现场障碍物,平整施工现场。

项目工程的场地位于主井井东侧,因离井架基础距离近,需进行基坑支护。

6.2.2铺设施工道路,修建排水设施。

6.2.3布置水电网,接通水源电源。

6.2.4建立测量网点,作好定位放样准备。

6.3机具准备

主要施工设备机具一览表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制造年份

额定功率

备注

挖掘机

EX210LC-5HHE

1

1998

0.75m3

搅拌机

JS500

2

98年

15KW

塔吊

QT315

A

2001年

振动器

HZ-50

4

2002年

3KW

钢筋调直机

7.5KW

钢筋切断机

QJ40

钢筋弯曲机

QW-40

蛙式打夯机

HW01

2.8KW

电动盘锯

MJ225

泥浆泵

7.5KW7.5KW

口径110

交流电焊机

24kW

QT315塔吊基础施工图详见后附页。

工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表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名称

天平

均在检验合格年限内

案秤、台秤

3

百分表、千分表

游标卡尺

5

钢卷尺、钢直尺

6

2m靠尺、塞尺

7

经纬仪、水准仪

6.4材料准备

各种材料分期分批按计划进场,满足施工要求。

6.5劳动力准备

基础和主体施工主要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瓦工为主配备劳动力。

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木工

40

砼工

30

钢筋工

架子工

10

合计

70

110

6.6主要周转材料准备

周转材料投入计划一览表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竹胶板

1220×

2440

M2

750

基础、主体

脚手架管

ф48×

3.5

50

基础主体装修

脚手板

6000×

300×

90

木方

50×

M3

25

基础、主体

100×

100

脚手架扣件

万个

8

步步紧

700~900mm

400

钢模板

150

提升基础

9

U型卡

7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采用常规施工:

基础采用小块竹胶板模板,提升基础使用钢模板,主体柱、梁、板模板采用1220×

2440×

15mm竹胶板作为模板。

7.1测量工程

7.1.1工程定位控制网测设

7.1.1.1根据与建设单位提供的主井中心线的关系向施工区内引入测量临时控制点,在场区内布置四个方向的控制点。

7.1.1.2根据甲方指定的绝对高程水准点(主井东面靠第二点),由国家高程控制网使用的水准仪导入场区,在场区内布置高程控制点。

7.1.2结构施工测量

采用外控法进行控制定位,使用经纬仪及钢尺,利用场区内的测量基准点与建筑物轴线关系,在基坑边缘测设临时轴线桩,并投射基底,进行轴线控制,施工后在基础垫层上弹出柱轴线和边线,确定和检查柱等构件的位置。

使用经纬仪向上挑垂直线,大钢卷尺传递高程。

7.2土方工程

7.2.1施工机械说明

采用反铲液压挖掘机进行开挖,因场地较小,土方全部外运至甲方指定地点堆放。

主井井架基础防护加固措施:

贴着井架基础边用间距为300mm的ф48钢管竖向打入基坑持力层土内,深度为2000mm,钢管露出基坑面1500mm,在其高度方向用间距为400mm的ф48钢管利用扣件连接成一个钢管排架网,其长度为15m,在靠近井架基础一面用50mm厚的木板进行满铺挂,绑在钢管排架网上。

7.2.2基坑降水

基坑开挖较深-3.5m,在地下水位线以下1.6m,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受地下水的影响,必须采取明沟降排水措施,用挖掘机在基坑四周挖1000mm×

100mm0×

600mm的明沟,安置两台管径为110mm的泥浆泵昼夜不停的抽水。

宜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7.2.3开挖方法

7.2.3.1避免在雨天进行基坑开挖,如果天气气温在-5℃以下时,开挖后立即用二层草帘满覆盖进行保护,防止地基土被冻坏。

7.2.3.2基础开挖采用基坑大开挖,基础埋深较深,考虑到排水,基底开挖尺寸扩大,上部进行1:

