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099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3仿用句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8)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9)给室内以安静,还走廊以和平(10)将安静送给别人,将文雅留给自己。

(11)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代文明人。

2.提示语:

(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⑴大脑满载归,两手空空回。

——请勿带走图书⑵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⑶你喜欢的书,别人也喜欢……(4)除了知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珍惜什么也别留下。

(5)除了思想什么都不带走,除了美德什么都别留下。

(6)知识留在心里,报刊留在这里。

(7)带走无价的知识,留下有价的书刊。

(8)靠罚款营利不是我的目的,给你知识是我的追求。

(9)轻轻松松地来,干干净净地走。

(10)捧着一颗求知心而来,不带半片有字纸而去。

例2、2003年北京高考仿写试题:

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

(3分)

  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先看参考例句,再辨析一组正误句

[参考例句]:

1、一个人,若只因为是经常出入于某高等学府就对他崇拜,无异于见庙中泥胎就跪拜但并不一定是叩拜真神。

2、对某人,若只因为有著名学府的文凭就认定他是才俊,无异于见鱼目是圆的就珍视却并不一定是珍珠。

3、一部电影,若只因为是由著名影星出演的就去看它,无异于看一盆由精美材料粘合的却并没半点生气的盆景。

【分析下列几句是否恰当?

为什么】

①一部电视剧,若只因为有“大腕”出场就非看不可,无异于去吃最昂贵的却并不一定对症的药。

(√)

②一些经验,若只因为是成功者提出的就原样照搬,无异于把自己的大脚挤进一双太小的漂亮皮鞋。

(×

③一个人,若只因为经验比你丰富一些就去盲目听信他的话,无异于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却把手表当指南针用(×

④一句话,若只因为是名人所说就奉为经典,无异于在峨嵋山捡块石头就当作佛骨。

(√)

三、解题思路:

仿例造句难度大,要答好这类题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仿照内容;

a、句式角度b、修辞角度c、色彩角度

2.找全其模仿点         3.确定陈述对象;

4.开始尝试模仿。

四、考点探究:

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

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重于整句。

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嵌入式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如:

(二)续写式

要注意有无修饰成分和使用修辞格。

比喻句的下文一定要接得好。

否则也会出现问题。

关于这道题,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1、前后两句之间不能矛盾。

【下两句又犯了什么错误?

(前后矛盾)

①希望是水中月,就算够不着,也能摸得到。

②希望是黑暗,就算看不见,也永远是明亮的。

2、喻体与本体间的关系必须能够成立。

【下两句出了什么问题?

教师讲课:

(三)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式仿写。

(四)开放式

1、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所写句子的内容或形式隐含在答题者过去的阅读视野中。

2、只提供例句的形式,不限定仿写的内容。

五、解题要点:

1.三个注意点(p90)

(1)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句式、结构相同,要准确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2)要仔细分析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3)要注意语意连贯,前后衔接照应。

2.三个步骤(p91)

(1)分析示例性语句的具体要求;

(2)明确题干中的附带性要求;

(3)整理语句,以求表述完美。

3、一个意识:

想好写好的意识。

想好:

认真辨析并实现题目要求和例句特点。

写好:

在符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

4、特别提示:

(1)不犯审题上的错误;

(2)先拟草稿再工整誊写。

板书:

教学反思:

 

仿用句式解题方法及注意点

一、导入:

解题一般分两步。

首先是运用解数学题的思维方式,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找出仿写时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要求,这是解题关键,也是前期准备;

然后才是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这全部条件要求的句子,检查一下衔接与照应,这是后期制作。

解答仿写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仿写对象的结构和含义,使答案“神形皆像”。

可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修辞、句式和内容三个方面来加强训练。

二、方法点拨:

(一)、修辞“依葫芦画瓢”

仿写题基本上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或句式。

这正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要求,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对促进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是很好的导向。

1、(2004年高考湖北卷)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

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祖国是一座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

