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56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doc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设计

摘要:

通过设计陶瓷注浆成型专业综合实验,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制得满意的陶瓷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实验中得到享受和愉快的体验。

关键词:

陶瓷注浆成型实验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1-2]。

在陶瓷工艺学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内容涉及泥料可塑性,先进成型方法以及成品性能检测等。

内容虽然很多,但都是横向比较,学生理解不深刻,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此,我们在进行实验大纲制定时将实验内容纵向设计,开发了两个综合性实验项目《陶瓷注浆成型及性能测定》和《泥浆制备及陶瓷可塑成型》,从泥浆制备、模具制作、注浆成型、烧成到成品性能测定等为主线的实验内容。

该文对陶瓷注浆成型实验项目进行介绍。

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让学生自己设计原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再制作模具。

通过参加陶瓷注浆成型实验,学生对专业兴趣明显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该综合性实验项目受到广泛好评。

1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1.1实验目的

掌握石膏模具的制作方法;掌握陶瓷注浆成型的工艺过程;掌握陶瓷材料吸水率、气孔率的测试原理和方法;了解陶瓷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精神。

1.2实验原理

注浆成型是利用石膏模具的吸水性,将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使泥浆分散的粘附在模具内壁上,形成和模具相同的坯泥层,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厚,当达到一定厚度时空浆,巩固后脱模,坯体制成。

注浆成型是一种适应性广,生产效率高的成型方法。

凡是形状复杂或不规则,以及薄胎等制品,均可采用注浆成型的方法生产[3-4]。

2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1实验原料

采用天津三景石膏有限公司生产的陶瓷器型材用高强半水

石膏。

2.2仪器设备

电子称、干燥箱、游标卡尺、刮刀、钢锯条、毛刷、海绵、直尺和皮锤等。

3实验步骤

3.1原胎制作

原胎也叫原始模种,是指按照实物尺寸放尺制成的胎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设计。

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成型花瓶为例。

先在石膏车模机上用油毡围成圆筒状。

称取适量的石膏均匀的撒入水中,水膏比约0.7~0.8,搅拌均匀后倒入圆筒中。

待终凝后打开油毡脱模,用车模机车制原胎。

3.2凹模制作

凹模也叫种模,是由原胎翻制而成。

将原胎烘至半干后,用毛刷在表面涂脱模剂,直至表面出现一层光滑的外皮为止。

凹模制作时,为了方便脱模,在原胎表面薄薄的刷一层植物油,平放于玻璃板或大理石台面上,四周用挡板或油毡围好,按前述方法制备石膏浆,并注入围好的空腔中。

待石膏终凝时脱模。

然后用刮刀或钢锯条刮平修整,在合适的部位作定位销。

3.3凸模制作

凸模也叫母模,是翻制工作模的基础。

将制备的凹模工作面上按上述方法刷脱模剂,制备凸模与制备凹模类似,四周围好再进行浇注。

翻制模具过程脱模剂也可以用虫胶漆片来代替,刷涂漆片或涂抹脱模剂时,要注意一定要涂抹均匀,不能遗漏。

3.4工作模制作

工作模也叫子模,是由凸模翻制而成。

制作方法与上面类似。

需要注意:

制作模具过程中需事先挖定位槽或定位销。

将制备好的工作模置于烘箱中烘干,模具的含水率一般在6%~8%。

3.5注浆过程

工作模初次使用时先用纱布蘸2%的碳酸钠水溶液擦模。

使用前要将模型上附着的灰尘掸净,和模并观察模具是否对榫,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是否漏浆。

准备妥当后进行注浆,进浆速度不宜太快,以使模具中的空气随泥浆的注入而排出,避免空气混入泥浆中。

3.6放浆、巩固

掌握好吃浆时间,然后放浆,保证坯体的厚度在5~7?

mm之间。

放浆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模型内产生负压,使坯体过早脱离模型造成变形或塌落。

放浆后坯体很软,不能立即脱模。

需经过一段时间继续排出坯体水分,增加其强度。

这段时间称为巩固,巩固时间约为吃浆时间的一半。

注意脱模过早,坯体强度不够,易塌陷;脱模过迟,模型会限制坯体收缩,使坯体开裂。

3.7干燥、修坯

将坯体预干燥,修坯。

经预干燥后,湿坯体的含水率从15%~17%下降到8%~10%。

注意防止因干燥过急或干燥不均匀,而造成废品。

3.8烧成

将干燥后的合格坯体置于箱式电阻炉中烧成。

烧成周期450?

min,最高温度1220?

℃下保温60?

min。

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即得陶瓷制品。

4实验结果与讨论

测定泥浆性能如细度、浓度、流动度及含水率,吃浆速度等;在陶瓷花瓶注浆的同时浇注试条,并测定试条的干燥收缩率、烧成收缩率、总收缩率、吸红及抗折强度等;计算吸浆速度常数K,并分析K值对注浆成型过程的影响;试样烧成后分析讨论烧成制度对陶瓷制品烧结性的影响。

5注浆成型综合实验的教学实践

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组,3人/组。

首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初步了解,然后讨论确定实验路线和方法,最后,3人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内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相对独立、灵活性强,很难用同一尺度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因此,在综合性实验的评定过程中,我们重过程轻结果。

实验成绩的评定包括:

出勤10分、实验动手能力40分,实验结果分析20分,实验报告30分,力争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

6教学效果反馈

同学们在做完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后,普遍反映获得了很多生动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动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7结语

陶瓷注浆成型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更加和谐。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

制备出合格的陶瓷制品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图1为部分同学注浆成型作品。

我们也欣喜的看到部分学生由被动、枯燥的学习转变为享受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 杜娜,郭英,张玮.改革实验室开放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8(3):

151-152.

[2] 张冠英.电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

(2):

19-21.

[3] 同继锋.现代建筑卫生陶瓷技术手册[M].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