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794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产量,低科技;

高排放,低循环。

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柳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柳州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经济增长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由“柳州制造”走向“柳州创造”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目标的重要支撑。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柳州,作为柳州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柳州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长期地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柳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放眼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反思人类已有的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重大命题,并明确指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的道路。

科技含量高,是指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从而使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工业经济活动,从投入到产出,从生产到流通,从微观经济管理到宏观经济管理,尽可能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提高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其次,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效益好的道路。

经济效益好是指各个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经济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所消耗的投入又比较低,以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不断提高这一比值。

实践证明那些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产品附加值就高,经济效益就好。

再次,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

资源消耗低是指各个经济主体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做到经济发展而又山川秀美。

在这几个特征中,“科技含量高”带有根本性,它决定着其它几个特征。

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经济效益才会好;

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代替传统落后的技术,才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也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柳州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要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摈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柳州工业企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

从柳州企业现状看,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目前,柳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尚未完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一方面,由于资金瓶颈、风险投资渠道不畅制约R&

D的投入,工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少;

另一方面,高层次的研发人员不足。

因此,柳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能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其产品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

多年的实践表明,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竞争主动权。

因此,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应对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

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有的企业逆势上升,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

以深圳企业为例,华为去年上半年销售增长64.9%,比亚迪增长39%,大族激光增长34.7%。

再比如佛山的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万和集团有限公司、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因为长期坚持自主创新,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掌握核心技术,因而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只有注重自主创新,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才能把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柳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审时度势,提出并实施“柳州创造”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从“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转变,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十五”期间,柳州市科技发展很快,申请专利数1644件,授权专利数1106件;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4项;

评审出柳州市科技进步奖254项。

2006年度柳州市有15个项目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在全区6个获一等奖的项目中,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五菱之光”“五菱扬光”系列微型客车自主研发》。

2003年柳州市曾有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ZLG50G高原型轮式装载机》荣获一等奖,经过两年沉寂之后,2006年柳州又再度荣获一等奖。

2006年度,柳州市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的15个项目基本来自五菱、柳工、柳钢等大型企业。

比如柳工的《CLG920C液压挖掘机》、柳钢的《柳钢转炉厂溅渣护炉技术应用》等项目,都充分彰显柳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雄厚实力。

2.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近年来,柳州市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十五”时期,柳州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3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达到38%,新增产值187亿元;

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倍。

近两年,柳州市继续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2006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超过65亿元,同比增长38%,2007年完成技改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40%。

初步统计,“十五”时期以来共实施了100多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

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微型多用途车(SPARK)技改”和“新型发动机项目”、柳汽“多用途乘用车技改”、柳工“G系列装载机技改”和“提升装载机核心制造能力技术改造”、欧维姆公司“预应力锚具技改”、柳钢“1525mm冷轧板带厂优化改造工程”和“高速线材”、立宇集团“提高产品档次、顶替进口面料技改”、柳州卷烟厂“易地搬迁改造”、鱼峰水泥公司“湿法生产线节能技改”、五菱联发“制动及车桥模块扩建技改项目”、柳化“年产30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提升了传统产业,有效拉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持续推进,增强了柳州工业发展的后劲,使柳州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3.大力开发新产品,打造柳州名品牌。

“十五”期间,柳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从“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转变。

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行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47户重点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53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1999年以来的9年间,柳州市共完成工业产品升级换代项目688项,开发工业新产品达1013个。

目前,柳州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国家免检产品,60多个广西名优产品,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名牌产品数量最多的地级城市。

柳州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1/3,新产品产值率达31%左右,主要工业产品平均每3至4年更换一次,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一些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譬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五菱之光”、“五菱扬光”系列微型客车创造了几个奇迹:

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微型客车产品;

第一个不带安全气囊而通过国家安全碰撞法规的微型客车;

研发周期最短的微型客车产品。

2006年,该系列微型客车销售量突破46万辆,同比增长达到了36.5%,市场占有率达38%,成为国内微车行业第一大户。

又如,柳工被誉为中国装载机的排头兵,通过自主创新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最大吨位的装载机、第一台高原型装载机……柳工的历史,是一部书写第一并引领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历史。

2006年,整机产销2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3%,销售收入80多亿元,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柳州工业企业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使一批老企业迅速成为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同时,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使工业在结构、布局、技术、产能、质量、品牌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改造与提升,实现了由“柳州制造”到“柳州创造”的新跨越。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柳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稳步推进,但与柳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柳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创新成果不能适应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尽管柳州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逐年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柳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和区内的南宁、桂林相比,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都有很大的差距。

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市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我市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表1:

“十五”时期广西主要城市科研成果一览表

城市

专利申请数(件)

专利授权数(件)

