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080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残采工作面作业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K3煤层综合柱状图

第3节 煤层顶底板

第4节 表3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特征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基本顶

中粒砂岩

4.2

灰白色石英砂岩

直接顶

砂质泥岩和

粉砂岩

1.53-2.06

砂质泥岩为灰色含小白云母片,粉砂岩为灰色含小白云母片

伪顶

炭质泥岩

0.22

灰黑色

直接底

炭质泥岩和五1煤

0.14-0.2

炭质泥岩为黑色,五1煤为黑色块状暗煤为主

基本底

细砂岩

3.72

灰白色

第四节地质构造

褶曲情况及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现有巷道揭露资料分析,在推进过程中会出现小褶曲,对采面无大的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

根据资料查明及掘进揭露情况,此区水文地质简单,工作面无老空积水,在采面推进过程中不会出现淋水现象。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表4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见表

瓦斯

属于低瓦斯工作面。

CO2

属于低CO2工作面,涌出量极小。

煤尘爆炸指数

通过2008年9月瓦斯鉴定提供的检验报告,具有中等强度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为26.54%。

煤的自然性

煤的自燃等级为Ⅱ级,不易自燃,至今未发生煤层自然现象。

地温危害

冲击地压危害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工业储量:

4625吨。

可采储量;

本矿炮采工作面回采率95%,可采储量4625吨。

二、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

月设计推进长度

=47÷

47m/月=1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运输大巷、回风巷、布置在煤层中,上帮沿底,下帮挑顶,上、下顺槽都沿煤层底板掘进。

1、运输大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在K3煤层中,巷道总长度为57m,巷道为梯形,上宽2m,下宽3.0m,中高1.8m,巷道净断面4.5m2。

2、上顺槽布置在下运输顺槽以上的同一煤层中,距运输大巷37m,下运输顺槽与采区运输巷相接,完成工作面的运输。

3、上顺槽与总回风巷相通,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带走回采时工作面涌出的瓦斯。

附图2:

残采Ⅱ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工艺流程

打眼→放炮→挂梁攉煤→运煤→移溜→纫柱→回柱放顶→维修

二、采高和循环进度

1、正常回采期间,采高随煤层厚度确定,平均1.2m,工作面走向长度57m(保留10护巷煤柱),倾斜长度37m。

如遇局部煤层变薄可以破顶回采,保证采面高度1.6m,特殊情况制定补充措施。

2、循环进度:

1.0m。

三、落煤

1、工作面落煤、装煤及运煤方式:

采用微差爆破落煤;

采用人工装煤,辅以爆破自装,采用SGB-420/30刮板运输机运煤。

2、爆破方法,炮眼布置方法:

采面采用打通排眼,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

装药方式:

正向装药;

连线方式:

串联。

每组装药必须一次爆破并且长度不得超过10m。

炮眼布置采用“双排三花眼”布置方式。

见炮眼布置示意图。

每个炮眼装药两卷,采用水炮泥和粘土炮泥封眼,炮泥总长度不低于500mm。

具体见炮眼装药结构图。

 

3、爆破说明书(参见下表)

炮眼特征

位置角度

眼深

(m)

利用率

%

装药量

kg

距底(m)

距顶(m)

仰俯水平(°

顶眼

1.6

0.2

90

1.2

95

0.40

底眼

0.8

0.4

75

爆破经济分析表

顺序

项目

单位

说明

1

打眼工具

型号

MZ-12

煤电钻工作面打眼

台数

2

炮眼特征

循环眼数

22

平均深度

m

1.0

循环炮眼长度

12

3

炸药

炸药种类

乳化炸药

每孔装药量

kg/孔

循环用量

8.07

4

雷管

种类

毫秒延期雷管

5

封泥

粘土炮泥

大于0.4

水炮泥

封泥长度

大于0.5

四、装运煤

工作面放炮后,由人工将放落的煤装入刮板输送机,由刮板输送机运出;

