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515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3微观Word文档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厉以宁等,2001:

《西方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宋承先,2000:

《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4、黎诣远,2002:

5、斯蒂格里茨,2000:

《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曼昆,2000:

7、萨缪尔森等,1999:

《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

8、埃克伦德等,2001:

《经济理论和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亨德森和匡特著[美]:

1988:

《中级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0、蒋中一,1999:

《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

11、尹伯成,1999: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课时(周4)

第一章导言3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6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5

第四章生产理论4

第五章成本理论4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4

第七章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3

第八章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3

第九章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4

第十章要素市场的均衡—一般理论分析4

第十一章要素市场的均衡—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3

第十二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4

第十三章微观经济政策3

机动4

总课时54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基本范畴和概念。

同时说明学习西方经济学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明确的目的。

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准确把握概念,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产生

2、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计划课时:

3学时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产生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所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自由物品”是指人类不须花费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它的最大特点是数量无限。

“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是指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劳动加工出来的物品。

它的主要特点是稀缺。

相对于人类永无止境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人类的欲望是指人的需要。

有五个层次:

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

第二,安全的需要;

第三,社会的需要;

第四,尊重感的需要;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满足人类欲望的方式却是有限的。

因为:

(1)客观所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

(2)时间是有限的;

(3)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这就是选择。

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1)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

(4)现在生产还是将来生产?

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学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的相互关系:

一是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程度;

二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所需付出的代价。

为此需掌握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两个概念。

机会成本是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种产品生产上的最大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条件是:

(1)资源有多种用途;

(2)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3)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的作用表现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

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

新产品开发中;

每个人职业的选择中等等。

在进行选择时,力求使所选择项目的预期收益大于其机会成本,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准则之一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其原因是存在失业或经济缺少效率;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上的点,是“寅吃卯粮”,必然以今后的生产萎缩为代价。

三、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这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

资源利用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围。

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要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因为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进行的;

不同的经济制度所具有的经济体制必然各不相同,由此所选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及决策方式也就千差万别;

不同的经济体制,由于本身的机制不同,经济效率也有差别。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四种类型:

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又称为市场均衡理论和价格理论。

因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每种产品的产销量及价格;

二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生产者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怎样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它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价格的波动最终使任何一个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趋向于均衡。

  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表明,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问题这样来解决: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竟争以及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要素价格。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国民经济中几个根本问题:

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

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

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它研究的实际上是一国经济资源的利用现状怎样影响着国民经济总体,用什么手段来改善经济资源的利用,实现潜在的国民收入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是互为前提,彼此补充。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相把对方所考察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互相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个经济社会,不仅有资源配置问题,也有资源利用问题,只有把这两方面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经济问题。

所以它们是各具功效、彼此补充、不可分离的整体。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叫实证分析。

它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它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与客观事实相符为真理,否则就是谬论。

对于政策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叫规范分析。

它主要回答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不具有客观性。

即规范命题没有正误之分,不同的经济学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在不同的经济目标上进行研究,同样具有相互补充、功效各异、构成整体的效果。

二、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

  个量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对象;

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总体经济活动为对象。

边际增量分析是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流量是一定时期(两个时点之间)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流量来自存量;

流量又归入存量。

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则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

是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五、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

任何经济模型都是在一些假定前提下建立的。

六、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经济学的研究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有三个基本假设条件:

1、市场出清认为在价格可以自由调节市场的情况下,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平衡,既没有过剩也没有不足,做到市场出清。

2、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理性经济人,其行为动力是自己的利益,行为目标是最大化。

在这一假设下,价格调节资源配置最优化才是可能的。

3、完全信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消费者和厂商只有具备完全而迅速的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

第三节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一、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如何看待现象描述

三、如何看待数量分析

四、批判和借鉴

复习思考题

5、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数量分析

6、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7、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两大基本力量。

本章从需求、供给的分析入手,对市场运行机制进行总体考察,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掌握供求两大因素及相关内容,并能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表述它。

对价格理论的运用部分也要做到基本掌握。

1、需求、需求规律和供给、供给规律

2、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和需求(供给)的变动

3、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

4、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5、弹性的概念、计算与分类

6学时

第一节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一、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有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需求表是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需求量的表列。

它表明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需求曲线是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是负值。

这说明价格高,需求量小;

