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247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水盐调节过程

4.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

(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可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

5.体温调节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6.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1)平衡本质:

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

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定中的作用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物质

特异性抗体

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关系

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二次免疫

结构

基础

记忆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过程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1)在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或物质有: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抗体。

(2)吞噬细胞对抗原有识别作用,但它的识别作用没有特异性

(3)浆细胞不能直接接触抗原,但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四、细胞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

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1)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

(2)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4)调节:

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3.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

(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细胞液,发生水肿。

(2)淋巴回流受阻。

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4)过敏性物质引起。

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5)营养不良引起。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

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因素,都能引起组织水肿。

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引起生命体的变化。

五、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常见的能够构成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①营养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等。

②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尿素、乳酸等。

③其他物质:

氧气、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细胞膜上)、呼吸作用酶(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转氨酶(肝细胞等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细胞内)等则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不断更新,主要依赖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机体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又是相对的,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

3.几个病理的概念

抽搐是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

尿毒症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是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病,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六、有关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体温调节

两种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解。

特别提示:

(1)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和冷觉感受器,温度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

(2)炎热环境下的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

(3)相关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4)相关的组织或器官是皮肤、毛细血管、汗腺、肌肉等;

(5)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

体温主要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代谢速率。

2.水盐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与人体健康(高渗、低渗和等渗性脱水)

3.血糖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

(2)血糖的激素调节

七、分析群体及生态系统各稳态的具体应用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

遗传和基因的“稳定性”,是“物种”的基本生物特征。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之具有与亲代细胞在数目和形态上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细胞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正常生长发育,又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成熟时产生配子的细胞分裂形式,对于保证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创造物种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

2.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同一概念,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即抵抗力和恢复力。

前者表示群落抵抗干扰、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的能力。

后者表示群落在遭受破坏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恢复得越快,群落也越稳定。

组成群落的物种数越多,群落内物种间的关系越复杂,群落稳定性越高。

3.物种的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不同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

4.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上图来表示。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当一个扰动偏离这个范围时,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而恢复到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作为恢复力大小的定量指标。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则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

6.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因素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

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例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变式探究】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

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变式探究】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易错分析】内环境有关的三个失分点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一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点二 血糖、体温、水盐调节

例2.(2017年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变式探究】

(2016·

高考江苏卷)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解析】据题干信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推知该种病是由自身的胰岛B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导致的,D选项错误;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后分泌进入血液,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选项错误;

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能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A选项错误。

【变式探究】

高考全国丙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举一反三】

高考上海卷)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易错提醒】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两大失分点

(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2)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3)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考点三 免疫调节

例3.(2017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

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高考全国乙卷)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

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

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2015·

高考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寄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后将结核杆菌释放出来,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

B项,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杀灭细菌是利用酶将细菌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

C项,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

D项,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和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2017年新课标Ⅰ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

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2.(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

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3.(2017年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4.(2017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5.(2017年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

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

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

4.(2017年新课标Ⅰ卷,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

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4.(2017年江苏卷,28)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子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二醇属于_____________类化合物。

(2)1000m持续全速游泳会使女子运动员雌二醇激素水平_____________。

(3)由图中检测结果可推测,影响雌二醇激素水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4)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合理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受到抑制b.收缩肌群对胰岛素的利用量增加

c.胰岛素为运动提供能量d.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5)1000m持续全速游泳影响女子运动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肝糖原分解和_____________,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6)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GLUT4。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