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439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简答题:

(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其特点有:

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

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对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对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如何转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将成常态,资本项目甚至出现逆差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供给主渠道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是新

的挑战:

尽管央行不必如以往那样,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创造央票来“冲销货币”,减小了冲销和财务成本,但在旧有货币供给模式面临改变、原有货币扩张能力出现收敛的新局面下,央行也将无法再借新增外汇占款而维持低利率,市场利率将逐渐回归到接近自然利率的均衡状态。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面临新的重大改革,央行不再承担“买卖”和“对冲”外汇的角色,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将不再遥不可期,到底是以什么来确定基础货币的投放,提高货币乘数是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三)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1、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

2、货币总需求引出货币总供给

3、货币总供给构成对市场总需求的载体

4、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必须与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保持平衡。

(四)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各是什么?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货币失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不一致的状态,要么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要么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五)通货膨胀的分类有哪些?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2、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

4、隐蔽的通货膨胀

5、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6、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7、结构性通货膨胀

(六)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1、体制缺陷。

2、产业结构不合理。

3、投资需求与投融资制度之间的矛盾

(七)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制度性约束有哪些?

主要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

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证券抵押放款的法定保证金比率、消费信贷管制、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房地产信贷管制。

(八)金融监管的原因是什么?

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金融业得特殊性。

(九)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

三、论述题:

(一)货币供给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哪些?

由央行供给

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

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

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

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

3.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的。

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

①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

即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③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

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

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二)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

1,通货膨胀对实际收入和实际财产的再分配的效应,是最主要的效应。

工资收入不变或者增长慢于价格的上涨,工薪阶级会蒙受损失。

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进一步加剧。

通货膨胀对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财产形式。

2,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的短期效应。

在未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未被预期的通货膨胀使实际公司成本下降,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扩大。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只会促进工资成本的上升而进一步推进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产生破坏性影响。

3,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

通赁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

企业财富的缩水2)居民财富的缩水3)政府财富的缩水

2.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物价的普遍下跌

3.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

4.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

(四)我国应对通货紧缩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扩大内需;

主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如何配合?

一、正确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特色,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各有优势,两者既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又各自独立不可替代,具体表现:

(一)两者的目标相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两大经济政策,两者的目标一致,虽然可供具体操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以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相对稳定为最终目标。

(二)两者的功能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上具有不

同的功能,尤其是货币政策需求总量的控制更具有力度;

但在我国传统经济政策中,往往只重视财政政策对总量的控制,而仅仅把银行看作是财政的出纳机构,机械地视银行为财政的附属物。

其实财政在总量的控制上只能改变总量的分布结构,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其有效供给,它对总需求的调控却没有货币政策更为直接。

(三)两者的效率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两大问题上功效不同。

财政政策可以运用税收杠杆与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对不同的经济效益主体,实施不同程度的调节,在解决社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上,尤其是通过所得税调节,具有独特的作用,而货币政策由于受信贷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制约,是很少顾及到公平性原则问题。

(四)两者的作用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对调节物价总水平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变动基础货币,调整存贷利率,影响社会总需求,尤其是对资源约束型经济效果更为显著,而财政政策在这一方面却难以与货币政策相比。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的模式有三种可供选择:

(一)“松财政与松货币”政策模式,即“双松”模式,它通常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通过税收支出投资优惠,调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率等来刺激社会需求,以使经济复苏。

(二)“紧财政与紧货币”政策模式,即“双紧”模式,它通常在需求过旺,供需缺口过度拉大时,政府为抑制过度膨胀的需求,防止通货膨胀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震荡,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控制信贷计划,进而控制社会总需求。

(三)“紧财政和松货币”政策模式,即“一松一紧”模式。

前者是指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运用税收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同时,控制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加剧,后者是指政府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存贷利率以鼓励投资,同时,减少政府支出,减轻对市场的压力,以稳定物价,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由此可见,对如何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三种模式,可以根据不同

的经济运行情况。

权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抉择。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最佳模式选择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如何正视在国民经济进行过程中,有些地方经济过热现象有所抬头,1993年度第1季度和第2季度物价总水平,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基础货币也出现不规则的增长现象,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采用“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其理由:

(一)从调控模式上看,“松财政与松货币”模式会带来较高的投资和较高的经济增长,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总量基本平衡而结构不够合理的经济现状,具有坚实的国情基础。

(二)从财政管理上看,我国财政比较困难。

1991年至1992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过赤字达23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为206.4亿元,地方财政赤字为31.1亿元,1979年至1992年累计赤字达1000亿元。

财政收不抵支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财政,“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不但没有解决财力分散的格局,反而助长了区域封锁,同时承包制不仅承包了利润,而且也变相承包了税种,各地方以局部利益为目标,引起了强有力的投资冲动,变相承包税种,越权减免,开发区低价批租,乱开保税区等,严重地冲击了中央财政、使本来就举步艰难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而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价值调控,因此,提高中央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实施紧缩财政政策,是我国目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

(三)从货币政策职能上看,在实施紧缩财政的同时,必须辅以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扩张的经济必然对货币提出扩张的需求。

资金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加油站,资金不足的矛盾,在紧财政的情况下只能运用较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融资、拆借和非金融机构信贷,加以弥补,从而使建设资金得以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资源有效配置的空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