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化学精校Word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化学精校Word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化学精校Word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可用图丁所示装置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D正确,答案选D。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气体中含有0.1NA个CO2分子
B.15.6g由Na2O2和Na2S组成的混合物中含阴离子数为0.2NA
C.一定条件下,0.1molN2与0.3molH2充分反应,可生成NH3分子数为0.2NA
D.常温常压下,1mol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2.5NA
【解析】A.2.24LCO2气体不一定是0.1mol,其中不一定含有0.1NA个CO2分子,A错误;
B.Na2O2和Na2S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均是78,且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均是1:
2,所以15.6g由Na2O2和Na2S组成的混合物中含阴离子数为0.2NA,B正确;
C.一定条件下,0.1molN2与0.3molH2充分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生成NH3分子数小于0.2NA,C错误;
D.混合气体的组成比例不能确定,不能计算1mol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2.5NA,D错误,答案选B。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的关系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到核素、弱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胶体、化学键等知识点。
与微粒数的关系需要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数目时一定要抓住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化合价的改变以及物质的量,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或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就是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氯化铁溶液中:
Mg2+、K+、Cl-、SCN-
B.白醋中:
K+、Na+、CO32-、SO42-
C.苏打溶液中:
Ca2+、Al3+、Cl-、NO3-
D.食盐水中:
Fe2+、NH4+、Cl-、SO42-
【解析】A.氯化铁溶液中SCN-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白醋显酸性,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苏打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Ca2+、Al3+均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食盐水中Fe2+、NH4+、Cl-、SO42-等之间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
明确相关离子的性质、发生的离子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在分析时首先看清选项中离子是否会发生反应,能否大量共存,然后再把题干中条件及其存在的离子考虑进去,看是否会发生反应。
如NO3-、H+和Fe2+三种微粒中任何两种都可以大量共存,但当三种混合时,由于Fe2+具有氧化性,而NO3-、H+在一起起硝酸的作用,表现强的氧化性,会把Fe2+氧化为Fe3+,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O。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SO2+2ClO-+H2O==SO32-+2HC1O
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4Br-+2C12==2Fe3++2Br2+4Cl-
C.向K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
2H++SO42-+Ba2++2OH-==BaSO4↓+2H2O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NH4++OH-==NH3•H2O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ClO-具有强氧化性,应该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生成SO32-,故A错误;
B、电荷不守恒,故B错误;
C、向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H+与OH-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故C正确;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HCO3-都与OH-反应,故D错误。
考点:
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7.制取新型水处理剂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还原产物
C.H2C2O4
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A.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则KClO3为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A项正确;
B.因KClO3为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则ClO2是还原产物,B项正确;
C.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则H2C2O4为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C项正确;
D.反应中Cl元素由+5价降低为+4价,1molKClO3参加反应有1mol×
(5-4)=1mol电子转移,D项错误;
答案选D。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8.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
A.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
【解析】A.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与胶体有关,A不符合题意;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与胶体无关,C符合题意;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与胶体有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下表中所列出的a、b物质不符合要求的是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水
B
SO2
饱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Cl2
饱和NaOH馆液
D
NH3
2mol/L盐酸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喷泉,但是不能充满烧瓶,A错误;
B.SO2与饱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喷泉,最终液体充满烧瓶,B正确;
C.Cl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喷泉,最终液体充满烧瓶,C正确;
D.NH3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铵固体,气体被吸收,烧瓶内压强减小为零,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所以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D正确;
答案选A。
10.某含Na+的溶液中还可能含有NH4+、Fe3+、Br-、CO32-、I-、SO32-。
取样,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色,向橙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或淀粉均无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A.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B.取样,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C.取样,加足量NaOH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D.取样,加足量盐酸,加热,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
