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30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诗歌文言文10篇及答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

“午可。

“午非子之子邪?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又遂用之。

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第一卷)

【注释】①德:

指四季得以顺次交替的自然规律。

②《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5.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6.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

(三)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

心神恍惚。

1.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朝诗人的诗句。

( 

)(1分)

A.王维 

B.韩愈 

C.杜牧 

D.李贺

2.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奉继母益至()

(2)一出其力()

(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6.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四)螺川早发[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

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本诗从体裁上讲是。

2.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伎:

通假字,同“技”。

④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8.加点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世以为神(以为:

把……当作)

B.及守荆南回(及:

和,与)

C.坐客罔不叹服(罔:

没有)

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

致力,从事) 

9.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汝先人志邪?

10.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2分)

(五)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

上林苑,指长安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些词表现早春:

、、。

2.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崔昭行贿事李肇

裴佶①尝②话:

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

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

“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

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

姑曰:

“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

“且憩学院中。

”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裴佶(jí

):

人名。

②常:

通“尝”,曾经。

③阍(hūn)者:

看门人。

④馔(zhuà

n):

食物,多指美食。

⑤秣(mò

喂牲口。

⑥絁(shī):

粗绸子。

4.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如此安得不乱(怎么)窥谷忘反(通“返”)

C.束带强出(勉强)皆朝于齐(朝廷)

D.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5.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佶至宅看其姑门人弟子填其室

B.将鞭之公将鼓之

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面山而居

D.乃昭赠官絁千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曰:

(六)凭阑人·

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题目中“凭阑人”是本曲的,“金陵道中”是本曲的。

2.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日:

“王之伐越,何也?

”日:

“政乱兵弱。

”庄子日:

“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

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

越国。

②睫:

眼睫毛。

③庄蹻(qiāo):

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丧地数百里()②自见之谓明()

3.翻译句子。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自己的话概括。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七)宴词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③舟。

【注】①畎:

田间小沟。

②棹:

船桨,这里指摇船声。

③胜:

承载。

1.本诗的体裁是。

王之涣,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等。

2.“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3."

桃溪浅处不胜舟"

一句写法独特,运用了什么手法?

简析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⑵处遂改励。

⑶具以情告。

⑷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

(八)寿阳曲·

远浦帆归(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

i):

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马致远凭小令名作《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

他生活的朝代是。

2.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曾子①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

“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

“参来,勿内。

”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

“汝不闻乎?

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

大杖则逃走。

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汝非天子之民也?

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曾参闻之,曰:

“参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

名参,孔子的弟子。

②曾皙:

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

瞎子。

④殪:

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向也参得罪于大人()

(2)援琴而歌()

(3)委身以待暴怒()(4)遂造孔子而谢过()

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A.徐而察之B.索而杀之C.垂拱而治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3.翻译下列句子

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4.孔子认为增子的行为是不孝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的?

(九)即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王安石,字,(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

2.“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②,咿唔之声③,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

“妹一儿也,何苦乃尔⑤!

“子众,可矣;

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注】:

①铨:

蒋士铨,字心馀。

清代江西铅山人。

②句读:

这里泛指文章。

③咿唔:

读书的声调。

④夏(jiǎ)楚:

这里指责打的意思。

⑤乃尔:

这样。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毕陈左右(  )

(2)儿怠,则少加夏楚(  )

(3)旋复持儿而泣(  )

(4)诸姨尝谓母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令铨坐膝下读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铨张目视母面。

3.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

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首句借用班超“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2.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

试分析。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

”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

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②顾:

表示轻微的转折。

③望:

奢望。

④厚:

丰厚。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0.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一)10.:

B

11.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

(或者:

对比。

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共3分。

12.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译文】

苏子美为人豪放不羁,喜欢饮酒。

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

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

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

他突然拍手说:

“可惜呀!

没有打中。

”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

又读到张良说:

“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

”(苏子美)又拍桌子说:

“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

”又喝下一大杯(酒)。

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

“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21.

(1)喜欢

(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

22.B2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

性情豪放。

(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性情豪放”或“性情不羁”给1分)

(二)

1.答案:

小令婉约

2.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

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

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

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

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3.答案示例:

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

“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

”祁黄羊答道:

“解狐适合。

”平公说:

“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

“好的!

”就任用了解狐。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

过了一些时候,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

“祁午合适。

”晋平公说: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

”,就又任用了祁午。

居住在国度里的人又都称赞这件事。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真好啊,祁黄羊的话。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4.B你(A.任用/行为。

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5.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6.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三)1.B

2.初春(早春)。

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机最美好。

3.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情。

上阕描写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生等早春美好的景物,流露出作者对“一年春好处”的喜爱之情,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败落之象,与早春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好。

【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

“王安石是怎样的人?

”曾巩回答说:

“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

“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

“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4.周到.周全;

全.都;

少;

代词,代指王安石

5.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6.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四)1.五言律诗

2.①“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

②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出诗人的孤寂情感。

③“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

3.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

②虚实相生。

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

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

【译文】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

陈晓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

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8.B

9.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10.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五)

新春、才、半

2.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的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

(或“细腻地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3.反衬。

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前两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

后两句是想象之景:

春色秾艳至极;

游人如云,喧嚷若市。

后两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译文】裴佶曾经说过,小的时候姑父在朝做官,有很好的名望和口碑。

裴佶去他姑父家看望他的姑姑,正好碰上他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息说:

”崔昭是什么样的人啊,居然大家都赞美他,这必定是善于行贿的人,象这样的人在怎么不乱朝纲啊?

”话还没说完,有看门的人来报告说寿州的崔使君在等候允许拜见。

姑父生气的呵斥看门人,准备鞭打他。

过了好久,扎上腰带整理好衣冠勉强出去见他。

不一会,催着命令下人上茶,又命令准备好的酒菜,又命令给客人的马喂食,给客人的仆人吃饭。

裴佶的姑姑说:

“开始时怎么那么倨傲,后来又怎么那么恭敬呢?

”等姑父会客完了回来时,面有得意之情,对裴佶作个揖说道:

“请在学院中休息。

”裴佶还没有走下台阶,看到他姑父的怀里落出一张纸来,原来是崔昭送的几千匹做官服的粗绸子啊。

4.C5.A6.裴佶的姑姑说:

(六)1.曲牌名;

题目

2.答案:

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语言:

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

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写法:

①衬托。

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

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

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