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9050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doc

李书

(赤峰学院蒙古文史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

摘要:

酒是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因此,作为蒙古族的第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蒙古秘史》也提及了酒。

《蒙古秘史》是把酒作为蒙古族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加以描述的。

据粗略统计,《蒙古秘史》中18次提及酒,而且内容广泛,涉及到饮酒的器皿、场合、方式、礼仪、禁忌等,它们的综合不仅为我们较全面地展示了蒙古族丰富的酒文化,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变化、经济兴衰以及蒙古族的礼仪、禁忌、伦理道德、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等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酒;酒文化;《蒙古秘史》

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2596(2014)06-0014-03

酒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饮料之一。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好酒。

蒙古族也是一个好酒、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嗜酒的民族。

蒙古族把酒视为饮品之首,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饮酒,出征前要饮酒,胜利后要饮酒,婚、丧、嫁、娶要饮酒,节假日要饮酒,甚至无缘无故也要饮酒。

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酒既不是苦的,也不是烈的,只是香的或甜的。

酒是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因此,作为蒙古族的第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蒙古秘史》也提及了酒。

《蒙古秘史》是把酒作为蒙古族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加以描述的。

据粗略统计,《蒙古秘史》中18次提及酒,而且内容广泛,涉及到饮酒的器皿、场合、方式、礼仪、禁忌等,它们的综合为我们较全面地展示了蒙古族丰富的酒文化,不仅是我们了解蒙古族酒文化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变化、经济兴衰,以及蒙古族的礼仪、禁忌、伦理道德、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等的一面镜子,因此,对《蒙古秘史》中提及酒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细致地梳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酒之史

蒙古族的主体部分主要生活在蓝色的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蒙古国的全部,俄罗斯的南部和中国的北部部分地区,面积广大,一望无际,为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也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可以说,蒙古高原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从古到今,蒙古高原同样有着令人称道的酿酒史和酒文化史。

而它的缔造者之一就是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喜欢饮酒的民族,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以上所说的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因素外,还与当时的社会条件,自身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性格有关系。

据文献记载,蒙古族主要有3种酒:

一种是蒙古族自己用马奶酿造的马奶酒,叫忽迷思,也叫马湩(又写作马潼、马酉童)、马奶子等。

《多桑蒙古史》记载:

“嗜饮马乳所酿之湩,曰忽迷思。

”《马可·波罗游记》也记载:

“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

”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忽必烈曾在宴会上用马奶酒款待过他。

马奶酒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把新鲜的马奶挤入一个大皮囊中,然后用一根特制的棒用力地搅拌,再静静地放一会儿,使其发酵,就大功告成了。

《黑鞑事略》对马奶酒的制作方法做了详细地记述:

“马之初乳,日则听其驹之食,夜则聚之以泲,贮以革器,倾洞数宿,味微酸,始可饮,谓之马奶子。

”因为马奶酒是发酵而成的,所以有一点儿酸,但不是酸酸的、涩涩的,而是酸中有甜,“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马奶酒的度数一般都比较低,适量地饮用有健脾健胃的功效,能活血补气,舒筋通络,延年益寿,男女老少皆可饮之。

蒙古族人用马奶制作马奶酒起源于一个很早的时期,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世代所延续的传统饮食之一。

作为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元代的许多文献中,都记录了马奶酒的用途。

马奶酒的用途相当多。

首先,主要是作为祭品出现,而且是饮料类祭品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别用于祭天、祭祖和祭神。

其次,马奶酒还用于宴席上的饮料,而且是宴席上最好的饮料。

蒙古族人认为酒是食品中的精华,是五谷里的结晶,在宴席上,只吃饭不饮酒,是不能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的。

第三,马奶酒还可以用于疗伤。

《蒙古秘史》第145节就记录了马奶酒用于疗伤的最早的例子。

有一次,成吉思·合罕在一次战役中颈部受伤,生命垂危,他的部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冲入敌营为他寻找马奶酒,以救治成吉思·合罕。