取样,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含有CO32-,溶液呈橙色,含有Br-;
因CO32-与Fe3+反应,则一定没有Fe3+;
向橙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或淀粉均无现象,则一定没有I-,且SO32-能被氯水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没有SO32-;
显然不能确定NH4+,检验NH4+离子,应取样,加足量的熟石灰加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注意离子之间的反应及常见离子的特征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还需检验铵根离子即可解答。
要熟记常见的离子的检验方法:
(1)NH4+:
NaOH溶液(浓),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2)Fe2+:
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②新制的氯水+KSCN溶液;
②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③铁氰酸钾,加入蓝色铁青化亚铁沉淀,(3)SO42-:
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Cl-:
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CO32-:
加入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1.将2mol过氧化钠与4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在密闭容器中,120°
C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有固体残留。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残留固体是4molNa2CO3
B.残留固体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C.反应中转移4mol电子
D.排出的气体是3mol氧气
【解析】由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2O可知4molNaHCO3分解得到Na2CO3、CO2和H2O各2mol。
还会发生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可以认为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再与水反应,Na2O2只有2mol,恰好和CO2反应生成2molNa2CO3和O2,气体排出后,只剩余Na2CO3,碳酸钠的总物质的量为:
2mol+2mol=4mol,则A.根据分析可知,残留固体为4mol碳酸钠,A正确;
B.残留固体为碳酸钠,不含氢氧化钠,B错误;
C.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2mol过氧化钠反应生成1mol氧气,转移了2mol电子,C错误;
D.排出的气体为1mol氧气和2mol水蒸气,D错误;
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明确发生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理解“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再与水反应”,为易错点。
12.某同学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有下列不当操作:
①称量时天平未达平衡(左低右高)②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这两处不当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的影响是
A.都导致浓度偏大B.①导致浓度偏小,②导致浓度偏大
C.都导致浓度偏小D.①导致浓度偏大,②导致浓度偏小
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知识。
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
有白烟产生
溶液X是浓盐酸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Y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火焰呈黄色
溶液Y中含Na+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将Na2SO3固体样品溶解,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SO3样品已变质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溶液变黄
氧化性:
H2O2>
Fe3+
【解析】A.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白烟的酸必须具有挥发性,如硝酸和盐酸,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产生白烟,溶液X可能是浓盐酸也可能是浓硝酸,A错误;
B.不能用玻璃棒进行焰色反应实验,B错误;
C.Na2SO3能被氧化生成Na2SO4,Na2SO4和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4沉淀,因此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C正确;
D.由于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也能氧化亚铁离子,所以实验结论不正确,D错误,答案选C。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氧化性强弱比较、物质检验等知识点,明确离子及物质性质、氧化性强弱比较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D,注意硝酸的强氧化性,为易错点。
14.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
L-1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
L-1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
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其物质的量为n[Cu(OH)2]39.2g÷
98g/mol=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4mol。
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有64x+144y=27.2,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联立方程解得x=0.2mol,y=0.1mol。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
0.1mol=2∶1,正确;
B.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3n(NO)=2n(Cu)+2n(Cu2O),所以3n(NO)=2×
0.2mol+2×
0.1mol,解得n(NO)=0.2mol。
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HNO3)="
n(NO)+"
n(NaNO3)=0.2mol+1.0mol/L×
1.0L=1.2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c(HNO3)=1.2mol÷
0.5L=2.4mol/L,错误;
C.根据选项B计算可知n(NO)=0.2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2mol×
22.4L/mol=4.48L,正确;
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HNO3)+2n[Cu(NO3)2]=n(NaNO3),所以n(HNO3)=n(NaNO3)-2n[Cu(NO3)2]=1mol-2×
0.4mol=0.2mol,正确。
考查铜及其化合物性质及物质的量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的应用的知识。
15.工业上制取氯酸钾的主要步骤为:
I.将Cl2通入石灰浆,在75℃左右充分反应,然后过滤;
II.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Cl固体,进行适当操作可析出KClO3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
①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
②滤液中Ca(ClO3)2与CaC1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
n[CaCl2]____l∶5(填“>
”“<
”、或“=”),理由是___________。
