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2538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靖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大全300题word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喷灌或滴灌浇地可以节约用水

B.直接排放生活和工业污水会造成天然水的污染

C.硬水煮沸后,滴加肥皂水振荡,泡沫比原来更少

D.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9.欲鉴别三个集气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B.分别观察它们的颜色

C.分别闻它们的气味

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加热液体B.

检查气密性

滴加液体D.

过滤浊液

11.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选项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用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A.AB.BC.CD.D

12.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

13.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气分子的是

A.2O2B.O2C.2OD.2O2-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方法或试剂

N2

O2

灼热的铜网

Fe

Cu

稀盐酸

NaCl

KNO3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FeCl2 

CuCl2 

足量铁粉,过滤

15.将某无色液体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氧化铜粉末,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可能是()

加入的物质 

碳酸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氧化铜粉末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粉末逐渐溶 

解,溶液变成蓝色 

A.稀硝酸B.稀盐酸C.NaOH溶液D.NaCl溶液

16.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除去锌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干冷的白瓷盘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可以制得炭黑

B.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D.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破裂的电木插座

18.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19.用石英沙(主要成分为SO2)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图,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的化学式是HCl

B.制备过程无氧气,可以防止爆炸的发生

C.为了达到绿色化学的目的,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C和HCl

D.制备过程无水,可能是防止制备过程中某些物质与水反应

20.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小红用如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盐食盐、纯碱、高锰酸钾

B.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

C.溶液碘酒、糖水、生理盐水

D.干燥剂石灰石、浓硫酸、生石灰

21.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C.酚酞溶液中滴入浓氨水会变红色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

22.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分类中错误的是

A.HCl、H2SO4、NaHSO4都属于酸B.CH4、C2H5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

C.铁、碘、锌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2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4.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又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图3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能与水反应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条件,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的条件

2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滴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2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2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

2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2个铝离子:

2Al3+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氧分子:

O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29.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

以下归纳不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决定用途

B.日常生活经验

氧气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石墨很软——制铅笔芯

钨的熔点高——用于制灯丝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搓洗

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C.化学与健康

D.安全常识

缺钙——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

缺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30.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塞紧橡皮塞B.

配制溶液

稀释浓硫酸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1.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

2:

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32.下列能量的转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

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

3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34.称取5.00g锌粉,放入100mL饱和硫酸铜溶液(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g/100gH2O)中,搅拌,完全反应后过滤,用水洗涤滤出固体2~3次,然后加热烘干固体,称量其质量为5.00g,可能的原因是()

A.置换反应不完全B.混入硫酸锌

C.烘干时部分铜被氧化D.混入硫酸铜

35.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使用也最早

B.焊锡的熔点比锡的熔点低,用于焊接金属

C.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36.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D.此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37.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离

B.物质的鉴别

淡化海水﹣蒸馏

海水晒盐﹣蒸发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固体﹣水

D.化学与生活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38.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R的化学式为()

A.CaCO3B.Ca(OH)2C.Mg(OH)2D.MgCO3

3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所以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的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4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6H12O6都属于有机化合物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41.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定有锌和铜

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和锌

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

4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氧气

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保持温度不变从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蒸发水分

43.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X

Y

Z

溶质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氧化物

单质

化合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4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45.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2H4

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4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碱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盐酸

C.向硫酸钡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固体不溶解,则加足量稀硝酸不溶解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

D.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47.如图为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Y,Z、W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B.参加反应的X、Y两种粒子的个数比是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X不可能是氧化物

48.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舒适整洁的环境。

为提升我县各村居的生态环境卫生,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努力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治理总目标。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B.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C.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D.大量使用农药灭杀虫害

49.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5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氧化钙(碳酸钙)

加足量的水,过滤

铁粉(铜粉)

加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加过量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过滤

52.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CO2B.SO2C.NH3D.NO2

53.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一瓶是蒸馏水。

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方法:

①蒸发、②测密度、③测导电性、④测pH、⑤加入氯化钠、⑥加入食醋。

你认为可行的是()

B.

C.

D.

5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是指用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55.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下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B.镆属于金属元素

C.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56.掌握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化学学习。

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符号、示意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B.Fe2+和Fe3-是铁原子形成的同种离子

C.2N和N2中数字“2”均表示两个氮原子

中“-3”和“+5”表示硝酸饺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5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个实验方案均错误的是………………()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一

方案二

氧化铁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通入氢气,加热

聚氯乙烯和聚乙烯

闻气味

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氧气和氮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

通过灼热的铜网

硬水和软水

蒸干

加肥皂水

58.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毒金属,进入人体后将会对神经、造血、消化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铅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铅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207.2g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2

C.原子核外有125个电子D.元素符号为pb

59.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时,可得到

的乙溶液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60.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3:

61.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B.红磷点燃后,慢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铁夹

D.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可能是红磷量不足

62.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除去杂质的方法

Cu(CuO)

加足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H2(HCl)

通过足量饱和NaHCO3溶液

CaO(CaCO3)

加足量水、过滤、蒸发

NaCl(CuCl2)

加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

63.归纳与整理利于梳理知识,小明同学整理的下列各组化学知识全部正确的是()

A.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B.反应类型

C.物质俗名

烧杯罩灭蜡烛﹣﹣隔绝氧气;

森林起火设置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高压水枪灭火﹣﹣降低着火点

碳燃烧﹣﹣化合反应;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中和反应;

双氧水制取氧气﹣﹣分解反应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氧化钙﹣﹣熟石灰;

碳酸氢钠﹣﹣苏打

软化硬水﹣﹣煮沸;

除水垢﹣﹣用食醋浸泡;

改良酸性土壤﹣﹣

施用Ca(OH)2

64.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B.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

C.碳化钼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CO2+H2

65.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得到纯净的KNO3溶液

B.向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就可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C.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以通过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等方法来实现

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为铵态氮肥

66.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的质量/g

50

2

反应后的质量/g

23

24

3

A.x的值等于2B.甲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

67.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都属于阳离子

都属于阴离子

属于一种原子

属于一种元素

6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表示水的电解

表示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表示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

表示t℃时,E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F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B.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能作食品干燥剂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70.学习化学时会遇到很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相等

71.已知木星高层大气中含有大量氢气,在《流浪地球》中,主人公通过把地球大气和木星大气混合,点燃了木星来达到推动地球的效果。

下列关于地球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B.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D.空气中也含有大量的氢气

7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