0.67放坡,一次挖到设计标高以上200mm,采用人工清理。

在基础开挖中派专职测量工王书良、陈翔控制标高,确保开挖深度正确,不超挖,保证原土地基的稳定性和结构。

由于地下水位线高,基底工作面从基础外边线扩大至1.5米,沿基坑四周挖设1000×

600(宽×

深)mm的排水沟,在转角处加设2个深度为基底工作面以下1500mm,1000×

2000mm的集水井(集水井往建筑物基础范围外引出挖设,具体位置现场确定)。

基坑土方用1.5T的自卸汽车全部运到1.1Km外的弃土区。

7.2.3.3基础开挖完后,及时验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防止雨雪、融冻过久。

7.2.4土方回填

7.2.4.1回填土料要求:

粒径不大于50mm,碎块草皮及有机杂质的含量不大于8%。

7.2.4.2分层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利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每层夯实遍数为5遍。

7.2.4.3检测方法:

采用干容重环刀取样,要求干容重的实测值符合设计要求。

7.3基础工程

7.3.1钢筋砼柱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没有7.3.2,可将7.3.1.1变为7.3.1,7.3.1.2变为7.3.2,7.3.1.3变为7.3.3,减少一个层次)。

7.3.1.1基础模板:

采用300~400mm高的竹胶合模板,利用钢筋和方木进行支设加固。

提升机基础采用钢模板配合U型卡进行支模,用钢管支撑加固。

7.3.1.2基础钢筋:

根据设计要求,在垫层上用粉笔划好底板筋间距,绑扎好之后,将柱插筋固定好,底板筋为Ⅱ级,柱主筋为Ⅱ级,钢筋均为热扎钢筋。

基础圈梁的钢筋从基础柱模板内预插出来,基础圈梁后施工。

7.3.1.3基础砼运输脚手架:

因基础3.6m、工期紧、砼料场远等。

施工时用架子搭设运输通道,采用双排架作为用小翻装载车运输砼的宽为2.5m通道,立杆的间距为500mm,水平杆件的间距为400mm,水平杆件的高度方向的间距为1200mm,其通道长度为22m。

在规定的范围内加设剪刀支撑、和斜支撑、抛撑,架子的外侧面用安全网进行全面积的封闭,架子内部每隔5步架高加设水平安全网。

7.3.1.4基础柱脚手架:

因基础柱为3.6m。

施工时需搭设双排架作为用加固基础柱的脚手架,立杆的间距为1000mm,水平杆件的间距为500mm,水平杆件的高度方向的间距为500mm,。

在规定的范围内加设剪刀支撑、和斜支撑、抛撑。

7.3.1.5基础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基础上部为斜面,用木抹抹平搓毛,保证表面平整,基础砖墙的条形混凝土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15。

由于有地下水原因,在浇注混凝土垫层前必要时将所有基础垫层范围内铺100mm厚的20~40mm的碎石一层。

7.3.1.6提升机基础: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后浇部分为C30。

7.4主体工程

7.4.1钢筋工程

7.4.1.1钢筋加工工程

7.4.1.1.1箍筋加工

用专用的弯曲机进行制作,尺寸以箍筋内口的距离为准。

由梁、(柱)的结构截面尺寸扣除两面的保护层25mm(30mm)。

例如500×

500mm的框架柱,箍筋的内口尺寸应为500-30-30=440mm;

250×

600mm的梁,箍筋内口尺寸应为250-25-25(600-25-25)=200mm(550mm)。

箍筋的弯钩角度为135O,其伸展长度为6.25d和10d取大值,相对面的长度应一致。

7.4.1.1.2梁的负弯矩加工制作(俗称架立筋)?

