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 头部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局部解剖 头部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 头部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要点]大脑额叶的下缘在体表对着的是眉弓,对临床外科手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其深面有
A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B脑膜中动脉后支经过
C脑膜中动脉的起点
D三叉神经节
E大脑中央沟的起点
[考核要点]翼点深方的毗邻关系
[常见错误]C
[错误解析]C在翼点深部的下方,前支经起点发出后,向前上方走行,经过翼点的深方。
[临床要点]翼点位于颧弓上方二横指处,由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形成,是颅骨的薄弱部位,而它深方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此处如果受暴力打击,很容易发生骨折,并伴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4、眶上切迹的位置是:
A眶上缘的中、外1/3相交处
B眶上缘的中、内1/3相交处
C眶上缘的中点
D眉弓的中、外1/3相交处
E眉弓的中、内1/3相交处
[考核要点]眶上切迹的位置
[常见错误]A、C、E
[错误解析]没有准确掌握眶上切迹的位置
[临床要点]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中、内1/3相交处,距离正中线约,眶上血管和神经在此通过。
用力按压时,可引起明显疼痛。
如对眶上神经进行阻滞麻醉,必须准确掌握眶上切迹的位置。
[正确答案]B
5、面部浅静脉:
A全部注入颈外静脉
B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汇合
C借面深静脉与翼丛相交通
D有静脉瓣,一般血液不会逆流至颅内
E无上述情况
[考核要点]面部浅静脉的走行与回流
[常见错误]A、B、D
[错误解析]面部浅静脉最终都是回流到颈内静脉,A答案中注入颈外静脉的说法是错误的;
对于B答案的说法,正好相反,它是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后,回流到颈内静脉的;
面静脉虽有静脉瓣,但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面肌收缩时可促使血液逆流至颅内,所以D也不正确。
[临床要点]面部浅静脉借面深静脉与翼丛相交通,进一步与海绵窦交通。
而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面肌收缩时可能促使血液逆流至颅内。
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如果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部有面部的“危险三角”之称。
[正确答案]C
6、关于颧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由颞骨的颧突形成
B由颧骨的颞突形成
C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上缘
D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E以上都不是
[考核要点]颧弓的构成及毗邻
[常见错误]A、B、C
[错误解析]颧弓是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共同形成的,而不是单独形成,所以A、B都不正确;
而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C也不正确。
[临床要点]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是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正确答案]D
7、颈内动脉入颅的孔是:
A枕骨大孔
B颈动脉管
C颈静脉孔
D棘孔
E卵圆孔
[考核要点]颈内动脉入颅的部位
[常见错误]A、C、D、E
[错误解析]穿行A的是左、右椎动脉和副神经的脊髓根;
穿行C是Ⅸ、Ⅹ、Ⅺ三对脑神经和颈内静脉;
穿行D是脑膜中动脉;
而E穿行的是下颌神经。
它们都不是颈内动脉入颅的孔。
[临床要点]准确掌握这些孔的位置及其穿行的结构,避免临床外科手术中副损伤的发生。
8、面神经运动支:
A颞支与颞浅血管伴行
B颧支与腮腺管伴行
C颊支与腮腺管伴行
D下颌缘支与面血管伴行
E颈支与面动脉伴行
[考核要点]面神经运动支的伴行与分布
[常见错误]A、B、D、E
[错误解析]A中与颞浅血管伴行的是耳颞神经;
B中与腮腺管伴行的是面神经的颊支;
面动脉和面静脉伴行于口角与鼻翼的外侧,与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颈支皆不伴行,故D、E都不正确。
