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998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工点勘察技术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特大桥

7~10个

②“在桥位附近如有工程地质资料可供参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则可减少钻探工作量。

③“当桥位基岩裸露,岩体完整新鲜且强度大,又无岩溶发育时,可不钻探。

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桥位不得以单纯物探资料做设计依据。

(2)隧道初勘:

①“除地质条件简单的短隧道不用钻探可提供地质资料外,一般宜布置少量钻孔进行勘探。

②钻孔数量和位置应根据遥感信息及区域地质分析以及调绘、物探所发现的疑点、重点、异常点来拟定。

对于地质复杂的隧道,钻孔数量不少于3个,长、特长隧道每500m应有一个钻孔。

钻孔布置在隧道中线外7m左右,以左、右应交错布置为宜。

(3)路基初勘:

如表2。

表2

项目

高路段

陡坡路堤

深路堑

支挡工程

横断面间距(m)

一般200m、简单500m

一般200m、

简单500m

一般100m可以50~200m

30~50m

横断面数量

一个工点不少于2个

同前

勘探点数※

(点/每一个横断面)

≮2

※含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

2勘察方法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2.1方法的选用不尽合理

2.1.1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

(1)“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

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

(2)“详勘阶段的勘察方法,主要是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必需时进行物探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以详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

2.1.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详勘时对初勘完成的工程地质调绘成果缺乏必需的补充和修正。

(2)物探方法选用目的性有时不够明确或针对性欠缺。

声波测井资料利用不够。

(3)对碎石土类原位测试不够,N63.5、尤其是N120应用较少。

2.2工点工程地质调绘

2.2.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一般只在初勘阶段进行。

详勘阶段仅在初勘阶段的基础上,对某些专门性的地质问题作必要的补充调查与测绘。

工程地质调绘是工点勘察成果保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

2.2.2现存主要问题:

(1)岩土分类和描述应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GJD63-2007)为基础,结合支挡构造物地基、填土路堤地基及隧道围岩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现主要问题有:

①同一岩(土),在同一工程项目中,作业组间不统一。

②沉积岩构造分类不统一。

③岩石结构描述不规范。

④全风化层划分不严密,强风化层厚度描述不确切;

单个工程或观察点不能有“全、强风化层”这样的描述。

⑤对碎石土类和特殊土描述不全面,不准确。

(2)填图单元

①按成因类型划分覆盖层:

有较多工点对冲洪积层或坡洪积层没有单独划分;

同一类型覆盖层厚度差异大的地段应分区划分;

特殊土层如软土、坡积块石土、崩塌堆积体、岩堆体、错落体等均应单独划分;

文字报告中覆盖层厚度与工程地质平面图中小柱状所标示的厚度往往不协调。

②按岩石强度(极软岩、软岩、较软岩、较硬岩、坚硬岩)划分填图单元,至少应划分硬岩与软岩作填图单元;

沉积岩地区几乎将岩石地层单位作为填图单元的唯一划分依据,应按岩体工程特性合理使用并层作填图单元/评价单元。

③实测的界线和推测的界线用实线和虚线分开,通过覆盖层区基岩或断层线要用推测虚线表示。

(3)地质构造

①综合地层产状与所处背/向斜翼部位置不对应。

②对断层性质、断面产状、断层破碎带、断层影响带调查缺漏之处甚多,描述不够具体,断面图上有破碎带而平面图中只有一条线。

③节理调查往往只有节理产状,缺节理间距及结合程度。

(4)对于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层在平面图上要准确标示,在文字报告中要详细描述,软弱夹层可放大表示;

平面图上分布范围和厚度与文字报告描述一致。

(5)地表调绘与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成果综合考虑不够。

(6)跨河或沿河构造物工点,应调查河流测时水位、流量,调访最高洪水位。

季节性小河应调访最高洪水位。

2.3工程地质钻探

2.3.1钻孔定位准确,平场后高程要作校正,移位后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均要作好记录。

2.3.2钻进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下列孔深记录:

掉钻,见硬/见软,突然漏水/返水,返水时冲洗液颜色突变;

取粉管中沉砂不能当岩芯摆放;

严禁超管钻进,(进尺大于岩芯管长度);

孔底沉砂较厚时要记录下钻时未到底孔深,沉砂大于0.5m时应先捞砂后钻进。

2.3.3有水钻孔终孔后24小时测定安定水位后方可搬家。

2.3.4地质编录

(1)首先要及时。

(2)原始编录中对岩性描述不能用“局部”、“夹/含”这样的描述,应按孔深逐段记录;