长度的确定:

为框架梁的净跨长度的1/3。

当同一个支座节点处的架立筋贯通两个不同跨长的梁时,按跨度大的一跨的1/3净跨下料制作,同样第二排筋按净跨的1/4下料制作。

7.4.1.1.3板、梁、柱受力钢筋的加工制作

其制作严格按照03G101—1图集要求和设计要求加工制作。

7.4.1.2钢筋绑扎工程

绑扎工艺顺序:

柱骨架筋主梁骨架筋次梁骨架筋板下层受力筋板负弯矩筋

7.4.1.2.1柱骨架筋(序号有点乱,层次不宜太多)

柱骨架立筋根据柱结构截面尺寸扣除最边上的保护层60mm后,再根据柱边的主筋根数将其中间间距进行平分,保证主筋之间的净距离一致。

施工中,为确保其不位移,用钢筋焊接制作钢筋卡,在浇筑时和绑扎时用钢筋卡固定主筋。

柱主筋接头位置设置

在结构楼层面伸出1000mm处设第一个接头,在3.95m处上1000mm+35d处设第二个接头,在屋面层顶部柱筋采用搭接绑扎接头方法,接头长度按照03GB101-1图集施工。

竖向电渣压力焊连接接头焊接完毕,砸除掉焊剂后,检查焊包是否饱满,有无气孔,焊包厚度是否大于4mm,钢筋是否熔透,是否有偏心较大的(>2mm),经自检不合格的将钢筋焊包切割后再重新焊接至合格,由专业人员操作。

7.4.1.3柱箍筋绑扎

柱箍筋规格为ф8、Φ12,间距为100/150、100/200两种情况,加密区按照03GB101-1图集施工,绑扎时开口沿柱的四个角旋转式错开设置,也就是说,在一个角的主筋上每四个箍筋中只有一处是开口绑扎,箍筋间距的允许偏差控制在10mm内。

绑扎前用彩色粉笔在四个角筋上将间距划分出来,再进行绑扎。

绑扎后用30mm厚的混凝土垫块挂在柱的四个角主筋上,间距为500mm。

7.4.1.4梁筋的绑扎

7.4.1.4.1梁的上下主筋铺完后,用彩色粉笔在主筋上划分梁箍筋的间距,主梁的端部的箍筋应该加密,长度为1.5倍的梁高,例如:

600mm高的主梁,其加密长度为1.5×

600mm=900mm,第一个箍筋离支座外表面50mm,箍筋与主筋相交点均应该绑扎,主筋应分布均匀,为了防止主筋在箍筋上滑动位移,绑扎时在箍筋上缠绕一圈后再与主筋绑扎。

7.4.1.4.2梁主筋接头采用错头搭接绑扎接头方法,按照50%错开接头面积,上部接头设置在跨中的1/3处,梁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均严格按照03GB101-1图集制作、施工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应该按照要求绑扎:

当钢筋为受拉时,箍筋间距≤5d,且应≥100mm;

当钢筋为受压时,箍筋间距为≥10d,且≤200mm(d为较小钢筋的直径)。

7.4.1.4.3梁的上部或者下部钢筋出现二层钢筋时,在上下钢筋之间用

长度为梁宽的Ф25的钢筋短头隔开,确保上、下二层钢筋之间的净距离在25mm,钢筋短头的间距为1000mm。

7.4.1.4.4梁最底部的钢筋以及梁两侧面钢筋的保护层用厚度为30mm混凝土垫块垫出,且沿梁的纵向间距为1000mm设置,绑扎牢固在梁的角部主筋上。

7.4.1.4.5主次梁相交处,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的位置在梁端部加密3个箍筋,其间距为50mm。

7.4.1.5板筋绑扎

7.4.1.5.1板模板支设完后,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用彩色粉笔在板的两端顺着梁的轴线方向划分间距,第一根板筋离梁边50mm,板筋的纵横交叉点均进行绑扎,板筋的两头伸至梁的中心线处,网眼尺寸偏差在20mm,保护层厚度用20mm厚的混凝土垫块或50mm长的Φ20的钢筋短头保证,纵横间距为1000mm,用绑线与钢筋交叉点处绑扎牢固。