(2)下图是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步骤II中,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47g·
L-1,则K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同时还发生反应2Ca(OH)2+2C12=Ca(ClO)2+CaCl2+2H2O(4).1.2mol•L-1(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
16.某强酸性无色溶液中可能含下表离子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Mg2+、NH4+、Ba2+、Al3+、Fe2+
阴离子
SiO32-、MnO4-、Cl-、NO3-、SO32-
实验I:
取少量该试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Ⅱ: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组成,取100mL原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1mol•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行实验就可以推断出,上表中的离子一定不存在的有___________种。
(2)通过实验I可以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
检验气体X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Z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Ⅱ的图象中BC段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点对应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
(5)通过上述信息,推算该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l。
【答案】
(1).4
(2).NO3-(3).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X,试纸变蓝(4).Mg(OH)2(5).Al(OH)3+OH-=AlO2-+2H2O(6).0.136(7).0.08
【解析】溶液无色,则不存在亚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
溶液显酸性,则不存在硅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该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后无沉淀生成,则不存在氯离子,因此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
该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得不到沉淀,说明不存在钡离子,所得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气体X、溶液Y和沉淀Z,X是氨气,一定含有铵根离子;
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镁,含有镁离子;
根据图像可知开始时氢氧化钠首先中和氢离子,然后沉淀金属阳离子,沉淀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与铵根结合生成氨气,然后沉淀开始减少,最后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溶解的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铝,含有铝离子。
则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进行实验就可以推断出上表中的离子一定不存在的有4种,即亚铁离子、硅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2)通过实验I可以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NO3-。
氨气是碱性气体,检验氨气的方法是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X,试纸变蓝;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沉淀Z的化学式为Mg(OH)2。
(3)实验Ⅱ的图象中BC段发生氢氧化铝的溶解,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4)A点消耗氢氧化钠6mL,则与金属阳离子反应的氢氧化钠是5mL,物质的量是0.005mol。
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是1mL,物质的量是0.001mol,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铝是0.001mol,则与镁离子反应的氢氧化钠是0.002mol,氢氧化镁是0.001mol,所以对应的固体质量为0.001mol×
(58+78)g/mol=0.136g。
(5)与氢离子反应的氢氧化钠是1mL,物质的量是0.001mol,即氢离子是0.001mol。
与铵根反应的氢氧化钠是2mL,物质的量是0.002mol,即铵根是0.002mol,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硝酸根的物质的量是0.001mol+0.002mol+0.001mol×
3+0.001mol×
2=0.008mol,所以该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为0.008mol÷
0.1L=0.08mol•L-l。
根据离子的特征反应及离子间的共存情况,进行离子推断时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互斥性原则。
判断出一定有某种离子存在时,将不能与之共存的离子排除掉,从而判断出一定没有的离子。
(2)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不可能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
(3)进出性原则。
离子检验时,加入试剂会引入新的离子,某些离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消失(如溶液中的AlO2-在酸过量时转化为Al3+),则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种离子无法判断。
17.下列A〜I九种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在实验室常用作气体干燥剂,D为常见液体,常温下C、E、F都是无色气体,E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G是侯氏制碱法的最终产品
(1)F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淡黄色固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转变为H和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检验I溶于水电离所产生的阴离子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
【答案】
(1).O2
(2).略(3).C+2H2SO4(浓)
CO2↑+2SO2↑+2H2O(4).SO2+Cl2+2H2O=4H++SO42-+2Cl-(5).在I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
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I溶于水电离所产生的阴离子是SO42-
【解析】G是侯氏制碱法的最终产品,G是碳酸钠,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C是CO2,F是氧气。
D为常见液体,D是水。
E是无色气体,E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E是SO2,已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在实验室常用作气体干燥剂,A是S,B是硫酸,SO2和黄绿色溶液反应生成H和I,I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I是硫酸,H和碳酸钠反应生成CO2、H2O和氯化钠,则H是HCl,黄绿色溶液是氯水。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的分子式是O2,图中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其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2。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3)E转变H和I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
(4)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为:
在I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I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