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507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竞赛获奖课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分析尼德兰画派作品《逃亡埃及途中休息》

先出现画面,学生尝试讨论画中人物和情节,教师小结,分析创作题材和背景;

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

(3)达芬奇的创作一:

分析作品《最后的晚餐》,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选择其中一组人物,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将会怎样的动作、神情来表现?

运用网络上图片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现今世界流行的网络文化。

艺术家们用一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形象来诠释宗教的题材,《最后的晚餐》更生动的反映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从外表上体现有血有肉的人。

(4)达芬奇的创作二:

分析作品《岩间圣母》前后两幅,学生从图画中寻找不同点,教师设问:

分析画家前后作品更改原因?

画家由于自身受到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彻底摆脱宗教对作品的约束,从而人间生活没有最本质的反映出来。

4、《维吉·

勒·

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作者维吉·

布兰,表现了人间崇高的母爱,作品手法简洁,人物神态自然流露。

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中,人们逐渐摆脱宗教神性的影响,开始客观真实的反映身边的生活细节。

阶段小结:

宗教神权下的基督教美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而自然。

三、生活呈现

1、画家笔下的人间生活,分析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的细节表现;

(1)分析《窗前读信的少女》,学生畅谈画中人物特点,从人物形象、心理世界、信件内容谈看法;

如果让你来描述你会对画面作怎样的更改?

(2)《厨妇》,分析人物特点,考虑与圣母像的区别,教师陈述维米尔的系列作品的特点及创作背景,并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感人的感觉。

画家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

反映了在17世纪的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出现的市民阶级对美术的需求。

四、课程活动:

你会怎样表达你的生活圈,或你的朋友、你周围的环境。

尝试表现,题材、工具、形式不限。

1、素描习作:

学生分析讨论画中人物(两位同学的肖像速写)特点,学生分析绘画作品和照片的不同,讨论“形似”的问题。

展示一位老师的肖像画,与照片比照,学生讨论,教师指明:

说明表现人物不仅仅从五官的形似着手(基本造型);

你会如何表现教师形象?

以老师本人为例

2、漫画作品:

列举《爱因斯坦》的漫画,分析他的人物外形、内在的特点,漫画形象突出了爱因斯坦的外形特点,从他的学识、成就造就了一个老年智者的形象,从而导致某些动画片中将他的形象作为一代学者的代表形象。

影星的漫画,五官特征的夸张表现充分体现他们异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反映出内在与外形的特点;

说明把握人物(人物特点)需要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绘画及摄影作品:

反映老师的作品《一个教师的讲台》、反映当代中国学生的作品《书山题海》、以及关注贫困儿童的希望工程的代表作《大眼睛》。

说明,创作出优秀的人间生活题材的作品,艺术家除了具备精湛的技艺,超凡的热情,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美好事物不断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延伸

1、陈列法国罗可可时代画家布歇的作品《蓬巴杜夫人》和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说明:

17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

很多艺术家都在尝试多种创作风格,有流行于欧洲上层社会的巴洛克、罗可可风格样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等。

从中都难以再看到曾经左右欧洲艺术长达数世纪之久的宗教神性了。

2、课后作业:

赏析这些绘画作品,并去了解这些风格在其它领域的延伸。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

指教: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曾晓奇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

2.年画的现代化。

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

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1.对中国画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2.对中国的传统画种在20世纪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中是如何显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3.如何通过教材中的个案分析,来理解以上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

 

教科书、笔记本、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件说明):

·

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很强,操作方便,但播放影片的效果不

佳,所以采用PowerPoint软件播放录象片,因此课件分为1、2两部分;

本课件用flash8制作,要打开请安装flash8;

点击下方的文字按钮可进入各相关页面;

课件中的小图片可点击放大,按键盘回车键或返回图标都可返回。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教学目标

引言导入

看录象

提出问题

观看一段录像片(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中国画所面临的危机)。

提问:

20世纪初传统中国画主要指的是什么?

传统中国画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使学生了解传统中国画变革的原因,以及文人画的特点。

欣赏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并归纳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欣赏20世纪初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

下列这些作品侧重在哪些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1)齐白石《夜读图》

齐白石的《夜读图》和传统文人画的《夜读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析,老师总结。

齐白石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将民间艺术的题材、造型、色彩和情趣机智的纳入画笔,将高雅的文人画演化为普通人可以欣赏的朴实、美妙富有情趣的现代样式。

(2)徐悲鸿《愚公移山》

徐悲鸿的人物画与传统文人画有什么不同?