也不能用“局部破碎”、“局部夹煤层”、“局部见溶洞”这样的描述。

(3)岩芯完整程度描述统一为:

土状手感无砂

砂状粒度<2mm

粒状2mm~5mm

块状5mm~50mm,不成柱状

短柱状5mm~50mm,柱状,薄层状岩石,亦可称饼状或薄板状

柱状50~200mm

长柱状>200mm

(4)记录取样孔深及岩(土)性。

2.4工程物探

2.4.1一般情况下,物探工作主要在初勘阶段进行。

2.4.2山区地形坡度一般都较陡,测深受到限制,深埋隧道洞身围岩段物探成果因测深不够往往造成对岩溶、破碎带等识别困难。

2.4.3《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C22-2009)已于2009,4.1起施行,其中现定:

(1)工程物探大纲

①任务、目的与要求

②测区交通、地形、地质(或岩体)简况

③地球物理条件和物性特征

④方法技术选择的依据

⑤工作方法和技术措施

⑥主要仪器设备和仪器动能及性能

⑦工作量及进度安排

⑧生产管理、质量保证、安全工作的安排和措施

⑨成果提交的内容和时间

(2)物探报告

公路工程物探报告由说明书、图件和附件组成.

大型工程项目或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说明书内容一般包括:

①任务依据

②执行的技术标准

③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④地形地质概况

⑤地球物理条件和物性特征

⑥外业工作

⑦资料的整理与解释推断

⑧结论和建议

要对技术条件简单的工点可只编写“成果说明”。

2.4.4声波测井是判定岩石完整程度进而确认岩体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在隧道勘探中已得到较好运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桥位勘察中,对于因钻探机械破碎成粒状的岩芯段,用声波测井资料判断岩体完整程度尤为重要,对黔东南地区浅变质岩和贵州白云岩中风化层的鉴定都有显著效果。

2.5原位测试

据贵州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对碎石土类和砂土进行评价时,应因地制宜造用标贯(N)、重型园锥动力触探(N63.5)和超重型园锥动力触探(N120)。

2.6岩土取样试验

取样、室内试验之野外采样、送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6.1取样代表性

(1)“隧道设计洞底标高以上相当三倍洞径高度范围内应取样作试验”,实际有的样品取自三倍洞径高度以外。

(2)由于送样不及时,钻探岩芯土样原地处理不当时,土样失水严重。

(3)只为鉴定粘性土土类,可以采用挠动土样。

(4)拱桥桥位拱座处岩石只测r和fr显然是不够的,至少还应有φ、c值。

2.6.2取样数量

(1)样品应按不同岩、土分类采样,同类岩土样品有效数量应不少于6件,目前大部工点采样数量低于此要求,特别是初勘阶段。

(2)“岩质隧道围岩部位采取试样不得少于5组”,“每组试验3个样品试件作平行试验,试验结果应为3个试件所测得结果的平均值,并同时列出每个试验结果”,这就是说,对评价隧道围岩质量等级而言,同类岩体取样件数应是5组15件有效样本。

(3)试验成果数理统计及处理中的有关问题在以下有关章节中叙述。

2.7需进行抽水试验的工点,应进行抽水试验。

出水量大于0.2l/s的钻孔,不得采用提筒简易抽水。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1除桥位勘察报告外,其他类勘察报告格式不统一,随意性很大,且内容针对性不强。

分院将在现有报告格式的基础上,分别对隧道、滑坡、高边坡、岩溶路基勘察等分别制定标准化格式下发供使用。

3.2文字报告

3.2.1工程概况叙述不清楚、不全面,如:

桥:

整幅桥/错幅桥/分幅桥;

上部结构长度与总桥长不吻合;

缺设计荷载及桥宽;

高墩桥位缺墩高……。

隧:

分幅隧道/连拱隧道;

缺建筑限界;

缺进出口、变坡点底板设计高程;

最大埋深大于轴线地形高差……。

深挖、高填:

缺轴线深挖/高填高度……。

3.2.2工作方法、手段和完成工作量表中内容与文中不对应;

起始工作时间不是本工点勘察工作起始日期,且与物探报告中日期不对应。

3.2.3工点位置应写全县/市、镇/乡和村。

3.2.4普遍不恰当使用“主要”和“发育”二词。

3.2.5地形地貌

(1)山岳分类和地形陡缓分类不统一,应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手册》表8.1-1与8.1-2规定,即如表3、表4。

山岳分类表(据中科院地理所)表3

山岳类型

海拔高度(m)

切割深度(m)

最高山

>5000

>1000

高山

3500~5000

中山

500~1000

低山

<500

高中山

1000~3500

低中山

中低山

100~500

丘陵

<100

注:

切割深度>1000米,称深度切割区;

500~1000米,称中切割区;

<500米,称浅切割区。

地形坡度按坡角分类表表4

平台

坡角≤8°

较大面积使用

缓坡

≤15°

中坡

15°

~25°

陡坡

25°

~60°

陡崖

60°

~90°

悬崖

>90°

(2)地貌类型的划分统一按《手册》表8.1-3规定,即如表5。

贵州省地貌类型划分(据《贵州省水文地质志》)表5

成因类型※

岩石建造类型

形态组合类型

溶蚀

碳酸盐岩

峰从凹地、峰从谷地、峰林凹地、峰林谷地、岩溶盆地、溶立凹地

溶蚀-侵蚀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

峰从狭谷、峰从沟谷

溶蚀-构造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

溶蚀构造平台、断陷盆地、垄脊槽谷、垄岗谷地

侵蚀-构造

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

台状山峡谷、卓状山峡谷、单面山峡谷、断块山峡谷

侵蚀-剥蚀

变质岩、火山岩、碎屑岩

脊状山峡谷、圆顶山宽谷、脊状山沟谷、缓丘盆地

侵蚀-堆积

粘土、砂砾石

堆积阶地

※桥位、隧道进出口、路基支挡工程等工点,需要时应在上述成因类型划分基础上对微地貌进行描述。

3.2.6水文、气候

(1)常年有水的溪/河,应有测时流量、测时水位和调访最高洪水位及最大洪流量;

季节性沟/溪应调访雨季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洪流量;

位于水库下游的河流,要有泄洪时桥位区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洪流量。

(2)气象资料

①合同段在一个县/市内的,就用该县/市气象统计资料;

合同段位列两个及两个以上县/市的,可用分属县/市气象资料或按分县/市资料综合成一个气象资料表述,采用后者表述时,对平均年降水量、极端气温、日最大暴雨量、风速、×

×

年一遇最大风速等均应采用最大值,以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质量、安全保证。

②现报告中普遍缺日最大连续暴雨量和×

年一遇最大风速两项。

3.2.7地质构造与地震

(1)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以《贵州省区域地质志》为准,合同段跨两个及两个以上三、四级构造单元的,注意不要写错位置,更不能将不同学派不同大地构造命名合在一起描述。

(2)褶皱

①背/向斜性质:

轴向,水平纵向上是否由昂起(向斜)或倾伏(背斜),横向上两翼是否对称,轴面是否有倾斜等。

②工点位于背斜/向斜的位置:

翼,背斜/向斜轴部附近,昂起端/倾伏端,同一背/向斜名称在各工点应一致。

③翼部缓倾地层中的波曲/挠曲现象,除非具有一定规模,一般不要用背斜/向斜称谓。

断层牵引形成的褶曲一般不定为背/向斜。

(3)断层

①断层性质及断面产状。

②正确区分断层破碎带、角砾岩带及影响带。

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破碎带/角砾岩带的。

若确定有破碎带/角砾岩带或影响带,除文字描述外,在工程地质平面图中应标示。

③对破碎带/角砾岩带工程特性要正确评价,其力学指标并非一定都不能满足构造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

④在贵州,除极个别外,断层都属于非活动性的,对场区稳定性无影响。

(4)节理

①不同规范对节理统计和定性评价是有微小差别的:

如表6~表8。

表6

公规※

节理不发育

节理较发育

节理发育

节理很发育

节理裂隙深组数

1~2组

2~3组

>3组

间距(多数)

间距1m以上

>0.4m

<0.4m

<0.2m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表7

桥涵※

节理间距(mm)

>400

200~400

20~20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送审稿)同。

表8

名称※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1~2

>1.0

好或一般

节理、裂隙、层面

较完整

2~3

1.0~0.4

较破碎

节理、裂隙、层面小断层

>3

0.4~0.2

一般

破碎

各种类型结构面

0.2

一般或差

极破碎

无序

很差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划分”。

该规范同时指出,已为硅质、铁质,钙质充填再胶结的节理不予统计。

现在的问题是:

1)大多工点只有节理产状及分组描述,没有节理间距数据;

2)对节理发育程度的描述今后按表7规定。

②判定节理对岩体质量影响的另一指标是节理面结合程度,大多工点没有作此调查。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结构面结合程度划分如表9。

结构面结合程度表9

结合程度

结构面特征

结合好

张开度小于1mm,胶结良好,无充填;

张开度1~3mm,硅质或铁质胶结

结合一般

张开度小于1~3mm,钙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表面粗糙,钙质胶结

结合差

张开度小于1~3mm,表面平直,无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岩屑充填或岩屑夹泥质充填

