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621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文档格式.docx

2

第()课时

课时目标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过程(初备)

修改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

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

小球越滚越快”。

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2课时)

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仍是对“走进科学”的具体展开。

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是理解“科学是什么”的不可缺少的维度。

科学通过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世界,创造出复杂的人工世界。

因此,让小学生从认识和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开始,体验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可以帮助其对“科学是什么”有更加丰富的理解。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既有丰富多样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做不到完全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而需要借助于个人经验,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对自然物和人造物作出区分。

此外,动手操作、摆弄实物,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更让他们获得一种直接的技术活动体验。

学生在操作和制作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到“用双手创造”的感觉,并进一步理解人类正是通过用双手创造的过程,堆叠起一个庞大的人工世界。

本单元的设计,力图让一年级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

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器具和用品,意识到我们被一个技术的世界所包围;

通过阅读“轮子的故事”,初步感知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

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7.2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

单元教学目标

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利用自然物制作一件物品,体会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关系,感受用双手创造的乐趣。

比较原始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了解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变化,意识到科技改变生活。

通过使用工具加工食品,体验工具带来的方便。

通过阅读和安装轮子的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认识到科技产品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单元活动框图:

教学内容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1

总课时

.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和视频,树枝、树叶、石块、泥土。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

区分在野外游玩和游乐场游玩看到景物的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典型场景中的物品和环境的对比,了解自然世界里有些什么,人工世界里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话题:

“我们春游的时候,在游乐场看到的景物和在野外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或者让学生分别看大自然和城市视频,比较大自然和城市里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观察和区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并进行归类,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了人工世界,各种各样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由此体会到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动植物因为人的因素而离开原来的生长栖息地,或因为人的意愿而在基因层面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原则上来说,它们已经属于“人造的自然”范畴了。

但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概念理解水平来看,为避免理解混乱,本教材将动植物(不管是家养的、移植的、嫁接的,还是野生的)统统称为“自然物”,而不作更为精细化的辨别。

活动二:

比较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

通过对具体的物品的辨别、区分和归类,让学生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

让学生根据各种典型物品的图片,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让学生在教室里和校园里寻找,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给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归类,在人造物上寻找人工痕迹。

给出一些人造物和自然物相互融合的图片和物品,如深林中的小路,屋顶上的植物,或者自然世界中一些类似于人造物的自然物,如风化过程中形成的“人像”等,观察、比较、区分。

在比较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时候,不要出现深奥的词语,儿童能用口语表述它们在组成、产生和活动等方面的不同就行了。

要让学生注意发现人造物上的人工痕迹。

教学评价

反思

2-2

活动三:

用自然物搭建一个棚子。

本活动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体验对自然物的利用、加工和改造的过程。

除了搭建小棚子,也可以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如用石头摆成一个小脚印的图案,用树叶做一个面具,用柳条编手环、柳叶帽等等。

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并展示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认识制作出来的物品具有了自然物所没有的功能。

比一比,改进改进。

因为要使用简单的加工工具,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多给点时间让学生操作。

提供一些纯自然物,如树枝、树叶、藤条、稻草、石子等。

一些简单工具,如小剪刀、棉线、固体胶水等。

活动四:

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

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人造物都是用自然物制造出米的。

让学生自己举例,讲解某个东西原本是自然界中的物品,怎样经过人的加工变成了人造物。

比如:

岩石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石碑或石雕;

木头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木槌;

兽皮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皮衣?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三幅图片是本教学活动的变式补充,可以配合使用。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物变成人造物的过程,可以采用倒推的方式,由现实中的人造物,去推想制成它的原材料,以及这些原材料在自然界中本来的样子。

教师选择的物品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常见的,制作过程也容易理解。

不要选择比较抽象,或者制作过程比较复杂的物品。

可利用的资源准备:

羊毛采集、毛线纺织和编织毛衣的视频

传统的用纺车纺线视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