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35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基础轴线或中心线偏离设计位置。

(2)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等平面尺寸误差过大。

(1)测量放线错误,常见的是看错图或读错尺,这类原因造成的基础位置的偏差值往往较大。

(2)控制基础尺寸和标高的标志板出现移动变形。

(3)砖砌基础等大放脚进行收分(退台)砌筑时,其收分量控制不准,造成基础顶面轴线偏位。

(4)横墙基础的轴线不是由标志板或控制桩测定,而是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

因为基础的一般施工顺序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待砌横墙基础时,基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

若采取隔墙吊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的偏差。

(1)基础施工前,应先用钢尺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L(或b)≤30

30<L(b)≤60

60<L(b)≤90

L(或b)>90

允许偏差(mm)

±

5

10

15

20

(2)混凝土基础应在检查模板尺寸、位置无误后,方可浇筑。

(1)轴线偏差过大,可能导致地基或桩基偏心受力,留下隐患。

因此发现基础位置偏差太大时,必须请设计等有关方面协商处理。

(2)基础尺寸减小后,造成地基应力提高,地基变形加大,由此造成上部建筑开裂等问题屡见不鲜。

当基础尺寸严重偏小时,应约请有关方面研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3、基础标高偏差过大

基础顶面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其偏差明显超过施工规范的规定,这将影响上层墙体标高。

此类通病在砖基础中较常见。

砌基础不设皮数杆。

(1)基础施工前应校核标志板(龙门板)标高,发现偏差应及时修正。

(2)砌体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块材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3)基础垫层(基层)施工时,应准确控制其顶面标高,宜在允许的负偏差范围内。

(4)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凹洼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

基础顶面标高偏差过大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后再砌墙,并以找平后的顶面标高为准设置皮数杆。

4、混凝土基础外观缺陷

(1)基础中心线错位。

(2)基础平面尺寸、台阶形基础台阶宽和高的尺寸偏差过大。

(3)带形基础上口宽度不准,基础顶面的边线不直;

下口陷入混凝土内;

拆模后上段混凝土有缺损,侧面有蜂窝、麻面;

底部支模不牢。

(4)杯形基础的杯口模板位移;

芯模上浮,或芯模不易拆除。

(1)测量放线错误。

安装模板时,挂线或拉线不准。

造成垂直度偏差大或模板上口不在一条直线上。

(2)模板上口仅用铁丝拉紧,且松紧不一致,上口不钉木带或不加顶撑,浇混凝土时的侧压力使模板下口向外推移(上口内倾),造成上口宽度大小不一。

(3)模板未撑牢;

基础上部浇筑的混凝土从模板下口挤出后,未及时清除,均可造成侧模下部陷入混凝土内。

(4)模板支撑直接撑在基坑土面上,土体松动变形,导致模板尺寸、形状偏差。

(5)杯形基础上段模板支撑方法不当,杯芯模底部密闭,浇筑混凝土时,杯芯模上浮。

(6)模板两侧的混凝土不同时浇筑,造成模板侧压力差太大而发生偏移。

(7)浇筑混凝土时,操作脚手板搁置在基础上部模板上,造成模板下沉。

C.防治措施

(1)在确认测量放线标记和数据正确无误后,方可以此为据,安装模板。

模板安装中,要准确地挂线和拉线,以保证模板垂直度和上口平直。

(2)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的支点应坚实可靠。

(3)上段模板应支承在预先横插圆钢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

也可用临时木支撑将上部侧模支撑牢靠,并保持标高、尺寸准确。

(4)发现混凝土由上段模板下翻上来时,应及时铲除、抹平,防止模板下口被卡住。

(5)模板支撑支承在土上时,下面应垫木板,以扩大支承面。

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

(6)杯基芯模板应刨光直拼,表面涂隔离剂,底部钻几个小孔,以利排气(水)。

(7)浇筑混凝土时,两侧或四周应均匀下料并振捣。

脚手板不得搁在模板上。

5、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

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

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20m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1)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

(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3)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C.防治措施

