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39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NBL021GL19操作性前提方案文档格式.docx

2)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用水的卫生进行监控;

控制污水达标排放;

3)生产部门负责对供水系统周围环境进行控制;

对防止水的交叉污染进行控制;

对污水排放进行控制。

3.监控程序:

1)水源控制:

我事业部所有生产用水均由当阳市自来水公司供给。

需保证所使用的水符合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标准。

由品保部门每半年送防疫站进行一次全项检验并及时索取检验报告单;

2)防止饮用水与污水的交叉污染:

不同水系统的管道没有交叉互联以避免饮用水与非饮用水、污水的交叉污染。

有清晰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网络图。

由生产部门每周一次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防止虹吸、回流现象;

确保供水系统周围环境无污染;

水管管道不留死水区;

供水管道阀门不得埋于污水中;

3)生产用水的控制:

由品保部门每月对我事业部生产用水进行检验一次,取样地点为配料房用水、车间主管道水,检验项目为水的硬度、PH值、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等项目。

确保所有水龙头都检测到;

对品保部门检验理化不合格的生产用水由我公司与自来水公司沟通整改后再投入使用,微生物不合格作为质量追踪依据,在成品中抽检微生物。

4)污水的控制:

车间产生的污水、废水由排水沟排放至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4.纠偏程序:

1)对不符合要求的生产用水停止使用该水源,由生产处对水源提出整改措施,由供水单位进行整改后重新检验,合格后再用;

2)监测时发现在硬管道处有交叉连接或存在其他导致水交叉污染隐患时,立即解决;

出现问题的部位若不能被隔离,则该处的生产作业需停止,直至修好为止;

在不合理的情况下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除非其安全性得到保证。

3)对不符合所用蒸汽要求的,停止使用其提供的蒸汽。

5.相关文件、记录:

《过程监督检验标准》

防疫部门水质检测报告

水质检测报告

生产部门检查记录表

给水平面图

排水平面图

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程序

MN/BL-021/GL-19-02

1.基本概念:

食品接触面指接触人类食品的表面,以及在正常加工过程中会将水滴溅在食品或食品接触面上的那些表面。

根据潜在的食品污染的可能来源途径,可以把食品接触面分为直接接触面和间接接触面。

直接接触面包括:

加工设备、工器具、操作案台、内包装物料、加工人员的手套等。

间接接触面包括:

未经清洁消毒的冷库、车间和卫生间的门把手、操作设备的按钮、车间内的电灯开关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包装机传送带等。

2.目的范围:

通过规范人员行为及清洗消毒操作,以保持所有直接和间接的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以防食品接触面污染产品,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3.工作职责:

1)品保部门对直接的食品接触面进行跟踪控制;

2)生产操作人员负责对食品接触面清洗消毒工作的实施;

3)生产车间各班组长及生产部门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对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效果及垃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4)品保部门负责对清洗剂、消毒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宏观监督。

4.监控程序:

1)品保部门每个班至少对1-2条生产线的关键控制点的工具、人员及辅料涂抹一次,每月对供应库房各类直接接触产品的辅料(如:

包装袋、筷子、复合膜、片材、吸管等)分别随机进行一次涂抹检验,涂抹数量为3-5个/类,涂抹后送至化验室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报告单于48小时内以微机共享的形式传递至生产部门;

涂抹检验标准为:

菌落总数≤3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

2)在每班停机后、下一班开机生产前,由生产操作人员依据“各工序清洗消毒规程”要求,对所有食品接触面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3)生产车间各班组长及生产部门质量监督人员对每班的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4)品保部门不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控。

5)生产部门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对产生的垃圾进行管理,要求为:

生产及原料包材贮存区内应有专门的垃圾存放容器,并不应泄露;

垃圾应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不应长时间堆积,保证每天早、晚至少各收集和清理一次,并应确保处理方式的卫生;

垃圾在处理后应采用适合的消毒方法及时清洁、清洗及消毒垃圾存放地;

不应长时间在生产及原料包材贮存区域内存放垃圾;

垃圾在转移、搬运、堆放处理过程中不应遗洒及造成环境污染;

厂区内的废料及垃圾存放地点应远离生产及原料包材贮存区25m以上;

5.纠偏程序:

当各环节的检查中任何一环节的检查出现与标准不符合时,及时进行纠偏,再清洗、消毒直至符合标准要求为止。

6.相关文件:

各工序卫生操作规程汇编

涂抹检验单

品保部门检查表

消毒水浓度抽检记录

生产线清洗消毒记录

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MN/BL-021/GL-19-03

1.目的范围:

防止因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良、清洗消毒不当、卫生操作不当、原料和成品未隔离而导致的交叉污染的发生。

1)具体生产操作人员负责各种防止交叉污染程序的实施;

2)生产主管、各班班组长及生产部门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对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1)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方向:

人流应从清洁区到准清洁区;

物流避免造成交叉污染,从原始物料到成品的流通方向必须是经加工工序逐步进入清洁区,原始物料不得直接进入清洁区。

当有准清洁区的物料和员工进入清洁区时,物料必须停放在指定的区域,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后必须马上退出;

气流采用入气控制、正压排气、非抽气、鼓风排气等措施控制;

2)员工操作规范:

a.人员不准穿工作服在厂区内随意行走,生产员工去卫生间、就餐时必须脱掉工作服换上便装,再进入车间前更换工作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返回生产车间;

b.员工在靠近或在地面上工作后、处理完垃圾后、从更衣室、就餐室返回车间时、接触不洁食品接触面后、上完厕所后、咳嗽、打喷嚏、吸烟、吃完东西或喝完饮料后、进入准清洁区返回生产车间时均要对工作服、工作靴、手及手套、套袖、围裙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对手的清洗消毒程序如下:

用温水湿手洗手液彻底刷洗用清水冲洗在

消毒液中浸手干手机(消毒毛巾)干手

3)员工卫生规范:

不得佩带首饰进入车间,车间入口处张贴正确的更衣方法;

避免个人物品与工作服、干净的工作服、工作靴与脏的工作服、工作靴接触,防止产生交叉污染;

员工不得在生产区域、设备、工器具清洗处吃东西、喝水等。

员工不准穿工衣进卫生间,必须更换拖鞋,便衣。

4)防止加工中的交叉污染:

a.加工设备、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被污染时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b.员工进入清洁区必须通过唯一的通道,并经过工作靴消毒池,经有效的清洗、消毒后才可进入生产区域;

c.准清洁区的员工如果迫不得已进入清洁区工作,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d.加工区域门及通道的控制:

清洁区和准清洁区分割的地方以及车间与外界分割的地方,如非正在使用,门及门帘保持关闭状态,如使用风幕的地方风幕必须保持处于使用状态。

e.食品不能落地,不同区域使用的工器具、容器采取显著标识加以区分。

5)加工环境卫生控制:

a.废弃物处理的要求:

用于盛放废物的容器必须有明显的标识,外表必须保持干净,必须有盖不渗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吸引虫害。

里面的废物的量超过2/3时必须马上清理,以防垃圾溢出污染加工现场。

废物流出的通道必须不给食品、半成品、原料等带来污染。

b.地面必须平整、光滑,易于清洁,不易积水;

当地面有积水时,必须及时清理,以防废水溅到食品接触面。

c.防冷凝水污染:

车间必须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以防冷凝水凝聚,天花板的材料必须能够防冷凝水凝聚,当食品裸露面上方的设备上出现冷凝水时,必须立即用消毒抹布擦干净。

6)监控:

a.以上所有程序,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执行,生产车间主管、班组长等每班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同时生产部门质量控制人员、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b.品保对各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空气净度检验,在生产车间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旬不少于10个点。

当现场或检查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责令责任人改正。

对在操作不符合要求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食品安全性验证,不合格产品做销毁处理。

5.相关文件:

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护程序

MN/BL-021/GL-19-04

规范所有的员工洗手、消毒设施以保证清洗、消毒效果;

同时规范厕所设施,并时时保持设施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1)品保部门质量检查人员负责对洗手消毒设施及消毒液有效浓度进行监督检查;

2)经理办现场督查人员负责对厂区、车间及各办公楼厕所设施进行监督检查;

3)品保部门负责对消毒液的使用浓度进行不定期监督;

4)现场维修人员负责对已损坏的卫生设施进行及时维修。

1)洗手消毒设施:

a.生产车间入口、每条生产线附近、卫生间均设有洗手消毒设施;

b.洗手消毒设施包括非手动开关的水龙头、冷热水、皂液器、消毒池、消毒槽、干手设施(器具)、消毒盆等,一般热水温度以35—45℃为宜,人员进行清洗消毒时一般为流动式的;

c.洗手消毒液保持清洁,确保消毒液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之间;

