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61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9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48-48)+(2234-234)-(76+24)

  =1300+2000-100=3200。

4.加补凑整法

例4:

(1)512-382;

(2)6854-876-97;

(3)397-146+288-339。

(1)512-382=(500+12)-(400-18)

  =500+12-400+18

  =(500-400)+(12+18)

  =100+30=130;

(2)6854-876-97

  =6854-(1000-124)-(100-3)

  =6854-1000+124-100+3

  =5854+24+3=5881;

(3)397-146+288-339

  =397+3-3-146+288+12-12-339

  =(397+3)+(288+12)-(146+3+12+339)

  =400+300-500=200。

课堂练习1

巧算下列各题:

1.42+71+24+29+58。

2.43+(38+45)+(55+62+57)。

3.698+784+158。

4.3993+2996+7994+135。

5.4356+1287-356。

6.526-73-27-26。

7.4253-(253-158)。

8.1457-(185+457)。

9.389-497+234。

10.698-154+269+787。

第2课横式数字谜

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

□=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

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

(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2)被减数-减数=差;

(3)被乘数×

乘数=积;

(4)被除数÷

除数=商。

由它们推演还可以得到以下运算规则:

(1),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其次,要熟悉数字运算和拆分。

例如,8可用加法拆分为:

8=0+8=1+7=2+6=3+5=4+4;

24可用乘法拆分为:

 24=1×

24=2×

12=3×

8=4×

6(两个数之积)

  =1×

12=2×

6=…(三个数之积)

6=2×

3=…(四个数之积)

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5=13-6;

(2)28-○=15+7;

(3)3×

△=54;

(4)☆÷

3=87;

(5)56÷

*=7。

(1)由加法运算规则知,□=13-6-5=2;

(2)由减法运算规则知,○=28-(15+7)=6;

(3)由乘法运算规则知,△=54÷

3=18;

(4)由除法运算规则知,☆=87×

3=261;

(5)由除法运算规则知,*=56÷

7=8。

例2:

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48;

(2)○+○+6=21-○;

(3)5×

△-18÷

6=12;

(4)6×

3-45÷

☆=13。

(1)□表示一个数,根据乘法的意义知, □+□+□=□×

3,

  故□=48÷

3=16。

(2)先把左端(○+○+6)看成一个数,就有(○+○+6)+○=21,○×

3=21-6,

  ○=15÷

3=5。

(3)把5×

△,18÷

6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5×

△=12+18÷

6,

  5×

△=15,  △=15÷

5=3。

(4)把6×

3,45÷

☆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45÷

☆=6×

3-13,

  45÷

☆=5, ☆=45÷

5=9。

例3:

(1)满足58<12×

□<71的整数□等于几?

(2)18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且大于1的数字相乘得到的?

试把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

180=□×

□×

□。

(3)若数□,△满足  □×

△=48和□÷

△=3,  则□,△各等于多少?

(1)因为 58÷

12=4……10,71÷

12=5……11,并且□为整数,所以,只有□=5才满足原式。

(2)拆分180为四个整数的乘积有很多种方法,如:

180=1×

90=1×

30=…但拆分成四个“大于1”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就缩小了,如:

80=2×

9=2×

6=…若再限制拆分成四个“不同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又缩小了。

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只有下面一种:

180=2×

6。

所以填的四个数字依次为2,3,5,6。

(3)首先,由□÷

△=3知,□>△,因此,在把48拆分为两数的乘积时,有48=48×

1=24×

2=16×

3=12×

4=8×

6,其中,只有48=12×

4中,12÷

4=3,因此 □=12,△=4。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

由□÷

△=3知,□=△×

3。

把□×

△=48中的□换成△×

3,就有(△×

3)×

△=48,于是得到△×

△=48÷

因为16=4×

4,所以△=4。

再把□=△×

3中的△换成4,就有□=△×

3=4×

3=12。

这是一种“代换”的思想,它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我们再结合例题课一类“填运算符号”问题。

