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理论来源全.docx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理论来源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理论来源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理论来源全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理论来源
含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派别划分,基本思想
问题:
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
参考哲学流派的表。
思想:
唯物---主张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意识第一,物质如第二,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怎样理解马克思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根本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物:
马克思主义将世界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而且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总的来说,物质是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运: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只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时: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的形式,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实践观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特征:
时间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的两大方面
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任何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性。
普遍性有三方面:
一任何事物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之间联系的,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有一定的联系。
三整个世界相护联系的。
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练习也是多样的。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8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事物的联系与发展都采取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唯物五大范畴
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1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2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3原因和结果: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
对立表现在:
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统一表现在: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10、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书65-67)
11、认识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答;认识的本质是
(1)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创建性的反映。
(2)对认识的本质的规定的理解。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
(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反映具有默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
《2》反映具有创造性。
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照镜子的原物映照。
(67-6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69)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70)
辩证关系;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参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70)
1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72-73)
13、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
答;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73)
属性;1客观的2绝对性3相对性(73-77)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78)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4,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的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理论的作用。
(79)
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96)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96)
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3.社会意识使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4.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对的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98-99)
1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01-102)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02-103)
辩证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04-105)
1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08-110)
18、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3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14-116)
19.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
(P124-126)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2)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4)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1.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131-132)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1.人的本质?
(查)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4.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5.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2.资本主义积累的含义及途径?
(P142)
含义:
所谓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主义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途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23.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途径、特点、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44)
含义: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形式。
途径:
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特点:
1.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4.商品的含义、商品二因素、交换价值?
(P145-146)
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含义:
交换价值只有在一个产品在进行交换时,特别是产品被作为商品在经济关系中出售及购买时,才具有意义。
联系:
1.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5.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P146
26.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P146/147
27.货币的含义、职能?
(查)
含义: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8.价值量的决定(147)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2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144-148)
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了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着商品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对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0.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矛盾(151)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起切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55)
32.1.劳动者必须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力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价值和使用价值。
32.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156-158)
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新变化:
1.生活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和阶层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的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制度初步显现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4.社会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35.社会主义改革(244)
1.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2.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3.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4.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6.共产主义的特征(259-264)
1.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的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热点话题:
一带一路、中西方文化差异、马云和阿里巴巴、工业4.0、和平与发展、亚投行、炒股热、单独二胎、环境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