[临床要点]面神经的这些分支都是支配面肌的,对于面部的手术,一定注意不要损伤这些分支,否则导致面瘫的出现。
例如临床行颞部除皱术的时候,剥离的层次一定要在颞浅筋膜的浅方,这主要是由于面神经的颞支是走行在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之间,如果剥离过深,很容易损伤。
另外,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后,首先由腮腺的后面穿入腮腺,最后形成5个分支分别由腮腺的上、下、前缘穿出。
其中的颊支分成上、下两个分支伴行于腮腺管的上方和下方,所以临床上对于腮腺和腮腺管的手术,也要避免面神经及其分支的损伤。
9、不列入颞区层次结构的是:
A皮肤及皮下组织
B颞浅筋膜
C颞深筋膜
D颞肌
E颧弓
[考核要点]颞区层次结构
[常见错误]B、C
[错误解析]颞区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及颅骨外膜。
课本上提及的颞筋膜又分为浅、深两层,而没有象B和C答案那样给出,容易被忽略。
[临床要点]临床上开颅减压术常常采用颞区入路,主要是经颞区开颅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后,颞肌和颞筋膜有保护脑膜和脑组织的作用。
[正确答案]E
10、关于颞区软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颞区由浅入深可分为4层
B此区容易发生骨膜下血肿
C颞区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
D颞区的血管和神经主要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一组
E颞区位于上颞线和下颌骨上缘之间
[考核要点]颞区的组成及特点
[错误解析]颞区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及骨膜5层,故A是错误的;
颞区的骨膜很薄,紧贴于颞骨表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B也不正确;
颞区的血管和神经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耳前组为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耳后组为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所以C正确,D错误;
颞区的境界应该是位于上颞线和颧弓上缘之间,从而又排除了E。
[临床要点]颞区的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并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再向前则与面部的颊脂体相连续。
因此,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出血或炎症时,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肿或脓肿。
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
11、耳颞神经:
A穿腮腺上缘,是面神经的分支
B与颞浅血管伴行,分布于颞区,是颈丛的分支
C支配枕肌、额肌与颞肌
D是上颌神经的分支
E以两根起自下颌神经,围绕脑膜中动脉
[考核要点]耳颞神经的起止、伴行及分布
[常见错误]A、B、C、D
[错误解析]耳颞神经与颞浅血管伴行,是下颌神经发出的分支,由此看来,A、B、D皆不正确。
而且它是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及颞区皮肤的感觉支,C也不正确。
[临床要点]耳颞神经穿经腮腺鞘,在腮腺深面上行,出腮腺至颞区,当耳颞神经因腮腺肿胀或受肿瘤压迫时,可引起由颞区向颅顶放射的剧痛。
12、下列哪支神经参司颅顶部的感觉:
A面神经颞支
B面神经颧支
C颊神经
D上颌神经
E眼神经
[考核要点]掌握参与颅顶部感觉的神经
[错误解析]A和B都是属于运动神经,是支配面肌的,都不正确。
D主要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和口裂间的面部皮肤。
[临床要点]参与颅顶部感觉的眼神经如果受到损伤,它的两个分支眶上神经和额神经分布的上睑内侧部和额顶部皮肤感觉会出现障碍。
13、眶下神经:
A在眶下缘中点下方1cm处至面部并支配表情肌
B经眶达面部
C分布于下颌牙齿和牙龈
D分支支配翼内肌
E分支分布于上颌牙齿
[考核要点]眶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
[错误解析]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发出的感觉支,经眶部,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不可能支配面部的肌肉,故A、D不正确;
而C和E主要是由上、下牙槽神经所分布。
[临床要点]眶下神经经眶下孔穿出,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对于面部的一些手术,如隆鼻、下眼袋修复术等,主要是在这个部位对眶下神经进行阻滞麻醉。
