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108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医院、学校;

表示动作行为的:

哭、笑、打、吃、走、说、喜欢、睡觉;

表示性质状态的:

大、小、多、少、轻、重、美、丑、漂亮、勇敢、舒服;

表示数量的:

一、二、三、百、千、万、两、公里、千克;

表示指称和代替的:

这、那、我、它、他们、你们、什么;

表示程度、范围和语气的:

很、最、都、吗、了、呢;

表示9;

介、关联和结构的:

和、把、得、因为、关于、如果等等。

以上所列举的有的是实词,有的是虚词,如后两类中的副词、介词等等,这些词都是基本词,而基本词的总和就叫基本词汇,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

那么基本词汇是怎么划分出来的呢?

也就是说划分基本词汇的标准是什么呢?

令人高兴的是,已有多位青年学者,赞同按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类,把词汇分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学者,也支持下面有关基本词汇的特点的说法。

一般认为基本词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

我们分别来看这三大特点的内涵是什么。

基本词汇的特点之———稳固性

汉语中的一些词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使用了,如“天”、“山”、“火”、“人”、“上”等等,

这些词沿用至今,仍然属于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

当然,这种历史的延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甲骨文时期沿用到今天是基本词汇,那么明清的、民国的这些相比较而言历史不甚悠久的词就不是基本词汇了,这显然是不足取的看法,比如“五四”时期才出现的“民主”、“科学”,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它们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看,仍然是基本词汇。

需要说明的是,基本词汇具有的这种稳固性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是一种相对的稳固性,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稳固性。

首先,要区分开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一个词在古汉语中是基本词汇,并不代表它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也是一样的,比如“犬”在古汉语中是个基本词,而现代汉语中早已经用“狗”来替代了,所以“犬”在现代汉语中就不能看成是基本词了。

其次,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随时准备吸收新生基本词,如“汁算机”一词产生不过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汁算机,从长远看来,这个词必然会具有历史的稳定性,理应把它看成基本词。

基本词汇的特点之二——能产性

所谓“能产性”指的是能够产生新词的能力。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词,而新词的产生常常会选择原有的基本词作为原村料。

例如,基本词“天”如果用来作语素,可以形成“天空”、“天鹅”、“天花”、“天生”、“今天”、“昨天”等词,基本词“水”也可以组成“水果”、“水稻”、“水力”、“水利”、“水分”、“水泥”、“油水”等词。

20世纪50年代基本词汇三个特征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很多讨论,很快学者就认识到“能产性”并不符合汉语词汇的实际情况,不是可靠的指标,尤其是不少“虚词”。

大概役有人会否定虚词具有稳固性和全民常用性,却役有什么“能产性”(张甫能1999。

而“能产性”主要与词的结构有关,跟是否广泛使用和有役有长远历史,役有必然的关系。

黄伯荣(1991:

391说三者“互相依存”,是不能成立的。

他举出的例子,其中正好有不少“虚词”,这其实已吸收了这场论争的成果。

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基本词具有能产性的特点,而且有的基本词能产性还很强,但是并非所有的基本词都具备这个特点,很多虚词如“很”、“呢”、“都”等就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能产性只是基本词的一般性特点,不能作为判定基本词的依据。

基本词汇的特点之三——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的所指对象无论是具体的事物、动作行为、性质状态,还是抽象的范围、程度、结构关系等,都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方方面面,是全体社会成员最常见的东西,为最广泛的人群理解并使用。

对于汉语的使用者来说,无论年龄、职业、地域,要想进行有效的交际,必须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

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

但是关于“全民常用性”专家们有自己的定义。

苏培成认为所谓“全民常用”,必须是“共时性”的,“时段不同,基本词汇的数量和成员也不同”(1995:

140。

既然是全民常用的词语,那么我们也可以看作是“常用词”。

基本词汇和常用词之间又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常用词”只是就使用频率来汁算的。

在社会上使用率愈高,就愈常用,是高频词,相反,就是低频词,而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就是次常用词。

“普遍使用”很可能就是“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中的部分。

但是“常用词”不完全等同于“基本词”,因为基本词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稳固性和全民常用性,而“常用”只是其中之一。

常用词语未必就历史悠久,次常用词语、非常用词语不见得历史短暂(周荐1994:

