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120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收音机Word格式.docx

二、单元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6

(一)低频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二)中频放大及检波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8

(三)高频信号的接收及变频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11

三、调幅收音机系统电路的级联仿真………………………………………………………13

四、 

调幅收音机单元电路指标计算、焊接及功能测试…………………………………… 

15

(一)低频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电路…………………………………………………… 

(二)中频放大电路…………………………………………………………………..… 

17

(三)高频信号的接收及变频电路 

……………………………………………………18

第三部分产品验收

一、收音机效果验收.………………………………………………………………20

二、课程设计体会及建议 

................................................21

1

格式要求:

1.如果使用计算机打印,使用 

A4 

纸,正文用 

号宋体打印,上下页边距离设置为 

2.54cm,

左右页边距设置为 

3.17cm。

2.如果手写完成报告,也要采用 

纸。

成绩评定方式:

1.软件部分成绩 

50 

分,其中考勤 

10 

分;

低频、中频、高频、级联四部分仿真结果各 

分。

2.硬件部分成绩 

低频、中频、高频电路焊接测量各 

分,整机收

听效果验收 

2

第一部分 

调幅收音机原理及电路实现

一、调幅收音机原理

+-

收音机电路原理图

调幅信号接收的实现过程

要求:

阐述调幅收音机的工作过程,画出个阶段信号的波形及频谱图。

(高频、中频、低频)

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过程为:

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将所要收

听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

定好的频率(我国为 

465KHz),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

这个固定的频率,是

由差频的作用产生的。

我们在收音机内制造—个振荡电波(通常称为本机振荡),

使它和外来高频调幅信号同时送到一个晶体管内混合,这种工作叫混频。

由于晶

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就是外差作用。

何电台的频率,由于都变成了中频,放大起来就能得到相同的放大量。

调谐回路

的输出,进入混频级的是高频调制信号,即载波与其携带的音频信号。

混频器输

出的携音频包络的中频信号由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一级、两级甚至三级中频放大,

从而使得到达二极管检波器的中频信号振幅足够大。

二极管将中频信号振幅的包

络检波出来,这个包络就是我们需要的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最后交给低放级放大

到我们需要的电平强度,然后推动扬声器发出足够的音量。

超外差式收音机主

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电

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

输入回路混频中频放大检波器低频电压

放大

交流信号(本振信号)

图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原理

3

低频功率

二、器件的识别及测量

识别、测量电路中的所有器件,标出器件实际参数。

用万用表经测量检验,所有器件符合要求规格,可以进行实物的焊接试验

4

第二部分调幅收音机的仿真与分析

一、仿真注意事项

调幅收音机的仿真与分析是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环节。

设计

要求应用 

multisim 

仿真软件对实际电路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使学生加深对实

际电路的理解。

仿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仿真电路要最大程度的模拟实际电路;

(2)仿真参数的设置一定要与实际电路相吻合;

(3)仿真分析要给出分析条件以及具体结论;

(4)仿真时要求调制信号是限带信号(至少是 

个频率以上的合成信号)。

二、单元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一)低频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1、仿真电路

仿真时将喇叭用 

欧姆左右的电阻替代,功放部分等效成如图所示,其他均

按原理图仿真。

5

2、静态参数仿真

低频电路部分的静态参数仿真(V5,V6,V7 

的基极和集电极电压)。

用万用表测量得知:

V5的基极电压为:

660.813mV。

集电极电压为:

3V。

V6的基极电压为:

938.163mV。

V7的基极电压为:

938.155mV。

199.594mV。

3、仿真波形图与仿真分析

(1)低频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与输出波形对比图

波形没有失真,放大约有6倍左右,虽有放大,但放大效果不算很好。

实际电路参数

仿真分析结果

V5 

的电流放大倍数

100

84

V6 

282

252

V7 

276

274

B5 

的电压比及其性质(降压

或升压)

19:

(降压

17.8:

10.9

(降压)

B6 

20:

20.2:

5.1

的电压放大倍数

30

27

BG6 

和 

BG7 

构成功放电路的

功率放大倍数

36

26

(2)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分析:

实际的电路参数和仿真有一定的偏差,而且仿真结果均比实际电路参数

值偏小,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只考虑到输入和输出的波形放大倍数的合理匹配,

从而淡化了中间过程器件的选择和电流、电压、功率的放大作用,从而造成实验结果测量和

实际参数的误差。

(二)中频放大及检波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中频放大及检波电路中,需选择合适的T3、T4、T5与放大器,虽然

型号相同,但还需设置参数,使结果更加准确。

7

2、中频电路部分的静态参数仿真(V2,V3 

经万用表测量结果:

V2的基极电压:

414.59mV。

集电极电压:

1.5V。

 

V3的基极电压:

590.487mV.

1.5V.

(1)中频放大及检波电路的时域波形图(C7 

的输出电压波形)

仿真后中频放大 

100 

多倍,并出现出现检波效果。

V2 

121

110

V3 

122

105

电压放大倍数

V3 

(2)中频放大及检波电路的频谱图(V2 

基极、V3 

发射极、C7 

的频谱图)

基极频谱图V3 

发射极频谱图

C7 

的频谱图

(3)仿真分析

由频谱图可知虽在特定频率附近出现突起,但是非常杂乱,说明有干扰信号

存在,经过实际电路参数和仿真结果对比,放大倍数相差不多。

9

(三)高频信号的接收及变频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2、高频电路部分的静态参数仿真(BG1 

10

(1)接收及变频电路的时域波形图(输入及输出的波形)

经混频线路,将 

1465KH 

1000KHz 

混频出 

465 

的中频调幅波。

(2)变频电路的频谱图(输出频谱图)

在 

465KHz 

附近出现突起。

三、调幅收音机系统电路的级联仿真

1、系统仿真电路

将之前做的低频,中频,混频部分,调整缩小线路,复制到一张原理图中,

认真观察需要级联的部分,避免出现差错

2、仿真波形图与仿真分析

(1)系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图

级联出现正弦波,但稍有延迟现象,可能是电容电感的参数选取的不准确,替换一些之

后,波形出现失真,故此问题还没有解决

12

(2)系统电路的输入输出频谱图

(3)级联效果与失真情况分析

各部分级联之后,出现失真,和延迟。

有噪声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各部

分器件之间也会有所影响,还需整体调试和相关参数的设置。

13

参数名称

IBQ

4.17mA

ICQ

500.4mA

UCEQ

1.6V

调幅收音机单元电路指标计算、焊接及功能测试

(一)低频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电路

1.低频功率放大电路(V5,V6,V7,变压器 

T6 

组成)

(1)画出直流等效电路,计算静态工作点。

静态工作点

(2)画出交流等效电路,估算功率增益范围。

(3)完成电路焊接,对计算的交流、直流参数通过实际电路测量进行验证和对比。

14

5.93uA

1.78mA

1.04V

2.低频电压放大电路(V4 

及外围电路)

(2)画出交流等效电路,估算电压放大倍数范围。

0.497uA

64.59uA

2.12V

(二)中频放大及检波电路

1.检波及 

AGC 

控制电路(V3 

及外围电路构成)

(2)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检波失真情况。

16

0.11uA

13.2uA

5.398mV

2. 