(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

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

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不得超过500mm。

(4)严禁用干砖砌墙。

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

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

(5)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

对于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浇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

6、穿墙管道部位渗漏水

一般常温管道周边阴湿或有不同程度的渗漏。

热力管道周边防水层隆起或酥裂,渗漏水从该部位流出。

穿墙管道沿基层表面常设有法兰,影响该处砌筑或混凝土浇筑质量,后期防水处理困难。

另一原因是对热力管道穿墙部位处理不当,或只按常温管道处理,在温差作用下管道往返伸缩变形,造成周边防水层破坏,产生裂隙而漏水。

(1)一般常温管道的渗漏水治理方法与预埋件部位渗漏水治理方法相同。

(2)常温管道穿过砖石砌体的区段应除锈,并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包裹。

(3)热力管道穿过内墙的部位应预留较管径大100mm的圆孔,圆孔内做好防水层,管道安装后,空隙处用麻刀石灰或石棉水泥嵌填。

(4)热力管道穿透外墙而又没有地下沟道时,为了适应管道伸缩变形和保证不漏水,可采用橡胶止水管套方法处理。

(5)在设计和使用的允许范围内,尽量将热力管道的标高提高至常年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1)热力管道穿透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将穿管孔眼剔大,采用埋设预制半圆混凝土套管法进行处理。

(2) 

热力管道穿透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修复时需将地下水位降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7、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1)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

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预制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虽然是现浇的,不用翻转模板,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

(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扎吊在模板楞上;

采用翻转模板时,也可用钢筋承托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抽除承托钢筋(如不是采用翻转模板,则在混凝土浇捣后抽除)。

8、卷材起鼓

A.现象

热熔法铺贴卷材时,因操作不当造成卷材起鼓。

(1)因加热温度不均匀,致使卷材与基层之间不能完全密贴,形成部分卷材脱落与起鼓。

(2)卷材铺贴时压实不紧,残留的空气未全部赶出。

(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时,火焰加热要均匀、充分、适度。

在操行时,首先持枪人不能让火焰停留在一个地方的时间过长,而应沿着卷材宽度方向缓缓移动,使卷材横向受热均匀。

其次要求加热充分,温度适中。

第三要掌握加热程度,以热熔后的沥青胶出现黑色光泽、发亮并有微泡现象为度。

(2)趁热推滚,排尽空气。

卷材被热熔粘贴后,要在卷材尚处于较柔软时,就及时进行滚压。

滚压时间可根据施工环境、气候条件调节掌握。

气温高冷却慢,滚压时间宜稍迟;

气温低冷却快,滚压宜提早。

另外加热与滚压的操作要配合默契,使卷材与基层面紧密接触,排尽空气,而在铺压时用力又不宜过大,确保粘结牢固。

9、转角、立面和卷材接缝处粘结不牢

A.现象

卷材铺贴后易在屋面转角,立面处出现脱空。

而在卷材的搭接缝处,还常发生粘结不牢、张口、开缝等缺陷。

B.原因分析

(1)高聚物改隆沥青防水卷材厚度较大,质地较硬,在屋面转角以及立面部位(如女儿墙),因铺贴卷材比较困难,又不易压实,加之屋面两个方向变形不一致和自重下垂等因素,常易再现脱空与粘结不牢等现象。

(2)热熔卷进材表面一般都有一层防粘隔离层,如在粘结搭接缝时,未能将隔离层用喷枪熔烧掉,是导致接缝处粘结不牢的主要原因。

C.防治措施

(1)基层必须做到平整、坚实、干净、干燥。

(2)涂刷基层处理剂,并要求做到均匀一致,无空白漏刷现象,但勿反复涂刷。

(3)屋面转角处应按规定增加卷材附加层,并注意与原设计的卷材防水层相互搭接牢固,以适应不同方向的结构和温度变形。

(4)对于立面铺贴的卷材,应将卷材的收头固定于立面的凹槽内,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5)卷材与卷材之间的搭接缝口,亦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