113。

另一个原因是使用频率的统汁,年限不一定很长,因而未能反映“历史悠久”这一条件。

这就是说,常用词语不一定是基本词。

不过,正如刘叔新(1990:

237所说的:

常用性是必然密切结合在社会上使用普遍性的。

一个词语如果只在个别的或少数社会集团或交际场合里常被使用,而在其余众多社会集团或交际场合的话语文字中很少出现,就不能算常用。

因此,常用词语实际上具有基本词语也须具备的同样的条件:

全民常用。

这就表明,虽然常用词语不一定是基本词,但是基本词语必同时是常用词语。

关于基本词汇和常用词之间的关系,周荐(1994114是这样总结的:

基本词汇能成为常用词语和次常用词语当中的一部分,而常用词语中最重要的部分应是基本词汇成员。

因为周荐认为所谓“全民常用”,即词语常用与否是从使用频率上来界定的,似与其他因素很少关涉。

首先,常用词语未必就是使用范围广泛的,因为,任何个人、每个语言社团都有自己的一些常用词语、次常用词语和非常用词语(周荐1994:

因此关于基本词汇和常用词的关系,刘叔新和周荐有基本相同的结论。

一般认为,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这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最基础的是全民常用性,因为这个特点反映的恰是基本词汇的本质属性,而全民常用性决定了高使用频率,从而为其稳固性提供了可能,再者这两点又正好促成了基本词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因为从旧有的常用的中间提取相应成分组成新事物操作简便,利于记忆。

反过来说,借用基本词作原料形成的新词又可以加强基本词的全民常用性和稳固性。

不过,不同的学者对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有不同的看法。

391的结论是:

有些基本词全昆注和稳固性显著,但它的构词能力却很弱,像“桌子、头发”。

总的来看,大多数基本词或多或少都具有上述特点。

232认为事实上按照这种提法来确认基本词汇的成员,所提出的基本词汇十分狭小。

正如黄伯荣所说的,如果一定要以完全符合三个条件(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才可以算是“基本词汇”,就只有这些数量甚少的根词了。

所谓“根词”(黄伯荣1991:

392,其实是以“能产性”来决定的。

当然,根词也同时符合了“稳定性”和“常用性”两个条件。

退一步说,如果只要具有其中两个特点就可以算为基本词,那么,现在划作一般词汇的多种词语,却又同时具有基本词的特性。

于是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界线又变得很模糊。

周荐(1994和苏培成(1995对这问题,都有很清楚的阐述。

至于怎样划出“基本词汇”的范围,苏培成(1995认为应该先由“常用”入手,在各个时段最常用的词语中,总结出历史生命力最强的部分。

由此也可以总结出,在“历史稳固性”和“全民常用性”之间,“稳固性”是根本的,具决定性的作用。

有学者根据自己的理念对基本词汇进行了再分类,比如刘叔新(1990:

233-235按内客把基本词汇分为以下几类:

名物,包括常见的自然现象、普通动植物、人体及其各主要组成部分、亲属及有社会联系的人、宅舍、场院、基本的劳动工具及生产设备、基本的劳动对象、基本的交通工具、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等,例如“云、秋风、牛、松、身体、手、父亲、姐妹、同事、花日、车、布”;

价值判断,包括事物现象的基本性质,例如“好、坏、强、成功、胜利、安定、老成持重、光明正大”;

行为,包括基本活动行为,例如“吃、吞、衣、拿、打、工作、说话、思量、害怕、自力更新”;

精神生活的活动,包括文化、政治、经济活动等的基本范畴、方式和成果,例如“文学、科学、商业、综合、历史、曲、政权、军队、国家”;

基数、序数、时历,包括数、序、日、月、节令等,例如“一、十、春、三月、初一、元宵节、秋分、虚词,包括各种副词与不含文言色彩的代词,例如“很、非常、立即、我、你、什么”。

这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尝试。

按现在流行的词汇划分方法,先把词汇划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

不是基本词汇,就是一般词汇。

符合标准与不符标准,是互相排斥的。

这个划分方法,是很值得推敲的。

就如上面所说的,划分的标准并不可靠。

现在我们姑且不管这种划分是否妥当,先来看看,如果按流行的词汇划分方法,划分出来的一般词汇有哪些呢?

