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309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Word格式.docx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3),。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

氓》)

三、诗词鉴赏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

苏州园林之一,当时正是诗人游赏闲居的私人花园。

②连明:

直至天明。

③娇云:

彩云,云的美称。

弄:

吴越方言,“作”的意思。

阴晴:

时阴时晴。

④帘虚:

帘内无人。

日薄:

日色暗淡。

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分)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四、现代文文本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85岁屠呦呦至今不是中科院院士,她自己怎么说

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她的“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特

殊身份又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评价她背后大量科研人员的贡献也引发争议。

舆论对屠呦呦落选院士的“打抱不平”由来已久。

有人认为,一个获得美国医学最

高奖的科学家,竞无法评上中国的院士,不是由于学术原因。

人民网2011年的一篇评

论就曾强调:

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在会议上

也好,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

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

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然而,学术界对于屠呦呦却不乏质疑之声。

2009年,屠呦呦发表了由她编著的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后,同样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

键贡献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曾撰文称,这本书“许多部分歪曲历史,无视当

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

其实,早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之后,屠呦呦就曾亲自谈到过这个问题,态

度要平和的多。

她说,青蒿素项目不是一个人做的,是一个团队做的,是一个大协作项目,是许多

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也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著名科学家饶毅也曾撰文谈及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问题。

他说:

屠呦呦确实在青蒿素

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但青蒿素的研究过程复杂,“几乎从头到尾经常出现矛

盾”。

如果哪天屠呦呦获得了普遍认可,“我希望,中国大众不能简单地英雄崇拜,认为

他们是完人。

他们不是,也没有人是”。

以下为《人民日报》2011年11月的一篇报道:

屠呦呦,在两个月前还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而现在,她已经成

为新闻的主角。

因为她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大奖,因为这个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

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掌声之外,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作为一个团队项目,屠呦呦有没有资格以个

人的名义获奖?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实,又让人对于中国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产生

了些许疑问。

而今天,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在15日召开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科技工作大会上,屠呦呦研究员被授予中国中

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她所带领的青蒿素研究团队同时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此前,屠呦呦更是获得了美国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

医药界所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从幕后走到舞台中央,81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总结这40年来的工作,我觉得科

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三个“第一”,让她赢得拉斯克奖杯。

带着沉甸甸的拉斯克奖杯,面对赞誉和争议,屠呦呦从容淡定。

我国在1967年组织了全国七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研究,先后筛选

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任

务后,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

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提取出青

蒿素。

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个看似一个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是拉斯克看重的首创精

神。

青蒿素在研制成功之后,无论是申报国家奖励,还是获得国外奖项时,都有一些不

同的声音。

美国拉斯克奖评委们作了认真的调查后,在最后一份正式的文件中谈到,他

们表彰的是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而评奖的关键是三个第一:

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入了

“523”项目、第一个提取出了具有100%活性的青蒿素、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到临床并

证实它有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士说,这三个第一就等于首创。

首创只是开始。

屠呦呦认为,中医药成分复杂,杂质多,如果在未掌握规律之前盲

目提取,便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实践中反映不出应有

的抗疟效果。

所以,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方法,不断地发现。

然而,如果这些发现不是突破性质的,青蒿素也许仍然无法被提炼出来。

起初,屠

呦呦选用的是北方生长的青蒿,但是试验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反复实践,她发现青蒿中

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有关,南方的比北方的含量高;

青蒿素的抗疟药效还与药物部位密

切相关,茎和杆是不含抗疟物质的,叶子才是药用部位;

叶子还与采收的季节有很大的

关系,只有夏秋季叶子繁茂的时候,青蒿素含量才是最高的。

不断研究,不断发现,屠呦呦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舆论对屠呦呦落选院士的“打抱不平”是有科学依据的,屠呦呦之所以不能评

上院士,就是因为她“不善言辞”。

B.作者认为屠呦呦发表的她自己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这本书许多部分

歪曲历史,无视当今现实,严重误导读者。

C.著名科学家饶毅也曾撰文谈及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问题。

他说屠呦呦确实在青蒿

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D.屠呦呦说,青蒿素项目不是一个人做的,是一个团队做的,是一个大协作项

目,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这个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E.屠呦呦发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有关,南方的比北方的含量高;

而关键

的药用部位就是根。

(2)屠呦呦面对学术界的质疑的反应,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分析。

(3)屠呦呦凭借什么获得了拉斯克大奖?