2)厕所设施:

a.卫生间与生产车间通过一条封闭式通道连接,厕所门不直接朝向车间且能自动关闭。

卫生间不在更衣室内,确保在更衣室内脱下工作服、工作靴后才能上厕所;

b.厕所不得无冲水、避免使用大通道冲水式厕所,应采用蹲便器或坐便器;

c.厕所的配套设备包括冲水装置、手纸和纸篓、洗手消毒设备、干手设备(器具);

d.厕所要求通风良好、地面干燥、保持清洁卫生、光照充足、不漏水、有防蝇、防虫设施;

e.上述要求适用于所有的厂区、车间和办公楼厕所。

3)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a.生产车间质量监督人员不定期对洗手消毒设施实施监控,每天对消毒液使用浓度进行监控;

b.经理办现场督查人员每月不定期对厕所设施实施监控;

c.品保部门人员每月不定期对消毒液使用浓度进行监控。

确保消毒液浓度在有效范围之间。

1)当洗手消毒设施损坏或厕所设施不符合要求时,立即进行整改,如维修或补充厕所和洗手处的洗手用品;

2)当消毒液浓度或温度偏离标准时,当场进行纠偏。

5.相关文件:

配消毒液作业标准

现场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记录表

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控制程序

MN/BL-021/GL-19-05

防止产品、产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所有接触面被微生物、化学品及物理的污染物污染。

污染物可包括清洗剂、燃料、杀虫剂、冷凝物、废弃物及各种污物等。

2.污染物来源:

1)物理性污染物:

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的碎片、天花板和墙壁的脱落物、工器具上脱落的漆片、锈渍、纸屑、头发等;

2)化学性污染物:

润滑剂、清洗剂、杀虫剂、燃料、消毒剂等;

3)微生物污染物:

被污染的水滴或冷凝水、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外来物质、地面污物、不卫生的包装材料、唾液、喷嚏等。

1)生产部门操作人员负责防止污染物污染产品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

2)生产车间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对各种防止污染物污染产品工作的监督管理;

3)品保部门负责对微生物污染物进行控制。

1)原辅材料库保持干燥清洁、通风、离墙离地存放,库房有防虫、防鼠设施;

原料与成品分开储存;

2)保持车间良好的通风,控制车间温度及温差,车间顶棚为圆弧形,生产线上方的灯具安装防护罩,生产车间地面保持干净、无污物;

3)未包装的半产品不得直接置于易滴落冷凝水的正下方,需要暂存时必须将盛放半成品的容器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将半成品做严密的防护;

设备设施(如案台、输送带)附近无产品时方可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清洗消毒时,清洗管口尽量放低以避免清洗水溅落于产品表面,待用原料应远离生产线或操作案台。

4)每日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点检,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修理,使其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以防金属异物掉入产品中。

5)生产部门负责对设备的日常润滑保养及定期润滑保养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设备机修根据制度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润滑保养和定期润滑保养工作。

保证加工设备、水处理等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在生产过程或产品贮藏过程或包装材料受到冷凝水或金属异物及其他异物的污染。

6)维修工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只能在交接班时进行,结束后必须彻底清理现场,以防螺丝、金属碎屑等异物在加工过程进入食品。

7)维修设备前机修工人要洗手消毒,维修过程工具及零配件浸泡在消毒水中。

需加工的零配件去指定地点加工。

结束后必须彻底清理现场,以防螺丝、金属碎屑等异物在加工过程进入食品。

8)公司所使用的杀虫剂为卫生防疫部门允许食品企业使用的,不得使用农药、除草剂等有毒有害品;

厕所所用杀虫剂只能在厕所使用;

设备上使用的润滑油必须是食品级的;

9)不能用于食品的润滑剂、气体燃料等隔离存放,并清楚的贴上标签。

气体燃料只能生产停止的时候使用,如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这些燃料,维修人员必须树起隔断墙,保证生产不受污染。

用完之后整个区域要彻底清洗、消毒后才能开始生产;

10)由品保部门每月对各类直接接触产品的辅料进行随机涂抹一次,每次涂抹数量为3—5个/类。

11)以上相关程序由品保部门质量监督人员或生产车间各班组长、主管每天进行监控;