价格低,需求量大。

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规律。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影响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商品本身的价格(P)。

(2)消费者的偏好(T)。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

(4)其他商品的价格(Pi)。

(5)人们对未来的预期(E)。

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就是需求函数。

记作:

Qd=f(P、T、I、Pi、E…)

由于影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所以,需求函数可

Qd=f(P)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为在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需求的变动。

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的概念

  供给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也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供给表是描述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商品供给量的表列。

它表明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的斜率是正值。

这说明,价格提高,供给量增加;

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就是供给规律。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影响某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a)。

(3)生产要素的价格(Pj)。

(4)其他有关商品的价格(Pi)。

(5)对未来的预期(E)。

用函数关系来表示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就是供给函数。

可记作:

Qs=f(P、Pi、Pj、a、E…)

由于影响商品供给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这样供给函数

Qs=f(P)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

均衡价格是买卖双方成交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成交的商品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二、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则有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需求和供给同时反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则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如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使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过剩,为维护支持价格,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一是政府收购过剩商品,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

二是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其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有利于安定民心。

限制价格使供给量小于需求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短缺,这样,市场可能出现抢购现象或是黑市交易。

政府为维持限制价格,采取配给制,发放购物券。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均有弊端。

第一,增加了政府负担;

第二,资源配置不当;

第三,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第四节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概念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通常用弹性系数E表示。

  弹性理论包括: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三种类型。

二、需求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其中Q表示需求量,△Q表示需求量的变动量,P表示价格,P表示价格的变动量。

2、需求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点弹性和斜率是不同的,前者为两个变动的相对量之比,后者为两个变动的绝对量之比;

斜率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倾斜程度,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等于斜率的倒数乘以价格一数量的比;

在线性需求曲线上各点的斜率相同,是一个常数,而点弹性不是常数,它随点的移动而变化。

3、需求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

4、需求价格弹性有五种类型:

(1)Ed=0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2)Ed=∞需求弹性无穷大,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3)Ed=1单位需求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4)Ed<

1需求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较陡峭的曲线。

(5)Ed>

1需求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较平缓的曲线。

5、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

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2)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商品的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大;

替代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广的商品需求弹性大;

反之,需求弹性小。

(4)时间的长短。

在短期,需求弹性小,而在长期,需求弹性大。

(5)是当某种商品在替代性和重要性方面与其他商品无异时,对该商品的购买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例大小  也会有不同的弹性。

所占比例大的商品,弹性较大;

反之,弹性较小。

6、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销售总收益是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Ed>

1,则总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Ed<

1,则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二)、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中,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I和△I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

在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时,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正可负。

Em>

0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

正常商品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的商品。

其中:

1的商品是高档消费品;

0<

Em<

1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Em<

0的商品,为低档商品。

低档商品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的商品。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中,x,y代表两种商品,Exy代表x商品需求量对y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xy>

0的商品是替代商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就越强。

Exy<

0的商品是互补商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就越强。

Exy=0的商品是独立商品,表明两种商品既不替代,也不互补。

三、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主要是指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弹性的点弹性公式为:

供给弹性的弧弹性公式为:

  由于供给量与价格一般是同方向变动的,供给弹性系数为正值。

供给弹性有五种类型:

(1)Es=0,供给完全无弹性。

(2)Es=∞,供给弹性无穷大。

(3)Es=1,单位供给弹性。

(4)Es<

1,供给缺乏弹性。

(5)Es>

1,供给富有弹性。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1)生产的难易程度。

(2)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动的难易程度。

(3)生产成本的变化。

(4)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四、弹性理论与经济决策

  无论政府的征税对象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对均衡的影响是一样的。

政府税收究竟由谁更多地承担,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

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较少,生产者的税负较多。

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时,消费者的税负较多,而生产者的税负较少。

5、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弹性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是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也就是考察需求曲线是如何决定的。

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从两种表述方式上掌握消费理论,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等概念准确完整把握。

掌握效用最大化条件。

1、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成因

2、消费者偏好的含义和假设

3、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4、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形成的分析和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推导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6、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7、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8、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9、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商品上的表现

5学时

第一节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一、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取决于产品的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消费者个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感觉。

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衡量效用大小有两种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分析法认为,一种产品对一个人的效用可以用基数(如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