7.4.1.5.2板根部负弯矩筋

按设计要求间距布设,其垂直弯钩必须朝下、长度为板厚扣除板的两个保护层厚度。

负弯矩筋在梁主要的上部受力钢筋上应该与钢筋绑扎一扣,保证钢筋不来回位移。

与负弯矩筋配合设置的分布筋ф6

200mm,两端伸至梁的中心线位置,为了防止混凝土浇注时踩踏钢筋和保证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的距离,用ф12的钢筋制作成“

”马凳,作为隔离支撑,双向双层板钢筋网片也同样处理,且安放在钢筋交叉点处,按照纵横间距为1000mm安放。

7.4.1.6提升基础钢筋绑扎

基础底板钢筋的保护层用两肢人字形的长为1000mm的Φ25的钢筋马凳垫出,间距为800mm。

±

0.00m以下的底板部分中间层钢筋网片用长度为1500mm高度为网片标高层的Φ18的钢筋马镫作为支撑,纵横间距为800mm.立壁内部用上下、水平间距均为600mm的ф12的对拉螺栓钢筋进行对拉加固.

7.4.2绑扎的施工质量标准:

(是否应在钢筋工程内)

7.4.2.1钢筋的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的要求进行施工。

没有检验合格的钢筋原材严禁采用。

7.4.2.2钢筋骨架的绑扎按照正确的施工顺序绑扎,网片的尺寸应一致,骨架筋的间距应均匀,钢筋之间的净距离不能少于25mm。

7.4.2.3骨架筋与箍筋的接口处应绑扎牢靠,箍筋的开口处应在骨架的允许部位且应错开布置。

7.4.2.4钢筋的外保护层厚度应为40mm、30mm、20mm,采用同等强度的砂浆垫块或钢筋短头。

7.4.2.5钢筋的各种项目的允许偏差为:

(mm)

保护层:

±

5(柱、梁)

3(墙、板)

钢筋间距:

钢筋排距:

箍筋间距:

网眼尺寸:

骨架宽、高:

长:

7.4.3模板工程

7.4.3.1柱模板的组拼..

7.4.3.1.1为了保证工程结构质量,所有模板均采用竹胶合板,且配合使用100mm×

100mm的方木进行组拼。

7.4.3.1.2根据结构柱的截面尺寸,将整个柱面用一整块竹胶板作为胎模面,在背面用100mm×

100mm的方木顺着纵方向钉钉3道,加强模板的刚度,在柱支模时,用15mm宽的白色双面胶带纸紧贴在模板的相交处(四个角)以保证柱模角的拼缝严密,防止浇注时漏浆。

7.4.3.1.3柱四面模板组合完后,在离柱脚处300mm高处用长为800mm的Φ48钢管利用连接扣件,锁成一个封闭形钢管箍,此类钢管箍沿柱高度间距为1000mm,在中间用100mm×

100mm的方木借助长为结构柱截面尺寸数的ф12的环形焊接封闭钢筋箍组成方木钢筋箍来加固柱模板,柱与柱之间用连接钢管来加强钢管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

 

7.4.3.1.4同一轴线的柱模板支设完后,由专职质检员和技术员、施工员以及班组长进行自检、纠偏,检查同一个柱的相临的两个面的垂直度,偏差控制在6mm内,在单根柱检查完后,对同一条轴线的柱用通线法检查垂直度和表面平整度。

7.4.3.2梁模板组拼

7.4.3.2.1梁底模板和侧模板均采用竹胶合板配合用50×

100mm方木组拼成整块模板。

梁底模板的宽度即为结构梁宽,侧模板的高度为梁高扣除板厚度再加上梁底模板的高度。

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的侧模板进行裁口,次梁的底模板和侧模板的端口与主梁侧模板内表面平齐且相交面贴上双面胶带纸。