1)对原辅材料及生产车间监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现象,进行现场整改,并将被污染的产品及时销毁;

2)当直接接触产品的辅料涂抹检验微生物指标超标时,由供应部门负责退货。

设备管理检查表

润滑记录

辅料涂抹检验单

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识、贮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MN/BL-021/GL-19-06

1.目的范围:

合理、有效的标识、贮存和使用有毒化学物质,以避免其对直接或间接污染产品,消除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

有毒化学物质包括:

清洗剂、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杀虫剂(如除虫菊酯、机械润滑油等)、实验室用品(如化验用的各种试剂)、食品添加剂等

2.工作职责:

1)供应部门负责对进厂的所有有毒化学物质进行监督管理;

2)生产部门、品保部门(使用部门)负责合理使用和暂存有毒化学物质。

3.监控程序:

1)相关要求:

a.食品级化学品与非化学品分开存放;

清洗剂、消毒剂与杀虫剂分开存放;

一般化学品与剧毒化学品分开存放;

贮存区域远离食品加工区域;

化学品仓库要求上锁并有专人保管;

b.原包装容器的标签应标明:

容器中化学品的名称、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等;

工作容器的标签应标明:

容器中化学品名称、浓度、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c.建立化学品台账,以有毒化学物质一览表的形式标明库存化学物品的名称、有效期、毒性、用途、进货日期等;

建立化学品领用、使用、核销记录;

制定化学品进厂验收制度和标准,建立化学品进厂验收记录;

制定化学品包装容器回收、处理制度,严禁将化学品的容器用来包装或盛放食品;

对化学品保管、配制及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d.化学品领用后,使用部门应采用单独的区域存放,使用带锁的柜子,防止随便乱拿。

2)监控:

a.要求中的a、b、c由供应部门负责每天监控,对进厂的每批有毒化学物质进行监控;

b.要求中d由使用部门负责实施,并随时保持符合要求,使用部门质量监督人员负责不定期监控。

对监控中出现的存放错误的转移地点;

进厂化学品标签不全、标识不清的退回供应厂家;

不能辩识内容物的工作容器重新标识;

不适合或已损坏的工作容器弃之不用或销毁;

对不正确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时生产出的产品及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可接受;

加强对保管、使用人员的培训;

化学品台账

领料单

验收记录

化学品包装容器回收、处理制度及记录

人员培训记录

化学品配比记录表

标识管理规定汇编

员工健康卫生控制程序

MN/BL-021/GL-19-07

控制可能导致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污染。

1)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全公司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控制管理;

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2)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人员健康及卫生状况进行监督管理;

1)疾病控制:

a.由人力资源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组织,对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持健康证方可上岗,并每年体检一次;

b.生产部门现场检查人员每日对以下内容进行监控:

①从事食品生产人员不得患有以下疾病:

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及其带菌者、细菌性痢疾及其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屑、皮肤病患者、手外伤未愈合者等。

②与加工有关的新员工上岗前进行体检,不合格者不得参与食品加工或接触食品接触面、食品包装材料及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工作;

c.生产车间入口处设专人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员工患有以下症状:

黄疸、发烧、咳嗽、腹泻、呕吐、带高烧的喉咙痛、五官有流出物的、创伤性皮炎等,在恢复健康前禁止进入加工区域或从事与食品加工有关的工作,因为这些症状可能会污染食品。

2)卫生控制:

a.人力资源部门对每一位新员工都进行必要的培训:

必须将自己的病或伤痛直接告诉班组长,因为这些病会造成生产污染;

必须保持清洁,勤洗澡、勤洗发、勤换衣服、剪指甲、不涂指甲油。

男员工不留胡须及长发、不随地吐痰、不准吸烟、加工厂所不摘口罩、私人物品不得带进加工区域、员工不准配戴手饰及其他易坠落的物品;

加工期间员工不准有不良行为如:

不得在加工车间或靠近加工区嚼口香糖、吃东西或喝水,加工期间不得挖鼻孔、掏耳朵、对裸露的产品打喷嚏、咳嗽等,因为这些行为有可能会污染食品;

不得将玻璃器皿带进生产现场。

①工作服和着装:

加工车间所有员工的衣物上不得有敞开的口袋或易掉落的纽扣。

进入加工车间必须穿戴公司规定的工衣、穿戴方法由上而下,发套/帽子及口罩(头发不能外露)、穿上工作服和工作鞋。

②与员工卫生有关的洗手设施的卫生及使用状况保持良好、使用方便。

有供员工手部消毒用的消毒液和工作鞋消毒液。

员工进入车间前必须排队、依次进行洗手消毒,并保证员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接。

进入车间前应先用香皂水洗手后用温水淘净,再用消毒水消毒。

工作鞋应经消毒水充分消毒。

员工进入时遵守《员工进车间卫生操作规程》。

c.每天上班以前、班组长要检查员工的健康情况、着装状况,不合格进行现场纠偏。

凡是有感染伤口,外伤或其他问题员工,在伤口或疾病痊愈之前不得参加作业,手部有小伤时应进行包扎、戴上防水手套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

4.相关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培训签到簿

人员健康证

现场检查记录

虫害预防控制程序

MN/BL-021/GL-19-08

消除生产区域内吸引虫害的污染源,控制虫害接近工厂和生产区域,以防虫害对食品造成污染。

1)经理办现场管理人员对厂区内防虫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生产部门负责与生产车间密切相关的设施的防虫害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监督程序:

1)厂区环境:

a.厂区地面出绿化隔离带(草坪)外不得有杂草、草丛、灌木丛、垃圾等;

b.厂区地面不得有吸引虫害的脏水;

c.厂区内不得蓄养家畜或大的野生动物;

2)车间结构布局:

a.车间门窗应关闭且密封,安装有维护良好的防蝇、虫设施,车间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设有阻止有害动物进入的装置;

b.车间内不得存在啮齿类动物及昆虫进入的洞口,从墙到设备之间至少留有15cm的空间以防止啮齿类动物活动;

c.车间排水管道保持干净、清洁。

3)生产车间机器、设备及工器具:

a.车间机器、设备及工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去除可能吸引害虫的物质;

b.每条生产线配备清洗消毒设施,并留有足够的利于清洗消毒的空间,每条生产线设置专人清洗消毒;

避免存在害虫的引诱物或卫生死角;

c.配料房安装昆虫诱捕器,保证光的强度足够吸引飞虫,并定期清洗诱捕器。

4)原辅料库房及室内环境管理:

a.原辅料库房必须安装防鼠板或防鼠、防鸟网等设施;

b.员工更衣室、休息室或就餐室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无垃圾、废物或杂物,确保不会吸引啮齿类动物或其他害虫;

c.原辅材料必须离墙、离地存放(一般要求离墙、离地20cm以上);

5)废物处理:

生产产生的垃圾必须及时清理出生产现场,垃圾桶、箱盖必须封闭。

由经理办现场管理人员对上述要求进行不定期抽查,以满足上述要求为工作目标。

当监控出现不符合时,进行现场纠偏和整改,并对工作现场进行全面检查以消除虫害危害。

废弃物控制处理程序

MN/BL-021/GL-19-09

1.目的

为了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必须对生产车间及化验室在工作中不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及时、安全、有产地处理和控制,以确保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人员安全。

2.使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车间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消料、报废产品及化验室废弃物的及时、安全、有效地处理。

3.职责

3.1经理办是最终废弃物的归口管理和处理部门;

3.2经理办有管理和监督职权;

3.3品保部门化验室负责本部门的废弃物的清运和适当处理;

3.4生产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废弃物的清运和适当处理;

3.5生产部门是全公司的污水归口管理部门。

4.工作程序

工厂必须设有足够的废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排放的废水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

4.1废弃物处理细则与监督

4.1.1公司应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污水处理人员和专(兼)职的垃圾存放区管理人员。

4.1.2生产车间和化验室都应配备专(兼)职的废弃物的清运人员。

4.1.3经理办应配备专(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现场督查人员),与现场管理制度结合,按规定的权限和责任负责监督全体工作人员执行本程序的有关规定。

4.2垃圾存放区及废弃物临时存放的设置与清理。

4.2.1公司应在远离车间的适当地点,设置垃圾存放区,并配有相应的存放设施。

存放设施应采用利于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作,结构应严密,防止害虫侵入和废弃物污染周围环境。

4.2.2生产车间和其他工作场地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理,统一送至垃圾存放区,厂房通道及周围场地不得堆放杂物。

4.2.3生产车间的废弃物的临时存放设施必须定位放置于待处理区,处理废弃物所用的清扫工具必须定位放置,且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