徐悲鸿作品的特色和艺术价值:

将西洋画素描写实手法与中国画传统笔墨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写实新风。

通过欣赏20世纪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了解他们侧重在哪些方面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变革。

个案分析:

林凤眠《白衣女》

个案分析:

1.林凤眠的作品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分析,老师总结

作品给人一种孤寂、优雅、柔和、含蓄、凝重的诗一般的感觉。

2.作品为什么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试从人物姿态、色彩、线条、环境等方面分析)

3.作品的借鉴、革新之处

林风眠将中国民间美术(瓷绘、剪纸、皮影、雕塑、

壁画)、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莫迪

里阿尼、毕加索、马蒂斯)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

4.作品的艺术价值

成功的融合了东西方艺术;

丰富了中国画的语言体

系;

对20世纪后期一些中国画家很有启发。

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理解中国画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变化。

对20世纪的中国美术现象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布置课后预习

对20世纪的中国画发展状况的总结和对中国画未来的展望。

布置课后预习和查找资料:

(1)20世纪西方美术出现了哪些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流派

(2)西方美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是否也受到来自东方的影响等。

通过总结和展望使学生领悟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2008-4-23

第一单元第二课没有什么不可能

____奇妙的图形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为欣赏、分析与练习相结合的综合课,立足于图形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

授课时结合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设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图形设计创意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使其掌握图形设计中具体的创作思维过程和表现的方法、手段,最终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活动建议进行图形设计的创造,课程练习的选题没有强调图形的现实意义,更注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挖掘形态可塑性,创作新形象为教学重点。

1、

学生基本了解视觉传达中图形符号的意义。

2、

学生尝试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表现方法。

3、

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习惯,建立创新意识。

教案

课目

《没有什么不可能——奇妙的图形》

年级

高一年级

执教

何嘉僖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情境导入

 

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他过山崖呢?

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转变视角进行大胆联想创意。

总结:

图形设计创造可能!

课件出示一张图片(一个人过山崖)

出示一组图片(用图形的方式表现这个人过山崖的方法)

揭示课题

二、新知传授

1、作品欣赏

20世纪70年代,国际设计联盟组织的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设计大赛,在几百张来自各国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脱颖而出,赢得一致好评。

欣赏《和平》招贴画,这幅作品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设计师用简洁的图形把瞬间定格:

一根斜举的黑色炮筒,发出的黑色炮弹却反方向地直奔炮筒而来。

这种看似并非真实的图形却传达了历史的真实——发动战争者,必将自取灭亡。

图形传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图形传达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视觉传达时,简洁醒目的图形能在瞬间给人留下完整、深刻、强烈的印象,这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图形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让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层次和年龄的人们都能读解同一个图形所能传达的基本含义。

欣赏“薯条”招贴画,分析其创意思路。

延展思维的深度,沿着某一根因果链,会找到许多表面毫无关系,甚至相隔遥远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4、

欣赏一组“爱书”招贴画,尝试表述其中图形的含义。

5、

现代创意图形展现了丰富多变的形态,洋溢着设计者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当我们接触一幅优秀的图形作品时,往往会禁不住拍案叫绝,那么这些作品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图形创意的思维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6、

图形创意的过程可以分两个步骤:

联想和想象

7、

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把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形象元素寻找出来,只有找到恰当的元素才有进一步处理元素、塑造形象的可能。

8、

这是什么?

(一个点)

同样的形态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9、

游戏

以几何形为元素,进行相似联想,画出图形,看哪个同学画得最多?

