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38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4、什么是外汇汇率?

其标价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外汇汇率又称外汇牌价(或外汇汇价、外汇行市),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兑比率。

简单地说,它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其标价方法主要有:

(1)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也称价格标价法,是指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2)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数量标价法,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就是说,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叫做间接标价法。

(3)美元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是以1个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其他国家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5、简述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一国汇率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而许多因素之间又有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这些因素所占的地位经常发生变化,而且相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因此,汇率的变动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1)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

(2)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

(3)国内外利率水平差异的影响;

(4)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

(5)汇率政策的影响;

(6)外汇投机力量的影响;

(7)心理预期因素的影响;

(8)政治因素的影响。

6.简述以邻为壑政策。

一种保护主义政策,通常指为改善本国就业状况而不顾一国就业的增加必然造成其贸易伙伴就业的减少。

竞争性货币贬值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诱导贬值的汇率政策的最终后果是既害人又害己。

货币扩张的经济效应:

1)它造成本国产出的上升。

与一国条件下相比,此处货币政策对本国产出的扩张效应略低,这是因为本国货币扩张造成了世界利率水平的下降,本国货币贬值幅度减少了。

2)它造成外国产出的下降,即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负的溢出效应。

这一负的溢出效应是因为在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收入机制带来外国国民收入一定增加的同时,本国较低的利率通过利率机制使本国货币贬值。

外国货币升值,这使得外国经常项目恶化从而带来外国国民收入更大程度的下降。

因此,此时的本国货币扩张是一种典型的“以邻为壑”政策,本国产出扩张的一部分是以外国产出的相应下降实现的。

7.简述亚洲美元市场的发展原因。

亚洲美元是亚洲(包括大洋洲)各商业银行的境外美元及其它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存和贷款。

它首先在新加坡出现,币种也主要是美元,后来逐渐扩展到日本、香港和澳大利亚等地,币种也增加到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和荷兰盾等14种货币。

因美元所占比重最大,故称“亚洲美元”。

存放亚洲美元可以获得一定的优惠待遇,比如:

存款不受外汇管制的限制,不纳付利息所得税,经办银行不缴纳准备金,可以自由转让抵押等。

亚洲美元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

(1)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较快,对短期资金需求较多,短期存款利率高于欧洲美元市场和美国国内市场,因而吸引了大批短期美元资金流入亚洲市场。

仅新加坡、香港、马尼拉三个市场的存款总额,1981年就达到1200亿美元。

(2)美国政府1963年开始征收利息平衡税,限制美元外流,跨国公司在海外寻求资金时,希望在亚太地区有一个经营美元的中心,以便对资金的调拨有较大的弹性。

(3)新加坡政府努力使本地尽快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欢迎信誉较高的外国银行到新加坡设立分行经营外币,并逐步取消外汇管制,对外汇存款给予免除利息所得税的优待。

亚洲美元的形成,对新加坡、香港、马尼拉以及东京等地的金融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8.简述垄断优势说。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在这以前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海默研究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部门构成,发现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少数部门。

美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以谋取高额利润。

所谓独占性的生产要素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各种优势,这些优势具体表现在技术先进、规模经济、管理技能、资金实力、销售渠道等方面。

海默认为,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与部门的垄断程度较高有关。

另一方面海默还分析了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市场完全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将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

但在现实生活中,市场是不完全的,这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对外直接投资打开大门。

所谓市场的不完全性指的也就是市场上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障碍和干扰,如: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少数卖主或买主能够凭借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决定的现象的存在,政府对价格和利润的管制等等。

正是由于上述障碍和干扰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减少了贸易带来的益处,从而导致企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市场。

9.简述外汇投机的概念和形态。

外汇投机是指根据对汇率变动的预期,有意保持某种外汇的多头或空头,希望从汇率变动赚取利润的行为。

分为即期投机和远期投机,其中远期投机一种叫“买空”或“做多头”,另一种叫“卖空”或“做空头”。

买空:

投机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信息进行判断,当预计某种货币汇率将上升,便预先买进该种货币,称为做多头,待今后价格上升后再出售。

卖空:

若预计某种货币的汇率将要下降,便预先出售该种货币,称为做空头,待今后价格下降,再买进以抵补空头。

10.简述固定汇率制的长处和短处。

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固定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有:

1)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

3)政府为了维持固定利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

固定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有:

1)固定汇率制度不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2)不能很好地经受国际游资的冲击,同时又必须持有大量的国际储备;

3)固定汇率制度下,不易协调内外经济均衡。

11.简述完全竞争说。

代表人物:

麦克杜加尔(G.·

Amacdougall)

主要观点:

国际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是属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这是个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套利的过程。

由于各国利率的差异引起资本在国际间流动。

资本从资本丰裕的国家流向资本稀缺的国家,直到利差消失为止。

这是投资利润达到最大化,也正是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与利率相等的时候。

评价:

该理论在发达国家适用,但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现象。

因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不完全开放市场。

12.简述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

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降低,其对外价值—汇率—必然随之下降。

货币的对内价值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

但是,自从纸币在全世界范围内取代金属铸币流通后,通货膨胀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发生过。

因此在考察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时,不仅要考察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还要比较他国的通货膨胀率,即要考察相对通货膨胀率。

一般来说,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表示其货币的国内价值的持续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其汇率也将随之下降。

13.简述国际资本流动在国际金融方面的意义。

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时往往可通过特定机制对一国乃至于全球经济发挥远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

国际资金流动及其“放大效应”客观上可以发挥以下的有利作用:

(1)为公共存款提供了投资渠道。

(2)财富效应。

对于资金富裕单位,金融工具提供了一个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

目前,世界范围内以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形式持有的财富是巨大的。

(3)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国际资金以各种金融工具的形式在金融市场中运动,不仅能够保值和增值,还能进行无风险变现。

(4)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最直接的有利影响还是体现在它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14.简述相对购买力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区别。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不兑现纸币制度条件下,各国货币间的比价应以各自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为基础进行计算。

该理论分为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应等于这两种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之商。

由于货币的国内购买力是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的汇率又可以转化为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设S为A,B两国的汇率,S=Pa/Pb。

这里物价水平是指物价指数。

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当两国都发生通货膨胀时,新汇率等于基期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之商。

St=S0*(Pat/Pa0)/(Pbt/Pb0)。

可见,绝对购买力平价考虑的是物价水平,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关注汇率的相对变动因素。

15.简述IMF协定第八条款的主要内容。

IMF第八条的核心是取消政府干预和经常项目下对外支付的限制。

(1)成员国应取消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

(2)可维持外汇管制的情形:

第一,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

第二,暂时限制稀缺货币的自由兑换;

第三,经同意的经常项目暂时外汇管制。

(3)禁止实施的外汇管制措施:

第一,歧视性货币安排:

第二,复汇率制度。

16.简述政策配合论。

政策配合论:

1962年,在蒙代尔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的题为《恰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内外稳定》的报告中,提出了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

这一主张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分配,因而被称为政策配合论。

基本分析:

蒙代尔以总需求(AD)和充分就业产量(Yf)的关系来说明内部均衡。

当AD=Yf时,国内达到均衡状态;

当AD>

Yf时,则存在通货膨胀;

当AD<

Yf时,则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蒙代尔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余额(B)与资本流出净额(H)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国际收支平衡。

当B=H时,实现外部均衡;

当B>

H时,则国际收支呈顺差状态;

当B<

H时,则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17.简述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是英国学者戈森(G·

Goschen)于1861年在《外汇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它是一战前解释汇率的主要学说。

该学说的基本思想是:

汇率主要是根据外汇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动,而外汇的供求状况则决定于国际借贷状况。