密封材料应在缝口抹平,使其形成有明显的沥青条带。

10、屋面渗漏

屋面遇雨水时发生渗漏水。

(1)选用材料不当,防水层构造不合理。

(2)细部构造及卷材收头有问题。

(3)屋面基层不平,防水层表面积水,使卷材发生腐烂。

(4)卷材铺贴方法不当,两幅卷材之间接缝宽度不够。

(5)施工时突遇下雨,雨水从卷材接缝处渗漏。

(6)防水材料变质失效。

(1)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重要程度,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层可分为无保护层(外露式)和有保护层两大类,这类屋面的防水效果,是通过防水卷材本身及其辅助材料组成的防水层整体来实现的,且与屋面构造的其他工序质量密切相关。

因而要组织好屋面工程中每一个分项的检查,不允许把上道工序的质量隐患,带到下一道工序中去。

(2)檐口、女儿墙、屋脊、伸缩缝、天沟、水落口、阴阳角(转角)及各种伸出屋面设施的周围等部位,统称为细部构造。

这些部位如设计不当,以及卷材收头时封闭不严,都会成为渗漏水的通路。

对于细部构造,在大面积铺贴卷材前,必须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或常温自硫化型的自粘性密封胶带作附加防水层,进行增强处理。

当采用聚氨酯膜作附加层时,可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甲料、乙料按1:

1.5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再进行均匀刮涂。

刮涂的宽度以距中心200㎜以上为宜,一般须刮涂2~3遍,涂膜总厚度以1.5~2㎜为宜,待涂膜完全固化后方可铺贴卷材。

当采用自硫化自粘性密封胶带作附加层粘贴时,将被粘面一侧的隔离纸撕去即可施工,粘贴就位后应立即用手持压辊滚压(此时不能撕去密封胶带表面层的隔离纸),使其粘结牢固,封闭严密。

(3)立面或大坡面铺贴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应采用满粘法工艺,并宜减少短边搭接。

另外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压实预留的凹槽内,并用压条或垫片钉压固定;

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上口需用密封材料封死。

(4)屋面基层必须平整,并按设计坡度施工。

铺贴卷材时如发现局部有积水,此时可用聚合物砂浆填补平整,以免卷材浸水引起腐烂。

(5)由于目前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大多数采用单层防水,因此确保卷材之间搭接宽度和粘贴质量十分重要。

为此在铺贴卷材前,事先要在屋面上弹出基准线,并进行试铺。

铺贴时卷材应按顺流水坡度方向,由低处向高处顺序铺贴(即顺水接槎),逐渐顺压至屋脊,最后用一条卷材封脊。

通过试铺,就可确保卷材铺贴平整、美观,并使两幅卷材之间接缝宽度达到均匀一致。

(6)施工时应选择晴朗天气,施工温度一般为5~30℃。

雨、雪、5级及5级以上大风天气均不得施工。

如施工时突遇下雨,则必须在已粘好的卷材一头用密封材料密封严密,以免侵入雨水。

(7)合成高分子卷材施工所需的基层处理剂、基层与卷材胶粘剂、卷材接缝胶粘剂一般均是由生产厂家配套供应,且有保管期限。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和技术要求,在现场配制使用。

上述种类材料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和远离火源的仓库中。

若超过保管期限或发现材质有变化时,应先进行检验,对确已变质的材料必须剔除不用。

11、涂膜防水层裂缝、脱皮、流淌、鼓包

涂膜出现裂缝、脱皮、流淌、鼓泡等缺陷。

(1)基层刚度不足,抗变形能力差,找平层开裂。

(2)涂料施工时温度过高,或一次涂刷过厚,或在前遍涂料未实干前即涂刷后续涂料。

(3)基层表面有砂粒、杂物、涂料中有沉淀物质。

(4)基层表面未充分干燥,或在湿度较大的气候下操作。

(5)基层表面不平,涂膜厚度不足,胎体增强材料铺贴不平整。

(6)涂膜流淌主要发生在耐热性较差的防水涂料中。

(1)在保温层上必须设置细石砼(配筋)刚性找平层;

