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合集Word格式.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合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合集Word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
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
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
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
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
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
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
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过渡: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
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
A组:
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
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
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
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
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
请大家在图上找出:
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置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
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
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区域的气候特点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提示:
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
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
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
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和方法:
1、课件《樱花》
2、课件<
日本>
3、活动设计
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
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
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版面1)
[导入新课]: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
为什么?
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
(版面2)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
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
显示“日本图”(版面3),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版面4)、(版面5)、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版面6),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探究题活动2]:
读图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
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
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
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版面8),(版面9),(版面10)。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
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
第二课时:
国家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13960万
日本1.2737.7万
[阅读材料](版面12)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13)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
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
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版面13)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版面14),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探究题活动3]:
(版面15)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
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
(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
自然资源缺乏
最后布置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
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置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
[板书]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
4]: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
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版面16)
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
然后提问:
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然后显示几幅图片:
“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
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版面18)(版面19)
[板书]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版面20)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
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版面20)、“日本茶道”图片(版面20),然后,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版面20)(略)
5]:
最后布置本节课堂作业: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版面41),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
(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反馈练习]
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概况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
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
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板书]: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
指图: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
S—25º
N之间。
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东南亚的国家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
这十一个国家是:
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
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
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
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
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
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
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
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第二课时
[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有怎样的好处?
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
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
[多媒体展示]
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一、地理位置
纬度
海陆
二、气候
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
共同特征:
湿热
三、农业
水稻气候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
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
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
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
中国国籍
华人:
外国国籍
第三节印度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明古国(概况)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
这是那个国家?
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
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
(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
(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
(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
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
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
(结论:
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讨论:
压力: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地形、气候和农业
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
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
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
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
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
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
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
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1.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