因此,国际借贷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戈森认为,国际借贷具体可分为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两类。

其中,前者是指尚未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后者是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对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从而对汇率的决定发生影响。

具体来说,这种影响有三种情况:

①假如一国的流动债权多于流动债务,那么外汇的供给量就会大于外汇的需求量,于是汇率将趋于下降;

②假如一国的流动债务多于流动债权,那么外汇的需求量就会大于外汇的供给量,于是汇率将会上升;

③假如一国的流动借贷相等,那么外汇的供求也相等,因而汇率则不发生变动。

戈森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了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

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

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8.简述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19.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

按照资金融通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按照经营业务的种类划分可以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黄金市场。

按照金融资产交割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按照交易对象所在区域和交易币种,可分为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

离岸市场是目前最主

要的国际金融市场。

20.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

离岸市场是目前最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

21.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有关国际货币制度的,涉及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储备货币的来源及各国货币互相之间的汇率制度;

第二个方面是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性质、宗旨以及在国际收支调节、资金融通和汇率监督等国际货币金融事务中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

在这个制度下,规定美元按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与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各国政府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政府按这一比价兑换黄金。

各国货币则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比价,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为上下各1%,各国当局有义务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只有当一国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允许升值或贬值。

平价的变动要得到基金的同意。

22.简述外汇升水的含义。

外汇升水是指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的差价,称为升水;

在间接标价法下,情况刚好相反。

23.简述抵补套利和非抵补套利的区别。

抵补套利是指在资金调往高利率货币的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高利货币,以避免汇率风险。

实际上这就是套期保值,一般的套利交易多为抵补套利。

非抵补套利是指把资金从低利率转向高利率货币,从而谋取利差收益,但不同时进行反方向交易轧平头寸。

24.简述产品生命周期说。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RaymondVernon)提出的,这一理论既可以用来解释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费农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是创新阶段或称为新产品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于创新国垄断着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因此,尽管价格偏高也有需求,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本的差异对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影响不大,这时最有利的安排就是在国内生产,并通过出口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

第二阶段是产品成熟阶段。

这时产品的生产技术基本稳定,市场上出现了仿制者和竞争者,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大,降低成本成了竞争的关键。

这时由于国外劳动成本低于创新国,同时也为了避开关税壁垒,创新国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进行生产。

投资地区一般是那些收入水平和技术水平与创新国相似,但劳动力成本低于创新国的地区,如美国公司对欧洲的直接投资。

第三阶段是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阶段。

在这一阶段,价格竞争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普及,而且创新国的优势也已丧失,此时只能将生产进行转移。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将生产向低收入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产品返销到跨国公司母国或其他国外市场。

25.简述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区别。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

法。

也就是说,在间接标价法下,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主要区别表现在:

(1)作为标准的货币不同;

(2)汇率变动所表现的货币不同;

(3)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标示的地位不同;

(4)计算公式不同;

(5)实行的国家不同。

26.简述出口换汇成本和购买力平价的区别。

换汇成本说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国情在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它有两种表达方式:

第一种是出口换汇成本,即在国际市场上换得1美元所需支出的人民币成本。

第二种是进口换汇成本,即在国内市场上出售1美元的进口物品所能获得的人民币收入。

由于发展外贸特别是鼓励出口是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依据出口换汇成本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出口换汇成本还是进口换汇成本都是购买力平价在中国的现实运用。

但是,二者仍然存在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假设前提不同,购买力平价认为所有商品的价格均满足一价定律,但换汇成本说则认为只有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满足一价定律。

它将购买力平价中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是如何决定汇率及其变动的。

第二,购买力的决定基础不同,购买力平价认为货币的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换汇成本说则认为除了货币数量外,劳动生产率也是决定货币购买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27.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货币问题是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其他国家在经济实力相对加强时,对美元独占鳌头的地位提出挑战也就是在必然了。

