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分析Word下载.docx
《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分析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作物增产主要依赖单产的提高,其贡献率已达60%以上。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世界粮食增产总量约80%需要来自单产的提高。
因此,通过开展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研究与应用来推动大面积增产,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研究热点与生产实践的亮点[1]。
现将国内水稻高产与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如下分析综述。
“十二字调控技术”的具体调控措施及其原理如下:
1良种选择
水稻品种产量高低受遗传特性和栽培环境的共同影响,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种子生产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优劣,因此良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2]。
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选择分蘖力适中、根系发达、光合生产率高、源库协调、耐肥抗病、耐低氮、生态适应性强而产量水平较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3]。
分蘖力适中,不仅易形成单位面积内高产所需的颖花数,而且穴内分蘖之间不拥挤,成穗率高,茎秆粗壮,为后期攻大穗打下基础,茎秆粗壮,提高了后期的抗倒伏能力;
根系发达,根系生物量大,深层根系比例高,具有较强的吸水、吸肥、抗旱和耐早衰能力,即使在逆境条件下,也可有力地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延缓叶片的衰老,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积累量,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光合生产能力强,为实现水稻超高产奠定物质基础,能够较好地协调源库关系,为提高经济系数创造条件[4-5]。
此外,在选种时,应选择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品种;
选择品种的生育期应符合当地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确保正常年景下安全成熟;
选择时要注意检查种子标签标注内容是否规范、全面;
注意种子发芽率、水分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多向售种者了解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以便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科学确定播种量;
种子购买后应注意妥善保管,防止坏种[6]。
2培育壮秧
育秧是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水稻生产中,要想获得高产,除了正确选择品种外,培育壮秧也是水稻丰产的基础。
孙焱认为,目前,旱育秧是培育适龄壮秧的最有效的技术[7]。
这是因为旱育秧从“壮秧先壮根”的观念出发,抓住了壮秧最为根本和最为关键的指标即发达的根系。
李杰等[4]认为根系是固定植物、吸收养分与水分、合成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器官,与地上部保持着一定的形态与机能的平衡,根系活力越强,吸收养分的能力就越大,从而有利于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因此水稻根系活力是前期生长旺盛和后期保证灌浆结实的基础。
因此,在旱育秧过程中,要做好播前种子处理、苗床准备工作;
播种时要做到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苗;
秧苗期要做到合理施肥用药,同时注意秧床水分和秧苗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施肥和用药的时期等重要环节以保证培育根壮苗壮的秧苗[8]。
冯超[9]认为水稻壮秧的标准应具备以下4点:
首先根要壮,且根系要多,手插秧的要达到13-15条;
二是茎秆粗壮;
三是秧龄要达到35-40d,以4-5叶期为宜,最好在苗床上就有分蘖;
四是秧苗要均匀整齐,高度在13-17cm之间,没有病苗和徒长苗。
3扩行、减苗
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水稻栽插行距,是改变传统的基本苗过多,确保适宜群体起点,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的有效途径。
“扩行、减苗”是针对大面积生产上基本苗普遍偏多的现实,突出“减苗”,使移栽时的基本茎蘖苗数控制在每667m28万-9万,比常规种植减少1/3左右[10]。
白爱学[11]认为目前大面积生产中的移栽行距为25-27cm,株距为10-13cm,杂交水稻的适宜行距要达到30cm,常规单季粳稻适宜行距要达到27cm以上,偏大穗型品种可扩大至30cm,同时相应缩小株距,使其在10cm左右。
行距不扩大,水稻基本茎蘖苗过多,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发生病害和倒伏,难以取得高产;
扩行、减苗可改善稻田中后期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加光合效率,有利于防止和减轻纹枯病发生,而且有利于抽穗后增加光合产物积累而提高产量[7]。