14、颈内动脉由颈入颅是穿经:
A枕骨
B蝶骨
C筛骨
D额骨
[考核要点]颈内动脉的穿行
[错误解析]颈内动脉由颈部向上至颅底经颞骨颈动脉管(外口→管→内口)入海绵窦,故与本题干中A、B、C、D均无关。
[临床要点]确切掌握颈内动脉的穿行和毗邻,便于头颈部外科手术的精确进行。
15、面部皮肤色泽易变化是由于:
A血液供应丰富
B皮肤特别薄
C静脉通常无瓣膜
D小动脉富有运动神经分布
[考核要点]面部皮肤特点
[错误解析]A、B、C虽然是属于面部皮肤特点,但是和面部皮肤色泽较易变化没有关系。
[临床要点]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又由于面部血供丰富,故面部创口愈合快,抗感染能力也较强,但创伤时出血较多。
因为面部静脉通常无瓣膜,所以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
当人体患某些疾病或情绪激动时,由于面部的小动脉有丰富的血管运动神经分布,反应灵敏,面部的色泽也随之变化。
16、管理颜面的主要感觉神经是: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滑车神经
E副神经
[考核要点]颜面的感觉神经来源
[常见错误]B、D
[错误解析]B是面部的运动神经,支配面部的表情肌;
D为躯体运动神经,主要是支配上斜肌。
两者都不是管理颜面的感觉神经。
[临床要点]管理颜面的感觉神经主要来自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别发出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对于颜面部的手术,要分别在三支神经穿出的位置,即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的位置进行阻滞麻醉。
但手术时不要损伤这些神经,否则会导致颜面部皮肤感觉障碍。
17、从后向前横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是:
A下颌后静脉
B耳颞神经
C腮腺管
D下牙槽神经
E面神经
[考核要点]横行穿经腮腺的结构。
[错误解析]A和B都是纵行穿经腮腺的结构,与题干不符;
C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而不是穿经腮腺,也是错误的;
D由下颌神经发出后,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和腮腺没有什么关系,也被排除。
[临床要点]横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而当腮腺出现病变,如腮腺肿胀或肿瘤时,很容易压迫这些血管和神经,尤其是压迫面神经时,出现的症状是最早的。
18、在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交角处可触到:
B面动脉
C颈总动脉
D脑膜中动脉
E枕动脉
[考核要点]面动脉由颈部出现于面部的位置
[常见错误]A
[错误解析]颞浅动脉由颈外动脉在下颌颈平面发出后,纵行穿经腮腺,由腮腺上缘穿出,分布于额、颞部,故在咬肌前缘和下颌骨下缘触不到A。
[临床要点]面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后,先经下颌下三角,继而经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角处出现于面部,然后再经口角和鼻翼外侧到达内眦,走行的过程中,对面部进行供血。
所以当面部受到外伤,紧急情况下,可在咬肌前缘和下颌骨下缘交角处压迫面动脉,达到暂时止血的作用。
19、关于面神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分布于面部皮肤
B分支支配咀嚼肌
C从圆孔出颅
D支配面部所有表情肌
[考核要点]面神经的走行与支配
[错误解析]分布于面部皮肤的神经主要来自三叉神经,故A不正确;
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来自下颌神经,B也不正确;
而面神经出颅的部位是茎乳孔,又否定了C。
[临床要点]由于面神经支配所有表情肌,故面神经受到损伤或出现功能障碍,则导致面瘫的出现。
20、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
B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汇合
C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
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
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
[考核要点]面静脉的分布与走行
[错误解析]面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位置较浅,至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
由此看来,A、B、C皆不正确。