第二类,是制度本身的缺陷(特里芬难题),其一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当黄金产量跟不上美元的增长时,美元与黄金的挂钩便无法维持;

其二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当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导致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对衰落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挂钩也无法维持。

另外汇率制度过于刚性、调节不对称、储备货币供给的调节机制过于缺乏弹性,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货币制度的另外三大缺陷。

28.简述欧洲货币市场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1)为银行业规避本国管制提供了场所。

60年代以后,以美国银行为先导,大批银行在海外广设分支机构,利用欧洲货币市场所提供的巨大信贷机会,扩张国际银行业务,发展国际信贷关系。

(2)为短期国际资金的融通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同业存款不仅是跨国银行弥补存贷余额,调节币种头寸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更起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分配清偿能力的作用。

(3)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信贷创造能力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由于欧洲银行吸收的存款无须提留准备金,可用于提供更多的信贷,欧洲货币市场比国内市场即便是开放的境内市场,具有更大的信贷创造能力。

由于欧洲货币市场提高了金融票据兑换货币的效率,它促进了货币的国际流通。

(4)为信贷风险的国际蔓延提供了温床。

由于欧洲货币市场不受任何国家政府的管制,高风险性金融经营活动就不受限制。

在信用体系不稳定时,巨额的资金挤提和抽逃将由一家银行向多家有信贷关系的银行扩散,从而导致信贷风险的国际蔓延。

29.简述汇率和利率的关系。

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或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也会影响到汇率水平。

当利率较高时,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使外汇市场上的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

同时,利率较高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将吸收外资内流,使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应相对增加。

这样,从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利率的上升将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但是,如前所述,我们在考察利率变动的影响时,也要注意比较。

一是比较外国利率的情况,二是比较本国通货膨胀率,即考察相对利率。

如果本国利率上升,但幅度不如外国利率的上升幅度,或不如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则不能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利率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与国际收支、通货膨胀、总需求等等因素不同,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工具的范畴,因而,它对短期汇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30.简述外汇管制的内容。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各种法令、规定和措施,对居民和非居民外汇买卖的数量和价格加以严格的行政控制,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以及集中外汇资金,根据政策需要加以分配。

世界各国实施外汇管制的具体方式:

一是直接管制,即对外汇买卖和汇率实行直接的干预或控制。

其一为行政管制,政府以行政手段对外汇买卖、外汇资产、外汇资金来源运用实行监督和控制。

政府可以通过垄断外汇买卖、管制外汇资产、管制进出口外汇和控制资本的输出入等做法来达到管制目的。

其二是数量管制,政府对外汇收支实行数量调节和控制。

政府可以通过对贸易外汇实行配额制、对外汇收入实行分成制,对非贸易外汇实行配额制等办法来实现管制目标。

其三是价格管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实现调控目标。

政府亦可以通过实施差别汇率等手段来对外汇的成本或价格进行管制。

二是间接外汇管理,即不对外汇买卖和汇率进行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及资本输出入进行管制,从而间接影响外汇收支和汇率。

31.简述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区别。

经济风险是指难以预测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产量、成本和价格,或者通过影响物

价水平、经济景气变动、经济结构变动等因素间接地影响企业的产量、成本和价格,从而对

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交易风险是指外汇交易者因在将来某一日期将要进行外汇交易,届时如果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其现有利益或预期利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即预期外汇交易所引发的外汇风险。

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者特征的不同:

交易风险的特征:

1)交易风险存在于各种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事项中。

2)交易风险的承受主体相当广泛。

即有法人,也有自然人和政府。

3)交易风险的突发性和实在性。

交易风险一旦出现,其结果是有关经济主体实实在在地丧失一定量的经济价值,或表现为一定量的本国货币,或表现为丧失一定量的某种外国货币,或者增加无可诉辩的额外负债。

经济风险最大的特征是间接性和复杂性。

经济风险起源于名义汇率变动对利率平价或者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因此经济风险不能直观地计量,在计量时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