机巷采用刮板输送机运煤,运输巷650mm皮带运输。

五、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

(一)工作面支护

1、支护形式:

工作面采用DZ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与π型钢梁配套使用,支护方式为齐梁直线柱形式,支护形式为一梁三柱,柱子打在π型钢梁距梁头0.3米处,挂梁方式为分段自上而下,掏一棚架一棚,不准空顶作业。

正常生产时采用三梁四柱管理。

型号

项目

DZ10-30

100

DZ12-30

DZ14-30

DZ16-30

DZ18-30

DZ20-30

最大高度(mm)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最小高度(mm)

685

792

900

1005

1110

1215

工作行程(mm)

315

408

500

595

690

785

额定工作阻力(KN)

300

初撑力(KN)

缸直径(mm)

全行程降柱时间S

<

10

14

16

18

20

升柱时间S

泵站压力Mpa

≥18

质量kg

32.07

36.34

39.91

41.5

45.2

49.2

表7单体支柱和技术特征表

2、支护质量

(1)工作面支柱、梁要编号,编号要清晰。

(2)支柱打成一直线,排距1000mm,柱距600mm,偏差均不超过±

100mm;

端面距不大于300mm。

(3)支柱支设应垂直顶底板,迎山有劲,迎山角为5°

,工作面支柱必须全承载。

(4)支柱钻底时要穿靴,禁止穿双靴戴双帽,初撑力不得低于90kN,采面要坚持二次补液。

(5)工作面顶梁挂设平直,梁头垂直指向煤壁,梁与梁之间相互平行。

六、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

c=(65×

1.0×

1.2×

1.45×

97%)t=105.9t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r---煤的密度,t/m3;

c---采出率,%;

附图3工作面支架布置示意图

第三节设备配置

表8工作面机电设备配置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

备注

煤电钻

KBZ-4/127V

额定电压:

127V

额定功率:

1.2千瓦

工作面刮板运输机

SGB-420/30

660V

30千瓦

输送量:

80T/时

链速:

0.88m/s

机巷刮板运输机

SGD-320/17

40T/时

0.59m/s

乳化液泵站

XR-WS640

额定流量:

80/min

功率:

37千瓦

一台备用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单体支柱支护强度验算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支护强度。

Pt=9.81×

k

=(9.81×

2.5×

7)

=206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m;

r——顶板岩石的密度,t/m3,一般取2.5;

k——工作面支柱与支护的上覆岩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

2、参考60150工作面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表9,最大平均支护强度190kN/m2

3、选择工作面支护强度。

根据以上计算和观测数据,190<

223.2,因此工作面支护强度应大于206kN/m2。

4、支柱实际支撑能力。

Rt=kg×

kz×

kb×

kh×

ka×

R

=(0.99×

0.95×

0.9×

300)kN

=253.9

式中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

kg——工作系数;

kz——增阻系数;

kb——不均匀系数;

kb——采高系数;

ka——倾角系数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5、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

n=pt/Rt=206/253.9=0.81

式中n---支柱的支护密度,根/m2。

表9预计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同煤层实测

本面预计或选取

顶底板条件

直接顶厚度

3.5

基本顶厚度

4.0

3.8

直接底厚度

0.7

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5-10

来压步距

6

8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190

206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

来压显现程度

明显

80

120

60

直接顶悬顶情况

7

直接顶类型

基本顶级别

9

巷道超前影响类型

6、根据规定要求,工作面基本支架的排距为1.0m,则基本支架的柱距:

L柱=1.0÷

(L排×

n)=1.0÷

0.99=1.01m

式中L柱——工作面基本支架的柱距,m;

L排——工作面基本支架的排距,m。

取基本支架的柱距0.6m。

7、合理控顶距的选择。

根据该工作面顶底板条件,该工作面采用“三·

四”排管理,见四回一。

8、支护设备选择。

根据上述有关参数,结合采高因素,本工作面选用DZ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与π型钢梁配套使用。