对于D答案,面静脉除了通过眼静脉入颅外,还可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与颅内相交通,所以D也是不正确的。
[临床要点]由于面静脉可以借多条途径与颅内相交通,而且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故面部的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
21、面神经下颌缘支:
A在颈阔肌浅面前行
B支配颈阔肌
C越过面动脉、面静脉深面向前
D沿下颌骨下缘前行
E在下颌骨下缘上方,越过面动脉、面静脉浅面向前
[考核要点]面神经下颌缘支走行与分布
[常见错误]A、B、C、E
[错误解析]面神经下颌缘支走行于颈阔肌的深面,越过面动、静脉的浅面,沿下颌骨下缘前行,故A、C、E皆不正确;
而面神经下颌缘支支配的是下唇诸肌及颏肌,不是颈阔肌,B也不正确。
[临床要点]面神经下颌缘支如受到损伤,则下唇诸肌及颏肌都会瘫痪,所以对于下颌角肥大矫正术,一定要注意避免损伤该支神经。
22、面侧区的间隙:
A咬肌间隙位于咬肌、腮腺与下颌支之间
B咬肌间隙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走行
C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外肌之间
D翼下颌间隙内有面横血管及面神经走行
[考核要点]面侧区的间隙
[常见错误]B、C、D
[错误解析]咬肌间隙内有咬肌的血管和神经,下牙槽血管和神经是走行在翼下颌间隙内,而翼下颌间隙是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由此看来,B、C、D都是不正确的。
[临床要点]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穿入咬肌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
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咬肌间隙与翼下颌间隙之间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
翼下颌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同名动、静脉通过。
下牙槽神经阻滞,即注射麻醉药于此间隙内。
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
23、面部“危险三角”有疖肿时,感染传入颅内经过:
A滑车上静脉
B颞浅静脉
C眶上静脉
D面横静脉
[考核要点]面静脉与颅内交通途径
[错误解析]面部“危险三角”有疖肿时,感染传入颅内一是经过眼静脉与海绵窦相交通,二是通过卵圆孔和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交通,与A、B、C、D皆无关。
[临床要点]面部“危险三角”有疖肿时,一定不要用手去挤压,以防感染逆行扩散至颅内,导致生命危险。
24、关于面部表情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包括眼裂、口裂、鼻孔周围及咀嚼肌
B血液供应来源主要为面横动脉
C受面神经支配
D受三叉神经下颌支支配
E静脉回流均注入颈外静脉
[考核要点]表情肌的特点、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
[错误解析]面肌又称表情肌,主要围绕在睑裂、口裂、鼻孔和耳的周围,不包括咀嚼肌,故A错误;
又由于C正确,故D也错误;
面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面动脉,静脉回流均注入颈内静脉,从而排除了B和E。
[临床要点]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经支配,当面神经受到损伤时,则会出现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眼、鼻唇沟平坦和角膜反射消失等面瘫症状。
25、组成“腮腺床”的结构是:
A面后静脉
B颈外动脉
C面横血管
DⅨ、Ⅹ、Ⅺ、Ⅻ脑神经
E颞浅血管及耳颞神经
[考核要点]组成“腮腺床”的结构
[常见错误]B、C、E
[错误解析]B、C、E都是纵行或横行穿经腮腺的结构,而腮腺床是位于腮腺深面的结构,主要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
[临床要点]对腮腺进行手术时,注意避免损伤其深方腮腺床的内容。
腮腺出现严重肿胀时,也可压迫深方这些结构导致相应症状的出现。
26、与眶上神经伴行的动脉来自:
A颈内动脉
C上颌动脉
D颞浅动脉
[考核要点]眶上动脉的来源
[错误解析]B上行至下颌颈高度,分为了C和颞浅动脉两个终支。
它们都没有发出和眶上神经相伴行的眶上动脉。
而眶上动脉是起自眼动脉,眼动脉又是由颈内动脉发出的。
[临床要点]眶上神经和眶上动脉伴行,经眶上孔出颅,在临床上进行额部除皱术,可采用在眶上缘的中、内1\3交界眶上孔的位置,对眶上神经进行阻滞麻醉。
27、关于眶下神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经眶下孔穿出,支配鼻外侧面部表情肌
B分支支配翼内肌