按照两分法栗非此即彼的分类特点,词汇系统中除去基本词剩下的那部分词的总和就是一般词汇。

可是,如果我们同意“一般词汇”就是“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那么,一直以来对词汇内客的划分,就必须修正。

二、一般词汇的构戍

相对于基本词汇的特点,一般词汇从数量上来说是相当庞大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能产性也比较弱。

虽然一般词汇的成员十分复杂,看似纷繁杂乱,但也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一般词汇中的词所指内容丰富多样,基本词所役有涉及到的各种概念范畴都包含在一般词汇中,二者共同为语言交际而服务;

二来一般词汇最能反映社会的变化,处在词汇外围的一般词汇变动性比较大,它能直接而迅速地感应社会的变化,或产生新词,或淘汰旧词,或改变词义。

对一般词汇的梳理通常可以从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说明。

什么是新造词?

新造词是新词语的类集,它们表示的是社会的新生事物和概念。

社会的发展是新词语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个词语从无到有,经过使用或在词汇系统中固定下来,或被词汇系统淘汰,那些能够固定下来、普遍使用的词语,才可以看成是新词语。

词汇系统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化

中,因此新词语的“新”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限制,而且这个限制并不十分明确,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一般把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的词语看成新词语,而由于二十多年来社会的迅猛发展,新生词语大量出现,如今的新词语研究一般都以改革开放为界,有的新词语词典甚至只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进入一般词汇的新生词语。

新词语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如:

表示新生的具体事物:

手机、小灵通、扎啤、酒吧、超市、地铁、优盘、隐形眼镜、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航天飞机、调制解调器等。

表示新出现的抽象概念或事物现象:

经济特区、再就业、同性恋、安乐死、软着陆、啡闻、情商、股指、人工智能、一国两制等。

表示新的动作行为:

炒作、下载、比拼、打造、出局、拉动、解构、开盘等。

新词语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发展,体现出语言的生命力与活力,另一方面丰富了词汇系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大量新词语的出现对词汇研究、词典编纂和汉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什么是古语词?

古语词指的是多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的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的词语。

一般可再分为“文言词”和“历史词语”。

古语词不同于古代的词语,首先古代词语很多到现在已经梢亡了,在现在的书面语和口语中都不再使用了;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很多都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如“天”、“地”、“火”、“山”等,这些词都有很长的使用历史,但是不能说这些词语都是古语词,因为这些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还是口语中使用得都十分普遍,而古语词则是指沿用到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那些古代词语。

古语词中,有的表示历史上出现的事物,在现代已经梢失了,只在关于历史的作品中继续使用,如“天子”、“诸侯”、“社稷”、“朝廷”、“丞相”、“妃嫔”、“太监”等等,这些词称作历史词;

还有的表示的事物或概念虽然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但是现代汉语有了别的词来代替,如“吾”、“尔”、“之”、“亦”等等,这些词语称作文言词。

从古代汉语中吸收词语也是丰富汉语词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古语词的运用还可以表达各种感情色彩、简化语言、优美文词,从而使现代汉语更加丰富多彩。

什么是方言词?

这里的“方言词”指“地域方言”,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是汉语族群里,在各地方上通行而不属汉民族共同语的词语,黄伯荣(1991:

397称为“一般意义讲的方言词”;

狭义的是已进入了现代汉语语汇范围的,源自方言的词语。

我们用的是狭义的解释,即原先流行于某种方言中而后被现代汉语普通话吸收使用的词语。

刘叔新(1990称作“方源词”,更能清楚表达这种意思。

目前汉语方言区分为七大方言区的意见得到普遍的承认。

方言的划界也是具有相对性的。

我们这里介绍的是汉语方言共时分布。

现代汉语方言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宫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人口也最多。

一般把北方方言划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方言是上海话和苏州话。

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各不相同,粤方言和闽方言与普通话的距离最大,第二是吴方言,第三是湘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

普通话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方言中有特色的词语。

比如“尴尬”、“马甲”、“嗲声嗲气”等来自吴方言,“过硬”、“堂客”、“里手”等来自湘方言,“龙眼”、“马铃薯”等来自闽方言,“打工”、“靓”、“仲凉”等来自粤方言。