二、乳化液泵站设计

1、液压管路:

泵站→回风巷超前棚→工作面→机巷超前棚

2泵站及管理要求:

(1)泵站设备的维修管理由采煤队维修工负责。

(2)泵站司机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必须配带乳化液浓度配比计且认真填写乳化液浓度检查记录。

(3)泵站压力超过18MPa,乳化液浓度达到2%--3%,有配比和检测手段,配液用水为中性水泡油型,且泵站周围不得有积水、积物。

(4)油箱必须有过滤网,正常情况下油箱盖必须盖好。

(5)泵箱的自动给液装置应配备齐全完好,严禁开空泵,乳化液漫油箱。

(6)开泵时检查泵站和液压系统各部件,达不到完好标准不准开泵。

(7)注液枪及管线设专人管理维护,管线吊挂整齐,注液枪使用后应悬挂在人行道两侧,不得放在地上。

(8)液压管路无跑冒滴漏现象,密封圈和油管损坏后及时更换。

(9)泵压由检修工调定,其他人员不得调整,正常情况下只准开一台泵,另一台泵备用,若有损坏及时修复。

(10)更换液压管或液压管密封时,应停泵或关闭断路阀。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控顶方法

1、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2、控顶距及放顶步距:

工作面正常地点最大控顶距4.2米,最小控顶距3.2米,机头机尾处最大控顶距5.2米,最小控顶距4.2米,具体规定正常地点见四回一,机头机尾地点见五回一,放顶步距离1米.

二、回柱放顶方法

1、回柱方式

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回柱

2、回柱顺序

清理柱脚→挂回柱器→卸载→拉柱→回收铰接顶梁

3、操作方法

(1)放顶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地点后,首先要检查支架及顶板情况,发现支架严重变形或缺梁少柱等情况,应先维护整修支架,缺梁缺柱补齐,并进行二次注液后,再开始工作。

(2)放顶前必须清理放顶排浮煤,并将放顶范围内的杂物清理干净,选择好退路,做好放顶准备工作。

(3)正常放顶为两人一段,互相照顾配合工作,放顶顺序由下向上,由里往外,放顶要求安全迅速,回净塌实,分段放顶距离不小于15米,15米内严禁采放平行作业。

(4)对放顶困难地方,班长或组长指定一名技术熟练的老工人,进行操作,班组长必须现场指挥确保安全。

(5)严禁在控制区内提前摘柱,放顶前必须先打双柱。

(6)放顶回出的梁必须整齐地放在本棚的材料排,回出的支柱必须全部打在该棚对应梁上,工作面内严禁出现空载柱。

(7)回柱卸载时要用专用工具,不准用绞车或溜子回撤,如出现“死柱”时,可用掏底、刨顶或用回柱器的方法回出,严禁炮崩。

(8)端头支架放顶时一定要有经验的老工人观看顶板和操作,并选择好退路,有危险预兆时,要立即处理或撤离危险区。

(9)分段回柱时,要选择顶板完好,悬臂较短,压力较小,最后一根柱容易回出的地方。

(10)回柱时必须按八项操作要令进行,即①问顶板;

②松掉矸石;

③清理好退路;

④打好超前支柱;

⑤招呼周围人员;

⑥回出支柱;

⑦运出支柱;

⑧支柱打在梁顶上,梁整齐竖放在材料排。

(11)回柱人员必须脸朝老塘,站在回柱上方棚档内安全地方,背对出口,姿式要便于退出。

三、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安全措施

(1)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信号柱,以便在来压时能及时报警。

(2)初次来压期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大工作面控顶距,或增设木垛,临时柱,矸石带等。

(3)努力实现正规循环作业,加强工作面进度,以保证煤壁完整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4)在有大面积顶板压力大时,最后回撤独立承压死柱时,如果正常回不掉时,要停止回柱,在周围补打临时棚或点柱,必要时可根据情况压小木垛,等顶板稳定时用镢头刨窝,再用回柱器直接回柱,回柱时把所有人员均撤到危险范围之外。