在适宜范围内扩大水稻栽插行距,减少基本苗,有利于改善群体中后期冠层结,有效叶面积高,使之在抽穗期有适宜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同时,显著增加颖花量,提高粒叶比,这不仅是增加产量必要的形态结构条件,也是促进后期光合生产的生理基础,抽穗后叶面积减率小,光合势大,光合产物和贮藏物质的运转率高,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的生产和积累量大幅度提高,库源关系在高水平上协调统一,抗逆性得到明显改善是水稻大量增产[10]。
4合理施肥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生产要素,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2]。
2008年全国水稻施肥总体原则是:
坚持高产稳产不动摇,经济合理施肥为导向;
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
坚持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坚持严控氮磷总量,科学降低施肥成本;
坚持优选肥料品种,高中低浓度合理搭配;
坚持调整基追比例,做到氮肥分次施用;
坚持基肥深施,先施肥再耕翻[12]。
杨建昌等[13]认为高产水稻栽培,优化群体质量的调肥措施,最主要的不是增加化肥施用量,而是适当的调整氮磷钾的比例,适当的调整基蘖氮肥和穗氮肥用量的比例,适当的将氮肥后移,钾肥中移,按基肥﹕分蘖肥(含平衡肥)﹕穗肥(促花肥或保花肥)=5﹕2﹕3、N﹕P2O5﹕K2O=1﹕0.3﹕0.5施用,磷、钾肥均用作基肥。
将基蘖肥的比例由农民习惯的80%-90%调减为50%-60%,穗肥由占总量的10%-20%增加到40%以上,不仅可以降低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还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速度,增加光合速率和光合作用时间[9]。
各地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本地的土壤特性、气候特点以及综合近年来适宜于本地的品种特性和产量目标冠以适当的施肥模式[14]。
5精确灌溉,浅湿交替
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供给,尤其是在移栽之后[15]。
稻田的水分状况,是水、肥、气、热四个重要土壤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它的变幅大,变化快,对其它三个因素影响大,且较易人为调节,所以稻田的灌溉情况,与水稻的生长好坏、产量的高低极为密切。
因而在水稻栽培中,合理的灌溉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因地制宜地确定稻田灌溉措施,是水稻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16]。
刘文君[17]认为,合理灌溉,稻田浇灌应遵循:
前期浅水促蘖促早发;
中期搁田控苗,防止苗数过多;
后期足水长穗,湿润灌溉养根系的原则。
曹爽等[18]认为秧苗移栽到本田以后,田间保持浅水层,以利于秧苗吸水和蒸腾的平衡,提高成活率;
返青期秧苗返青后,田面不再长期保持水层,每进行1次浅灌,在几天以后,在作物落干之前,要进行第二次的浅灌,要相应的降低灌水的次数;
分蘖期分蘖前期进行浅灌,提高地温,促进水稻分蘖多生快发;
分蘖末期,晒田5d左右,这样既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又排除田间有害气体,促进根系发育;
拔节孕穗期轻灌,促进颖花发育,提高结实率,有利于大穗形成;
抽穗开花至乳熟期抽穗前期5-6cm水层;
开花以后浅灌;
若温度低于17℃或大风天时,应加深水层至10-15cm,以保证水温,气温回升时恢复原水层,以干干湿湿的间歇灌溉为主;
收获前10d断水。
孙焱[7]也提出应注意收获前断水时期,切忌断水过早,若在收割前15-20d断水,将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
6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根据病虫监测预报结果,实行达标防治和预防。
(一)抓好螟虫防治。
在防治好一代螟虫的基础上,在孕穗至抽穗期抓好二代螟虫的防治。
(二)抓好纹枯病防治。
从6月份即开始严查纹枯病,发现有病株即用药防治,防治时水要打够,一亩田用4壶水。
如防效还不好,则用大功能喷雾器,让药液流到植株基部。
(三)严防稻瘟病。
在破口期和齐穗期施药两次防治穗颈瘟。
(四)稻曲病防治。
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进行药剂防治。
(五)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蘖期进行化学或人工除草。
结语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在适期播栽的条件下,强调“良种、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的“十二字调控技术”。
其中,选择优良品种是基础;
培育壮苗的重点,扩行、减苗是重要途径,调水、调肥是重要保证。
只有做到选育优良品种,培养根系发达的壮秧,科学合理的扩行、减苗,保证生育期适当的肥料投入和水分控制条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水稻的生产力,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才能满足全中国以及前世界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吃饭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J].中国稻米,2012,18
(1):
1-14.