西部是一座书库,/青藏高原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

/西藏是一页纸,布达拉宫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本题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句的比喻,构成递降关系。

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比喻合理贴切。

这对考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兼顾几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限制。

(二)结构“循规蹈矩”

在仿造句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修辞形式的高度统一,而且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仿造出来的句子一定要与提供的例句结构相同。

1、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两句话,使它们构成排比。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撒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分希望;

夏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第一句是主-谓-定-宾结构,第二句是动-定-宾结构,第三句是状-动-定-宾结构,仿写时应严格按照这一句子结构形式。

还要注意后两句所陈述的内容必须围绕前面的季节和所选定的动词来展开。

(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撒下一滴汗水,便浇灌一棵禾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得到一粒果实,便增加一份喜悦。

【误例】

(夏天)是耕耘的季节,滴下一滴汗水,便得到一份保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摘下一颗果实,便得到一份收获。

(三)内容“前后兼顾”

仿写时不仅要注意修辞、照应句式,还得注意句子内部逻辑关系。

1、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式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

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分析】首句是一个紧缩句,阐明了心与笔的关系。

以下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

最后以反问的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

仿写部分前后应是因果关系。

【参考】①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②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一行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⑤清曹雪芹,历史在批阅之苦,气势恢宏、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三、解题注意点:

●准确审题、有的放矢

1、审主旨内容

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根据例句,审清仿句的内容主旨,做到内容一致。

当然其中还涉及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

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扬之情,那么仿写的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不和谐,就会显得牛头不对马嘴。

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的例句主要内容是“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这句话从感情上讲,饱含褒扬之情。

2、审句式结构

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

是复句还是单句。

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

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相一致。

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的例句是: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又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的例句是:

①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爱迪生)②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俄契诃夫)这两个例句中①是单句,②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3、审修辞格式

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

这八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问、夸张。

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明确思路;

一定二仿三连

第一步:

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

以1998年的题为例,

原题是:

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4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不超过60个字)

【分析】这道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时间”开头,主语已加以限定,则确定的对象为喻体。

可确定的对象有:

清风、细雨;

清泉、流水;

良药、利刃……

第二步:

遣词仿写。

根据审题信息,例句的内容是描写书籍的作用,则仿句的内容是要描述时间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相通这一特点,仿写出的语句有:

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

清泉能洗涤污垢,流水能冲走痛苦的回忆;

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

第三步:

连贯语句。

根据句式一致,把以上内容连贯成与原文主旨一致的几句话。

【参考】时间好比一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

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

时间好比一池清泉,它能帮助我们洗涤心灵上的污垢;

时间如同一股流水,它能协助我们冲淡心灵上痛苦的回忆。

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帮助我们减轻心灵上伤痛;

时间如同一把利刃,它能协助我们切除思想上的毒瘤……

●检查验证、融会贯通

审视所仿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下面几个仿句是从学生答案中抽出来的,请看它们是否得当:

1、时间好比黄金,它能引导我们懂得珍惜生命;

2、时间好比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

3、时间好比太阳,它能带给我们无比的温暖和光芒。

上述句子在内容上,句式上,修辞上都符合题目要求,但是这些句子有语病,比喻不当,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即不符合比喻句的特点。

由此可见,答完之后,最后的验证也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在考试中,如果能做到审题、解题、验证三者相结合,那么“句式仿写”这种题的解答就能万无一失了。

句式变换复习指导

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

它可以以客观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

(一)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

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

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

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

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二)变换和选用的原则:

①不改变原意;

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

③可增删个别词语;

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

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三)句式变换的方法:

1.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

词语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就是短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特点,表达效果也各有不同:

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的文章和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心理活动的内容;

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简洁明快、生动活泼,适宜于叙述性的文章,尤其适宜于表现紧张的气氛、激越的情绪、坚定的语气等。

(1)长句变短句。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

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

—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还可以来用以下办法:

①先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短句。

②抽出句子的主干,让并列的修饰语分别变成分句。

例如:

③抽出复杂的修饰成分中的一部分,改为复句里的单句,再让其他的修饰成分分别作分句。

(2)短句变长句。

短句变长句的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的方法相反,可先找出几个短句陈述的主要内容,再找出其共有的部分作为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几个短句中的其他内容变为长句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修饰成分;

或把短句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的修饰成分合并在一起与中心词搭配。

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应注意:

句子内容不能省略,不能改变,可以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不能有语病。

长句和短句的变换方法也适宜于单句和复句的变换。

因为长句变短句就是把原来单句中的修饰成分变成一个或几个句子,这些句子与原来句子的主干部分组合在—起,也就成了一种复句的形式;

反过来,短句变长句,也主要是把复句形式的几个句子组成结构复杂的单句。

2.主动句、“把”字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

用“把”字将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谓语动词前的特殊句式叫“把”字句。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它们三者之间根据表达的重点可以互相转换。

3.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一般肯定句和单重否定句的互相转换比较容易,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

4.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陈述句变疑问词句必须变成反问句才能与原意相等。

反之,去掉加强反问的副词、助词,变问号为句号即可。

陈述句:

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

反问句:

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5.祈使句和疑问句的变换

将祈使句改成疑问句时,首先要去掉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使原先的被祈使者成为切司对象,作主语。

然后,要在谓语中心词前面加上“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向对方发问,最后将祈使句末尾的句号、感叹号改成问号。

把疑问句改成祈使句,就是把谓语中心词前的“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去掉,然后加上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最后将句末的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

祈使句:

请你不要再批评他了。

疑问句:

你能不能不再批评他了?

6.口语句式与书面句式的变换

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口语句式;

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书面句式。

这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

口语句式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语,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

书面句式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

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

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

书面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7.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常式句是指正常语序的句子,变式句是指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

8、整句和散句的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

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整句改为散句是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

散句改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

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

(四)句式变换应注意的问题:

句式变换要求根据既定的表述目的变换句子的表述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句式变换只是变换句子的表现形式,不是变换句意。

不少考生总是忽视主一点。

这就要求,改写前,要认真分析原句意思和句式的特点(包括结构、语气、修辞等方面),并以此为改写的依据;

改写后的句子既要符合题目要求,又要保持原意。

具体要求如下:

①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②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等,为改换句式打下基础。

③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

(1999年高考第25题就要改变原句结构。

④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板书:

教学反思

句式变换答题技巧

(一)

●考点简述

句式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通过句式的选用和变换,从而能更灵活、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考题分析

1986年全国考题

7.按要求改写下面画横线的文字。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改写成为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选用主动句意在强调主语施事者,从而揭露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的剥削与迫害;

选用被动句既表现包身工遭受的剥削与迫害,又与上文“包身式”“她们”共一主语,使语句  连贯。

注意改变为“被”字句。

参考答案:

直到她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1991年全国考题

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把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

要求:

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愿意不能改动。

读懂句子,弄清句子的逻辑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从句子成分角度考虑,先弄清主谓宾,主语是“地方法院”,谓语是“推翻”,宾语比较复杂,为“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禁令”的复指成分是“那条”,修饰成分是“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

修饰成分是兼语式,“警方”为兼语,前一谓语为“严禁”,后一谓语为“执行”,“执行”的宾语“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

从逻辑肯定与否定角度考虑,关于修建剧场,市长不允许,此一重否定;

“严禁”“执行”,此二重否定,即主张修建剧场;

“推翻”“禁令”,此三重否定,既不主张修建剧场。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禁令。

那条禁令是不准警方执行市长的指示。

市长曾指示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

1999年全国考题

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

原句中有“因为”一词,抓住这一因果关系,即可找到重组语句的主干。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思想比较复杂。

此答案把“思想比较复杂”放在“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之后,位置不当。

因为“生活与创作”应受“思想”的支配。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2001年全国考题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更为清楚。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对于较长的定语,可以把它单独出来,独立成句。

这样就要添加必要的成分,如衔接性词语、复指词语等。

如果指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