例4:

在等号左端的两个数中间添加上运算符号,使下列各式成立:

(1)4444=24;

(2)55555=6。

解:

(1)因为4+4+4+4<24,所以必须填一个“×

”。

4=16,剩下的两个4只需凑成8,因此,有如下一些填法:

4+4+4=24;

 4+4×

4+4=24;

4+4+4×

4=24。

(2)因为5+1=6,等号左端有五个5,除一个5外,另外四个5凑成1,至少要有一个

“÷

”,有如下填法:

5+5-5+5=6;

5+5÷

5+5-5=6;

5+5×

5=6;

5=6。

由例4看出,填运算符号的问题一般会有多个解。

这些填法都是通过对问题的综合观察、分析和试算得到的,如果只是盲目地“试算”,那么就可能走很多弯路。

例5:

在下式的两数中间添上四则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823=33。

首先考察右端“33”,它有四种填法:

  3+3=6;

3-3=0;

  3×

3=9;

3=1。

再考察左端“823”,因为只有一个奇数3,所以要想得到奇数,3的前面只能填“+”或“-”,要想得到偶数,3的前面只能填“×

经试算,只有两种符合题意的填法:

  8-2+3=3×

3;

2-3=3÷

填运算符号可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培养分析能力的好内容。

 

课堂练习2

1.在下列各式中,□分别代表什么数?

  □+16=35;

47-□=12;

□-3=15;

  4×

□=36;

□÷

4=15;

84÷

□=4。

2.在下列各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350)÷

3=200;

(54-○)×

4=0;

  360-△×

7=10;

9-☆÷

5=1。

3.在下列各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50-□-□=□;

  ○×

○=○+○;

  △×

9+2×

△=22。

4.12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一位数字相乘得到的?

试把这四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

  120=□×

5.若数□,△同时满足

  □×

△=36和□-△=5,

  则□,△各等于多少?

6.在两数中间添加运算符号,使下列等式成立:

(1)55555=3;

(2)1234=1。

7.在下列各式的□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2□4□4=10□3。

8.在下列各式的□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12□3□4□5□6□7□89=100。

第3课竖式数字谜

本课只限于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竖式数字谜问题。

掌握好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是解乘、除法竖式谜的基础。

根据题目结构形式,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

在左下乘法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由于积的个位数是5,所以在乘数和被乘数的个位数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奇数。

因为乘积大于被乘数的7倍,所以乘数是大于7的奇数,即只能是9(这是问题的“突破口”),被乘数的个位数是5。

 因为7×

9<70<8×

9,所以,被乘数的百位数字只能是7。

至此,求出被乘数是785,乘数是9(见右上式)。

在右边乘法竖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由于乘积的数字不全,特别是不知道乘积的个位数,我们只能从最高位入手分析。

乘积的最高两位数是2□,被乘数的最高位是3,由

可以确定乘数的大致范围,乘数只可能是6,7,8,9。

到底是哪一个呢?

我们只能逐一进行试算:

(1)若乘数为6,则积的个位填2,并向十位进4,此时,乘数6与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字相乘之积的个位数只能是5(因4+5=9)。

这样一来,被乘数的十位上就无数可填了。

这说明乘数不能是6。

(2)若乘数为7,则积的个位填9,并向十位进4。

(1)分析相同,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5,从而积的百位填4。

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

(3)若乘数为8,则积的个位填6,并向十位进5。

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3或8。

当被乘数的十位填3时,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

当被乘数的十位填8时,积的最高两位为3,不合题意。

(4)若乘数为9,则积的个位填3,并向十位进6。

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7。

而此时,积的最高两位是3

,不合题意。

综上知,符合题意的填法有上面两种。

 除法竖式数字谜问题的解法与乘法情形类似。

例3:

在左下边除法竖式的□中填入适当的数,使竖式成立。

由48÷

8=6即8×

6=48知,商的百位填6,且被除数的千位、百位分别填4,8。

又显然,被除数的十位填1。

由1□=商的个位×

8知,两位数1□能被8除尽,只有16÷

8=2,推知被除数的个位填6,商的个位填2。

填法如右上式。

例3是从最高位数入手分析而得出解的。

在右边除法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

使竖式成立。

从已知的几个数入手分析。

首先,由于余数是5,推知除数>5,且被除数个位填5。

由于商4时是除尽了的,所以,被除数的十位应填2,且由于3×

4=12,8×

4=32,推知,除数必为3或8。

由于已经知道除数>5,故除数=8。

(这是关键!

)从8×

4=32知,被除数的百位应填3,且商的百位应填0。

从除数为8,第一步除法又出现了4,8×

8=64,8×

3=24,这说明商的千位只能填8或3。

试算知,8和3都可以。

所以,此题有下面两种填法。

 

课堂练习3

1.在下列各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2.在右式中,“我”、“爱”、“数”、“学”分别代表什么数时,乘法竖式成立?

3.“我”、“们”、“爱”、“祖”、“国”各代表一个不同的数字,它们各等于多少时,右边的乘法竖式成立?

第4课找规律

这一课我们先介绍什么是“数列”,然后讲如何发现和寻找“数列”的规律。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数列。

例如,

(1)1,2,3,4,5,6,…

(2)1,2,4,8,16,32;

(3)1,0,0,1,0,0,1,…(4)1,1,2,3,5,8,13。

一个数列中从左至右的第n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如,数列

(1)的第3项是3,数列

(2)的第3项是4。

一般地,我们将数列的第n项记作an。

数列中的数可以是有限多个,如数列

(2)(4),也可以是无限多个,如数列

(1)(3)。

许多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我们这一课就是课如何发现这些规律。

数列

(1)是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也叫做自然数数列,其规律是:

后项=前项+1或第n项an=n。

数列

(2)的规律是:

后项=前项×

2,或第n项

数列(3)的规律是:

“1,0,0”周而复始地出现。

数列(4)的规律是:

从第三项起,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a3=1+1=2,a4=1+2=3,a5=2+3=5,a6=3+5=8,a7=5+8=13。

常见的较简单的数列规律有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

例如数列

(1)

(2)。

第二类是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元找关系才可找到规律。

例如数列(3)(4)。

第三类是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其规律。

这类情形稍为复杂些,我们用后面的例3、例4来作一些说明。

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2)84,72,60,(),();

(3)2,6,18,(),(),…

(4)625,125,25,(),();

(5)1,4,9,16,(),…(6)2,6,12,20,(),(),…

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

(1)的规律是:

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

前项-12=后项。

所以应填48,36。

(3)的规律是:

前项×

3=后项。

所以应填54,162。

(4)的规律是:

前项÷

5=后项。

所以应填5,1。

(5)的规律是:

数列各项依次为1=1×

1,4=2×

2,9=3×

3,16=4×

4,所以应填5×

5=25。

(6)的规律是:

数列各项依次为2=1×

2,6=2×

3,12=3×

4,20=4×

5,所以,应填5×

6=30,6×

7=42。

说明:

本例中各数列的每一项都只与它的项数有关,因此an可以用n来表示。

各数列的第n项分别可以表示为

(1)an=3n+1;

(2)an=96-12n;

(3)an=2×

3n-1;

(4)an=55-n;

(5)an=n2;

(6)an=n(n+1)。

这样表示的好处在于,如果求第100项等于几,那么不用一项一项地计算,直接就可以算出来,比如数列

(1)的第100项等于3×

100+1=301。

本例中,数列

(2)(4)只有5项,当然没有必要计算大于5的项数了。

(1)1,2,2,3,3,4,(),();

(2)(),(),10,5,12,6,14,7;

(3)3,7,10,17,27,();