[2]邱昶.佳木斯水稻增产因素分析[J].现代商业,2012(6):
74-75.
[3]马国辉,龙继锐,汤海涛,等.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J].杂交水稻,2010(S1):
338-345.
[4]李杰,张洪程,钱银飞,等.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08,23(5):
1-6.
[5]陈峰,严松,张士永,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J].
[6]于凯,刘勤来,史丽杰,等.水稻选种注意事项及播种前处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
76.
[7]孙焱.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08,38(6):
53-55.
[8]曹艳波,张婧先,刘畅.水稻育秧要把好五关[J].农民致富之友,2014(9):
105.
[9]冯超,如何培育水稻壮苗[J].农民致富之友,2014(9):
70.
[10]陈正龙,周铭成,赵伯康,等.水稻“扩行、减苗”与群体质量关系的再论证[J].江苏农业科学,2005(5):
32-34.
[11]白爱学,水稻减苗扩行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2010(7):
12
[12]赵洪成,黄振广,任建年.水稻调氮减磷增有机施肥技术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4):
39-40.
[13]杨建昌,杜永,吴长付,等.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
1336-1345.
[14]孙连飞,沈为民,杨决平,等.黄皮洋葱—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8,24(8):
27.
[15]谢高芳,吴冬平,曾小勇,等.合理灌溉,夺取水稻高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
(2):
112.
[16]杨翠玲.水稻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
(2):
75-76.
[17]刘文君.营口稻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1,41
(2):
51-52.
[18]曹爽,钱永德.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
15.
附件一:
四川水稻中大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精确定量栽培是由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等在阐明了水稻形态建成与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和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形成的栽培与调控技术。
我省自2008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根据四川的气候生态特点、茬口特性、种植习惯等进行了本土化和简化研究,形成了适合本省的中大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扩大秧床面积,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
适龄叶蘖同伸,移栽时主茎保持4片以上绿叶,无病虫害。
培育技术:
扩大播种面积,稀撒匀播,旱育秧秧本比1:
10-20,培育5-8叶龄的壮秧,确保在分蘖滞增期前移栽。
通过分次施肥、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确保秧苗健壮生长。
移栽前4-7天亩施尿素8kg作送嫁肥。
二、免耕或浅旋,创造平实的稻田生境
免耕田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捶糊田坎防止漏水。
移栽前5天~7天,在晴天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翻耕田推行10cm左右浅旋耕,通过板茬上水浅旋耕,减少平田难度,土层达到上虚下实。
三、精确计算基本苗,宽行大穴稀植
移栽时按行距1尺、穴距6-8寸进行浅插或定抛,亩植0.75-1万穴。
穴栽(抛)基本符合叶蘖同伸的壮秧2株,确保封行期在孕穗至抽穗期。
在浅(薄)水时栽秧,出手要轻,栽插要浅。
定抛时确保秧苗带土,保证分蘖节入土,以利成活和抗倒。
四、精确定量施肥,前氮后移
按测土配方施肥测定结果计算施肥量,目标产量700公斤以上亩施纯N12-14公斤。
根据N:
P2O5:
K2O为1:
0.5:
0.8,确定亩施P2O56-7公斤,施K2O10-12公斤。
基蘖肥氮:
穗肥氮为5:
5,其中,基蘖肥中按基肥氮:
分蘖肥氮为7:
3、穗肥中按促花氮肥:
保花氮肥5:
5的比例施用。
钾肥分基肥和促花肥2次施用,各占50%。
分蘖肥在返青后(栽后5-7天)立即施用,促花肥在倒四叶(约为拔节期)施用,保花肥在倒二叶期施用。
五、精确灌溉,浅湿交替
大苗移栽后水分管理的关键是促进扎根,采用干湿交替法。
从11-12叶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群体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直到拔节期幼穗开始分化,进行分次晒田,先轻后重。
第一次轻晒田晒至田面不裂缝、不陷脚时复水,水层深度3~4cm。
约经历约5~7天水分自然落干后,进行第二次重晒田,晒田程度达到田边发白、中间不发白、田面泛白根为止。
第二次晒田后,可视情况再进行多次轻晒田。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后25天浅水勤灌,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切忌长期保持水层,以避免使土壤再次恢复到陷脚状态。
若在幼穗分化前的晒田期间遇阴雨,田面未晒板实,到幼穗开始分化时还陷脚,可继续进行多次轻凉田,直到叶龄余数2.5叶时停止凉田,再实行浅水勤灌。
抽穗后25天到成熟,以湿润为主,养根保叶。
六、病虫害防治
附件二:
水稻优化定抛技术
一、旱育壮秧
1、采用旱育秧技术,按抛栽1亩本田中龄秧准备40平方米、大苗或长龄秧60平方米的秧田。
2、采用“旱育保姆”等床土调理剂或包衣剂培育秧苗,苗床地应选择壤土。
播种要均匀,并适当稀播,播后用细土盖种,并覆盖地膜保温。
3、追3-4次肥,每次每分苗床地用尿素0.5公斤,兑粪水泼浇,泼后清水洗苗。
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淹。
及时除草,防治蚜虫、螟虫和立枯病。
二、起秧
栽前施送嫁肥并做到带药移栽。
起秧前一天将苗床浇透水。
小中苗抛栽,可用小铁锹起秧,用筐、盆等工具运输。
大苗或长秧龄抛栽则直接用手带土拔秧。
起秧时单穴带泥20-100克(秧龄越长带泥越多,一般大苗翻耕田单穴带泥50g左右,免耕田单穴带泥100g左右)。
三、带泥定点抛栽
1、小中苗定抛
蔬菜田适宜小中苗早栽,秧龄30天左右,叶龄3叶1心至4叶1心。
栽前精细整田,做到田平泥绒。
晾田至湿润状态。
开沟作畦,可按2.1米开厢,每厢抛栽7-8行,行距约为26-30cm,窝距17cm,亩抛1.3-1.5万穴,抛栽时窝距拉秧绳确定。
2、大苗或长龄秧定抛
油菜和小麦田大苗抛栽,秧龄40-55天。
抛前可免耕或翻耕。
亩抛1.5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
抛栽前,按厢面1.8米,厢沟0.3米用秧绳分厢,人为地预先设定行窝距(目测),做到大窝间相对均匀进行抛栽,既可以提高抛栽效率,又可以将秧苗平面分布均匀性控制在较好范围内。
3、免耕(留茬)定抛
前作收获时,视情况灭茬或秸秆留茬还田,小麦可留茬20-30cm,油菜秆适当高些。
割下剩余部分脱粒后均匀撒布全田,如剩余秸秆过多,也可将其整齐地垒放在工作走道上,切忌秸秆在田间堆积过厚影响抛栽秧苗立苗成活。
免耕田应在泡田移栽前使用安全、快速、高效、耐雨性强、低成本、低残留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低洼田、冷浸田在免耕化学除草前要排干田水,确保除草效果。
免耕留茬抛秧田在秧苗抛栽前要深水泡田24小时以上。
泡田后等到田间水分渗入至浅水层时即行定抛。
四、平衡施肥
1、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视土壤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配比2:
1:
2。
2、氮肥中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
3:
2,施用钾肥比例为5:
0:
5。
五、高效灌溉技术
1、前期(分蘖期):
抛秧后5-7天保持田面湿润或花花水以利于立苗。
分蘖前期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分蘖后期“够苗晒田”,即当全田总苗数(主茎+分蘖)达到每亩16~18万苗时排水晒田,复水后不能灌深水。
2、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
浅水(2cm左右)或湿润灌溉促大穗。
3、后期(灌浆结实期):
干干湿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不宜断水。
六、除草
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蘖期进行化学或人工除草。
七、防治病虫害
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以生物农药防治病虫为主,根据预测预报及时进行施药防治,重点加强对二化螟、纹枯病及稻瘟病的化学防治,切忌使用禁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