10、联想的一些类型(相似性联想——类似联想、虚实联想

连带性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

11、通过联想获得素材,下一步要通过想象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处理,解构与整合。

12、马格利特作品欣赏,启发图形设计的方法。

13、对形体的重新塑造的方法

改变物理性质,如软与硬、直挺与扭曲、穿透、打结、溶化等等。

结构重组,如错位、分割、置换等等。

(置换——在保持形态基本特征的基本上,将原物体中一部分换上另一种东西,就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新形象。

既要保持物象的可识别性,又要充分发挥可塑性。

福田繁雄设计的《和平》招贴画

“薯条”招贴画

一组“爱书”招贴画

一个点

马格利特作品

运用改变物理性质的处理手法的招贴画

铅笔的创意图形

运用置换手法的招贴画

铅笔与其它形象组合的创意图形

三、学习活动

1、杯子的创造想象

在对杯子进行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变化,图形保留杯子的可识辨性,又创意新颖,设计两个以上图形,要求绘制工整。

2、教师启发并示范。

四、教学总结

联想与想象使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魔力!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图形设计的方法,继续领略创意图形的魅力。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 

李志明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领悟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中国文人画,理解审美自律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

一、

教学导入:

同学们平时喜欢游山玩水,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山玩水”。

二、

作品赏析:

1.展示作品《洛神赋图》,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

(1)、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2)、你认为这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还是以山水为主?

(3)、你认为作品的形式是不是很好的表达了作品的内容?

(4)、老师小结:

展示局部图:

画面人与山的大小关系,得出“人大于山”。

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

2.展示《游春图》图片,提问:

作品中的色彩有何特点?

与《洛神赋》相比较,哪一幅画更好的表现了自然生活?

老师小结:

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画面以青绿色为主,表现出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并形成了一种绘画的风格:

青绿山水。

3.展示王维的《雪溪图》,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作品有一种怎样的意境?

(2)、你认为用青绿表现好一些,还是水墨好一些?

(3)、你能猜出画家的意图是什么?

王维为了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空、寂、清、净”的意境,而采用水墨来进行表现,并大力提倡水墨画,成为水墨画的始祖。

三、

比较作品: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董源的《潇湘图》,作品分别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创作目的?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A、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B、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C、作品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D、作品的表现技法有何不同?

2、教师小结: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出现了“南方派”和“北 

方派”两种风格。

“北方派”刚健雄浑,“南方派”典雅含蓄。

范宽开创“雨点皴”,董源开创“披麻皴”。

3、董源的《潇湘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进行比较,题材相同,表现技法不同,米有仁创造了以横点为主的“米点皴”,而董源采用的是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洞庭湖周围山水的特点。

四、分面考查,探讨文人画的特征:

1、欣赏苏东坡的《枯木竹石图》并与吴镇的《枯木竹石图》、赵孟俯的《枯木竹石图》相比较(如作品中的构成元素、形式、组织方式等)。

苏东坡首次提出“士人画”。

2、赵孟俯的《鹊华秋色图》(如作品中的构成元素、形式、组织方式等)。

3、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作品的形式“三段式”构图,播放视频,点明画品即人品。

4、董其昌的山水画。

他首次提出“文人画”和“南北宗论”。

5、归纳总结,认识文人画的形式及特征:

  画面构成了诗、书、画、印四结合的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

6、归纳总结得出审美自律的含义:

这种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

以及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我们称为“审美自律”。

五、活动:

根据图片和你所学的知识及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中国文人画的认识。

六、学生活动,即兴评述:

七、教学拓展:

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及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

与爱与美同行

——古希腊雕塑漫谈

教材来源:

湘版普高实验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长沙市长郡中学吴艳萍

1.对《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结合其它几件古希腊经典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对其总体风格、形成原因有较深刻的理解。

教材分析:

古希腊雕塑创造的成就实在太辉煌了,但教材因为编写线索的限制有所回避。

我个人认为不必过于强求课题与内容的绝对一致,况且古希腊雕塑本身与希腊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还是单列出这一课,事实证明很受学生的欢迎。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

出示卢浮宫图片,提问这是哪里?

2.

以藏品众多而著称的卢浮宫却只有三件镇馆之宝——蒙娜丽莎、

胜利女神和维纳斯。

3.

这三件杰作有两件都来自古希腊,又都是雕塑,这说明什么?

古希腊雕塑创造了人类史早期最完美、最崇高的人的形象,超越

了同期几乎所以的民族,成就了一段辉煌的诗篇。

二.新授:

1.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

故意问这个女性是谁,再纠错:

古希腊神话中主管爱与美的女神叫阿芙罗蒂德,后来罗马神话也有一个爱与美的女神叫维纳斯,人们常常混淆了古希腊与罗马神话。

雕塑与绘画比较的优劣势:

没有衬景、独立的个体,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一眼的感受:

残缺、优美、典雅、性感、娴静…

概况:

1820年,米洛斯岛,农民尤尔赫斯挖地时发现。

多国多人展开争夺,最终法国取得最终胜利,成为法国国宝。

自发现后不少雕塑家努力修复断臂,最后都放弃了,这是为什么?