同时在找平层上按规定留设温度分格缝。

(2)为防止涂膜防水层开裂,应在找平层分格缝处,增设带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宽度宜为200~300㎜;

而在分格缝中间70~100㎜范围内,胎体附加层的底部不应涂刷防水涂料,以使与基层脱开。

(3)涂料应分层、分遍进行施工,并按事先试验的材料用量与间隔时间进行涂布。

若夏天气温在30℃以上时,应尽量避开炎热的中午施工最好安排在早晚(尤其是上半夜)温度较低的时间操作。

(4)涂料施工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

沥青基涂料中如有沉淀物(沥青颗粒),可用32目铁丝网过滤。

(5)选择晴朗天气下操作;

或可选用潮湿界面处理剂、基层处理剂或能在湿基面上固化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抑制涂膜中鼓泡的形成。

(6)基层表面局部不平,可用涂料掺入水泥砂浆中先行修补平整,待干燥后即可施工。

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要边倒涂料、边推铺、边压实平整;

铺贴最后一层胎体增强材料后,面层至少应再涂刷二遍涂料。

胎体应铺贴平整,松紧有度,铺贴前,应先将胎体布幅的两边每隔1.5~2.0m间距各剪一个15㎜的小口,以利排除空气,确保胎体铺贴平整。

(7)进厂前应对原材料抽检复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防水涂料坚决不用。

12、水泥砂浆地面不规则裂缝

这种不规则裂缝部位不固定,形状也不一,既有表面裂缝,也有连底裂缝。

(1)水泥安定性差或用刚出窑的热水泥,凝结硬化时的收缩量大。

或采用不同品种、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杂使用,凝结硬化的时间以及凝结硬化时的收缩量不同而造成面层裂缝。

石子粒径过细,或含泥量过大,使拌合物的强度低,也容易引起面层收缩裂缝。

(2)面层养护不及时或不养护,产生收缩裂缝。

这对水泥用量大的地面,或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做的地面尤为显著。

在温度高、空气干燥和有风的季节,若养护不及时,地面更易产生干缩裂缝。

(3)水泥砂浆过稀或搅拌不均匀,则砂浆的抗拉强度降低,影响砂浆与基层的粘结,也容易导致地面出现裂缝。

(4)首层地面填土质量差

回填土的土质差或夯填不实,地面完成以后回填土沉陷。

使地面产生裂缝,甚至空鼓脱壳。

回填土中夹有冻土块或冰块,当气温回升后,冻土融化,回填土沉陷,使地面面层裂缝、空鼓。

(5)配合比不准确,垫层质量差;

砼振捣不实,接槎不严;

地面填土局部标高不够或是过高,这些都将削弱垫层的承载力而引起面层裂缝。

(6)面层因收缩不均产生裂缝,如底层不平整等,也会使面层厚薄不匀;

新旧砼交接处因吸水率及垫层用料不同,也将造成面层收缩不匀;

面层压光时撒干水泥面撒不均匀,会面层产生不等量的收缩。

(7)面积较大的楼地面未留伸缩缝,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胀缩变形,使地面产生裂缝。

(8)结构变形,如因局部地面堆荷过大而造成地基土下沉或构件挠度过大,使构件下沉,错位、变形,导致地面产生不规则裂缝。

这些裂缝一般是底、面裂通的。

(9)使用外加剂过量而造成面层较大的收缩值。

各种减水剂、防水剂等掺入水泥砂浆或砼中后,有增大其收缩值的不良影响,如果掺量不正确,面层完工后又不注意养护,则极易造成面层裂缝。

(1)重视原材料质量。

用于水泥砂浆地面的原材料。

(2)保证垫层厚度和配合比的准确性,振捣要密实,表面要平整,接槎要严密。

(3)面层的水泥拌合物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

砼坍落度不应大于30㎜。

表面压光时,不宜撒干水泥面。

如因水分大难以压光,可适量撒一些1:

1干拌水泥拌合物,撒布应均匀,待吸水后,先用木抹均匀槎打一遍,然后再用铁抹压光。

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用湿砂或湿草袋覆盖养护,防止产生早期收缩裂缝。

刮风天施工水泥地面时,应遮挡门窗,避免直接受风吹,防止因表面水分迅速蒸发而产生收缩裂缝。

(4)回填土应夯填密实,如地面以下回填土较深时,还应注意做好房屋四周的地面排水,以免雨水灌入造成室内回填土沉陷。

(5)水泥砂浆铺设前,应认真检查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尽量使面层的铺设厚度厚薄一致,垫层或楼板的表面高低不平时,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先找平。

如因局部需要埋设管道或铁件而影响面层厚度时,则管道或铁件顶面至地面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一般不小于10㎜,并需设防裂钢丝网片,当L大于400时,宜用钢丝(板)网。

(7)使用上应防止局部地面集中堆荷过大。

(8)结构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基础沉降量过大,特别要避免不均匀沉降。

(9)水泥砂浆(或砼)面层中掺用外加剂时,严格按规定控制掺用量,并加强养护。

对地面产生的不规则裂缝,由于造成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修补前,应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处理。

对于尚在继续开展的“活裂缝”,如为了避免水或其他液体渗过楼板而造成危害,可采用柔性材料(如沥青胶泥、嵌填油膏等)作裂缝封闭处理。

对于已经稳定的裂缝,则应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

(1)裂缝细微,无空鼓现象,且地面无液体流淌时,一般可不作处理。

(2)裂缝宽度在0.5㎜以上时,可作水泥浆封闭处理,先将裂缝内的灰尘冲洗干净,晾干后,用纯水泥浆(可适量掺些108胶)嵌缝。

嵌缝后加强养护,常温下养护3d然后用细砂轮在裂缝处轻轻磨平。

(3)裂缝涉及结构受力时,则应根据使用情况,结合结构加固一并进行处理。

13、水泥砂浆地面起砂

地面表面粗糙,光洁度差,颜色发白,不坚实。

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干水泥面。

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1)水泥砂浆拌合物的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稠度过大。

根据试验证明,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约为水泥重量的20%~25%,即水灰比为0.2~0.25。

这样小的水灰比,施工操作是有困难的,所以实际施工时,水灰比都大于0.25。

但水灰比和水泥砂浆强度两者成反比,水灰比增大,砂浆强度降低。

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将会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

同时,施工中还将造成砂浆泌水,进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强度,完工后一经走动磨损,就会起灰。

(2)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压光工序安排不适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压光过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游离水分还比较多,虽经压光,表面还会出现水光(即压光后表面游浮一层水),对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很不利;

压光过迟,水泥已终凝硬化,不但操作困难,无法消除面层表面的毛细孔及抹痕,而且会扰动已经硬结的表面,也将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

(3)养护不适当。

水泥加水拌合后,经过初凝和终凝进入硬化阶段。

但水泥开始硬化并不是水化作用的结束,而是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

随着水化作用的不断深入,水泥砂浆强度也不断提高。

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须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

水泥地面完成后,如果不养护或养护天数不够,在干燥环境中面层水分迅速蒸发,水泥的水化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减缓硬化速度,严重时甚至停止硬化,致使水泥砂浆脱水而影响强度和抗磨能力。

此外,如果地面抹好后不到24h就浇水养护,由于地面表面较“嫩”,也会导致大面积脱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4)水泥地面在尚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表面遭受摩擦等作用,容易导致地面起砂,这种情况在气温低时尤为显著。

(5)水泥地面在冬季低温施工时,若门窗未封闭或无供暖设备,就容易受冻。

水泥砂浆受冻后,强度将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水在低温下结冰时,体积将增加9%,解冻后,不再收缩,因而使面层砂浆的孔隙率增大;

同时,骨料周围的一层水泥浆膜,在冰冻后其粘结力也被破坏,形成松散颗粒,一经人走动也会起砂。

(6)冬期施工时在新做的水泥地面房间内生炭火升温,而又不组织排放烟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扩散慢,常处于空气中的下层,又能溶解于水中,它和水泥砂浆(或砼)表面层接触后,与水泥水化后生成的、但尚未结晶硬化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粉末状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