普通话吸收方言中的词语,有时候是由于普通话里役有相应的事物或概念,需要从各地方言中吸取营养,进行补充,如“又烧”、“橄榄”、“摈榔”等;

有时候是因为方言里的词语表意新颖有力,比原来的普通话词汇更加生动形象,便于使用,如“炒鳅鱼”、“砸锅”、“搞”、“耍”、“晓得”等等。

方言中的词语进入普通话词汇后,会进行一定的改造或发生一定的改变。

首先在读音形式上,来自不同方言的词语都要改变,也就是说这个词必须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来表示,不能使用原来方言里的发音;

其次,方言词和原来方言里的那个词虽然看似相同,但实际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符号体系,有时候它们二者在读音上相近,在意义上也完全一样,不过方言词在普通话词汇中可能会有着新的变化,例如来源自西南宫话的“搞”到了普通话中的意义比先前有了扩展,更加丰富,早已不是原先方言中的那个“搞”了。

某种方言中的词语被普通话词汇吸收的多少,和方言的影响力、方言使用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比如粤方言区中的广州、香港等是中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近年来进入普通话的粤方言词数量十分巨大,如:

“炒鳅鱼”、“茶楼”、“早茶”、“机歌”、“电饭堡”、“出位”等等。

不断地吸收各地方言中的词语也是汉语丰富词汇、增强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吸收方言中的词语应该有一定的规范。

什么是外来词?

外来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吸收进入本族语言的词语,外来词也称借词。

外来词的产生是出于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需要,也是语言经济性的表现之一。

直接从外族语言中借用某些

词可以使双方的交际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同时也可避兔再造一个完全符合本族语言的新词语的麻烦。

外来词也有广狭两义。

广义的外来词是指涉外来事物和观念的词语,也称“借尿(loanwords>

狭义的外来词是指含音译成分的译词和借自日本的汉字词,而源自日本的汉字词,只是借形兼意而不借音。

外来词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词汇,不过外来词的“外来”并非原封不动地从外而来,它们进入汉语,或多或少都要进行改造。

外来词从“借”的形式上来划分主要有四种类型:

(1借音

借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译,就是根据这个词在外族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从汉语中找到相同或相似读音的汉字来表示。

如:

坦克、沙发、咖啡、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等。

(2借音兼表意

借音兼借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半音译半意译,从外来词的构成部分来看,一部分表示的是原来外族词语的发音,另一部分是用汉语的语素表示它的意义或意义的某一方面。

这种类型的外来词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把原来的外族词语一部分进行音译,一部分进行义译,然后把两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例如:

霓虹灯(neonlamp,浪漫主义(romanticism等等,另一种是将原来的外族词语进行音译后额外再加上一个表意的成分,如:

卡片(card,啤酒(beer,芭蕾舞(ballet,俱乐部(club等。

(3借音兼借形

借音兼借形,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字母词中的一些外来词。

由于社会交流的频繁和外语教育的普及,在语言经济性原则鹏;

导下,人们可能直接将外族词语不加改变地吸收到汉语中来,而且随着广泛地使用进入普通话的词汇系统,这一部分外来词用外族文字直接表示,而且多数为外族语言中的缩略表示,如:

WTO、VCD、DNA、CPU等等。

(4借形

借形,指的是只借用外族词语的字形,不借用其语音形式,一般来说外来词的意义也发生变化,与原来外族词语的意义不相同。

汉语的借形词绝大多数是来自日语,即借用日语中的用汉字书写的词,如:

“手续、取缔、景气、故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把完全意译词看成外来词,如:

电话、扩音器、收音机、随身听等等,这是因为这些词从语音语法到结构完全符合汉语的用法和习惯,所以我们把这些词看成汉语本身的词,不把它们看成外来词。

什么是行业语与隐语?

