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815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

颔联写近望泰山 

的形象;

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

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请说说你的理解。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词语解释

1、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

2、方好:

(正显得美)

3、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

(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

5、湖:

(杭州西湖)

二、文学常识

作者是()朝的()

3、赏析理解

1、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

2、“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3、“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5、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

(1)

(2)

6、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钱塘湖春行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黄鹤楼

一、填空

1.本诗作者是(朝代)诗人(人名),本诗选自。

2.“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5.,此地空余黄鹤楼。

6.晴川历历汉阳树,

7.,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

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

(5分)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

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

”,体现离别的怅恨。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诗中“驱将”的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

C.“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9.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

(2)

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是_____

(2)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黄”在词中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9.词人以“___”借指自己。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蝶恋花

1、危楼:

2、衣带渐宽:

3、伫:

4、望极:

5、黯黯:

6、烟光:

7、强乐:

8、会:

9、拟把:

10、疏狂:

11、这首词围绕“”一词,巧妙地把的落魄感受,同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借景抒情,感情真挚。

12、词中“,”一句,因情感真挚,荡气回肠,成为千古名句。

13、词中“,,”一句,写主人公在苦中作乐。

14、词中“”一词,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15、“伊”字既是指,也暗寓。

16、本词的作者是派词人(谁)。

如梦令

1、浓睡:

2、雨疏风骤:

3、卷帘人:

4、绿肥红瘦: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对话,意味深长。

5、这首词的作者是代的女词人(人名),号。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

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9.“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人名)的典故。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次句借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苍凉心境。

C.下片首句抒发了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抗金复国梦想的悲怆。

D.末句以“天山”和“沧州”之远隔来形容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之远。

11.词中加点的“胡”字一词意思是(2分)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即悲愤又深沉的。

13、“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结果是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

2、《丑奴儿》中词人以“”为线索,运用和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

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的报国之仇。

3、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

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麾下”在这首词中指___________。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B.“八百里”原是牛名,这里语意双关,亦兼指连营之广。

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

·

词里的英雄正是词人的化身。

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斜”在曲中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难舍”刻画女子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B.“杨花雪”指像杨花一样的雪。

C.“人去也”写女子目送爱人远去后的叹息。

D.这首小令以景衬情,化情入景,语意晓畅。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

A.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昏鸦”的意思是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春天优美的景致。

C.“断肠人”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D.这首曲写秋日黄昏旅途的情思。

9、这首曲中“       ”一词明确呼应标题中的“秋”。

10、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晴岚在曲中的意思是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咏江南的“咏”是赞美歌颂之意

B.看沙鸥舞再三从动态的角度表现江南美景的生动活泼

C.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富庶祥和

D.曲中大量运用数词是为了衬托江南景观的精巧柔美

9.本词中“晴岚”的意思是____。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接画檐”再现两岸房舍鳞次栉比。

B.“十里”体现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

C.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

D.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

参考答案:

观沧海

1.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

2.①登上②来③多么④耸立⑤银河⑥好像⑦庆幸、很⑧诗

3.C

4.①√②×

③√④×

⑤√⑥√

5.D

答案:

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2、望 

高大雄伟峰峦连绵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3、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4、①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②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5、①“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

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②“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 

9、C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词语解释

1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

正显得美

3、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

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

5、湖:

杭州西湖。

二、文学常识

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三、赏析理解

1、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

2、“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3、“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5、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

(1)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

(2)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6、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1.《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一.填空

1.本诗作者是唐(朝代)诗人崔颢(人名),本诗选自《崔颢集》。

2.“历历”的意思是指清楚可数。

3.诗中的“萋萋”形容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故乡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D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应该改成:

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