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614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功能需求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我们需建立一个为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提供解决方案的共享的应用解决方案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应用系统、统一的数据中心运维,实现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以及医疗资源信息共享,降低信息化的总体拥有成本,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基层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的困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要求我们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个人生命周期中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健康和医疗信息档案,强化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要求我们整合各自独立建设的公共卫生业务线条,从妇幼、计免,到慢病管理和死因报告,实现公共卫生全面信息共享。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我们通过信息化,强化医院内部人、财、物管理水平,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等。

二、目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存在一些壁垒和瓶颈

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存在一些壁垒和瓶颈,比如:

当前信息系统建设以本单位、本部门的需求独立、分散建设,信息渠道不畅通,遵循标准不统一;

而随着医改的发展,系统与系统之间对话的要求与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当前信息系统建设往往面向本部门业务和管理的需要,而医改的目标要求我们的系统建设更多地面向公众、面向居民,以服务为导向;

当前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种健康和医疗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不同系统之中,而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要求我们以个人为中心来组织信息;

当前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话采用点对点的集成方式,而多系统集成要求我们建立统一的集成交换标准和机制;

当前的数据多头采集,各单位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向基层医疗机构采集数据,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量,我们希望未来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准确及时、自动完成。

针对上述挑战,卫生机构如采用现有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由各自独立建设自己的系统,这样的建设体系通常都存在着由于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的准确、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

若采用自主的集中式系统建设,各级卫生机构又面临着IT预算少、一次性投资能力差、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决策时间长等问题的困扰。

三、打通重点壁垒实现信息整合

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包括新农合在内的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如上各类信息系统目标,我们就需要进行几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一、建立省级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

网络是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基础,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形成省级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

第二、建立省、市级数据交换中心。

实现跨城乡、跨地市的、跨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交互与新农合结算。

涉及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妇幼保健以及与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医疗卫生机构与省、市数据中心的对接等。

采用分布式区域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这一特点既是卫生系统管理模式的需要,也是业务流程的需要。

同时,不同区域的数据分布式多物理位置存放可满足本地区域应用对资料的高速访问的需求,即大多数的应用需要对于数据的高速并发访问。

第三、建立药品监督管理平台。

与招标单位、药品物流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联动系统,动态管理药品的进销存情况。

根据基本药物库存、购进票据、财务帐、配送企业销售记录等对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使用和价格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系统。

包括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物、保障制度综合改革,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对行政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设置、业务、药械、财务实行一体化管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

第五、医改考绩效核体系。

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包括:

测算收支,核定补偿经费。

考核服务数量、质量、医疗费用、药房规范建设。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

第六、资源整合。

包括横向、纵向医疗机构间的资源整合,医疗与公共卫生的整合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整合。

a)纵向医疗机构资源整合。

也就是从中心医院到社区医院,到家庭的整个医疗环境的整合,如以大型中心医院为核心的医疗共同体;

实现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与市中心医院网上会诊。

b)横向医疗机构资源整合。

如以市级综合医院为整合目标的医疗网络,实现共享的电子病历,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

c)医疗与公共卫生的整合。

如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服务网络,将医疗信息、出生信息、计免信息、慢病管理到健康管理信息进行整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d)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整合。

比如卫监、急救、血库、医疗资源等信息的整合,即以各公共卫生条线为整合目标的区域卫生资源共享整合平台等。

四、建设内容

1.基础建设。

包括省、市两级平台和省级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

1)网络建设:

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形成省级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

2)省、市建立省、市两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在省级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中心。

Ø

省级平台

市级平台

2.功能需求。

1)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建立一套基层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供全省使用。

2)接口系统:

提供标准的接口规范与医疗机构、民政医疗救助、妇幼保健、财务管理系统、财政医改补助支付系统、医保系统(职工医保、城镇居民、新农合)、银行(银联)、商业保险等部门系统对接。

3)安全认证系统:

提供接入者的安全认证

4)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通过此系统可提供如异地转诊与结算等跨区域信息处理业务。

5)对外门户:

提供门户网站、电话、短信平台以及WAP服务对外发布与收集信息。

6)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系统。

7)业务系统:

医院管理系统系统(HIS)。

采用集中加分布方式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即大型医院以医院为单位建立分布式HIS,小型医院依托市级平台,建立集中式HIS。

新农合系统

a)新农合基础业务系统

b)省、市新农合综合分析系统

c)新农合报表直报系统

d)新农合财务集中管理系统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系统

医改涉及的和县以下新农合定点的医疗机构实行财务集中式记账管理。

医改绩效考核财政补助支付系统

测算收支,核定补偿经费,考核服务数量、质量、医疗费用、药房规范建设,建立预警系统等。

医疗机构备案管理系统

对全省所有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进行备案,动态掌握医疗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结构、收支情况等。

公共卫生系统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药品监督管理系统

与省药品招标采购网、药品物流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联动系统,动态管理药品的进销存情况。

医疗机构人事管理系统:

将医改涉及的医疗机构人事档案全部纳入本系统,建立人员调配流动动态监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

乡村医生备案、注册管理系统

3.资源整合:

纵向医疗机构整合,也就是从中心医院到社区医院,到家庭的整个医疗环境的整合,如以大型中心医院为核心的医疗共同体;

横向医疗机构整合,如以市级综合医院为整合目标的医疗网络,实现共享的电子病历,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

医疗与公共卫生的整合,如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服务网络,将医疗信息、出生信息、计免信息、慢病管理到健康管理信息进行整合;

卫生行政之间的整合,比如卫监、急救、血库、医疗资源等信息的整合,即以各公共卫生条线为整合目标的区域卫生资源共享整合平台等。

五、分期建设内容

1.第一期:

(2010年7月至年月)

2.第二期:

(年月至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