7.4.3.2.2同一个轴线上的同一截面宽度的梁在底模板铺设、固定完后,由自检组成员拉通线检查轴线位置和侧面是否一条直线,否则坚决整改。

在梁的两侧面模板组拼加固后,同样检查,必须达到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弯扭。

为了防止梁底模板与梁侧模板相交处有缝隙产生漏浆,在此部位粘贴通长双面胶带纸。

7.4.3.2.3梁模板支设时,势必一同组拼支设梁高度范围的柱头模板,柱头模板支设前,在柱顶混凝土施工缝平面的下方20mm、100mm处沿柱混凝土面的四周粘贴二圈白色双面胶带纸且此处模板的下口用步步紧四面钩紧,即加固了模板又将模板内表面与双面胶带纸紧密相贴。

上口模板严禁出现缩颈现象。

7.4.3.2.4梁侧模板的上口用水平管操设水平,保证在梁模板拆除后.此处的阴角方正。

7.4.3.2.5梁底模板超过4m时,应在梁底中央部位按设计要求进行起拱.

7.4.3.3板模的组拼支设

7.4.3.3.1采用整块1220×

2440mm的竹胶合板作为胎模,再配合小块拼装.

7.4.3.3.2胎模下面用间距为400mm长短错开立放的50×

100mm的方木作为支承架.利用圆钉连接,方木表面的标高应在同一水平高度从钢管立杆上的标高利用钢卷尺往上量.量标高时由同一个人量尺,再派另一个人核对.

7.4.3.3.3板面四周与梁侧模板上口应紧贴严密,随粘贴双面胶带后,再加钉圆钉,板与板的拼缝用黄色单面塑料胶带粘贴封闭.

7.4.3.3.4模板支设完后,由测量员和施工班长配合检查板面的标高,误差控制在3mm内.班组长将所有合格板块交给钢筋班组施工前必须将模板范围内清扫干净,包括钉子、木楔等之类.另外木工绝不允许在板面使用木工电锯.

7.4.3.4模板组装质量标准:

7.4.3.4.1模板侧面应刷上隔离脱模剂,如果是废机油不能刷得太多,用海棉滚筒刷即可。

7.4.3.4.2梁模板内侧面应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弯曲,在组装时通长拉上白线进行调直,保证在一条直线上。

7.4.3.4.3模板内侧面垂直,步步紧应将柱模板的侧模板紧密钩住,步步紧卡的间距为500mm一个,配合使用钢筋箍进行加固。

7.4.3.4.4梁的侧模底部可以用钢管作为支托。

下口用钢管锁住,或利用木楔和木方加上钢管进行加固。

相互之间可以连接紧固。

7.4.3.4.5板的底模用间距为600mm的水平钢管和水平间距为300mm的50×

70的木方进行整平。

柱角相接处模板之间加双面胶带纸,以保证不漏浆。

7.4.3.4.6柱模板的侧面应在一个水平面,柱的最上口的四个角应为90°

作为检查柱是否扭转的依据。

7.4.3.4.7拆除模板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拆模强度,不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承重模板应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

7.4.4混凝土工程

7.4.4.1柱混凝土浇筑

柱混凝土浇筑前,用稍微干的砂浆将柱模板下口的缝隙堵死。

浇筑时,在每根柱的根部浇灌一层50mm厚的1:

2水泥砂浆作为结合层。

振动棒应插入柱根底部振动至30S左右,上下抽动,特别是柱的四个角部位置。

柱浇筑混凝土为分层浇筑,必须一次性浇筑结构梁底处,不允许在柱子的其它部位留设施工缝。

7.4.4.2梁板混凝土浇筑

7.4.4.2.1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

浇筑时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如果留设施工缝时,梁板截面应留成垂直面,留设在次梁跨中的1/3处。

梁垂直施工缝面用特别的木板留设。

板面处用根据板筋间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