C分支支配翼外肌
D分支分布于上唇的皮肤
E分支支配腭帆张肌
[错误解析]由于眶下神经是由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发出的感觉支,所以A、B、C、E都不正确。
[临床要点]临床上鼻、上唇部位进行手术时,常常要在眶下缘中点下方1cm的眶下孔的位置对眶下神经进行阻滞麻醉。
28、使下颌骨上提和后退的肌是:
A翼内肌
B翼外肌
C颞肌
D二腹肌
E下颌舌骨肌
[考核要点]与下颌骨运动有密切关系的肌肉
[错误解析]咀嚼活动由下颌骨的上、下、前、后及左、右两侧移动所形成。
主要参与此项活动的肌为咀嚼肌,其中使下颌上提的肌肉为咬肌、颞肌、翼内肌;
使下颌向后者为颞肌;
向前者为翼内肌;
向对侧者为翼外肌。
次要参与肌为上提舌骨、下掣下颌骨的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使下颌骨即可上提又可后退的肌只有颞肌。
[临床要点]颞肌受来自下颌神经的颞深神经支配,如此支神经受到损伤,则颞肌瘫痪,出现下颌骨运动障碍。
29、不属于腮腺咬肌区的结构有:
A腮腺及咬肌
B面神经及其分支
C面动脉和面静脉
D下颌后静脉
E颈外动脉
[考核要点]掌握腮腺咬肌区的结构
[常见错误]B、D、E
[错误解析]B是横行穿经腮腺的结构,D和E是纵行穿经腮腺的结构,它们都属于腮腺咬肌区。
[临床要点]腮腺肿胀或肿瘤手术时,避免腮腺咬肌区内结构的损伤。
30、管理声门裂以上喉粘膜感觉的神经是:
A舌咽神经
B面神经鼓索支
C喉上神经
D舌下神经
E喉返神经
[考核要点]掌握声门裂以上喉粘膜感觉的神经支配
[常见错误]E
[错误解析]喉返神经于气管、食管旁沟上行,至咽下缩肌下缘、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
其运动支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故E不正确。
[临床要点]喉上神经沿咽侧壁下行,于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
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向前下方,在距甲状腺上极0.5~处,离开动脉弯向内侧,发出肌支支配环甲肌与咽下缩肌,故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侧叶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出现声音低钝或呛咳。
另外,喉返神经自下向上走行至甲状腺中、下1/3交界处后方,又与甲状腺下动脉有比较密切的交叉关系,故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侧叶下极,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31、脑膜中动脉源于:
A颈内动脉,穿破裂孔入颅中窝
B上颌动脉,穿棘孔入颅中窝
C颈外动脉,穿棘孔入颅后窝
D面动脉,穿卵圆孔入颅后窝
E颞浅动脉,穿棘孔入颅前窝
[考核要点]脑膜中动脉的起源和穿行
[常见错误]C、E
[错误解析]脑膜中动脉源于颈外动脉发出的上颌动脉,而不是直接起自颈外动脉,所以C和E都不正确,
[临床要点]见单项选择题第3题临床要点。
32、面神经在腮腺内从后向前经过:
A下颌后静脉与颈外动脉的浅面
B下颌后静脉与颈外动脉之间
C下颌后静脉与颈外动脉的深面
D下颌后静脉与颈内动脉之间
E下颌后静脉与颈内动脉的深面
[考核要点]面神经在腮腺内的毗邻
[错误解析]腮腺内穿行的血管神经由浅入深依次为:
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由此看来,B、C皆不正确。
[临床要点]面神经走行在腮腺内,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外膜与腮腺组织容易分离,但是发生病变时常紧密相连,术中分离起来十分困难,腮腺切除术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面神经,以免引起面瘫。
33、上颌窦肿瘤经该窦内侧壁扩散,最可能导致的症状是:
A下颌磨牙痛
B复视
C面部肿胀
D泪溢
[考核要点]上颌窦的毗邻关系
[错误解析]上颌窦是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位于上颌骨体内。
其上壁即眶上壁,较薄,故上颌窦炎症或肿瘤可经此壁侵入眶腔,临床上出现答案D的症状,而与A、B、C答案没有关系。
[临床要点]上颌窦炎症或肿瘤除了可侵犯上壁引起上述症状外,还能够侵犯下壁,而下壁是上颌骨的牙槽突,故牙根感染常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又由于内侧壁邻近中、下鼻道,上份骨质较薄,故常经下鼻道前份穿通此壁进行上颌窦穿刺。
另外,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内侧壁最高处,所以上颌窦炎症引流不畅,容易积脓。
34、翼下颌间隙位于:
A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
B翼外肌与下颌支之间
C翼内、外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