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42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图中a、b、c分布区反应的环境问题是(  )

A.a——森林破坏严重区

B.b——酸雨危害严重区

C.c——荒漠化危害严重区

D.c——水土流失严重区

4.b环境问题在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的乱砍滥伐

B.草场的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3.B 4.D

第3题,a为荒漠化问题,因为这里是热带沙漠和温带沙漠的主要分布区;

b为酸雨问题,在欧洲西部的分布比较典型;

c为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第4题,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易引发酸雨发生。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5~6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年降水

量(mm)

气温年

较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均亩

产量(kg)

粮食总产

量(亿kg)

1998

19

520

38

10

205

1.025

2018

450

42

35

135

0.975

5.上述资料表明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

6.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加重B.光照条件变差

C.气候的大陆性减弱D.水土流失加剧

5.C 6.D

第5题,从表格中的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域森林覆盖率明显下降,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生态恶化,粮食单产下降。

第6题,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量上升,说明水土流失加剧。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A.①B.②

C.③D.④

8.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

A.MB.N

C.OD.P

7.B 8.C

第7题,认真阅读题干提供的资料,明确DO和BOD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DO浓度越大,说明水质越好,BOD则相反。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②河段BOD含量迅速增加,说明了该河段是有机物污染源所在地。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在O河段DO浓度最低,说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很小,容易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下图为“2018年南极臭氧空洞统计图”。

读图,回答9~11题。

9.2018年南极臭氧空洞极大值出现时(  )

A.新加坡为太阳直射B.南极地区正值极夜

C.澳大利亚秋收正忙D.中国东部沿海伏季休渔

10.2018年臭氧空洞最大范围从南极点平均达到的纬度接近(  )

A.80°

S  B.70°

S  C.60°

S  D.50°

S

11.2018年与1979-2019年平均值两条曲线相比,说明2018年(  )

A.太阳活动强烈,是极大年

B.破坏臭氧层产品生产受到限制,但成效滞后

C.国家间未达成共识,收效甚微

D.工厂贪图利润,氟氯烃等化合物偷排严重

9.A 10.C 11.B

第9题,2018年,南极臭氧空洞最大值出现在9月中下旬,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

第10题,以南极点为圆心,当臭氧空洞面积为30000000平方千米时,圆的半径为3000千米,纬度约跨30°

第11题,2018年南极臭氧空洞面积大于1979-2019年的平均值,说明人类对臭氧层的保护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具有滞后性。

海洋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结合下列材料,完成12~14题。

材料一 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域,陆续出现了北极熊的尸体。

调查显示,北极熊的数量正在下降。

材料二 夏威夷群岛是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旅游胜地,其旅游和制糖产业直接收入情况见图甲。

材料三 有关DDT在食物链中的富集情况见图乙。

(注:

DDT为20世纪人类普遍使用的一种农药)

12.造成北极熊死亡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受海豹群攻击受伤所致

B.患了严重传染病

C.长途游泳觅食,找不到大块浮冰休息而被淹死

D.遭遇突发暴风雪和严寒

13.根据图甲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饮食习惯改变,吃糖减少

B.制糖业废水污染海洋,影响旅游业

C.气候变化影响当地的甘蔗生长

D.旅游业和制糖业之间没有关系

14.根据图乙,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食物链使得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

B.一级消费者体内DDT的含量比三级消费者高

C.任其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D.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12.C 13.B 14.B

第12题,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极冰日益融化,北极熊可能因长途游泳觅食,找不到大块浮冰休息而被淹死。

第13题,制糖业产生污染,而旅游业需要优美的环境,因此制糖业会影响旅游业。

第14题,由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消费级别越高,体内DDT的含量越高,三级消费者体内DDT的含量比一级消费者高。

15.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①太湖蓝藻污染

②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③野生华南虎难觅踪迹

④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⑤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③④

B

①、④都属于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材料三 塑料袋的制作过程一般为:

从石油烯烃中制造塑料颗粒,进入加料斗并通过螺杆挤塑机的狭长缝隙挤出,为了防止变形应立刻进入冷却液(一般是水)中冷却成形,制成“塑料纸”。

材料四 全球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达到五千亿至一万亿个,这意味着我们每人每年使用150个塑料袋,或是每分钟有一百万个塑料袋被使用。

2018年6月1日开始,我国将禁止超市免费为顾客提供购物塑料袋。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B

(3)生态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退耕扩大森林,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有利于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减少“白色污染” 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费量

17.读“渤海水质状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渤海水质的分布特点。

(2)导致上述渤海水质分布特点的原因包括(  )

①渤海近海岸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大

②渤海近海岸海水浅,流动性强,海洋净化能力强

③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

④海河与辽河径流量较大,净化能力强,河水的污染浓度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从自然角度分析渤海水质污染产生的原因。

(4)进入21世纪,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带,相继有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开发正在大规模推进。

大规模的区域开发将对渤海海洋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沿海地区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渤海近海岸海域污染较重,中部海域环境良好;

海河河口和辽河河口地区污染最为严重。

(2)A

(3)①渤海是我国唯一半封闭形内海,海水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弱;

②渤海周边地区,降水量偏少,河流的径流量较小,入海水量小,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较差。

(4)引进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项目;

建立并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统筹规划渤海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