请简要回答。

(4)屠呦呦似乎对自己不是院士的事实没有太多的争辩,你认为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的?

联系实际,谈谈她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

(8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爷爷的抗战

侯发山

早年,当地流行这样一首顺口溜:

“侯家有绝招,染衣蓝如宝,穿到花花烂,颜色依然好。

”说

的就是爷爷。

爷爷不但会染布,还会印花,即在染出的布上做出图案,俗称“夹花”,蓝底白花,式

样十分别致。

除了黑白图案,爷爷还能鼓捣出彩色图案,据说其华丽程度能赶上皇帝上朝时穿

的龙袍。

1943年深秋的一天,一支八路军的队伍穿上爷爷染的衣服刚走,日本人就来了。

日本人把

村里人集合在一起,架起了机枪,要大伙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否则一个不留通通杀掉。

爷爷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他没说出八路军的下落,反说要给日本人染布,染出一套八路军

的服装。

上个月,曾有五个八路军穿上日本人的衣服混进了一个驻守十多个日本人的据点,等到日本人

明白过来,已经被缴了械做了俘虏……太耻辱了!

太丢皇军的人了!

依照中国人的说法,报仇雪恨的

最佳方案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山本一郎明白了爷爷的意思,得意地哈哈大笑。

爷爷有条不紊地忙活开了。

他把染缸全部清理出来,先把主要成分槐米以及靛蓝、茜草、红

花、姜黄、栀子等五颜六色的东西按一定的比例一一倒入各个染缸里,然后把日军的衣服送进缸

里。

染一次约十分钟,拉上后绞干,抚平,又染……当时已是深秋,天气冷飕飕的。

一会儿工夫,

爷爷就甩掉衣服光着膀子干起来。

看出爷爷身上亮晶晶的,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脊梁沟的汗

水像小溪似的往下淌。

监视的两个日本人伸出大拇指:

“你的,良民,大大的!

”得到日本人的称

赞,爷爷的脸就蹙成核桃状,一脸的惬意,干得更加卖力了。

——

经过浸色、晾晒等工序后,日本人的衣服已经变成了军绿色,跟八路军穿的不差分毫。

山本

一郎兴奋得像一条发情的公狗,让属下统统换上了这些军绿色的衣服。

之后,就雄纠纠气昂昂

上路了,很像那么回事儿,如果不叽里咕噜地说话,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日本人走后,乡亲们都不搭理爷爷,私下里称爷爷“汉奸”。

时隔不久的一天晚上,染坊着火了。

因有一批活儿要做,爷爷当晚住在了染坊。

等奶奶得

知消息赶到染坊时,只见火焰熊熊,窜了几丈高,火光把半个天都照亮了。

火太大了,根本到不

了跟前,只能眼睁睁看着染坊被一点一点烧成了灰烬。

爷爷被烧成了一具焦黑的干尸,像是枯

干朽掉的树干。

本家的五爷也在场。

他叹口气,说:

“这事可能是八路干的……他、他也是自作自受,不值得

为他难过。

解放后的一个春天,当地民政部门陪同当年曾在村里驻扎过的部队政委来到村里,他们来

找爷爷证实一件事。

听说爷爷死于非命,政委灰着脸,黯然半天,讲出缘由:

深秋的一天,天空很亮很蓝,阳光像

金粉一样耀人眼目。

八路军正在山上埋锅造饭。

忽然哨兵报告远方走来了山本一郎的队伍。

当时没有认出来是小鬼子,以为是自己的队伍,因为小鬼子们穿的也是八路军衣服!