中频放大电路(V2 

(三)高频信号的接收及变频电路

1.变频器电路(BG1 

及外围电路构成)(将本振信号独立考虑)

0.25mA

30mA

1.525V

2.本振电路

在仿真时用 

1465KHz 

的交流信号代替。

18

第三部分 

产品验收

一、收音机效果验收

(1)接收电台来源及频率。

电台来源:

天空中的无线电波

频率:

525KHz——1655KHz

(2)各个接收电台的实际效果。

我们组调试的收音机接收效果不好,不能收到电台频率

(3)焊接、测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包括没有解决的问题)。

1、收音机的焊接:

装配焊接的顺是:

由后级至前级逐级进行,采用边焊接边测试的方法,

具体为:

首先对扬声器及低频部分进行焊接,声音效果正常后,对电路指标进行测量;

然后

对中频部分进行焊接,检查电路加入中频信号后是否工作正常,工作正常后测量指标;

第三

步焊接高频部分并测量变频电路的指标;

最后接入接收机天线,进行整机测试,验收收听效

果 

收音机的统调

调整中频

调覆盖

调同步

3. 

收音机的验收

(1)验收频率范围 

535~1605KHz

(2)灵敏度较

(3)音质清晰洪亮、噪声低

(4)记录接收到的台数,收听效果等。

我们组的收音机,焊接完成之后,不出声,经反复检查,逐个元件排查,有个电阻存在

虚焊情况,但焊接好之后,出声但不能接收到电台,使本次课程设计留下了遗憾。

19

二、课程设计体会及建议

本次课程设计已接近尾声,可我的心里却颇不平静,课程设计再一次

激发了自身的潜能,能够使自己主动去摸索着学习,受挫中前进。

结束了本学期的课程,可课程设计的过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此

之前,也焊接过一个收音机,已没什么印象,现在想想,当时只是充当

一个焊接工人的功能,不知其相关原理及电路知识。

可这次就不同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分部软件仿真和实物的焊接与调试,使我知

道了每一部分电路的原理和实现的功能。

也正是这样一步步的进行,使

我知道每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基本原因,这为以后相关电路的检测与

调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机房做仿真,使我更深入的了解以及使用 

Multisim 

软件,更加熟

练掌握 

软件的基本用法,自身感觉,仿真收音机原理图,是一个

庞大的工程,.确实这样的,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首先是每

个步骤,每个小元件的选取与参数以及管脚设置,都要符合客观规律的发

展,正因为这样,就需要我们仔细认真的操作.又好像古代的排兵布阵,因

为每一个元件,以及它的位置,它的作用,都掌握在我的手中,就好像军师,

要为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讲究战略布局,方式

方法的同时,更要注意细节,因为往往一场战争就输在你的不小心扔了一

枚钉子,注意细节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使我们在今

后的学习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仿真过程中,我觉得电路基本上都能连接正确,出现问题往往就在

元器件参数的选定和调试过程中,不同的选取结果便会有所差别,感触

最深的是,同样的器件参数放到电路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想想也挺

神奇的,就好像实际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位置,会受到干扰,

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积累的地方。

调试过程中需要我们反复的设置参数,

才能是实验结果更加符合相关标准,所以需要我们观察的同时,也要耐

心,更要细心。

20

收音机实物焊接与调试过程中,对我来说,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因

为在调试中频放大和检波过程中,耗时巨大,效果还不理想,反复查找

原因不得。

收音机的焊接我想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愿意动手去做,

可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就不愿去自己动手查找,这对我们的学习是没有

益处的。

正如韩老师所说,我们不要把自己只是定位一个焊接收音机的

工人,而是要把相关专业知识学好,能够很好的调试与纠错,才能对今

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有所帮助。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就是接受电台了。

看见别的同学纷纷调试成功,

自己心里其实很不甘心,不停的去反复查找每部分电路,用万用表测每

个器件的实际参数,各部分情况均正常,可就是不能见证奇迹。

由于课

程设计的时间有限,不能再一一检查与调试了,这也是本次课程设计小

小的遗憾。

是啊,学习中就是要不断的挑战, 

要敢于尝试,不怕出错,正因

为种种的错误,未知的,才是实验最大的魅力.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真

正的用心去投入其中,那才是真正的收获。

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钻研,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一些新鲜又富有挑战的任

务,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水平,积累经验,拓展学

习生涯。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