另一种是黄酒(米酒)。

《蒙古秘史》第281节原文作“答剌速”,旁译作“酒”。

元以前,有些靠近内地的蒙古部已经掌握了酿造这种酒的技术。

有元一代,黄酒不仅是蒙古族人喜爱的一种饮料,而且被内地人民所喜爱。

从而该词常被汉语借入,作“打剌苏、打剌稣、打辣酥、嗒辣苏、嗒辣酥、打剌孙、答剌苏、答剌孙”等。

元代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饮“答剌速”,说蒙古语。

说明元代各民族间文化联系的密切以及“答剌速”对其他民族的影响。

“答剌速”也是元宫廷的主要御酒之一。

因此,元宫中专门设有掌管“答剌速”的官员。

还一种是葡萄酒。

蒙古族人饮葡萄酒,初见于《蒙古秘史》第281节,原文作“孛儿”,旁译作“葡萄酒”。

在元代,葡萄酒十分稀罕,作为宫廷饮品,只被蒙古汗、王及大臣饮用,被称作“法酒”。

“法酒”与“私酒”相对而言,是按照官方规定的配方比例酿造的酒。

在元代作为“法酒”,葡萄酒主要在山西太原等地酿造。

二、酒之器

与酒文化有关的还有酒器。

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文化的实物载体。

可以说,专门的酒器的出现,是酒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酒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典型特征。

有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美器比美酒更受人青睐,形式多样、造型精美的酒器可以增加饮酒的乐趣。

蒙古族人喜欢饮酒,自然也会有制造一些专门的酒器。

“秃速儿格”就是蒙古族人专门制造的一种酒器。

《蒙古秘史》第130、213、232、245、278节都提到了“秃速儿格”,旁译作“瓮”或“酒局”。

“秃速儿格”是一种盛酒的器皿,蒙古族人喜欢饮酒,而且有酒量,所以,在古代蒙古,无论是汗、王,还是大臣,在宴飨时都会备有一种盛酒的器皿。

这种酒器或用皮革、陶、木,或用金、银、铜、玉、石制成,其名称也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克烈部叫做“充”或“古鲁额”,蒙古部叫做“秃速儿格”。

“秃速儿格”一词,多见于《蒙古秘史》。

刚开始的时候,铁木真宴飨时,所用的“秃速儿格”是一般的酒器,旁译作“瓮”。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称“汗”后,“秃速儿格”的名称和规模都扩大了,叫做“也客·秃速儿格”,旁译作“酒局”或“大酒局”。

从此以后,“秃速儿格”必放在靠近账子的进门处,在特设的桌子上陈列着盛满马奶酒的“秃速儿格”和各种金银器皿,如果“秃速儿格”过大则放在桌子的旁边。

“秃速儿格”的安全十分重要,一般都派有专人掌管,《蒙古秘史》第278节记载:

“翰歌歹·合罕降旨,又说:

‘宿卫中要派两个人经常入帐,掌管酒局!

’”《蒙古秘史》第232节也记载:

“成吉思·合罕又说:

‘由宿卫派两个人进到宫帐里,服侍在大酒局旁。

’”

《蒙古秘史》第179节还提到了一种叫做“阔阔充”的酒器,旁译作“青钟”。

“青钟”是“以木为之”的“贮酒大器”,即“大桶”。

忽必烈以后用木制的巨大的“大樽”或特大的“玉瓮”。

三、酒之俗

酒风酒俗也是酒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多数酒风酒俗没有实物载体可以用来体现,是一种无形的酒文化。

它们虽然没有实物载体,但依然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蒙古族的酒风酒俗,体现的是蒙古族人粗犷、豪放、乐观、热情、简约的民族性格。

蒙古族人喜欢饮酒,视酒为知己,他们认为“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酒给宾、主带来了欢乐,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深情厚谊。

因此,凡是有客人来,他们必定热情款待,宴席上必定备上各种美酒,而且主人一定和客人开怀畅饮。

在宴席上,如果客人喝醉了,或吵或吐或睡,主人不但不生气,反而还特别高兴,他们认为那是客人喝好了,尊重自己,和自己一心了,即“客醉,则与我一心无异也”。

普通的客人来了,他们尚且热情款待,那么如果遇上值得庆贺的事情,他们更是载歌载舞,不亦乐乎。

《蒙古秘史》第57节记载众蒙古人、泰亦赤兀惕部人在斡难河的豁儿豁纳黑·主不儿聚会,庆祝忽图剌被推举为合罕时的场面:

“蒙古人欢乐地手舞足蹈,席宴享乐。

……,环绕着豁儿豁纳黑的枝叶蓬松繁茂的(大)树舞蹈。

踩踏成的壕沟没肋骨,踩踏出的尘土没膝盖。

”在盛大的宴会上,酒不能少,歌和舞也不能少,歌舞助酒兴,能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这是蒙古族及其他草原民族所特有的酒俗之一。