第三节回采巷道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端头支护

工作面上下端头各使用四根长3.6m的“π”型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保证一梁三柱,与机头机尾一起前移,严禁出现“T”字棚和缺梁少腿现象,工作面机头机尾与上下机巷的搭接处要使用一根3.6m长的“π”型梁抬柱上回风巷下帮,下机巷上帮的梁头,随运输机转移,确保一梁三柱。

二、两巷及超前管理方法

工作面下安全出口及上回风巷的上下帮必须架设超前支护抬棚。

距煤壁20m范围内打双抬棚,并且要架设牢固,符合质量要求,同时还必须保持煤壁齐以外20米范围内无断梁拆柱,无废料堆积,畅通无阻。

绑齐绑牢防倒绳,所打的超前抬棚在顶、底板条件较好地段初撑力必须达到6.5Mpa以上,顶板破碎及坑木腐朽或巷道内有冒顶架楼地段初撑力不得低于3Mpa。

三、上、下出口及两巷维护要求

1、加强上、下出口管理,自工作面煤壁线向外20m范围内,保持巷道净高不低于1.6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

机巷超前靠上帮,回风巷超前靠下帮。

2、两巷净高不得小于1.8m,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7m,断面最底不小于设计断面的80%。

3、支柱必须穿柱鞋,绑齐绑牢防倒绳,初撑力达到标准要求。

4、加强两巷维护,发现棚子变形、片帮、漏顶要及时维护,确保两巷支架完整,无断梁折腿,无空帮空顶。

5、巷道无积水,无浮矸杂物,柱梁、材料、设备等必须挂牌,固定地点,堆放整齐,严禁乱堆、乱放。

6、回出的工字钢及从工作面运出的坏柱、坏梁要及时装车运走,不得影响通风、行人及运输。

7、下机巷回出的工字钢梁、腿以及采面的坏梁、柱严禁从刮板运输机上往外运,必须有人工运出到运输大巷装入矿车打平地。

8、两巷超前支护方法,工字钢棚加强维护:

(1)先套坑木棚,后拉工字钢棚。

(2)套棚时先在顶梁工字钢两端各打一点柱,然后拉掉棚腿,拉棚腿时要先挖好腿窝,然后再拉,避免强拉硬拽以防伤人。

9、下机巷刮板运输机滞后长度为3m,超过采面刮板运输机3m时,需及时对下机巷的刮板运输机槽子进行拆除,避免滞后距离太长影响回撤,回撤时严格执行“三大规程”的有关规定,保证安全。

第四节矿压观测

一、工作面的矿压监测

1、监测工作必须按有关文件要求执行,把监控工作纳入正常技术管理中,切实掌握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及时消灭死角,把好安全关。

2、安装工作面和初放期间,支柱必须全部监测,正常回采期间,第一排支柱的监测率不低于30%,第二、第三排不低于10%,有重点有选择地监测,发现达不到要求应及时补液。

3、跟班人员带测压表进工作面,认真填写当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遗留问题要附处理意见。

4、值班人员对当天反馈的信息,在班前会上向职工及时贯彻,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5、生产科对原始数据和记录要认真检查,并上报矿领导,将结果反馈给采煤队。

6、质量管理员必须对支柱进行精心测量,认真填写,不得乱造数据,上井后及时将数据交生产科。

7、对工作面上、下端头破碎带、断层处及冒顶处等异常地段的支柱三班全部监测,以加强对事故多发点和薄弱区域的管理。

二、支护质量监测

每旬由生产科不定期对工作面和两巷支护质量动态检查两次,对存在问题,由采煤队立即整改。

监测内容要包括支架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梁端距、采高及端面顶板冒落情况、两巷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护质量等

三、观测时间要求

1、工作面:

观测到老顶初次来压和6次同期来压。

2、支护质量监测:

整个生产期间。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系统

一、出煤系统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回采出的煤通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1部)运至运输巷、经机巷刮板运输机(2部)经皮带到矿车,人工或电瓶车运输至车场,经主立井罐笼提升至平地。

(二)推移方式

1、移溜子机头、机尾时,要先将四根长梁按规定架好、在整修支架时,要按先支柱后回柱的原则进行维修。

2、工作面要严格执行停溜不移溜的原则,但在移溜子头,溜子机尾以及有问题的地方时,必须停止溜子后再移溜。

3、溜子机头、机尾移过后,首先按规定打好压机点柱然后再试溜,无问题后,再使溜子正常运行。

4、工作面溜子机头不准用平巷末部溜子拉,若特殊情况下,需要用末部溜子拉移时,施工单位必须制定措施同意后方可执行,必须有专人看管开关,专人传递信号,要确保末部溜子按钮灵活可靠,移溜时煤壁侧严禁站人,所有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方,并用信号进行联系由值班队长统一指挥。

5、移工作面溜子机尾时,可用单体液压支柱推移,机尾煤壁侧严禁站人,而且其它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的安全地点,推移机尾人员随时观察移动情况。

6、工作面移溜时必须按顺序移溜或统一移溜,严禁顶死弯或把溜子顶错节。

7、移溜时还必须注意保护工作面电缆,高压水管,防止损坏。

8、推溜子前,工作面支架必须完整,行人排顶板有推力或顶板破碎时要打戗柱加强维护,凡推过溜子的地方,应及时打设支柱。

9、移溜子前,把煤墙排和行人排的浮煤清净,否则,不准移溜。

(三)煤炭的运输

运煤系统:

煤由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输巷皮带机→经皮带装入矿车→溜煤斜巷→上山皮带→+990水平大巷——地面煤场。

二、运料系统

(一)设备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要的材料、设备等物资。

矿车、卡子车等,通过副井平硐运至工作面。

(二)材料的运输

运料系统:

附运输示意图

第二节通风与监控系统

一、通风系统

(一)通风系统

风流方向:

+990水平大巷、轨道上山巷→皮带上山→溜煤斜巷——127石门——工作面

乏风流:

工作面→上顺槽→回风斜井→回风平硐——地面

(二)、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瓦斯×

K瓦斯=100×

0.5×

2=100m3/min

其中:

Q采——采面所需风量m3/min

q瓦斯——采面瓦斯涌出量m3/min

K备——备用风量系数

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100qco2×

Kco2=100×

0.442×

1.9=84m3/min

式中:

qco2——采面二氧化碳涌出量

Kco2——co2涌出量均衡系数

2、按炸药消耗计算:

Q采=25A=25×

4=100m3/min

A——采面一次放炮的最高炸药消耗量4kg

25——每公斤炸药爆炸时每分钟所需的风量m3/min

3、按工作面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风量

Q采=4N=4×

25=100m3/min

N——采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25人 

4——每人每分钟所需的风量m3/min

4、风速验算

V最小=100/(60×

S最大)=100/(60×

4.8×

1.2)=0.29m/s

V最大=100/(60×

S最小)=100/(60×

3.6×

1.2)=0.39m/s

V最大——采面最大风速

V最小——采面最小风速

S=控顶距×

采高m2

4.8——最大控顶距m

3.6——最小控顶距m

1.2——平均采高m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炮采工作面风速0.25∠V∠4m/s而风量取100m3/min时,采面的风速范围为0.29m/s至0.39m/s之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5、根据计算、演算结果确定风量:

根据以上计算,取风量Q=100m3/min为设计风量,符合供风规定。

二、综合防尘系统

1、防尘方式:

工作面使用湿式打眼,放炮时使用水炮泥,生产中坚持洒水制度,各运输机转载点喷雾洒水,上下副巷安设水幕及隔爆水棚,定期清扫浮尘和配戴防尘口罩。

2、防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