行业语从广义上看既包括各种行业中的专门用语,也包括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各种术语;

从狭义上来看只指前者。

数学方面:

正数、负数、代数、函数、实数、微分等。

物理方面:

压强、反射、电阻、位移、浮力、电磁场等。

化学方面:

氧化、元素、电解、硫酸盐等。

天文地理方面:

光年、恒星、海拔、高原、纬度、气压等。

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

辩证、推理、原告、元音、边际、乐音等。

工业方面:

产品、加工、车床等。

农业方面:

播种、保墒、犁等。

金融方面:

市场、股指、基金、期货等。

“行业词”又叫专业词、术语等,是某些专门行业中特指某些事物或概念的词语。

因此,行业词一般役有什么感情色彩,表义比较单一,它们是某一专业领域内通用的词语,役有地域的限制,只有专业的限制。

但是行业词语之间也有借用盼惰况,比如“下课”一词原来只是教育行业中的专用词语,但是体育界现在却借用过去,用来表示教练员离职。

由此看来,行业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一些科技术语在某些条件下很可能成为全民使用的词语,削弱其行业性,并成为基本词汇,例如“麻痹”、“消化”等原来都是医学生理学上的术语,如今在一般语言中也可以使用了,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意义。

行业词一般都是单义的,而且常在“一般词汇”范围内,但也会成为基本词语。

凡行业词进入基本词汇范围,一定是词义经过乃呻这过程,以至民众广泛应用时,已偏离了原义,却强调了其中部分意义。

用黄伯荣举的例子,“舞台”,本来是演艺行业的专门词语,指演员表演的台子。

作为专门用语,这意义仍然保留,而且只有这一个义项。

作为全民应用的词语,却由原义弓;

申为社会活动的地方。

由一种特定的活动弓呻指各种活动,由特定的活动地点和场合,引申指所有可能活动的地方。

按不同活动而呈现差异,有时甚至是抽象意义的,例如“中国现任国家主席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有些行业词成为全民应用的词语,还会突出了原来不受太重视的“隐性”意义(王世友、莫修云2000。

隐语指的是在某些特殊的社会生活中为了某种需要而使用的具有隐秘性的词语,有时也称为“黑话”。

例如,“放爪子”意思是放高利贷,“招子”指眼睛,“瓢把子”指的是首领。

三、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按照现在流行的词汇划分方法,把词汇划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

这里把新词语、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都看成是一般词汇,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是基本词汇。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是按来源划分的;

“新词语、古语词”是按词语出现的时代划分的,这些划分的标准,本身并不互相排斥,这些特点与“稳固性”和“全民常用性”,也不见得都互相排斥。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新词语或者外来词等词语中就一定役有基本词呢?

因此我们认为,“新词语”

等,不应只属于“一般词汇”,而且,所谓“一般词汇”的各成员,也很可能出现互相交叠的情况,例如古语词有外来词。

而基本词汇里,也理应会有些外来词、方言词和固定短语(例如成语等所谓“一般词汇”的成分。

当然,这些词语,的确是在一般词汇里出现较多。

例如新词语大多缺乏稳固性,能否在一定时间后因具稳固性而成为基本词语,很难确知;

古语词之中,由古至今仍然沿用的不算在内,很多现在已经不用,余下的即使使用,使用频率也不高,属于不常用的;

外来词虽然很早就进入汉语,但近代大量外来词出现,大多数无法长期居留在汉语中,此外,不算其中的意译词,以汉语吸收外来词先音译后意译的规律而言,音译词能成为基本词的比例也不高;

行业语因为专门,所以全民应用的程度较低。

由此可见,现在流行的词汇划分,把新词语等归为一般词汇,虽有分类不清的毛病,但也并非完全役有道理的。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在词汇系统中是两个性质、地位不同的范畴,但这两个类集中的词语如前所述并不能十分清楚地区分开,对于一些词语的归属在学术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有的学者认为“汁算机”、“民主”、“科学”等词不是基本词,有的学者则认为是。

这种分歧现象并不是说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划分是缺乏客观依据的,这是因为词汇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相应的,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也在变化着,相互依存,也会相互转化。

基本词汇是一般词汇的基础,很多基本词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一般词汇中的词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产生的。

无论是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都是一定时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词可能转变成一般词,而一般词也可能转化为基本词。

比如“犬”、“了”、“朝廷”、“君”、“臣”等在古代属于基本词汇,而现在已经不具备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资格了,转变成一般词。

再如“民主”、“科学”、“汁算机”这些词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是已为全民所常用,短短几十年就从一般词转变成了基本词。

第二节词汇的发展和变化

与语音和语法相比,词汇是语言中很活跃的要素,经常发生变化,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语言是社会现象,它的根本功能在于社会交际,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