(4)1,2,2,4,8,32,()。

通过对各数列已知的几个数的观察分析可得其规律。

(1)把数列每两项分为一组,1,2,2,3,3,4,不难发现其规律是:

前一组每个数加1得到后一组数,所以应填4,5。

(2)把后面已知的六个数分成三组:

10,5,12,6,14,7,每组中两数的商都是2,且由5,6,7的次序知,应填8,4。

(3)这个数列的规律是:

前面两项的和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17+27=)44。

(4)这个数列的规律是:

前面两项的乘积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8×

32=)256。

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2)11,12,14,18,26,();

(3)2,5,11,23,47,(),()。

(1)因20-18=2,24-20=4,30-24=6,说明(后项-前项)组成一新数列2,4,6,…其规律是“依次加2”,因为6后面是8,所以,a5-a4=a5-30=8,故a5=8+30=38。

(2)12-11=1,14-12=2,18-14=4,26-18=8,组成一新数列1,2,4,8,…按此规律,8后面为16。

因此,a6-a5=a6-26=16,故a6=16+26=42。

(3)观察数列前、后项的关系,后项=前项×

2+1,所以

  a6=2a5+1=2×

47+1=95,

  a7=2a6+1=2×

95+1=191。

例4:

(1)12,15,17,30,22,45,(),();

(2)2,8,5,6,8,4,(),()。

(1)数列的第1,3,5,…项组成一个新数列12,17,22,…其规律是“依次加5”,22后面的项就是27;

数列的第2,4,6,…项组成一个新数列15,30,45,…其规律是“依次加15”,45后面的项就是60。

故应填27,60。

(2)如

(1)分析,由奇数项组成的新数列2,5,8,…中,8后面的数应为11;

由偶数项组成的新数列8,6,4,…中,4后面的数应为2。

故应填11,2。

课堂练习4

按其规律在下列各数列的()内填数。

1.56,49,42,35,()。

2.11,15,19,23,(),…

3.3,6,12,24,()。

4.2,3,5,9,17,(),…

5.1,3,4,7,11,()。

6.1,3,7,13,21,()。

7.3,5,3,10,3,15,(),()。

8.8,3,9,4,10,5,(),()。

9.2,5,10,17,26,()。

第5课加减法应用题

用数学方法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应用题”。

应用题由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问题”两部分构成,而且给出的已知条件应能保证求出未知的问题。

这一课主要介绍利用加、减法解答的简单应用题。

小玲家养了46只鸭子,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

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将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表示为算式是:

24+?

=46+5。

由此可求得养鹅

  (46+5)-24=27(只)。

  答:

养鹅27只。

  若例1中鸡和鹅的总数比鸭少5只(其它不变),则已知条件可表示为下图,

  表示为算式是:

+5=46。

  46-5-24=17(只)。

例2:

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

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

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将各种数量关系表示为下图。

有几种思考方法:

(1)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先求出梨筐里现有梨52-12=40(个),再求出原有梨

  (52-12)+18=58(个)。

(2)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我们设想“少取12个”梨,则现有的梨和苹果一样多,都是52个。

这样就可先求出原有梨比苹果多18-12=6(个),再求出原有梨

  52+(18-12)=58(个)。

(3)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我们设想不取走梨,只在苹果筐里加入18个苹果,这时有苹果

  52+18=70(个)。

  这样一来,现有苹果就比原来的梨多了12个(见下图)。

由此可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由上面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如下三种解法。

  解法1:

(52-12)+18=58(个)。

  解法2:

52+(18-12)=58(个)。

  解法3:

(52+18)-12=58(个)。

原来梨筐中有58个梨。

例3:

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

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

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

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只要求出某一种糖的块数,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其它两种糖的块数,总共买多少就可求出。

先求出哪一种糖的块数最简便呢?

我们先把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由上图可求出,

  小白兔软糖块数=15+28=43(块),

  水果糖块数=43+15=58(块),

  巧克力糖块数=43×

2=86(块)。

  糖果总数=43+5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