结合很差

表面平直光滑,无胶结;

泥质充填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于起伏差

结合极差

(泥化层)

分布连续的泥化夹层;

未胶结或强风化的小型断层破碎带

③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评价指标是岩体完整性系数Kv,目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Kv实测值与岩体完整程度属性不对应。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Kv若无探测值时,可按表10以Jv值确定对应的Kv值。

表10

Kv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0.15

Jv(条/m3)

<3

3~10

10~20

20~35

>35

(5)结构面倾角陡缓分类为:

倾角:

<25°

缓倾

25°

~45°

中等倾斜

45°

陡倾

>60°

急倾斜

(6)关于地震

①抗震设防应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2008)规定进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004-89)中有关部分作废,前者的有关规定详见《手册》7.2节。

②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它较之《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更为确切,贵州部分于《手册》7.4节中可查到。

③跨级线路中两设防烈度区的邻近地段,应采用高设防烈度,即Ⅴ级与Ⅵ级区的邻近路段工点,采用Ⅵ级,Ⅵ级与Ⅶ级区的邻近地段工点,采用Ⅶ级。

④勘察报告中只写出设防基本烈度,是否需要提高级别设防,由设计确定。

3.2.8地层岩性

(1)从《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可以看出,岩土分类与鉴定已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一致,《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有关规定显然已经落后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现状,故建议在新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未颁发前,岩土分类与鉴定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为准进行,其不足部份,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2)地层和侵入岩、喷出岩时代和命名以线路所处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为准。

跨图幅的路线,同一岩石地层单位,非特别相变,应尽量作到命名一致。

(3)覆盖层按成因类型分类,在描述时要突出重点。

如对一般土中的碎石土类、砂土类要描述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和潮湿度(稍湿、潮湿、饱和);

粉土以孔隙比划分密实度(稍密、中密、密实)和天然含水量划分潮湿度(稍湿,湿、很湿);

粉质粘土、粘土以塑性指教IP将其状态划分为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五类。

红粘土是特殊土,在贵州广泛分布,其工程地质特征与一般粘土不同,它的状态划分依据是含水比aw,仍然分作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五类,红粘土具有失水收缩、裂隙发育和上硬下软的特征。

(4)岩石

①地层单元中“统”的划分,部分时代已作重新厘定,即志留系由原三分改为四分;

石炭系由三分改为二分,二叠系由二分改为三分。

在使用新老资料时注意进行对比。

②工程地质岩石主语描述应是风化程度+颜色+结构+构造,如中风化深灰色致密状厚层石灰岩。

风化程度的定量判别通常用波速比KV和风化系数Kf。

层状岩层厚度分类如表11。

表11

规范

薄层

中厚层

厚层

巨厚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0.1

0.1~0.5

0.5~1.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0.1

>0.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送审稿)分类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故今后应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分类标准。

贵州的很多泥岩就是不显层理的巨厚层状构造,页岩不再写薄层状。

③注意对“互层”“夹层”“夹*层”的描述及在断面图上的表示。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韵律沉积岩层中,当不同层厚岩层厚度比大于1/3时,称为“互层”;

厚度比为1/10~1/3时,称为“夹层”;

厚度比小于1/10时,称为“夹*层”。

④以岩石软化系数KR对可能软化岩石进行判别。

3.2.9水文地质

(1)现报告中对水文地质描述较简单和单一,应有以下基本内容:

①场区/工点区局部侵蚀基准面标高,地表水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②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补迳排特证;

③地下水位及变化;

④基坑/隧道涌水量预测;

⑤水和土对构造物的腐蚀性评价。

(2)隧道涌水量预测中问题较多:

①方法单一。

②参数选用不尽合理,特别是用降水渗入法计算时降水入渗系数和影响宽度值选用不合理。

3.2.10不良地质

(1)不良地质是有严格的定义的,不可将特殊性岩土及强风化层厚度大、岩石破碎等列入不良地质描述和评价。

(2)桥位、隧道勘察中“不良地质”一节,部分工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外业调查不够全面,综合整理不深入。

②文、图不对应。

③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不分。

④治理措施不明确。

3.2.11隧道

(1)“岩土工程特性及围岩级别划分”一节叙述随意性较大,各项目之间,甚而在一个项目内由于作业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各有缺漏。

最基本内容应为:

①分段起讫桩号、段长、埋深。

②围岩名称(一定要加风化程度),岩类(软/硬岩、对应的Rc值),完整程度(对应的Kv值),结构(与分级相对应),BQ/[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