小活动:

设想阿芙罗蒂德失去的双臂是何种姿态,并摆出Pose,爆笑后总结:

借摄取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动态:

对比三种动态,发表见解,哪一种更能表现你心目中的女性美?

曲线——重心右倾、轮廓起伏有致、胸、臀等女性特征婀娜多姿

视觉流程——“S”、顾盼生辉

对比——厚重的裙裾、细腻的肌肤,性感但不轻浮

比例:

两图对比,谁看上去更完美?

原因何在?

黄金分割:

1:

0.618,8:

5

找出阿芙罗蒂德身上运用的黄金分割率

面部:

何种脸型更符合大众对女性美的定位?

典型的希腊美女:

鹅蛋脸、深凹眼、希腊鼻、丰满的下巴、小而饱满的唇、平坦的额头、卷曲的秀发

表情:

微笑、含蓄、矜持、智慧、平静、坦然、不做作…

总结:

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创造出古希腊雕塑的理想美——健美的体魄、高尚的心灵

2.你还知道哪些古希腊雕塑?

他们有何共性?

3.为何古希腊雕塑如此注重表现完美的人体?

城邦制——保卫家园、捍卫利益和尊严,需要强健的体魄;

地理位置——航海贸易发达,浪漫坚强,勇于冒险、拼搏;

希腊神话——艺术源泉,神人同形同性,但更理想;

古奥运会——裸体竞技,对人体美较早的感悟。

三.总结:

古希腊人从歌颂自然到超越自然的过程中,掌握了自然规律衍生出的古典美的原则,使得他们的雕塑作品具备了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而这种艺术风格在大多数时间更符合大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实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成为后世艺术家崇敬的标榜,也对欧洲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仅仅只是了解了其中的九牛一毛,还有更多更美的艺术作品等待我们去了解和认识,让我们在艺术的圣殿里继续与爱与美同行吧!

心灵的慰藉

——中世纪宗教美术初探

1.对中世纪盛期的宗教美术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结合其它几件中世纪盛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其总体风格、形成原因有较深刻的理解。

中世纪的宗教美术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但学生对此缺乏较深入的认识,其实我个人在上这一课之前也是如此。

如果抓住核心问题,即宗教美术在宗教传播中的职责——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信徒,抚慰人的心灵,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知道哪些宗教?

对宗教有何认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宗:

有一个创始人,有一定的崇拜对象;

教:

有一群追随者,有固定的仪式。

宗教美术在宗教的传播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将神密、神圣的宗教创始人有形化,供人们膜拜;

宣传宗教教义、

吸引人们信奉宗教…

4.中世纪的欧亚各国先后取得了政教合一的地位,统治阶级开始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创造宗教美术,使得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具有浓郁的宗教氛围,今天就来初步了解中世纪的经典宗教美术作品

1.巴黎圣母院

是什么风格的建筑?

第一座成熟的哥特式建筑,开始寻找其建筑特点。

外形:

正立面:

近似矩形,石材,不笨重、沉闷的原因——凹形,有变化;

纵向壁柱、横向廊柱将其分解;

类似浮雕的装饰,丰富的光影效果;

尖顶、尖拱、尖券,向上飞升,接近天堂…

透视门:

吸引人走进教堂

雕塑:

门上、廊柱大量的圆雕、浮雕,营造宗教氛围

背面:

巨大的十字,顶部尖塔

特别的建筑形式:

飞扶壁——巩固、稳定外墙,向上飞升的动势

内部:

肋拱:

分散顶部压力,视线向中心收缩,向天国飞升

彩色玻璃:

不识字人的圣经,斑驳迷离,在天堂的幻觉

小结:

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几乎是利用了一切想象力和建筑语言,竭尽全力给人一种接近天堂、接近上帝的幻觉,成为宗教建筑中的经典。

2.卢舍那大佛

这尊佛像是谁?

佛光普照,以武则天面相为原型塑造,政治利用宗教巩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