他们正要

上前打招呼,不想却看到了奇观——在太阳的直射下,小鬼子们穿的衣服由军绿色变成了白色,

而且,每件衣服的前胸后背上都出现了一个膏药旗!

正当八路军惊奇之时,小鬼子们也发现自

己身上的衣服颜色发生了变化,他们哇哇叫着乱了阵脚。

八路军反应迅疾,纷纷开枪射击,不到

五分钟就歼灭了这股日军……事后,八路军猜测是爷爷干的事,因为之前把八路军的衣服染成

日本人的服装也是爷爷的杰作,由于当时战事繁忙,没有回来给爷爷请功。

奶奶听得很平静,她的脸木木地呆了好久,眼里的泪才虫似的爬了出来,一串一串往下坠,

豆粒似的滚了一地。

她哭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才喃喃说道:

“老头子,你、你死得屈啊……”接

着唏嘘有声地哭起来,哭声悲切,像是老牛的哞叫。

听着政委的一番话,村里的老少爷们不住地感慨着,有悲凉,有戚然,也有赞叹。

有一个人

例外,那就是五爷。

他的样子怔怔的,像着了魔一般。

他不住地喃喃自语,你咋就不说一声呢?

你咋就不说一声呢?

等到村里人再见到五爷时,他已经吊死在了爷爷坟前的一棵柳树上。

三个月后,奶奶无疾而终。

她咽气时,表情很安详,上身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像古时皇后

娘娘穿的袍子,五颜六色,花红柳绿。

虽然是老粗布,图案也是手工印染出来的,依然鲜艳,好

看,扎人的眼。

(选自2015年第7期《小说月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头引用早年当地流行的顺口溜,真切地表现了爷爷染布印花手艺的影响之大,也

增添了小说人物和情节的真实感。

B.本文交代八路军穿日本人的衣服混进据点的情节很有必要,否则山本一郎明白了爷爷

的意图就难以理解,也反映了鬼子的机灵。

C.本文善于运用典型动作和神情描写来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如政委“灰着脸,黯然半天,讲

出缘由”,既有为爷爷屈死的悲伤,也有自己未及时请功的懊悔等复杂情感。

D.本文多处运用伏笔,如写本家的五爷对爷爷的死叹了口气,说是自作自受;

听了政委的

话像着了魔,这使后文写他的上吊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本文结尾处描写奶奶咽气时,表情很安详,上身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突出老人能穿着

爷爷亲手做的华丽衣服而安心离世,也呼应了作品的开头。

(2)爷爷在作品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刻画爷爷的形象?

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作品的标题是“爷爷的抗战”,有人说改为“误会”更好,你认为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小题。

(25分)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

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

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

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

你说奇怪不奇怪?

”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

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

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

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

她的眼

神很特别,清而亮。

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

“要不要求签?

”又补充了一句:

“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

样,不分上中下签。

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

”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

“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

“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

“这个我说不清楚。

”又说: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

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

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

“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

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

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

“哦,我知道了。

‘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

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

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

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

“小囡说,

‘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

”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

“我说也是。

”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

“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

”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

“你莫叫人家老是吃。

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

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

“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

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

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

“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

“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

“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

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

“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

“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

薄师傅是病死的,

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

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

他们到底是谁?

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

开篇设置悬念,引发

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C.“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五、文言文文本阅读

12.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

“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

”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

“吾而吏耶?

”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

“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祖密言于紞曰:

“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

为治当责实效。

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

”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紞曰:

“无逾祖矣。

”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

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

殡毕,哭奠而去。

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

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

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

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

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

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

或者。

②方田:

指方田均税法。

③紞被谴自经:

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

④逋民:

逃到本地的百姓。

⑤占籍:

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绳吏之法尤峻绳:

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属:

交付。

C.无逾祖矣逾:

超过。

D.不可胜计胜:

尽。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2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2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3分)

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分)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六、语文文字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