婚娶对于蒙古族人来说,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婚娶之前,要摆许婚宴,见于《蒙古秘史》第168节,原文作“不兀札儿”,旁译作“许婚宴”。

“不兀札儿”的原义是“羊的喉咙”。

“羊的喉咙”的筋和肉十分坚韧。

“许婚宴”上吃“不兀札儿”,表示两家的婚事不再反悔,象征着夫妻二人婚后的感情经久不变,白头到老。

因此,吃“不兀札儿”,也就成了吃“许婚宴”的意思。

这种风俗至今还流行于某些蒙古地区。

元代蒙古族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十分浓厚,他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神灵,而且对神灵非常虔诚,因此,“凡饮酒,必酹之,以祭天地。

”萨都拉《上京即事》记载“祭天马酒洒平野”,即是说蒙古族人用马奶酒祭天。

祭祀的方法,是用手指蘸了马奶酒洒向天或地,也可以倾倒。

这种祭祀的方法被称为“洒祭”。

在祭天仪式中,主要是用洒祭马奶酒的方式。

蒙古族人除了祭天外,还祭祖。

在蒙古族的祭祖礼仪中,主要使用的饮料类祭品也是马奶酒。

《蒙古秘史》第70节诃额仑·兀真谴责俺巴孩·合罕的妻子斡儿伯、莎合台二人时说:

“你们以为也速该·把阿秃儿已经故去,我的孩子们还幼小,就不分给我们应得的祭祀祖先的份子、胙肉、供酒。

为什么不等我,让我落空呢?

”蒙古族人的祭祖礼仪富有游牧文化特色,是在“也客·薛合札鲁”里举行的“烧饭祭祀”。

阿尔达扎布在《新译集注〈蒙古秘史〉》中注释这一段时写到:

“《草木子》卷3下,杂制篇:

‘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

’”在祭礼中,蒙古萨满(蒙古巫觋)用蒙语呼唤历代祖先的名字来飨食,然后把祭品包括马奶酒洒入挖好的祭祀坑中。

除此以外,蒙古族还有“祭敖包”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动。

但无论什么祭祀形式,酒都是必备的物品。

蒙古族人喜欢饮酒,久而久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确立了具体而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礼仪。

当然,这主要是指宫廷饮酒。

宫廷饮酒伴有固定的礼仪——进酒,蒙古语被称为“斡脱”,见于《蒙古秘史》第187节,旁译作“喝盏”。

从成吉思汗到元代各位帝王,在宴飨时都进行这种仪式。

蒙古族人虽然喜欢饮酒,但也不提倡过度饮酒。

过度饮酒,轻则误事伤身,重则酿祸乱,丧性命。

《蒙古秘史》第67节记载:

“(归)途中,也速该·把阿秃儿在路经扯克扯儿的失剌—客额列旷野时,遇见塔塔儿百姓正在举行宴会。

(因为)渴了,就下马赴宴了。

那些塔塔儿人认出(他)来了,就说:

‘也速该·乞颜来了!

’于是,想起过去被掳掠的仇恨,暗怀报复,便使坏投毒给他喝了。

途中,(速该·把阿秃儿)感觉不适。

走了3昼夜回到自己家后,(更加)严重了。

”也速该·把阿秃儿如果不贪杯,就不会中毒,也就不会死。

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翰歌歹在成吉思汗逝世后,继承汗位,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励精图治,深受朝野上下爱戴,但他酗酒成性,不醉不休,结果最后瘫痪于床上,一病不起,逝世时年仅56岁,终于因饮酒无度而丧命。

关于过度饮酒的害处,翰歌歹也心知肚明,他在论述自己的四功四过时说“奉父汗之命坐在大位上,朕承担着统治众百姓的重任,但朕却沉湎于酒,这是朕的过错,是朕的第一件过错”,这件事在《蒙古秘史》第281节有记载。

禁止过度饮酒,这是蒙古族饮酒的禁忌之一。

综上所述,《蒙古秘史》非常生动地描写了蒙古族的饮酒风习,较全面地表现了蒙古族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反映了当时的酿酒业的发达,同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变化、经济兴衰,以及蒙古族的礼仪、禁忌、伦理道德、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等,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及借鉴意义,是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