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

南宁

2630

1368

56

柳州

1644

1106

54

6

桂林

2074

1015

92

表2:

2006年广西主要城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专利申请量(件)

发明专利申请量(件)

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比例(%)

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发明专利有效申请率(%)

690

217

31.4

63

29

451

84

18.6

19

22

表3:

2007年广西主要城市科研成果情况

768

410

17

1

585

359

12

986

525

32

表4:

2008年广西主要城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专利授权量(件)

953

337

488

58

17.2

652

182

406

31

17.0

1055

299

578

59

19.7

以上科研成果大部分集中在工业企业中。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无论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还是在获奖方面,柳州同区内的南宁和桂林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这和柳州作为工业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不适应柳州工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增强的要求。

这也是导致近年来柳州市经济增长速度不如区内其它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柳州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内的其它城市相比有差距,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外城市譬如深圳相比,差距就更大。

见下表:

表5:

深圳市近年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情况

年份

专利申请量

(件)

专利授权量

2001

6033

1033

3506

2002

7917

1846

4496

2003

12361

3526

4937

2004

14918

4751

7737

2005

20940

8327

8983

项目

2006

29739

14583

11494

2007

35808

19198

15552

我们知道,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三来一补”的加工基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圳在90年代中期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深圳已成为全国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柳州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由于不注重自主创新,目前柳州的工业优势在下降,竞争力不强。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之上的附加值较高的产业。

由于柳州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

2006年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有60多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左右。

而深圳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29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0%,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08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58%。

表6:

深圳市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

1321

45

697

52

1709

47

954

55

2482

48

1386

3266

50

1853

57

4900

2842

6293

3708

3.科技投入和结构难以适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

近年来,虽然我市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十五”期间,柳州市科技三项费用只有10346万元。

2005年前后,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左右,市财政科技投入占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为1%多一点,全市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左右。

这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不相适应的。

对一个创新型城市来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应在2%以上。

而深圳在“十五”时期,财政科技投入80多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达400多亿元;

计划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政府投入预计1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入预计1000亿元。

有感于此,前科技部长徐冠华说:

“深圳市曾经表示要把过去改革开放的积蓄重点用在科技开发上,5年内将有1000亿元资金投入科技,这种勇气和魄力了不得,值得学习。

”“如果全国其他城市都能像深圳一样,我看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大有希望。

”由此可见,柳州和深圳的差距真是天壤之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政府的科技投入应主要投向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科研条件的建设,而目前柳州市科技三项经费的70%以上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这种投入结构不合理。

4.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柳州市很多产业都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006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但是柳州目前的经济增长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而是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还是走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老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占42%,而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集中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资源的整合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不足等。

目前,柳州市78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国家、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仅占企业总数的26.9%。

研究开发资金缺乏。

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的R&D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0.8%,与1.53%的全国平均水平相距较大;

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也只有0.98%,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自主创新人才匮乏。

据柳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209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41472人,具有大专学历者90866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0.43%、8.55%、18.72%;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846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者48387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者75331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1.74%、9.97%、15.52%。

而这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当中,还包含着不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管理人员、党政工作人员等,真正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人员数更少,其所占比例更低。

全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总体水平较低。

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只是极少数大中型企业,比如柳工、欧维姆、两面针、花红药业等,绝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弱,几乎没有申请过专利。

据估算,我市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只占千分之几,约95%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75%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有89%的企业不从事任何科技活动,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1%。

而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生存,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

柳州工业企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对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

目前柳州对外技术的依存度远远超过50%,而发达地区在30%以下。

6.自主创新的环境不完善。

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的杠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法制环境不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鼓励创新、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的创新文化还没有建立起来,公众的科学素养较低。

这些都制约着柳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柳州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要解决柳州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柳州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作为政府,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制定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尤其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对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快制定和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市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

柳州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柳州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柳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切实抓紧抓好。

几年前,柳州市委、市政府曾提出“柳州创造”的发展战略,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转变,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认识和机制等原因,不能长期地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柳州创造”的发展战略夭折了,以前的努力几乎前功尽弃。

有鉴于此,科学的发展战略一旦提出,就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长期以来,生产和科研“两张皮”,彼此脱节,搞生产的不从事科研,搞科研的不从事生产,以致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

企业需要的技术,科研单位不能提供;

科研单位能提供的,企业不需要。

如何打破这种困局?

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以服务柳州经济发展和调动柳州市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柳州市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一要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要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面向市场和立足市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科技研发投入主体。

柳州国有企业较多,而国有企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资金通过政府来投入,政府即使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也会通过财政的援助使这个企业能够继续存在。

这种通过财政补贴来维持企业生存的办法,对自主创新极为不利。

要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只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要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从事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这些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必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服务柳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